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太古千般味,但為君故獨垂淚。

今生無悔天地間,苦辣酸甜盡安慰。

中午在家用過午飯後,回到了自己房間,一個人在屋裡盤腿坐好準備開始修煉。心中默念著口訣,很快就進入了禪定狀態。

隨著我打坐時間的延長和平時對雙盤的練習,我已經能夠在雙盤的情況下打坐很長時間了,那種忽忽悠悠的感覺再一次出現的時候,我的全身又陷入了一種深度的休眠狀態,說是休眠吧,但是自已的各種感觀又異常的敏銳,這個時候,我發現自己的呼吸好像要有停止的跡象,心跳速度也在逐漸的降低,只有自己的肚子在隨著自己體內機制的運行,在有規律的起伏著。

修煉的時間總是過的很快,不知不覺間整個下午的時間,我就在這種打坐狀態中渡過了,因為,我發現打坐是一種最好的放鬆身心的方法,能在一種無為的狀態下,將自己的身體調整到最佳。

晚飯後,我和父母聊到了上午在藥房的見聞,並跟他們說起自己有想學習中醫的想法,這個周日在文化宮那裡有曹大夫的中醫講座,想去聽課,父母知道後也並沒有反對,只是特別囑咐我別因為學習中醫而耽誤了自己的學業,我是個學生還是要以學業為主。

這幾天晚上我都被師父叫出去,都沒怎麼睡過覺,今天晚上還是好好的休息一下吧。

想到此,我放下了其他心思,安心的躺在了床上,回想起了前幾天那個奇怪的夢,也不知道最後那個叫洵的族長怎麼樣了,想著想著,不知不覺間我又進入了夢鄉。

在迷迷糊糊間,我仿佛在夢境裡面,穿越來到了一個狂風暴雨的夜晚,這個時期的人們,生活的時代好像還是原始部落。

這一年,黃帝帶著夏部落的群民,為了躲避戰亂和災害,不辭辛苦,整個部落在黃帝的帶領下,開始由南向北轉移。

在轉移的中途忽然遇到了大暴雨,山洪暴發,遍地都是水,大人小孩被雨水和山洪阻擋無法前進,在這樣極端惡劣的天氣下,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一個個凍的瑟瑟發抖。

夢境中的我是部落里負責管理火種的人叫黎,可是我隨身帶著的火種也被在暴雨撲滅了。人們沒有了火種,也沒有了引火之物,現在的人們是又冷又餓,孩子們哭叫不停,婦孺一個個哀嘆不止。這時的黃帝命令大家在一個大石洞裡暫住下來,休養一下,等待天晴之後再走,同時大家在一起商量下一步的打算。

誰知,老天好像故意與人們作對一般,一連幾天,雨一直不停地下著。人們住在山上石洞裡饑寒難忍。但因失去了火種,無法生火做飯取暖。人們餓得實在有些支持不住了,大人便開始吃生肉,老人和小孩也只得用冷水泡蘑菇吃,場景悽慘不比。

我看到這種情況,心中著急萬分,想用鑽木取火的方法取火,可是帶來的木柴全是濕的,鑽了很長時間,也未鑽出火星。眼看天又要黑下來了,我累得滿頭大汗,也是毫無效果,一氣之下,便把手裡的石頭做的鑽頭狠狠地扔出去。不料,鑽頭碰擊在石洞的岩石上,濺出的火星有很多。

我眼前一亮,心裡頓時由憂變喜,也忘記了疲勞,找來好多岩塊,用力互相碰擊,只見火星不斷飛濺。可是,怎樣才能使火星燃燒呢?這又成了一個難題。

在這裡忙碌的我,驚動了不遠處休息的黃帝,黃帝發現我不停的在地上撿起地上的岩塊不停的相互擊打,也有些好奇,當走近我後了解了事情的原由後,對我說道:「黎你不要太急,從石頭上能擊出火星,這就是很大的成功。下一步怎麼辦,怎麼把這火星保存下來,需要多找些人來共同商量,畢竟人多力量大嘛。」黃帝的這番鼓勵,使我信心倍增。於是,他吩咐找來了常先、大鴻、力牧、嫘祖等人一同想辦法。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個不停,唯有常先一人低著頭,一句話也不說。大家以為他是餓病了,勸他去休息。

