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

無數銀色的潮水匯聚成洪流,向著泰拉的方向洶湧而至。

而巨大的精神洪流中,加爾文也是最特殊的存在。

他神性的靈魂就像是一種固體,在近乎與氣態與液態的精神潮汐中格格不入,散發著巋然不動的金色光芒。

靈魂中的時間尺度是如此的模糊,還未等到他有所反應,這股潮汐就已經抵達了它們最初的目的。

「唔?」加爾文的精神感受到某種熟悉的味道,出現在他面前的是一座巨大熾熱的熔爐,無邊的烈焰充斥著他全部的視野。

這當然不是加爾文第一次與祂相遇,但卻是以前所未有的視角仰視著「祂」的存在。

而「祂」也發覺到加爾文的存在,在一聲輕微卻無比洪亮的聲音過後,那個存在的主導權由白色向金色過渡。

而加爾文靈魂的觸角也在一聲輕笑中,被輕輕的打了回來。

這個過程中加爾文親眼「看著」那些凈化者被祂一一審視,而這其中僅有一名凈化者的靈魂勉強承受住了祂的目光。

嗡!

視野與感知在下一秒回到現實,古老城堡的中央,莊重的儀式也已經走到了最後。

誓約之劍在至高大導師手中發出刺目的光芒,而被照射到的的凈化者們卻如遭雷噬。

他們的靈魂氣息經此一役都變得極為黯淡,只有一名「幸運兒」在承受住考驗以後,變得愈發凝實與強大。

至高大導師雙目綻放著靈能的光輝,口中發出著非人的敕令。

這道聲音在眾位灰騎士的靈魂中迴響,但卻只有加爾文能明白其中的意義:

真名授予——滅絕。

加爾文明白了,尤其是他作為這股「精神洪流」的一員,零距離的體驗到誓約之劍是如何「復甦」以後。

他已經對這把聖劍的運行機制有了基本概念的同時,也清楚的了解了所謂「真名」背後蘊藏的奧秘。

「還是概念,我早該想到的!」加爾文在心裡如是念著。

什麼是真名?

這個問題如果是昨天的加爾文,可能還無法做出準確的描述。但在今天親眼看到誓約之劍的復甦以後,他已經能給出大致正確的描述了。

真名即是有情眾生在宇宙中的銘記與寫照,只要有靈魂存在這個宇宙就會有對應的真名可以被追溯。

那什麼是有力量的真名?

這就要看具體的情況了,以加爾文對靈魂的了解,這種真名的擁有者按照自身力量的來源,大致可以被分為兩個類型。

前者的靈魂擁有遠超凡俗甚至是超過惡魔親王的力量,祂們的存在本身即擁有概念或是概念的一部分。

這個類型的存在的力量來自於自我,所謂真名也不過就是祂存在的昭示。

掌握這種存在的真名對祂毫無威脅,甚至會提醒祂引來祂的關注,乃至與加速祂的「存在」的擴散。

而後者的靈魂未能達到前者的強度,他們的力量來自於與前者簽訂苛刻的契約,從而被有限度的授予前者的力量。

就如同惡魔與混沌諸神的關係一樣。

亞空間中信仰諸神的惡魔之於諸神,既是祂們概念的無數碎片與投影,也是祂們象徵著神明權柄的重要組成。

而從惡魔的角度來看,諸神之於惡魔,則既是力量與信仰的來源,也是它們無法被消滅、賴以不斷從虛空中復活的寄託所在。

這從本質上就是一種交易,也是互相依託的關係:

因為唯有作為神明使徒的惡魔們在凡間不斷的施行著祂的道與義,祂的對現實來說虛假的概念才會從無數被完成的事項轉化成真實的權柄。

這也是一種明確的授權與被授權的關係:

