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冰棺外部的阻隔帶已經被清除,不存在任何物質或者關卡方面的阻擋。

所以抬棺出土的這一道流程,意外的成為了整個挖掘項目中最輕鬆的一部分:

魏凡一個人單手扛著冰棺,沿著挖掘好的通道直接來到了地面,連起重設備都沒用上。

至於那具剩下半截下巴的骷髏,則被勤務人員嚴密的專盛到了另外一個封閉的箱子中,一同被運回了地面。

待所有專家組成員離開後,張亞青帶人開始對密室進行了全方位的清檢。

一個小時後。

張亞青返回地面,對林子明報告:

「林上校,我們已經對密室進行了嚴密檢查,人力、儀器和神念都運用上了,保證不存在任何遺漏。

除了咱們先前已經發現的一個伴隨在骷髏邊上的空間袋外,密室內只發現了幾個破碎的瓷罐。

瓷罐里裝著一些應該是骷髏生前服用的丹藥,其中有幾顆藥丸保存還算完好,不知道是因為藥衣本身的保護性強,還是因為密室內氧氣濃度不高未被氧化。

這些瓷罐已經被我們嚴密分存,和骷髏放到了一起。」

林子明微微頷首,正準備說句辛苦了。

結果他忽然注意到張亞青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似乎還有什麼話想說,便主動問道:

「亞青同志,你們還有什麼發現嗎?」

張亞青遲疑了一會兒,說道:

「林上校,是這樣的

我們還在骷髏的身體左側發現了幾個下沉的凹槽,差不多三四厘米左右,看上去應該是某種瓷磚大小的板材壘壓的痕跡。

但我們在周圍並沒有發現符合的目標物,因此我們猜測那東西如果真的存在,很可能被放在了空間袋裡。」

聽到這番話,林子明臉上露出了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幾秒鐘後拍了拍張亞青的肩膀:

「這個情況我會多加註意的,張連長,這次你們辛苦了,十來天都沒怎麼休息了吧?

看你這黑眼圈套個皮套都能去演滾滾了,趕緊下去補補覺!」

張亞青聞言撓著頭嘿嘿一笑,隨後立正敬禮:

「是!」

看著轉身離去的張亞青,林子明笑著搖了搖頭,同時下意識捏了捏手中的空間袋。

張亞青的意思其實很清楚:

能讓疑似莫家三祖的骷髏放置在密室中的東西,如果不是基礎的生活、修行用品,那麼剩下的可能無外乎兩種:

價值很高的已知物品,或者來歷未知的不明之物。

因此如果在空間袋中發現了符合條件的東西,那麼還是可以適當給予一些重視度的——先前魏凡曾經簡單探查過空間袋,裡頭的零碎東西很多。

要是沒有張亞青的提醒,說不定兔子們就會因為什麼原因把符合條件的那個東西給忽略了。

等張亞青離去後半小時,完密室中的物品也全部被分類封好。

隨後林子明親自帶隊出發,將它們通過直升機運送回了生命實驗基地。

抵達基地後,幾件物品被迅速歸類送檢。

疑似莫家三祖的骷髏被送去分析起了生前年齡和死亡時間,冰棺則被運送到了植生實驗室中,與空間袋和幾瓶殘缺丹藥瓷瓶、藥丸放在了一起。

此番負責檢測的依舊是王薔帶領的科研團隊。

在繼L17修煉體系的研發以及妖獸晶是固態靈氣的解析結論出來後,王薔團隊在整個基地的地位已經拔高到了前十的序列。

屬於那種別人見面會主動打招呼說句「王研究員」或者「王博士」的情況——別以為薪火營地里就沒人情世故,這東西只要有人類集群在就不會少,營地內沒有的是各種黑幕和排資論輩的潛規則而已。

加之王薔背後有個國內生物學top3級別的林立隨時可以提供技術支撐,所以目前有許多項目都是由王薔團隊負責進行解析。

這可不是林立以權謀私,而是王薔他們通過自身的成績獲得了組織上的信任。

幾件東西被送到實驗室後,首先被分析的自然是冰棺。

這可是整個項目的最核心,但凡有點智商都能看出來這玩意藏著大秘密。

「嘖嘖睡美人啊」

解析設備調試階段,王薔看著冰棺中漂亮的不像話的女孩,悄悄用手捅了捅自己的師姐李妍:

