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已經是大勢已去、徐輝祖無奈地與盛庸合兵一處,然後邊掩護著他、邊順江而下退守到了高資。而朱棣在休息一段時間後、再次上馬統領中軍尾隨而至,順勢占領了瓜州。

瓜州——

這個地方對朱棣來說、實在是有太多的回憶,第一次見到道衍大師是在這裡,遇到還是個幼童的柴靖南時也是在這裡,父皇故去、自己千里奔喪淚灑江畔之時也是在這裡,如今再一次到了這個地方,卻不知在江水的對面又是什麼在等著自己……

立馬向「只隔數重山」的鐘山方向眺望著,朱棣再次陷入了迷茫。

「殿下!」

正在心潮起伏之即,遠遠地、朱能打馬而來,臉上還揚溢著掩飾不住的欣喜,

「恭喜殿下、賀喜殿下!」

「天吶……」

朱棣聽了、不禁扶額而嘆,無奈地道,

「這仗還在打著,哪來的『喜』讓你來恭賀啊?」

「請殿下恕末將嘴笨,沒說明白,」

見燕王這一舉動,朱能也不禁笑了道,

「是這樣的,水師督指揮使陳暄率全體水軍戰船、前來歸順殿下您,我們渡江之戰已不成問題了!」

「哦?有這樣的事?真是太好了!」

聞聽此一消息,朱棣的精神也為之一振,心中暗道、看來是上蒼催著我繼續打下去啊。便點了點頭道,

「好,速速引孤王去見見這位陳將軍吧。」

有了朝中最強的水師相助,渡江這一戰打得就要輕鬆的多。此時、徐輝祖第三次被調回了京城,而盛庸已是孤掌難鳴,雖然盡全部兵力在沿江布防,可他這防線連燕軍兩百里長的進攻範圍的一半兒都沒能擋住。很快、燕軍便有很多將士順利渡江,並繞到了南軍防線的背後,使得盛庸的人馬陷入了腹背受敵之勢,只得率餘部敗退而走。

幾天後,鎮江守將前來歸降,三年的靖難之役到了此時可以說是勝局已定。可令所有人不解的是,明明可以一鼓作氣殺入京城的朱棣,竟然按兵不動,還傳令讓全軍原地休整兩日。兩天後、當大家覺得這回該快速推進了的時候,燕王只是帶著大家進駐到了離京城不到七十里地的龍潭、並再次停下了腳步。

幾乎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為什麼殿下會如此的躊躇不前,難道是在等什麼嗎?時局已經發展到了這個地步、又有什麼好等的呢?

朱棣當然是在等,他還在等著朱允炆能夠給自己回信——

自從將那封承載著自己血淚的手書、託付給姐姐慶成郡主,讓她帶為轉交給侄兒後,朱棣還一直存有一絲的幻想、希望朱允炆能夠好好地聽自己解釋一回,能夠答應自己最後的請求,能夠承擔起天子的責任來和自己見上一面,兩個人能夠坐在一起好好的談上一談……

然而、日子就這麼一天一天的過去,朱棣每天站在帳口望著京城的方向,可每天等到的也只有一次次的失望……

這天,已經是駐紮在龍潭的第二天了,終於、朱能走進他的寢帳來報道,

「殿下,朝廷又派人來了。」

「哦?是麼?」

朱棣的眼睛一亮,可抬起頭、見自己的這員愛將的表情滿是古怪,不禁在心中劃了個問號、道,

「派的是什麼人啊?」

「是吏部尚書茹瑺,還有、曹國公李景隆……」

邊說著、朱能邊用一種意味深長的眼神看著他。

朱棣有些好笑、吩咐道,

「請他們到中軍帳中稍候,我馬上就過去。」

「知道了。」

朱能微施一禮、轉身走了。

扭頭看了看侍立在一旁的鄭和、朱棣還是忍不住笑了出來、道,

「朱能大概是不明白、李景隆怎麼還敢來見我是吧。」

「是啊,朱將軍一定是這麼想的,」

鄭和點了點頭、也跟著笑道,

「不過,曹國公在此時來見主公您,他的內心中和手中統領幾十萬大軍那時比起來、反倒會坦然的多吧。」

「一點兒都不錯啊,」

朱棣緩緩地點了點頭道,

「朱能他們都覺得李景隆是個無能的大將軍、是我們的手下敗將,其實並非如此……好了,走吧,去見見我的這位老朋友吧。」

主從二人一起來到中軍帳,只見茹瑺正襟危坐、若有所思,而李景隆卻在不住地打量著帳內的陳設,滿臉的好奇與疑惑。

朱棣走進來時、見他這副表情,便笑了笑道,

「好久不見了,沒想竟然能在我這營帳中重逢。」

「燕王殿下!」

兩個人一同起身施禮。

朱棣擺了擺手,邊示意讓二人坐、邊道,

「不必客氣了,彼此都是熟識的,何需要這麼多的禮節,坐下了才好說話。」

「謝殿下。」

二人重新落座,李景隆又仔細打量了對方一下道,

「燕王您的氣色不太好,怎麼了、身體不舒服麼?」

「天氣太熱,有些中暑罷了,」

朱棣淡淡地回答道,隨即目光一閃、又笑道,

「不過景隆你的氣色看起來倒不錯,還是那麼瀟洒倜儻,想必是回到京城後過的還不錯。」

「不錯什麼啊,」

李景隆倒是一副什麼都不在乎的神情,

「這不是被殿下您打的什麼都沒剩下麼,回京後,黃子澄、齊泰他們竟然要殺了我,好在皇上他沒狠下心來,才讓我活到了現在。這不,又將與您和談這份苦差事交給了我。」

「苦差事麼?和我談就這麼難麼?」

朱棣撇了撇嘴、冷笑道,

「其實我的意思早就說的很清楚了,讓皇上承認個錯、詔告天下就這麼難麼?」

「關鍵是那些主戰的朝臣們不肯啊,」

李景隆嘆了口氣、又認真地看著朱棣的臉道,

「那些贊成削藩的人不願意承認他們是錯的,更不可能對天下人說是他們造成了這場戰亂,所以只答應割地這個條件。」

「答應?」

朱棣再次冷笑道,

「孤王可從來都沒提過割地這種事,又何來的讓他們答應這一說?!方孝孺竟然還是冥頑不靈麼?他以為都到了這個份兒上、還能用這種方法來拖延時間?」

「這是殿下您自己猜到的,我可沒向您透露過,」

聽了他的話,李景隆居然笑了、道,

「方孝孺說了,應天城森嚴壁壘,還有十幾萬士卒駐守,足可以守住。然後還說什麼、就算是守不住,天子與社稷共存亡也是理所應當……」

「這方孝孺莫不是讀書讀傻了?!」

朱棣聽了、氣得臉都青了,

「竟然竄掇著允炆去死?!他自己為什麼不死啊!虧得在我臨出征前、道衍大師還特地囑咐著要尊敬他,說什麼世上若無方孝孺就再無讀書人,可他的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嗎?!」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