陳揚兄妹四人,被葉菁接到公司附近的賓館,她為他們訂了兩個房間。

進了房間,葉菁笑著問道:「董事長,還有什麼需要我做的?」

陳揚指了指三弟陳力,再指了指三妹陳希,「他三十號去交通大學報到,她三十一號去復旦大學報到,要麻煩你開車送我們去。」

「沒問題。陳希,復旦大學是咱們的地盤,你可以在裡面橫著走。」

陳希不解,「什麼叫咱們的地盤?什麼叫可以橫著走?」

「咯咯……因為我爸和我媽都是復旦大學的教授呀。」

陳揚問道:「姐,二老還沒退休嗎?」

「還沒有。他們教授的退休年齡,一般在六十五歲,他倆還差兩三年。再說了,他倆即使退休,也十有八、九會返聘。只要願意,他們上班能上到七十歲。」

「姐,還有一個事,也必須讓你去辦。」

「什麼事?」

陳揚道:「他們兩個,就是人到上海,啥都沒帶。你得帶著他倆上街,還有老四。穿的用的,你給他們統統買齊。」

葉菁笑道:「交給我了。」

「不過,不要買太好的東西。大學生嘛,稍微艱苦樸素點,容易與同學們打成一片。」

「我有分寸,你就放心好了。」

二十八號下午,二十九號一天,都是葉菁帶著姐弟三人上街血拚,買了不知道多少東西。

陳揚沒有跟著上街。

二十九號上午,陳揚叫了一輛計程車,去找兩個好朋友馬振國和周玉剛。

陳揚沒先打電話通知,他想看看兩個老朋友,現在是個什麼狀態。

鋼材市場,上海一共有五個,都在市郊附近。

建築用的鋼材市場只有一個,位於西郊的一個集鎮附近。

道路泥濘,市場擁擠,人聲鼎沸,混亂不堪。

陳揚好不容易進去,才找到了「振剛鋼材銷售公司」。

所謂的公司,其實是個門市部。後面是個樣品間,前面一張辦公桌,一部電話,兩個值班人員。

值班的人說,兩位老闆是很少到這裡來的。

他們住在城西賓館,一般的交易,都在城西賓館一樓大廳進行。

陳揚離開鋼材市揚。

可來時容易去時難。

來的時候可以叫計程車,離開時叫不到計程車了。

陳揚站在城郊公路上茫然。

總算等到了一輛公交車。

陳揚也不管這輛公交車去什麼地方,只要它進城就行。

公交車進城,來到一個熱鬧的地方停車。

陳揚下車,等來了計程車。

一番折騰,陳揚來到城西賓館,已是上午十點多。

城西賓館,原來是一個招待所,現在承包給了個人,裝修一番,改頭換面成了賓館。

一樓大廳。

除了服務台附近,整個大廳擺著幾十張小圓桌,供客人們休息、會客、喝茶和喝咖啡。

此時此刻,起碼有三分之二的桌子邊坐著人。

陳揚一邊走,一邊拿眼睛找人。

終於,西側角落邊,馬振國和周玉剛坐在圓桌邊,正與兩位朋友侃侃而談。

旁邊有一張桌子沒人,陳揚走過去坐下。

服務員走過來問,「這位師傅,你要茶還是要咖啡?」

在上海,本地人更喜歡叫師傅,而不是同志或先生。

「我找人,我暫時不要。」

可是服務員不走,仍然笑容可掬,微彎著腰。

陳揚立即明白過來,坐在這裡是需要消費的。

「來杯茶吧。」

過了一會,服務員送茶過來。

陳揚拿出一張十塊的票子,擱在桌子上。

服務員拿著托盤,將茶杯放到桌子上,再將鈔票拿起,放到托盤裡,拿出五塊放到桌子上。

陳揚笑笑,「不用找了。」

「謝謝。」服務員收回五塊錢,欠欠腰轉身而去。

陳揚靠著椅子,悠悠的喝了幾口茶。

馬振國和周玉剛他們還在熱聊。

陳揚看到桌上有張《新民晚報》,他用左手拿起來,右手拇指和中指扣在一起,在報紙上彈了一下。

啪。

陳揚彈得很響,連兩三桌外的人,都回頭朝陳揚這邊張望。

馬振國和周玉剛同時回頭。

看到陳揚,二人先是一愣,隨即又大笑起來。

二人起身過來,陳揚也笑著站起來。

馬振國先給了陳揚一拳,「你這個傢伙,真神出鬼沒啊。」

周玉剛忙問,「什麼時候到的?」

陳揚微笑道:「我剛到。看到你們在談生意,我不好意思打擾。」

周玉剛道:「我們沒談生意。揚,你來得正好,我們給你介紹兩位新朋友。」

周玉剛拉著陳揚到他們那一桌,馬振國把椅子和茶杯拿過去。

桌邊的兩個中年人站了起來。

周玉剛為大家做了介紹。

二人都是周玉剛的老鄉,一個叫李顯華,一個叫李顯明。

聽名字,看長相,陳揚判斷他倆應該是一對親兄弟。

果然,周玉剛道:「揚,他們是兄弟倆。李顯華原來在水泥廠上班,李顯明原來在煤礦上班。現在,二人下海了,想來上海紮根發展。」

馬振國道:「揚,你應該叫華哥和明哥。」

陳揚與二人握手,落落大方,「華哥好,明哥好。」

周玉剛又介紹陳揚,「兩位老弟,這位就是我向你們提起過的陳揚。他來自zj省溫林縣,但一直在上海發展。與我們相比,他太了不起,七八年前就賺到了第一桶金,現在可以說已經完成了原始積累。」

馬振國補充,「與這傢伙比,我和老周就是小赤老,人家才是大老。」

李氏兄弟再與陳揚握手,一句「久仰」說了五六遍。

陳揚忙道:「哪裡哪裡,豈敢豈敢。」

周玉剛道:「坐下說話,大家坐下說話。」

坐下後,陳揚問道:「我在這裡,方便你們說事嗎?」

李顯華笑道:「不是什麼軍機大事。」

李顯明笑道:「你來得正好,正好幫我們分析分析,給我們出個主意。」

周玉剛道:「揚,他們兄弟二人,對在上海做什麼生意,有個嚴重的分歧。顯華主張做水泥生意,顯明主張做煤炭生意。」

馬振國哈哈一笑,「我主張他倆水泥和煤炭一起做。」

陳揚問周玉剛,「老周,你怎麼想?」

「不做水泥,只做煤炭。當年你幫我和老馬的分析,我還沒忘。」

陳揚嗯了一聲思忖起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