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栽種性命道母圖(求追訂!)

楚維陽自然不會是在與允函說甚麼頑笑話。

再度逢面的約定是允函自己定下來的,這一回來道場登門拜訪也是允函主動請纓要做的事情。

就像是曾經允函的主動開口邀請楚維陽鬥法,一次又一次要求楚維陽全力出手的鬥法一樣。

那略顯得矛盾的氣質,在允函的身上並不是如同陰陽一般均衡的兩面,她對於某些事物的躍躍欲試,事實上遠遠地勝過偶然間羞憤時的避之不及。

就像是這一刻,五行雷法昔年時曾經更上層樓的鼎盛玄景是甚麼樣的,這件事情本身,對於允函具備著極大的吸引力。

因而,在面對著楚維陽那像是「有一道寶貝符篆要不要看一看」的邀請時。

允函可恥的心動了。

霎時間,心神之中,泥丸宮內,靈台之上。

允函只覺得那魔影所傳遞來的熾熱,要像是化作甚麼崢嶸的無上魔焰,而哪怕這會兒焰光還未繚繞著顯照出來,允函都已經先一步感覺到了自己神形的融化,像是要有著最不堅韌的那一部分,要在融化的過程之中,與那魔焰本身融為一體。

不是成為焰火的資糧,而是徹徹底底的融為一體,是要自己神形的一部分,便是那魔焰本身!

許是也正這一步,意味著允函在屬於她自己的「伏魔道途」上徹底的有著明晰的精進。

因而,現實的甬道之中,將允函將手揚起,復又遞到楚維陽的面前,任由楚維陽牽引著,直往地宮走去的過程之中。

甚麼窒息感,甚麼緊張感,甚麼羞憤感,霎時間,盡都煙消雲散去了。

她恍若是又恢復成了那個眼裡只有清凈修行的姑射仙子。

而與此同時,允函的婉轉聲音也有條不紊的響徹在了楚維陽的耳中。

事關古五行宗的道法盛景,事實上,哪怕是神宵宗歷代先賢傳承的故紙堆中沒有那明確記載著這般玄景的隻言片語,但歷代先賢,將五行雷法推延至某一境界的絕巔,駐足於盡善盡美的圓融之中時,未嘗不曾思量過更進一步的前路。

因為神宵宗的諸般古籍之中,至少記載有先賢們對於此道的推演與猜度。

尤其是最為古老的那一批典籍,彼時,許是還有著古五行宗時便存活下來的耄耋先哲,饒是為了避諱許多事情,不敢將真正的玄景落於文字,但或許會將其意蘊與義理用別樣的方式傳承下來。

因而這意蘊與義理在兩三代人中顯得極盡於鮮活,是他們修法的心念所在,於諸道皆有啟發,故而等這些先哲再推演古路時,便在字裡行間,不自覺的展露出了這般的意蘊與義理。

故而,當允函親自口述著那些古老典籍手札之中所記載的珠璣文字的時候,楚維陽甚至有所恍惚,恍惚中只覺得他所聽聞的,不是神宵宗的手札,而是五行宗的手札!

果然,那種古拙質樸的高上義理,實則在那個久遠的時代仍舊是一脈相承的。

但楚維陽也能夠隨之猜測到,當神宵宗後來漸行漸遠,真箇自玄門鼎立出無上雷法的聲名之後,這種有類於五行宗道法義理的手札典籍,便註定要因此而被束之於高閣,縱然不被毀去,也註定蒙塵。

而也正因為有這樣一番境遇,楚維陽將那古拙質樸的高上義理聽來時,更是甚為感慨。

真真是滿篇珠璣字句,極盡於微言大義。

不少的字句,甚至被楚維陽烙印在了心神之中,只覺得對於五行道法的底蘊有著提綱挈領一般的點化之妙用。

「因而來說,諸先賢的看法是統一的,只單論遁法也好、雷法也罷,盡都是五行之道在不同領域的極盡圓融,但遁法是以身形融天地,雷法是以寰宇映心神。

若要論及兩道之兼修,道法交織與共鳴之間,便無可避免的要從五行的圓融鼎盛之中,朝著陰陽五行的義理去演化,一面是雷,一面是遁,此陰陽,乃生滅之道。

但自然生滅,仍只是天地之法,映照於身心之中,則是性命根髓,此也直指無上修業之本意,旨在長生久視,而師兄也曾經說過,道軀三元,方才渡世之舟!」

聞聽得此言時,楚維陽若有所思,攏著允函的道軀,一同依偎在了煞池之上的黃玉雲床上面。

幾乎在肌膚有所想觸碰的閃瞬間,兩人屬於雷法的氣息便被同樣音律的天心雷霆意蘊所交織與共鳴。

緊接著,這種交織,開始貫穿在兩人的呼吸間,貫穿在兩人絳宮心室的搏動之中,甚至貫穿在了思感與念頭的躍動之中。

當然,因為伏魔秘法已有著明晰的高下之別。

在這樣的交織與共鳴之中,楚維陽所做出的調整和改變約莫只有三成,餘下的,則是允函在不自覺的調整和改變著自己的諸般韻律,趨同於楚維陽的呼吸聲中。

因而,在這種還未參合三元便已經先一步相諧的氣韻之中,楚維陽只剛開口發出第一音,實則允函便已經明白了楚維陽在問甚麼。

「是啊,一切修法至於最高邈處,無非也只是將性命根髓往更深處栽種而已,甚麼法,甚麼相,盡都是不同的門徑而已,萬千道法,於此間盡都殊途同歸矣!

