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鳴獸:獂·幽鴳·足訾·天馬·那父·領胡·從從·狪狪·妴胡·精精

【獂(huán同豲)·狀如牛而三足】《山海經·北山經》

乾山,無草木,其陽有金玉,其陰有鐵而無水。有獸焉,其狀如牛而三足,其名曰獂,其鳴自詨(嚇o通「叫」)。

譯文:乾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牛卻長著三隻腳,名稱是豲,它發出的叫聲便是自身名稱的讀音

【幽鴳(yàn)·狀如禺而文身】《山海經·北山經》

邊春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身,善笑,見人則臥,名曰幽鴳,其鳴自呼。

譯文:邊春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猿猴而身上滿是花紋,喜歡嘻笑,一看見人就假裝睡著,名稱是幽鴳,它叫的聲音便是自身名稱的讀音

【足訾(zī)·狀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馬蹏】《山海經·北山經》

蔓聯之山,其上無草木,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馬蹏,見人則呼,名曰足訾,其鳴自呼。

譯文:蔓聯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猿猴卻長著鬣毛,還有牛一樣的尾巴、長滿花紋的雙臂、馬一樣的蹄子,一看見人就呼叫,名稱是足訾,它叫的聲音便是自身名稱的讀音

【天馬·白犬而黑頭】《山海經·北山經》

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陰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其鳴自詨。

譯文:馬成山,山上多出產有紋理的美石,山北陰面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裡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白狗卻長著黑腦袋,一看見人就騰空飛起,名稱是天馬,它的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

【那父獸(狀如牛而白尾)】《山海經·北山經》

灌題之山,其上多樗柘,其下多流沙,多砥。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詨,名曰那父。

譯文:灌題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牛卻拖著一條白色的尾巴,發出的聲音如同人在高聲呼喚,名稱是那父

【領胡獸(狀如牛而尾)】《山海經·北山經》

陽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銅。有鳥焉,其狀如赤雉,而五采以文,是自為牝牡,名曰象蛇,其名自詨。

譯文:陽山,山上有豐富的玉石,山下有豐富的金銅。山中還有一種禽鳥,形狀像雌性野雞,而羽毛上有五彩斑斕的花紋,這種鳥一身兼有雄雌二種**官,名稱是象蛇,它發出的叫聲便是自身名稱的讀音

【從從獸(其狀如犬,六足)】《山海經·東山經》

栒狀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犬,六足,其名曰從從,其鳴自詨。

譯文:栒狀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一般的狗,卻長著六隻腳,名稱是從從,它發出的叫聲便是自身名稱的讀音

【狪狪獸(狀如豚而有珠)】《山海經·東山經》

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鳴自詨。

譯文:泰山,山上盛產玉,山下盛產金。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與一般的豬相似而體內卻有珠子,名稱是狪狪,它發出的叫聲便是自身名稱的讀音

【妴胡獸(狀如麋而魚目)】《山海經·東山經》

屍胡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麋而魚目,名曰妴胡,其鳴自詨。

譯文:屍胡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麋鹿卻長著魚一樣的眼睛,名稱是妴胡,它發出的叫聲便是自身名稱的讀音

【精精獸(狀如牛而馬尾)】《山海經·東山經》

踇隅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馬尾,名曰精精,其鳴自詨。

譯文:踇隅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一般的牛卻長著馬一樣的尾巴,名稱是精精,它發出的叫聲便是自身名稱的讀音

【[馬軍](hún):(狀如麢羊而四角)】《山海經·北山經》

歸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有獸焉,其狀如麢羊而四角,馬尾而有距,其名曰[馬軍],善還,其名自詨。

譯文:歸山,山上出產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出產碧玉。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羚羊卻有四隻角,長著馬一樣的尾巴和雞一樣的爪子,名稱是[馬軍](hún),善於旋轉起舞,它發出的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