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七章先手

李斯入獄,於老秦而言代表著什麼?

不僅僅是劉闞等人清楚,各地的義軍首領,也都非常了解。那是老秦的最後一根頂樑柱!

也許只有那一心享樂,渾渾噩噩的秦二世不了解。

事實上,當李斯被打入天牢的消息傳開之時,各地義軍首領的第一個反應,全都是不相信。

有陰謀!

這一定是老秦耍的花招。

要知道,李斯剛剛提拔了章邯。而章邯就迅速的在渭水河畔,將周章數十萬大軍打得潰不成軍。按道理說,李斯如今更應該得到秦二世的重用,怎麼可能被打入天牢?再者,李斯的長子李由,如今可還在滎陽苦苦的支撐著時局呢……難道秦二世就不怕李由在滎陽造反?

不可能,決不可能!

在一時間,李斯入獄的消息,反而比周章潰敗更引人注目。

齊地田氏的攻擊,立刻放慢了速度。劉邦也退回了沛縣,張耳陳餘,在巨鹿默默觀察時局。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咸陽和陳縣兩地。

官路上飛馬馳騁的斥候探馬,更絡繹不絕,傳遞著各種各樣的消息。

「老秦這一次,只怕真的是沒希望了。」

公叔繚輕輕撫摸著劉秦烏黑的長髮,仰天一聲長嘆,眼中不自覺的,流露出一抹哀傷之色。

老秦統一天下,公叔繚可謂是勞苦功高。

想當年,始皇帝剛剛親政,內憂外患,舉國惶恐。正是公叔繚、李斯這些人,在始皇帝的身邊,默默的努力,把局勢一點點的挽回。可沒想到,始皇帝剛一離去,老秦就轟然倒塌了。

秦二世,這是在自毀長城啊!

「公叔爺爺,李斯為什麼會被抓起來呢?」

劉秦仰著頭,看著公叔繚好奇的詢問。他並不明白李斯對老秦的意義,可年僅十歲的他,多多少少也懂得了很多事情。只看今日父親帶著幕僚們前來拜望,劉秦就知道,事情很嚴重。

劉闞深信,李斯這一次入獄,絕不是什麼陰謀詭計。

因為在歷史上,李斯的確是不得好死。但他有點想不明白,咸陽為什麼會在這時候,將李斯拿下?

公叔繚一笑,神情淡然道:「無他,權勢耳!」

只這麼一句話,所有的疑團就煙消雲散了。在座之人,不論是蒯徹陸賈,還是叔孫通曹參,全都是才智冠絕之士。公叔繚只需要微微一提點,所有人立刻反應過來,包括劉闞在內。

自迴轉樓倉以來,劉闞並未放鬆對咸陽的關注。

李斯總攬朝政,山東局勢雖然混亂,然則卻能苦苦支撐。但同時,他和趙高之間的權利衝突,也日益加劇。趙高當然不希望有李斯這麼一個人存在。只是先前義軍勢大,趙高不敢輕舉妄動。

如今,李斯提拔章邯,而且大敗周章。

這也使得李斯在朝中的聲望一下子提高了許多,若再不出手,趙高害怕難以壓制。

另一方面,隨著章邯擊潰周章,咸陽危局也隨之化解。也許在趙高看來,如今出手,正是好機會。他與秦二世的關係,遠遠比李斯和胡亥的關係密切。一條莫須有的罪名,就可以把李斯拿掉……

「公叔先生,難道趙高就不怕李由造反?」曹參也忍不住開口詢問。

公叔繚沒有回答,而是把目光停留在了劉闞的身上。那意思分明是在說,這個問題你來解釋。

劉闞想了想,「趙高雖無才幹,但玩兒這種陰謀詭計,倒也的確是個好手。你看他只是把李斯打入天牢,卻沒有任何的行動。也就是在警告李由,你若是造反,我就先殺了你老父和兄弟。而且他會給李由一個希望,讓李由在滎陽拚死作戰,以求建立功勳,讓朝廷赦免李斯。

我觀三川郡之戰局,怕是很快就會結束。

到時候章邯大軍將東出函谷關,掌控山東局勢……呵呵,不過那個時候,也是李斯人頭落地之時。而章邯大軍東出函谷關以後,李由的作用也就將要隨之減弱,對趙高再無用處了。」

「可趙高如此,豈不是……」

公叔繚冷笑一聲,「一閹奴眼中,除名利之外,還能看出什麼?陛下一世英明,只在重用此人一事上,著實有些糊塗了!」

看得出來,公叔繚對趙高並沒什麼好感。

至於二者之間有沒有什麼恩怨?劉闞懶得去問,也不想去問。他現在所關心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如何才能從山東這糜爛的局面之中脫身出去,平安的抵達九原郡。從樓倉到九原郡,一路上危險重重。且不說別的,只那些割據各地的諸侯,就是一個很讓人頭疼的問題。

周章失敗,章邯出關中……

接下來會是什麼?

