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苑的金汁白銀,取材於蜜汁豆腐,卻又青出於藍,

相對於傳統的蜜汁豆腐,它的第二項改進是把豆腐挖空,加豆沙,牛奶等內料,然後再以蛋清澱粉封口。

這樣以來,這道菜便能做到「銀中有玉」「懷虛若骨」,更增加了無形中的口味變化和哲學寓意。

此道菜的種種奇妙,被陳八妙敘說完畢後,當真讓人心生聯想敬畏,不由的刮目相看。

而且,這泰山苑做菜的廚子也真的是業界典範,因為即使是在我們不斷誇讚泰山苑推陳出新之時,侯鐵潼他們三位也依舊沒有搭腔,只是埋頭苦幹。

看著這一切,我心知肚明,這一支隊伍,想必是今日與我們爭奪比賽名次的強勁對手。

如此這般,我帶著對泰山苑堂堂之陣的刻骨映像,從人家那裡走了出來,去了與其相隔六七米外,城南鎮江齋的門店。

說起這鎮江齋,陳八妙倒是非常興奮,她甚至直言不諱的告訴我說,這間以淮陽菜為主的飯店,是她家的一位世交朋友開設的。這位世交自她家還在富春江當漁戶的時候便一起幫襯,是頗有淵源的「連筋子」。

八妙兒介紹完這些基本後,我們也走進了鎮江齋的比賽場地。

這時候,陳八妙落落大方,也沒管那麼多規矩,上來便管鎮江齋參賽隊伍的隊長叫道:「錢伯伯!您身體還好呢?」

彼時,那鎮江齋參賽的隊長,一位年過花甲的圓眼睛老師傅聞見陳八妙的話,原本正在調製香酥的手臂猛然抖動了一下,隨後立即抬頭,望著陳八妙。

須臾後,那位錢師傅看清了陳八妙,喜不自禁,以至於落了手頭的活計,當時便推著眼鏡道:「哎呀!笑漁舸的妙兒!好多年不見,長大了哈,你妹妹陳七巧還在念舞蹈班嗎?」

老師傅這麼一問,陳八妙當時便不好意思的糾正道:「那個……錢伯,您說錯了,我姐姐叫陳七巧,妹妹叫陳小九,學舞蹈的是小九兒,不是我姐。」

「哦!」這位錢伯聞言,恍然大悟的拍打了幾下腦袋,隨後點頭道:「我想起來了!陳七巧初中剛畢業,她不是最愛吃我做的茶饊麼?怎麼好長時間不見她來了?是不是怕我和她要小時候偷關東糖的錢?!哎呀!這丫頭要我說多少便,糖是送的,不和她要錢了!」

「……」這位錢伯的話,不光讓陳八妙難堪,更讓我們無語,簡直不敢想像,這鎮江齋怎麼派出了一位有點老糊塗的大師傅來參賽呢?雖然說老人的手藝往往有保障,但……

我總感覺不太靠譜呀!

眼見著錢伯說話越來越沒譜,我趕緊拉了拉陳八妙的胳膊道:「瑞掌柜,趕緊問問鎮江齋做的什麼菜唄!別老打擾老師傅用心!」

聞言,這陳八妙自然知道我「偃旗息鼓」的意思,於是她立刻直奔主題,笑臉相問錢伯道:「錢伯這次參賽,做的是什麼甜品呀!」

「我?!哦!」說話間,錢伯指了指手裡正在用『桃木槳』攪拌的油酥道:「黑芝麻餅子,巨勝奴!」

「呀!」聞言陳八妙瞪大眼睛,先發出了一聲輕輕的感嘆,隨後她豎起指頭道:「原來錢伯是拿家傳手藝參賽的呀!真是佩服。」

陳八妙說話間,都不待我問,立刻將所謂的巨勝奴是什麼告訴了我,顯然是怕這位腦袋不太靈光的錢伯,再說出一些亂七八糟的話來。

據陳八妙說,這個巨勝奴,通俗點講就是黑芝麻酥油餅,古代又稱胡麻油餅,因為黑芝麻又叫「巨勝子」,故而製作極端出眾的芝麻酥油餅,又稱為「巨勝奴」。

這道菜,歷史悠久,乃是唐代宮廷「燒尾宴」中的一道甜品,可當主食,可當餐點,甜咸隨意,花樣百搭,而且名字很有講究。

在這道甜點中,巨勝奴中的「奴」字,並不是當奴隸的奴講,而是當「奴婢」「奴奴」的奴講。

在唐宋時代,官宦人家小廝丫鬟妻妾,才稱為「奴奴」,而且這個奴,更多為十五六歲的小丫頭或者少婦人,正是肌膚雪白,唇紅齒皓的年方妙齡。

以這種女「奴」來形容芝麻餅,那自然就是說這種芝麻餅子,賣相非凡,口味獨到,絲酥油滑間,堪比妙齡女子的頭臉肌膚。

因此,知道了「巨勝奴」三個字中精巧暗喻的含義,那麼這道甜點所能帶給人的滋味,然也引得大家無限瞎想了。

聽完陳八妙的介紹,我在看看那錢伯用手攪拌酥面的絕活,便體會出了其中一二。

正所謂「芝麻酥油餅」,那麼這道甜品麵食,最重要的便是酥油了,而我早也聽說過,鎮江那邊製作油酥的本事獨樹一幟,號稱「鎮江酥」。想必也是有非常獨到的本領的。

很期待,能在賽事中見識一下這一千年傳承的手藝。

介紹完鎮江齋的甜品,我們原本十分熱情的陳八妙便不敢久待,立刻轉身,帶著我們奔五鳳樓那邊的飯店而去了。期間我與蔡秋葵緊跟著,還聽見錢伯在背後叫著:

「妙兒!你回去和七巧說,她多會兒來,多會都有關東糖吃,不和她要錢……」

聽完錢伯的話,我忍不住一笑,隨後問陳八妙道:「這個……錢伯和你們很熟悉呀,這麼大歲數還來參賽……你們沒勸阻一下麼?」

聞言,陳八妙無奈一笑道:「錢伯明年就退休回富春江了,他是魯北兩祖殿最德高的老人,他參賽,是想在臨走前給自己留個念想。我們怎麼能攔呢!」

聞言,我點了點頭,什麼都沒說,不過對這位看上去已經老糊塗的錢伯,多了一分敬佩。

一路走來,我們繞了一圈,終於到了五鳳樓代表隊的跟前,此時此刻,和我們「苦大仇深」的周師傅已然擺出一副超級認真的樣子,在他徒弟姜小片和另一個副手的幫助下飛刀起灶,大顯身手。

我跟隨陳八妙,蔡秋葵見識了泰山苑與鎮江齋的張正手藝與推陳傳承,簡直令我大開眼界,直感嘆山外有山,因而這一次再看五鳳樓周師傅的「復仇之師」,直讓我少了幾分不屑,多了許多謹慎。

而且,我看著那周師傅埋頭苦幹,志在必得的樣子,似乎也非常有信心奪回一成。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