不料,常先猛然站起,對眾人大聲說道:「我想到有辦法了!」說著,把自己纏腰的腰圍解下來,用勁撕開,從腰圍裡面掏出一團團花絮,對我說:「黎你把這些蘆花絮放在石頭下面,再擊石取火。」我接過他遞給我的花絮,按他的建議把蘆花絮整齊的擺放好,再擊石,火星濺落在花絮上面越來越多,我則是更快速的擊打石頭,點燃蘆花絮的聲音越來越大,我用口輕輕一吹,隨著一股濃煙終於在花絮上面竄出了火苗。

取火成功了!有了火人們就有了生存的希望,也有了生存的動力,石洞裡的大人小孩看到終於取火成功了,無不歡呼雀躍。黃帝專門為我舉行了慶功會,給我記了大功,並封我為「火正」。

我發明的「擊石取火」,使人不再為保存火種而發愁,這就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也不再因為雨雪天下,而使人們忍受饑寒交迫之苦,因為火又是紅色的,所以當時人們都把我稱為「赤帝」,同時黃帝賜我名,叫祝融。

那時候,黃帝在中原,南方有個氏族首領名叫蚩尤,經常侵擾中原,弄得中原的人無法生活。皇帝就號令中原的人聯合起來,由祝融和其他幾個將領帶著,去討伐蚩尤。蚩尤人多勢眾,尤其是他的九九八十一個兄弟,一個個身披獸皮,頭戴牛角,口中能噴射濃霧,本領高強。開始打仗的時候,黃帝的部隊,一遇上大霧就迷失方向,部隊之間失去聯繫,互不相顧。蚩尤的部隊就趁勢猛撲過來,打得黃帝的部隊大敗,一直向北逃到涿鹿才停下來。黃帝被蚩尤圍在涿鹿,好久不敢出戰,後來,造出了指南車,就再也不怕濃霧了。

我見蚩尤的部下都披著獸皮,又獻了一計,教自己的部下,每人打個火把,四處放火,燒得蚩尤的部隊焦頭爛額,狼狽而逃。黃帝便駕著指南車,帶著部隊乘勝向南追趕,趕過了黃河、長江,一直趕到黎山,終於把蚩尤殺死了。我因為發明火攻的戰術,立了大功,黃帝就重重地封賞了我。

黃帝的部隊班師回朝時,路過雲夢澤南邊的大山,黃帝把我叫到跟前,故意問道:「這叫什麼山?」

我回答道:「這叫衡山。」

黃帝又問.「你可知道這山的來歷?」

我答道:「古老的時候,天地一片渾沌,像個雞蛋。後來出了個盤古氏,開天闢地,才有了生靈。他活了一萬八千年,死後躺在中原大地之上,頭部朝東,變成了泰山;腳趾在西,變成了華山;腹部凸起,變成了嵩山;右手朝北,變成了恆山;左手朝南,就變成了眼前的衡山。」剛剛說完,黃帝緊接又問:「那麼,為什麼名叫衡山呢?」

我馬上答道:「這座山橫亘雲夢與九嶷之間,像一桿秤一樣,可以稱出天地的輕重,衡量帝王道德的高下,所以名叫衡山。」

黃帝見我對答如流,非常高興,笑呵呵地說:「好啊!你這麼熟悉南方的事務,我要委你以重任!」但黃帝並不說出是什麼重任。

隊伍在衡山駐紮下來了。黃帝登上最高峰接受南方各個部落的朝拜。當時許多氏族首領彙集一起,大家都很高興,祝融一時興起,奏起了黃帝自己編的曲子一一咸池之樂。黃帝的妃子嫘祖也踏著拍子,跳起舞來。大家見了,都圍著黃帝跳了起來。

