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王國在快速發展,速度之快令所有國家瞠目結舌。所以晉國等國家才要聯合起來,為求自保――當然,還是有幾分貪婪的心思的。

不過晉國的宰相也不是一般的人,司馬軒在得到「商王國願意加入同盟」的答覆後,第一時間就用這個作為「工具」,讓劉國退兵了。也算是一點收穫。

但更大的問題卻擺在了晉國等十幾個國家聯盟面前――商王國願意加入,這可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同意加入?各國聯盟還有什麼意義!

不同意加入?商王國報復起來可就「站在道義的高度上」了。

司馬軒那個愁就別說了。想了兩天了,也和各國討論很久,就是得不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中午正吃飯呢,下人就來通報:「大人,商王國的外交大臣王神來訪。」

「午飯都無法好好吃了啊!」司馬軒咬牙說道,「去,將王大人請過來,我們一起喝一杯。」

等王神過來後,兩人皮笑肉不笑的喝了幾杯小酒。王神主動表態了,「司馬宰相,我和國內聯繫了一下,賢王表示,為了表示合作的誠意,我們願意做出如此讓步。

第一,商王國願意與各國結為兄弟盟邦,相互取消關稅,各國商路在商王國內,暢通無阻。

第二,技術支持。我們會在各國投資設立工廠,促進兄弟盟邦的工業化進程。

第三,資金支持。如今瀛洲大劫氣息已經愈發明顯,為了抵擋災難,我們需要更多的軍隊;而這需要更多的資金。對此,商王國願意給各國低息貸款,建設軍隊、保衛國家。

暫時就這三條,如果還無法滿足各國的需求,我們可以繼續商討。」

司馬軒筷子都掉到地上了,世界上竟然還有這樣的好事?商王國這三個條件,聽上去都很好啊。

深呼吸幾次,司馬軒終於做出了理智的選擇――與商王國合作!如今,大劫氣息漸漸濃郁,瀛洲東方各處,已經漸漸開始出現乾旱少雨的情況。

其實從四五年前的大夏國時代,就已經開始出現乾旱少雨;這些年愈發明顯。誰都能看到一場巨大的災難正在醞釀之中。這時候,商王國「腦子進水」的支援各國軍隊建設,這樣求之不得的好事,確實是不需要拒絕的!

別管商王國有什麼算計,先將好處拿過來再說!

但是,司馬軒終究還是留了一個心眼――商王國,是沒有腦子的十世善人嗎?

但不管如何,瀛洲東方十幾個國家,卻是準備嘗試聯合了。

尤其是蕭國,得知這個消息後,卻是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

蕭國皇帝蕭立明鬆了一口氣,但蕭國的戶部尚書張遠張大人,卻面色陰沉。連同過去很活躍的張全,也面色難看。

最近這一個月以來,瀛洲東方風起雲湧,什麼「雷震子」爆炸,齊國十日滅國的事情,讓瀛洲東方議論紛紛。

而在這熱鬧的氛圍下,張家卻是江河日下。袁家對張家的打擊,接二連三。懸賞的手段,讓張家最後忠心的侍衛,也漸漸消失了――有一部分是被逼走了,而有一部分則是永遠的消失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張家漸漸人煙稀少,直到現在,全家上下就剩下了家眷和幾個老僕人,已經沒有人了。張府的大門都被潑了墨水,三更半夜的,還有人仍鞭炮。

欺人太甚啊!沒有辦法了,張遠還求助蕭國的皇帝蕭立明,蕭立明也就此事向商王國發起抗議;但這樣的『小事情』,李賢直接丟給李元明,李元明看了之後,又將這事丟給商王國的副宰相袁庸處理了。

袁庸接到信息後,發現信件上還有李賢的批語――很好。

所以,袁家接下來就放開膽子,愈發猖獗。

張遠得到這個消息後,氣的是七竅生煙;連蕭立明都十分惱火――李賢,做人不能這樣;可是,惱火也解決不了問題,商王國很強勢,反正蕭國是無法抗衡商王國。

「收買袁家、或者是商王國的人,情況如何了?」張遠問張全,但聲音毫無起伏,有一種心如死灰的感覺。

張全語氣低沉:「去了三十多人,目前只有六個人還在活動。剩下的,有的被商王國吸引而留下,有的被抓進監獄了,還有的已經渺無音訊,不知道如何。

目前為止,只收買了幾個無業游民,無關緊要;真正有一定地位的人,根本就無法收買。」

「無法收買啊!」張遠嘆了一口氣,似乎終於下定了決心:「算了,蕭國我們是待不下去了。準備準備,我們悄然離開。去……陳國!」

陳國,地闊四千兩百多里,比四千里的齊國還略微大了一圈,在齊國北方、蕭國、蔡國的西方。

很早以前,在大夏國時代,張全就與齊國有商業往來,當然也有一定的人際關係。如今在蕭國待不下去了,陳國就是張家的後路。憑藉對工商業的了解,張遠和張全父子兩人相信,肯定能得到庇護、甚至是重用。

「走吧,這地方待不下去了。」簡單收拾後,張家人就上路了,是從後門離開的。

…………

與此同時,李賢回到城主府,今天下午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再次招降納叛。

這一次招降納叛的對象,是齊國的官員將領等。

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調查、篩選後,有三十多名齊國的官員被允許進入城主府,面見李賢。