倒是說及此處,師妹,你那鍛體之道,鑽研的如何了?」

聞聽得此言,允函張了張嘴,似是有許多話想要說一樣,可稍稍一頓後,允函便只剩了句滿是言外之意的話。

「鍛體之道……還請師兄多指點一二呢。」

於是,楚維陽亦當仁不讓的點了點頭。

說起來,他於此道亦是方家,亦有宗師氣度!

「既然如此,索性攏在一起,共同印證罷,正好用了那一套承運雷元丹,想來以那般高明秘法一爐而成的兩套寶丹,最適宜在這般情形下使用了罷?真真不愧是貴宗的伏魔妙道,師妹,不如你我共服之?」

一番話,又是教楚維陽輕描淡寫間說得尋常,渾似是在說——寶貝符篆看完了還有一件寶貝法器,要不要繼續看一看?

而面對著楚維陽這樣的說法,一時間連允函都愣怔在了那裡。

可偏偏楚維陽像是渾然不覺一樣,一翻手,復又將早先時收起的玉匣翻出,托舉在掌心之中,繼而看向允函這裡。

「師妹是不是將你那一套寶丹帶在身上了,快取出來罷!」

這般自然而然的反應,似是教允函更懵了些。

「哦……」

後知後覺的應了一聲,等允函下意識的將另一枚玉匣翻出的時候,登時間,窸窸窣窣的聲音頓起,允函所直面的,則是那參合三元之法的小小震撼!

須得知道,一邊是皇華宗的爐鼎法,一邊是百花樓的嫁衣術,真切的論及起來,還是楚維陽前世所曾洞見的心神記憶之中的諸般幻象。

這是真真博採眾家之長的方家宗師!

至少於此道,楚維陽所展露出來的,是此代唯二三人的頂尖渾厚底蘊!

於是,當雷霆的明光劈落在煞池之中,霎時間冷熱交織間,撲簌簌蒸騰起層層交疊的水汽霧靄,繼而又有五色神光乍現,將這霧靄暈染成斑斕煙霞的時候,空曠的地宮之中,渾再無有了允函那成字句的聲音,只有鳥鳴聲婉轉而不絕,如奏仙樂,於音律中漸進曼妙變化。

而與此同時,雖然兩人共服雷元丹,一時間教原本便牽繫在一起的天心雷霆氣韻交織的更為緊密,但是當道與法的輝光盡皆綻放的時候。

允函的道法極盡純粹於雷霆之中,自精氣神三元,渾然是天心雷法一以貫之。

但是楚維陽所修之駁雜,所演練之繁浩,又何止是雷法一門!

霎時間,是《道周圖》提舉著雷法功果,以心神映照於彼端,繼而將氣機牽引從雷霆意蘊演化向了道與法的印證。

而當《道衡圖》延展開來的時候,則是此間修法的重中之重,當那五色靈光與允函所顯照的自始至終恆久不變的五色雷光交織與共鳴開來的時候。

古五行宗的盛景,在此刻映照於極盡久遠後的現世!

五行演化著陰陽,接引著自然生滅,映照著身心性命!

這是於參合三元這一層面之上,更為高卓的道法相諧!

前所未有的交感將兩人的三元與道法盡數貫通!

天心靈台上,是那裹挾著洶洶魔焰的神形,緊叩著道與法,將另一道看起來渺小的神形高高的托舉起來,復又猛然重重的摜下。

紫金蟾宮內,是楚維陽的神形自玄龜法台上,飄然躍起,倏忽間直墜入那雷池寒潭之中,與陡然間變得鮮活的玉人相依偎於水下。

最初時的變化,生髮在了天心靈台上,伴隨著那洶湧的魔念真箇融化了那神形的部分,自允函的神形與那道魔念的熔煉,是《道周圖》與《道衡圖》的磅礴道韻相繼借著魔焰的氣機映照而來!

而實則,道圖本身皆源於楚維陽之修法,其本身氣機,也是相互貫穿與共鳴的,又因為允函所修持雷法一以貫之。

因而,磅礴的道韻裹挾著沛然的靈光,一卷兼具虛實的道圖,懸照在了泥丸宮捏。

仔細看去時,那道圖上,以天心雷篆交織成了允函栩栩如生的身形,端看去時,那道身形鎮坐於無垠雷海一界中,於她的身周,是雷霆交織成的焰火,有如猙獰魔焰一般顯照,將允函的身形包裹的同時,又似是化作了一道更為巍峨磅礴的朦朧身形輪廓。

乍看去時,那好似是別人,再仔細看去時,又好似另一個允函。

緊接著,最後一道雷霆激涌,落在道圖的一角,化作了切實的篆紋留存——

《天心雷元道母圖》

ps:戰略性調整,和之前一樣,之後幾天,每天兩更休息一段時間,望周知。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