「妍姐,你看這姑娘的皮膚好好誒,跟自帶美顏濾鏡似的,沒有眼袋也沒有法令紋,嘿嘿好想上去摸一摸啊。」

李妍贊同的點點頭,隨後忽然想到了什麼,走到冰棺的下半部分區域,目光從小女孩的雙腿開始緩緩往上移。

過了一會兒,她略顯失望的收回目光,切了一聲:

「切,明明是裙子卻看不見龐次,這冰棺的機制這麼嚴謹的嗎?」

王薔:「?!」

隨後李妍乾脆利落的一攬短髮,指著邊上冒著綠光的SIMS儀器說道:

「ok,離子質譜儀調試好了,咱們開工吧。」

王薔見狀只好將喉嚨口的那口槽壓下去,專心儀器進行起了最後的校準環節。

這次王薔她們團隊選擇的儀器依舊是SIMS、也就是二次離子質譜儀。

Ar+離子在理論上來說,是可以『轟』下任何固體體表碎片的——目前最尖端的Ar+離子束甚至能作用於氣體,將37.9%濃度的氫氣轟下來一部分。

先前提及Ar離子的時候,曾經有鮮為人同學發出過疑問:

那就是「Ar是稀有氣體元素,化學性質穩定,不得也不失電子,不能形成離子——這是初三化學的原話。」

這怎麼說呢算是初高中教材的局限性吧,初中概念確實只要知道Ar不能形成離子就行了,不需要太過嚴謹。

實際上Ar離子是可以製備的。

只要將電場中陰陽兩極間電位達到臨界電離電壓後,通過其中的氣體分子分發生電離,其氣體分子的最外層電子就會被剝離出來。

其中一部分射向陽極,另一部分由於洛倫茲力的作用環繞磁力線運動而被束縛在靶附近。

這部分環繞的電子在加速運動中獲得了極大的動能後繼續與氣體分子碰撞,就可以撞擊出更多的電子和Ar正離子了。

其實初高中教材中有很多解釋不全面甚至錯誤的地方,除了Ar離子外,化學選修三教材46頁上還提過「只含非極性鍵的分子一定是非極性分子」,而實際上臭氧卻並非如此。

有譬如某個不願透露姓名的釣魚佬,就特別喜歡告訴告訴非理工科的熟人兩件事:

1角速度不是標量

2角速度不是矢量。

然後就看著他們一臉懵逼的樣子(σ???)σ

咳咳,言歸正傳。

視線再回歸實驗室。

一切準備就緒後,王薔開啟了離子質譜儀,對準冰棺發射出了Ar離子束。

然而四十多分鐘後

看著質譜圖上的一片空白,王薔皺著眉頭搖了搖頭:

「無法解析冰棺樣本,微觀密度超過了妖獸晶,甚至有可能是目前已知分子結構最堅固的物體。」

實話實說,質譜儀的失敗在科研小組的預料之中。

畢竟目前質譜領域的離子束本身就還處於發展階段,並不算一個完備的領域,最優的離子束已經爭論了二十年了,幾乎三四年就會一變。

哪怕在本土中,也有很多是離子束無法分析的樣本。

譬如超硬納米孿晶立方氮化硼或者夸克-膠子超流體的物質,目前離子束也基本轟不開。

所以冰棺無法被解析,不代表它就是傳說中的暗物質。

暗物質那是你根本找不到它,而冰棺只是肉眼看的到但暫時無法解析它的微觀結構。

隨後李妍思索了一會兒,說道:

「要不咱們上中微子試試?」

中微子,它是目前已知穿透力最強的粒子。

這玩意其實是個很神奇的東西,具體的概念已經在光門的囊泡理論時提及過,這裡便不再贅述。

這裡只再提一個冷知識:

就在你看到這段話的時候,已經有不少於兩千萬記的中微子從你的身體內以幾乎是光速的速度穿過了。

中微子和Ar離子不一樣,目前中微子束的捕捉率只有千萬分之三,所以基本上是不用指望它能夠解析出什麼信息再傳遞迴來的。

李妍提出中微子嘗試的原因只有一個:

確認冰棺是否能阻隔中微子!

如果中微子能被這麼『薄』的一具冰棺阻隔

那麼便可以說明冰棺之中不存在原子空隙,性質無限等同於一個完整的『最小粒子』。

甚至於某種意義上接近

光門!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