也只有祂的道與義能真實的行走於大地之上,所有信仰祂的生靈,才能被神明賜予那超過命運本該擁有的超凡之力。

灰騎士的真名也同樣如此。

只不過區別在於,他們信仰與寄託的方向就在人間,並且受限於凡人靈魂的孱弱,他們並非每個人都有資格與帝皇簽訂契約並承受這份力量。

是的,與惡魔可以無限制的增長自身靈魂質量不同,人類孱弱的靈魂決定任何一名能夠承受真名的存在,都是極為罕見、稀有的特殊個體。

他們需要經歷殘酷的選拔,才能將適合者的名單縮小到可以接受的地步。

而就是這些適合者仍就需要在艱難而漫長的的修行過後,還是只能在一代人中僅留下一人脫穎而出。

但這仍然不夠,因為神明的權柄是如此沉重,想要代神行權,就需要更加強大的靈魂。

誓約之劍的意義就在於此。

它在這個過程中就像是一把祭刀,在將所有受選者的靈魂向授權者引導的同時,也是授權者對這些靈魂進行挑選、拔擢的器具。

它會將失敗者的靈魂削弱,然後將成功者的靈魂增強。

而也唯有經歷過這種養蠱一樣的內部吞噬,最終剩下的那個靈魂,才能真正成為帝皇對亞空間最鋒利的劍刃。

加爾文明白了,他全明白了。

唯心力量主導的世界規則就是這樣神奇,所謂真名之密在加爾文了解其本質的瞬間,就完全向他展開。

巨量的信息瘋狂的向他的腦中灌注,而往日裡費盡心思也不能解譯的銘文,在他了解了其中本質的瞬間,就都在他眼裡化作能理解的文字構成。

一個個曾經令加爾文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的銘文,就在這個瞬間化作一紛紛鐫刻著各種條約的授權協議。

而這份協議中屬於被授權人的那部分,又寫明了被授權的靈魂從誕生到死亡的無數細節的溯源說明。

審判庭的資料記載中,那些明被滅殺卻又再度復活的惡魔,從此就有了合理的解釋;

灰騎士戰團中那些承載了真名的帝皇之刃,所擁有的種種不可思議的威能和傳奇一般的戰績,也就都從神話變成了現實。

這是信仰的戰爭,這是神明之間的博弈。

真名啊……其本質就是一種交易,而其在現實宇宙中的彰顯,則是一種有預謀的偷竊。

它是諸神藉助惡魔作為觸手,對現實規則的一種僭越。

它也是這些註定無法抵達現實的神明,在以惡魔宿體作為跳板對現實宇宙進行的干預與侵蝕。

但它偏偏和「合法」的存在,因為現實宇宙並不是人,不能也不會主動去獲取「它」的信息。

除非有來自現實的生靈掌握這個「真相」,那麼按照規則實體宇宙才能「發現」它,並遏制這種近乎於明目張胆的「越界行為」。

這大概就是惡魔們畏懼真名泄露的原因吧,加爾文如是想道。

因為真名一旦泄露,就意味著它與諸神之間簽署的契約被截獲,其本質所擁有的力量和缺陷就會被人所掌握,其在現實宇宙中擁有的力量就會被反制。

而這也是老一代的灰騎士的桎梏所在,他們必須在成為灰騎士之前經歷一次人格的重組,才能保證在進入亞空間以後,不被同樣的手段追溯他們的真名。

那麼問題來了。

想清楚真名背後原理的加爾文頗為興奮,他止不住的發散著自己的思維去向更加龐大的背景去延伸:

那麼什麼才是這個宇宙的本質?實體宇宙與亞空間之間,又究竟是什麼樣的關係呢?

但理智卻在告訴他,現在掌握的信息還是太少,根本不足以做如此深入的推演。

而且貿然去探索這種涉及諸神根源的秘密,對現在的他來說也是一種極為危險的行為。

那麼退而求其次呢?加爾文將注意力轉移到眼前的事項中來。

帝皇的境況並不理想,他是知道的。

神性權柄的凝聚,也許確實在增強著帝皇在超凡領域的力量。

但作為代價,祂所能賦予的「真名之力」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向著復仇的概念傾斜。

這點毋庸置疑,僅僅從灰騎士們所獲得的真名就能知曉。

往上追溯到33千年的時代,加爾文還能從資料記載的灰騎士凈化者的某些傳奇事跡中推斷,他們還有得到「救贖」類的權柄的案例;

而就最近的兩千年算起,歷代的凈化者得到的卻都如眼前這位一樣,得到的皆是以「復仇」為核心的力量。

那加爾文自己呢?