跳了個痛快以後,黃帝叫大家靜下來,說:「我就位以來,平榆罔,殺蚩尤,制定曆法,發明文字,創造音律,編定醫書,又有嫘祖育蠶絲,定衣裳之制,現在天下一統,我奠定五嶽: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從今以後,火正官祝融鎮守南方。」我這時才知道,原來黃帝說的委以重任,就是這麼回事。

黃帝走了以後,我被留在衡山,正式管理南方的事務。我住在衡山的最高峰上,經常巡視各處的百姓。我看到這裡的百姓經常吃生東西,就告訴他們取火,教他們把東西燒熟再吃。我看到這裡的百姓晚上都在黑暗中摸來摸去,就告訴他們使用火把和松明。我看到這裡瘴氣重,蚊蟲多,百姓經常生病,就告訴他們點火熏煙,驅趕蚊蟲和瘴氣。百姓們都很尊敬我,每年秋收以後,就成群結隊地來朝拜我。大家說:「祝融啊,我們人丁興旺了,生活過得好了,都是你給我們帶來了這麼多的好處,我們感謝你,要尊你為帝。你以火施化,火是赤色,我們就叫你赤帝吧!」從此,我就被大家尊為赤帝了。

我因為教會人們使用火和保存火種,人們對我都非常之崇拜。但同部落的共工出於妒忌,對我看不過眼,心想世界萬物離不開水,為什麼人們只崇拜火,而不崇拜水,他越想越氣憤,越想越不是滋味,有事沒事就找我的麻煩,總想跟我作對。

在當時的崑崙山,是華夏文明的故地也是發源地,所以把最最重要的火種保存在了山里,可是,由於共工的妒忌心,妒火使共工開始集四湖五海之水沖向崑崙山,想要把崑崙山上的火種澆滅,頓時整個崑崙山漆黑一片。我得知共工要水淹崑崙山,也是非常的氣憤,於是騎上火龍,與共工的人馬大戰了起來。

水始終是往低處流,洪水從崑崙山上落下來,我帶領部族乘機發起進攻,每人一個火把和爆燃之物,把共工等人燒得焦頭爛額,共工帶的部族等被我們殺的大敗。

共工輸得不服氣,看向上不遠處的不周山,嘴角露出一抹瘋狂的擰笑,飛身撞向了不周山。當時的不周山在崑崙山的西北,是人界連接天界的通路,當時地上的人們如果有什麼冤屈,可以通過不周山上告天界的,不周山終年寒冷,長年飄雪,沒有大毅力者是到不了這裡的。

不周山本是擎天柱,也有調和世間陰陽的作用,當時的人們稱「不周山」為神山,共工一下把不周山的天柱給撞斷了,天空中出現了空間裂縫,看上去好像天塌了一個洞,於是空間亂流產生了,給世界萬物帶來了不可挽回的災難,大地陷成一道道裂紋,山林燒起了大火,洪水從地底噴涌而出,無數生靈塗炭,無數遠古時期的神獸也都在不住的哀鳴,死傷更是無數,共工也因為撞斷不周山,飲恨死去。

我看到了這種場景,也是楞在當場,看向由於共工自殺而造成的天地亂象,心中是又焦急又是愧疚,可是我又無能為力,只能站在原地看著那處空間裂縫發獃,手足無措。

這時,正巧在崑崙山附近的女媧娘娘,親眼目睹人們遭到如此奇禍,感到無比痛惜,於是采五色神石,架起火爐,將它們熔化成漿,用這種石漿來修補空間裂縫。

經過女媧娘娘的一番幸苦整治,空間裂縫終於被修補好了,大地填平,洪水止住,世間的生靈又重新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我抱拳感謝女媧娘娘拯救天下蒼生之恩,女媧娘娘則是搖頭苦笑,叮囑我以後要好自為之後,便轉身離去了。

由於我這次與共工的開戰,雖將共工打敗,但也闖下了彌天大禍,因此被黃帝下令處斬!