即便是劉闞不知道這一段歷史,也能推測出來一個大概。

陳勝吳廣先前能一帆風順,說穿了不過是運氣好而已。山東兵力空虛,加之朝廷對他們並不重視,才使得這支泥腿子大軍得以迅速發展壯大。不過,泥腿子終究是泥腿子,當老秦強大的國家機器開始運轉起來之後,立刻就潰敗下來。攻入函谷關,終於觸動了老秦的神經。

章邯出關中,陳勝不可避免的會走向失敗。

當陳勝失敗之後,整個山東的局面,怕是要錯綜複雜起來,甚至會出現一個短暫的平靜。

不論是咸陽,還是各路義軍,在這個時候,都是極其敏感而多疑。

如果在這個時候北上,很可能會面臨各方的圍剿。劉闞可不會認為,他有能力對抗整個天下。

一個適當的時機!

劉闞需要一個適當的時機……

只有當老秦和各路義軍重燃戰火,劉闞才有機會,順利的北上九原郡。

劉闞是這麼認為,同樣的蒯徹等人,和他是同樣的想法。怎樣把這池水攪渾?才是當下重中之重。

會稽!

劉闞知道,陳勝失敗之後,各方人馬都會偃旗息鼓,靜觀事態變化。

而破壞這種平靜局面的,正是那渡江而來的項家兵馬。在項羽渡江之前,劉闞必須要搶先占居優勢。唯有如此,他才有機會和各路兵馬進行交涉,才有可能,順利的北上前往九原郡。

可是,該如何搶占這個先手呢?

眼見著已進入八月,隨著秦軍出擊,山東的局勢一下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換。

周章節節敗退,先是退守曹陽(河南省三門峽西南)。可沒等周章來得及重整旗鼓,章邯以長史司馬欣為先鋒,以八千中尉軍為主,兵臨曹陽城下。在渭河畔,周章親眼見識到了號稱老秦第一軍的中尉軍,有著何等強大的戰鬥力。那些傢伙,簡直是悍不畏死,而且精於戰陣。

當時章邯把驪山刑徒組織起來,詐稱百萬之眾。

但卻沒有出擊,僅僅是靠著中尉軍,在片刻之間,摧枯拉朽一般的把周章的中軍撕成了碎片。

章邯很聰明,深知那臨時組織起來的百萬兵馬,不過是烏合之眾,而且軍心尚不穩定。

所以在渭河應戰的時候,他只派出了中尉軍出擊。就是憑藉著萬餘人的中尉軍,不但擊潰了周章大軍,而且還震懾了麾下的兵馬,使得那些原本心懷鬼胎的刑徒,立刻老實的聽命。

周章在曹陽,僅僅堅持了十五天,就被司馬欣攻破了城池。

潰敗之下,周章只能退守澠池。然而這個時候,經過三十日短暫訓練休整後的秦軍,在章邯親自督帥之下,抵達澠池。三天之後,澠池失守……周章走投無路之下,在澠池城中自刎身亡。

與此同時,為解救老父而拼了命的李由,也迎來了轉機。

吳廣久攻滎陽不下,軍中人心浮動。陳勝眼見周章失利,命吳廣率部火速入關,馳援周章。

在陳勝命令傳遞到滎陽城下的時候,滎陽已是強弩之末。

吳廣不想功虧一簣,所以對陳勝的命令拒不接受。於是,陳勝使者買通了吳广部將田臧,將吳廣擊殺。隨後,田臧自領上將軍之職,留部將李歸繼續圍困滎陽,自己則率麾下精銳人馬,試圖西進救援周章。