直到將目光轉向自身,加爾文才後知後覺的發現,他其實比帝皇更適合這種力量贈與的模式!

他沒有帝皇困坐與黃金王座的桎梏,也不需要通過誓約之劍來做中間的樞紐。

他也同樣擁有概念之力!

並且自己神性靈魂的對概念的掌握在不輸帝皇的同時,他特殊性來歷更是讓他天然俯視著這個宇宙中的一切力量!

那他還在等什麼?他還在猶豫什麼呢?

要知道「真名之力」的破解,一直以來都是他努力的方向之一。

而掌握著那些「銘文」之秘的加爾文之子,也無論是從血脈還是靈魂的同步性上,都更適合這種力量的傳遞與賜予。

他該為今天獲得的知識而感到興奮的!

因為隨著真名理論的完全破解,擋在他向加爾文之子們賜予力量的最後阻礙已經消失。

等待他的將是在軍團的人數不在成為桎梏以後,對軍團個體力量上限的一次巨大的提升!

但加爾文卻沒有任何興奮的跡象。

恰恰相反,他甚至有些恐懼。

因為當這個最後的秘密被破解以後,一個一直以來都未被他重視的問題也隨之放在他的面前:

以他現在掌握的概念與權柄來說,他能夠給予加爾文之子們的除了救贖以外,就剩下秩序。

前者倒還好說,救贖的賜予必將對灰騎士產生極大的輔助效應。

起碼從藥劑師的角度來看,新生代的軍團藥劑師們在面對基因變異和基因種子污染上,將多出一件極為有力的武器。

但秩序呢?他敢將這部分的權柄所代表的力量,冒然的投射在加爾文之子的靈魂中麼?

加爾文陷入了深深的沉默當中。

秩序啊……它是如此的酷烈,又是如此的純凈而不容一絲雜質。

以至於作為它的宿主的加爾文本人,也需要極度謹慎的使用這種力量。

如果冒然將這種力量交出,那麼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就擺在加爾文的面前:

他現在所擁有的「秩序」,究竟是人類的「秩序」還是宇宙的「秩序」?

換句話說,如果新生代的加爾文之子們承受了他的這份贈予,那站在他面前的這些「真名」之子們,究竟是為人類而戰,還是為秩序而戰?、

為人類,為宇宙。一字之差,謬之千里。

前者意味著加爾文的軍團中自此多出了一批真正的「惡魔獵手」,可以在獨立的對亞空間的生物完成徹底的斬殺;

後者則可能意味著災難,一種在冰冷殘酷的秩序認知之下,對整個亞空間乃至整個人類不分敵我的屠戮。

「必須對這種力量加以管控,在沒有完全確認它的性質之前,絕不能將它冒然釋放!

必須尋找人類本身與秩序共存的方向,否則這種力量在他人手中就只能是災難,而非是對抗惡魔的武器。」

儀式結束後的時間裡,加爾文一邊與眾位大導師進行告別,一邊在內心裡下定決心。

大導師沃爾登似乎看出了他的心事,在眾人散去之後將他單獨留下。

兩個巨人在泰坦要塞的露天通道上漫無目的的走了很遠,直到泰坦永恆的寒風將二人的動力甲上掛滿霜痕。

加爾文在路上儘可能的將自己的困惑與疑慮向身邊的老兵講述,可是受限於後者靈魂的本質,許多涉及諸神的秘密在加爾文脫口而出之後,就自發的化作泰坦無盡寒風中的一縷。

後者雖然不能理解加爾文話語中的含義,但還是根據自己的推測,給加爾文提供了一條勉為其難的建議: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但作為一名老兵我能給你的答案就很簡單——試試,不試試怎麼能行呢?

不要擔心風險,你的背後有我,有戰團,更有帝皇在注視著伱!

不要因為猶豫而錯失希望,更不要因為懷疑而產生畏懼。

放鬆,我的孩子。

別把自己逼得那麼緊,你本來就已經做得很好了。」

二合一,兩章一起更新吧。卡文卡的要死,不求票了。

就像評論區說的一樣,無論如何,失約就是失約。

我不找理由,在這裡對大家道歉。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