在被處斬之時,黃帝走到我的身前,將一碗酒遞到了我的面前,聲音有些顫抖的,說道:「天地之間有法,世間萬物都要遵循法度,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法,你這次犯下大錯,我做為部落首領不能徇私,兄弟你一路走好,來世我們還是好兄弟!」我接過酒碗一飲而盡,看向周圍一個個垂淚的族人們,自己不禁也是淚如雨下。

對黃帝和眾族人大聲說道:「我今世能與黃帝共事,已是三生有幸,又能和眾弟兄一起出生入死更是人生一大幸事,今日一死,我死而無憾,咱們來生再做兄弟!」

大刀揮舞而下,時間在這一刻仿佛靜止一般,剎那間整個世界安靜了,我猛然從夢中驚醒,緩緩的睜開了雙眼,眼睛裡不知何時已經滿是淚水,回想著當時的情景,每一幕每個鮮活的生命都歷歷在目,就像是剛鍘發生在眼前,自己感同身受一般。

我也不知道這是個夢是不是真實發生過的,這個夢和我前幾天那個夢都給了我很真實的感覺,就像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一樣。

我居然還夢到了黃帝?這個夢做的有點離譜了,難道上古時期的事情,傳說中的事情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嗎?都是真實的歷史事件嗎?還有女媧娘娘補天也是真實的嗎?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世上真的有不可想像的存在嗎?真的有天界的存在嗎?

這些問題在我的大腦裡面來回的閃現,我也在不停的思考這些問題,難道修煉就是向更高的境界邁進嗎?向更高的層次提升嗎?

師父跟我說過修煉最後就是要脫離這個苦海,那麼脫離苦海後又去哪裡呢?人生活的這個世界怎麼被稱做是苦海呢?心中拿不定主意,心想這個問題要找師父好好解答一下了。

我坐起身來,望向窗外的那一輪明月,不禁發起呆來。不禁自己內心問自己,人生的意義在哪裡?我又將去向何方?

這時候看向天上的明月,在我的眼中好像這輪明月在漸漸變大,正當我站在這輪明月下面發獃的時候,身體上產生了一種奇怪的感覺,一種似有似無的空靈感由然而生,我本人不知道的是,體內的功法運行機制,在慢慢的加快流動速度,而且運行方向是與平時的功法運行路線相反的方向!

這個時候我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從內心的深處某個地方,生出了一種自豪感,而且這種感覺還異常的強烈,讓我有種睥睨天下的之感。

正當我沉浸在這種感覺里,大腦開始變的空靈之時,突然,自己的主意識被一股巨力牽引,再一次進入了那個我無比熟悉的混沌空間,師父正站在不遠處,面容有些嚴厲的看著我。

我的內心多少有點忐忑,因為我還從來沒有看到過師父這樣的神情,我還沒有開口,師父就走到了我身前,嚴肅的說道:「徒弟你的悟性不錯,能夠在月光下將自身的功法向反方向運轉,說明你又再一次提高了。可是,與此同時,你有一顆很不好的心生出來了,那就是你的驕傲的情緒出現了,如不及時的給你點醒,你將來就可能犯下更大的錯誤,以至於生出妒忌之心。」

我小聲的重複著這個「妒忌之心」,表情有些疑惑,於是,師父向我講解起妒忌心的根源還有危害和克服妒忌的一些辦法,師父道:「每個人都有妒忌心,只是每個人的表現不同而已,有強烈的,有不太強烈的,但都是妒忌心的體現。」

師父說,這嫉妒是建立在一種攀比上的心。攀比,簡單的說是一種分別,實際上就是一種爭鬥。一個攀比的人,就是內心向外不斷的索取的人。索取的越多,就越不夠,越是不夠,越是要去索取,就像口渴了喝海水,越喝越渴。結果,就變成了一種求不得的苦。

求不得就成了一種怨,繼而生成了一種恨,連在一起,成了我們的障礙。人們的苦就苦在這裡。

我們沒有的,就是我們缺失的。我們想要的,永遠都是自己沒有的。而我們所擁有的,我們卻又不珍惜。這就是一種貪求,攀比。而我們想要的,卻又不知道自己去修,自己去養,只想要從別人那裡去祈求或者是強取豪奪。到最後人才會明白,向外求是求不來的。即使是有得到了的也終將失去!