可巧,這裡面就有賀治國這個齊國曾經的宰相。還有,太尉李慧。

其次,還有上將軍蘇忠閣、軍師周克銀,邊關守將馬征。

賀治國是在阿山郡被俘,李慧也是在阿山郡戰敗後被俘;與李慧同時被俘的,還有齊國的上帥邱文明,但邱文明沒有通過考察,已經被刷下。

馬征當時率領百萬大軍,想要攻擊嚴正卿的主力部隊,為齊國爭取時間;但當時齊國少帥錢光耀沒有擋住沈建飛的精銳,致使馬征面臨前後夾擊,最後兵敗被俘。

蘇忠閣本來是鎮守齊國東方邊界的,結果嚴正卿進軍太快,蘇忠閣還沒有來得及部署就被抓了。但別看戰敗了,可蘇忠閣能力還是有的,只是暫時有點不怎麼適應軍火的戰爭模式。

基礎有了,後期只要稍加「學習」,蘇忠閣就會成為出色的將領。

此外,今天李賢接見的所有前齊國的官員,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他們的家人都完好,他們對商王國沒有怨恨!這也是很重要的。那些家人有死傷的,哪怕再有能力,李賢也不會用。

當然,這些人也要願意加入商王國才行。

三十多人站得筆直,看著前面年齡不大的李賢。

其中,賀治國最是感慨,才幾年時間,這個當初在齊國隱隱含著逼迫意味、被邀請到齊國演講的年輕人,現在已經回過頭來滅掉了齊國。而自己,也不得不站在台下,等待這年輕人的接見。

李賢挨個看去,最終還是看向賀治國,「賀治國,說來我們也是老熟人了,我也不想繞什麼圈子,我就問你,到底是什麼原因,能讓你放下亡國之恨,進入商王國為官?」

賀治國略微有些驚訝李賢的問話,但還是認真的回答了,「回賢王,有三點。

第一,往事無法回頭,齊國畢竟已經亡國。

第二,商王國在制度、法律、行政、民生等全方面,都讓我好奇,更讓我充滿嚮往。

第三,人心難免自私,在商王國這裡我看到了無限的未來。」

李賢盯著賀治國看了好一會,果然是宰相,三句話,總結了過去、現在、未來,總結了亡國、新國、自己。

李賢思考好一會,又和許仁、李元明、嚴澤安商討一會,終於開口,「賀治國,暫時有一個位置可能適合你,但壓力比較大、責任也很大。我想用你,卻又擔心你是否能承擔起這個重任。」

賀治國一聽就明白,當即發誓:「王不負我,我不負王;只要賢王有三分信任,願意肝腦塗地。」

三分信任……聽著這四個字,李賢忽然有點感嘆。齊國最後時刻,如果齊國皇帝給賀治國一分信任,也不會落得如此。齊國滅亡的前因後果,李賢已經一清二楚。

感慨歸感慨,李賢還是說出了任命,「教育部,副部長職位。暫時,教育部部長,是王后負責。

在商王國,教育是國家最根本的策略;一個國家的未來,完全根植於教育。而商王國在教育上的投入,可以說是不計代價。

因此,教育部部長,需要睿智、需要長遠和寬廣的目光,需要腳踏實地、紮實肯乾的品質,更需要有耐心、有恆心、有正氣、卻又懂得變通的人。

教育部部長,上承國策、下應民心,前有開拓進取的決心、後不能忘過去歷史文化,左有無數人的期待、指責、批評,右有花花世界的誘惑。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百年國策教育為先,你、能承擔起這個責任嗎?」

賀治國並沒有立即回答,而是思考好一會,才堅定、肯定、乾脆的說道:「能!」

一個字,擲地有聲。

李賢轉頭問王聰:「王聰,國庫還有多少資金?」

「一億七千萬兩黃金。」

「撥付一億兩黃金的使用權給賀治國。」說完,李賢轉向賀治國,「賀部長,一億兩黃金,只是第一批教育撥款;以後還會有更多。我不會問你怎麼用、如何用,我只看教育的結果。

只有一點,在這之前你先拿出一兩個月,去考察下商王國的環境。

王聰,你帶賀治國到教育部,去王后那裡報道。」

「是。」王聰轉向賀治國,「賀部長,請。」

賀治國看了李賢許久,微微鞠躬,這是賀治國第一次彎下自己的腰杆。為了這份信任、也為了這份責任、更為了李賢的話語和思想。

賀治國從來沒有過手超過五百萬兩黃金的財富,也從來沒有見到、聽到一個國家會如此重視教育。

一億兩黃金投下去,幾乎沒有任何要求,簡直就是拿黃金打水漂玩兒。

在有錢之後,商王國沒有擴建王府,而是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了教育、投入到了社會基礎建設。當商王國日新月異之時,李賢還住在老舊的城主府內。

賀治國離開後,李賢看向李慧,「李慧,就我所見,你的能力並不能算是優秀。如果將人才分為合格、良好、可堪重用、優秀、出類拔萃五個等級,你大約處於良好和可堪重用之間。

你認為,什麼職位比較適合你?」

李慧眼中有一絲怒氣一閃而過,曾經高高在上的太尉,竟然被人如此評價,自然是無法接受。但終於還是不得不屈從於現實。

「回賢王,我認為有三個位置比較適合。第一,軍需供應;第二,陸軍統帥;第三,外地治安總督。」

李賢頓時笑了,笑的意味深長:「我覺得,你哪個位置都不適合!來人,送里李慧離開!」

李慧頓時怒氣爆發了:「為什麼!請賢王給一個理由!」

「我不想用你!就這麼簡單!」(未完待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