然而,沒等田臧抵達雒陽,周章已全軍覆沒。

一時間,田臧也猶豫了……就是在田臧猶豫之時,章邯挾澠池大捷之勢,迅速的殺出關中。

敖倉一戰,張楚軍再遭重創。

田臧在亂軍中被殺,秦軍趁勢追擊,將滎陽城外的李歸所部擊潰。

持續了整整六十日的滎陽之戰,就此結束。三川郡又重回帝國之手,章邯屯軍洛陽,虎視山東各路兵馬。

從章邯在渭河擊潰周章,到復奪三川郡,秦軍一共只用了五十天的時間,徹底扭轉戰局。

面對秦軍這疾風暴雨的攻勢,所有人都是心驚肉跳。

九月中,秦二世再次發出了詔令,命九原郡郡守,上將軍王離盡起北疆三十萬秦軍,自雲中、雁門、太原各郡出擊,平剿各路兵馬。張耳陳餘不敢繼續北上,留駐巨鹿,並擁立武臣為趙王,試圖在河北地區,來阻擊王離大軍。同時,張耳派人前往齊地,向田儋請求援助。

「子房,這該如何是好?」

劉邦有些惶恐,「田儋退兵,王恪司馬欄沒有了齊軍的牽制,定然會合兵一處,圍剿我沛縣。」

張良也不禁苦笑搖頭。

「未曾想,老秦竟然如此善戰。周章數十萬大軍,在旬日之間全軍覆沒,實在是出乎我預料。」

他想了想,展顏一笑道:「不過沛公無需擔憂。章邯所部雖復奪三川,怕也已經疲憊不堪了。他那百萬大軍,也是臨時拼湊起來。之前主要是依靠中尉軍的震懾……如今復奪三川,章邯當務之急,是要把麾下這百萬之眾迅速消化。再者,即便他要出擊,於沛公也是鞭長莫及。

章邯首先要消滅的,是張楚的陳勝。

而北疆兵馬,怕也一時間難以攻到此地。薛郡王恪雖沒有了齊軍牽制,然則之前腹背受敵,怕也是元氣大傷,有心無力。至於東海郡方面,倒不足為慮。良視之如土雞瓦狗,只需命肥公子率本部出擊,如此這般……即便那司馬欄能活下來,也難以再對沛公造成什麼威脅。」

張良自信滿滿,在劉邦耳邊嘀咕了一陣之後,劉邦頓時大喜過望。

不過他很快又皺起了眉頭,「可即便是這樣,以沛縣彈丸之地,只怕遲早會被戰火波及吧……不如這樣,如今嬴壯已死,泗水郡只剩下樓倉一地的秦軍兵馬。我們何不將那相縣攻占?

如此一來,還可以與張楚呼應……」

「沛公,萬萬不可奪取相縣。」

張良聞聽,臉色頓時大變,「公在沛縣,尚有迴旋之地。若奪取了相縣,只怕就要大難臨頭。

陳勝如今看似強盛,但早晚必敗。

待章邯休整兵馬,定然會對張楚行致命一擊。以良推測,至遲在年末,章邯定會發動攻擊。

到那時候,公將首當其衝,面臨老秦兇猛的打擊。

再者,陳勝也非善類。相縣比鄰陳郡,臥榻之側,他豈能容沛公酣睡?所以,沛公你如果占領了相縣,有可能不必等到章邯出擊,陳勝就要首先將你吞併。那時候,沛公該何去何從?」

劉邦臉色一變,連連點頭道:「若非子房,我險些誤了大事。那依子房之見,該如何是好呢?」

張良說:「沛公所慮,也不是沒有道理。

沛縣的確是太小了,實在不適合發展……不過想要發展,也並非一定要占居相縣。彭城乃泗洪要地,人口眾多,且城池高險,兵力空虛。沛公可迅速取之,以彭城為根基,伺機待發。

等章邯與張楚交戰正酣時,沛公可率部攻取碭郡。

那時候,章邯怕也難以顧及,沛公占領了碭郡之後,可與張楚遙相呼應,並伺機奪取潁川。

得碭郡潁川,公方能與張楚遙相呼應。進可得三川,虎視武關,謀取關中;退可伺機兼并張楚兵馬,發展壯大。公乃楚王室後裔,可假借楚王之名,立足於楚地,也不失為一個出路。」

劉邦只聽得連聲說好!

張良又接著說:「不過這二虎爭食之計,還需張楚能抵擋住章邯才可以執行。以張楚之力,怕也有些危險……良以為,還需助那張楚一臂之力方可。公不若派一能說會道之人,前往番縣,說服番君吳芮,請他出兵相助張楚。那番君,乃吳王之後,也是個有見識的人,當能答應。」

劉邦點頭說:「子房此計好倒是好,可我應該派誰去說服番君呢?」

張良微微一笑,「我心中倒是有一個人選……不過要說服此人,良還需親自往陳留一行,請他出山。」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