咱們說的淺顯一點,就比如真正講義氣的人,不僅會把自己的珍貴財物拿出來跟別人分享;還會分享別人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喜悅,這在佛家中叫做「隨喜」。

什麼是「隨喜」呢?簡單說來就是跟著高興,看到別人得了好處,自己跟著高興;別人被領導誇讚跟著高興。

這是一個純粹的心理活動,看似簡單,其實要做到很難。因為我們普通人看見別人得了好處,往往不但不高興,反而會嫉妒;能做到不嫉妒,心平氣和,就已經很不錯了。

當看見同學考了一百分,你高興得合不攏嘴;看到鄰居生活幸福,你高興得手舞足蹈;看見老師評上了優秀教師,你興高采烈,比他本人還高興,一般人好像都沒有這種習慣吧。

實際上,這僅僅是一個心理活動,不費力氣,不花錢財,不耗時間,為什麼我們做不到呢?這就是我們的嫉妒心在作怪了。

看見別人得了好處,內心什麼時候能出現哪怕一丁點由衷的喜悅,這就說明嫉妒心沒有了;什麼時候能心花怒放,比受益者自己還高興,那我們簡直就成比神仙還快樂了。

人們如果能夠跟著所有人的快樂而快樂,那我們整天不就快樂似神仙了嗎?分享別人的快樂,會讓別人對我們產生很大的好感,也會讓別人更加快樂。

人們如果每天這麼快樂,肯定會人見人愛;沒有了嫉妒心的折磨,心靈輕鬆了,快樂和善念足以讓人身體氣機調暢,肺系統的那些毛病,也就沒影了,恐怕你想咳嗽都咳不出來呢!

當師父說到這裡的時候,我打斷了師父的話問道:「師父,這個心還和自己的身體有聯繫嗎?」

師父點頭道:「當然有聯繫!聯繫還不小呢!」

原來,當人們自己在找別人的好處時,就會無形中滋潤自己的皮膚,所謂「肺主皮毛」人的肺自然就會變好。

有人會問:「我就是嚴重的陰鬱的性格,現在身體和心理狀態都很差。惱人我忍不住,義氣我做不到,布施、隨喜我也很難做到,境界都太高了。我該如何起步去扭轉這個陰鬱的性格呢?」

答案是:學著找別人的好處。這一點是比較容易學會和做到的。你把別人當成我們的天啊,我們怎麼能怨天尤人呢?怎麼能不看到天的好處呢?你能找到別人的好處了,就是與天通了氣了、接上靈了,肺系統的病也就不治而愈了。

肺系統的疾病並不可怕,因為它是非常容易發現的,發現了就有治好的可能;可怕的是肺系統的亞健康狀態,因為它實在太難發現了。比如,有人皮膚不好,一般人都以為這是表證,誰會想到與肺有關呢?

現在的人們,由其是女的,都想自己的皮膚變的好一點,白一點,漂亮一點,認為容貌美麗就意味著一切?

其實,關鍵還要看她心靈美不美!因為漂亮女孩心靈也一定美,相由心生嘛。現在的人們強調皮膚要好,這麼看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皮毛,每一個毛孔都是肺的開竅之處,它們都在呼吸。據說國外有家指甲油廠的兩個工人開玩笑,甲工人在乙工人身上塗滿指甲油,哪知道,剛塗上,乙工人就死了。怎麼死的?毛孔全被堵上了,人即使有嘴和鼻子呼吸也會窒息而死。

毛孔是我們身上的皮膚的維護站,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時刻通過細微的呼吸與外界交換物質,排出廢物,維護著我們的皮膚。只有肺系統工作正常,毛孔才能工作正常;只有每一個毛孔都好,皮膚才能好。

所以,皮膚好,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這個人肺系統很健康,肺系統健康意味著這個人容易看到別人的好處。換句話說,也只有能經常看到別人的好處的人,才會有健康的皮膚!

師父看我聽的認真,又繼續道:「我這只是簡單的給你講解了一下妒忌心造成的一些表面現象和結果,下面我再說說這個妒忌心更大的危害。」

中華民族歷來以善良、寬厚著稱,以寬容為美德,以妒嫉為可恥。心胸寬闊之士,會由衷地欽佩和讚揚別人的優點、長處和成績,反思自己的不足,向他人借鑑,專心於自己的事業,是沒有功夫妒嫉別人的。

妒嫉源於心胸狹窄、自私,只有那些德行欠佳的人,目光短淺,才會妒嫉別人,他們看到別人有好處,自己心裡就很難過,今天害怕誰超過自己,明天又擔心誰走在他前頭,一生不得安寧。

更有甚者,在妒嫉心驅使下誣陷好人,壞事做盡,他們縱然得勢於一時,最終只能使自己成為孤家寡人,必定逃脫不了因果報應的懲罰,因為天理在制約著一切。

在中國古代有個《封神演義》,那個時候原始天尊派姜子牙下山負責封神,申公豹是《封神演義》故事中姜子牙的師弟,與姜子牙一同拜師於元始天尊。

當申公豹知道元始天尊派姜子牙下山扶周滅商及封神這件事後,非常妒嫉,他追問姜子牙說:「你想保哪個?」姜子牙說:「吾今保武王,滅紂王,正應上天垂象。武王德配堯、舜,仁合天心;紂王無道,況成湯氣數黯然,此一傳而盡。」申公豹說:「我如今卻要保成湯,扶紂王。你要扶周,我和你掣肘。」姜子牙正色說道:「你說哪裡話!師尊嚴命,怎敢有違?況天命人豈敢逆!」申公豹怒氣地說:「姜子牙,料你保周,你有多大本領,道行不過四十年而已。你怎比得我將首級取下來,往空中一擲,復入頸項上,依舊還元返本,又復能言。你有何能,敢保周滅紂!」姜子牙不理睬他,申公豹恨恨而去。

此後,申公豹一直存心和姜子牙作對,挑動三山五嶽仙人屢次欲害姜子牙,有一次被元始天尊拿下之後,準備令黃巾力士將申公豹壓在麒麟崖下,申公豹向元始天尊發誓說:「弟子如再要使仙家阻擋姜子牙,弟子願將身子塞了北海眼。」元始天尊才放了申公豹。

然而申公豹並不悔悟,繼續挑撥離間,讓通天教主擺下萬仙陣對付姜子牙等人,給武王伐紂造成巨大困難。申公豹助紂為虐,惡貫滿盈,元始天尊以三寶如意將其擊倒,並把他的坐騎老虎打死,對申公豹說:「你曾發下誓盟,去塞北海眼,今日你也無辭。」命黃巾力士以蒲團捲起申公豹,拿去塞了北海眼,申公豹可謂自作自受。

有詩曰:「堪笑闡教申公豹,要保成湯滅武王。今日誰知身塞海,不知紅日幾滄桑。」

我聽到這裡,也明白了師父說的這個妒忌心不去,造成的巨大的危害,師父最後嚴肅的提醒我道:「徒弟,你要切記,這個妒忌心的危害甚大,如果不好生修煉自己的這顆心,你的修煉其他方面都會變的很脆弱,所以一定要多加註意,把這顆心徹底的放下!……」

師父看我明白了這個道理,欣慰的說道:「今天晚上的時間也差不多了,天馬上就要亮了,你也該回去了,在臨分別之時,徒弟你要記住咱們的法門別不注重有形的東西,而是要多在你自己這顆心上下功夫!」師父話剛說完,只見我眼前的場景快速變幻,眼前不禁不陣眩暈,我將雙眼緊閉,當再次睜開眼睛的時候,發現自己還站在了窗前,眼睛仍然還在看著那天空中的一輪明月。

雖然天已經亮了,但是今天月亮傳遞給我的信息卻是那麼的不一樣,以前從來也沒有感受過這種感覺,月光照在我的身上感覺,我的全身上下暖洋洋的,說不出來的舒爽,體內的機制在飛速的運轉著,機制在時正時反中運轉很是玄妙。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