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飆漲的片酬(第一更)

「我真服你們三了!」

沈長林掏出手機,準備看看鄧朝的反映…

搜了下微博,好吧,壓根用不著,鄧朝正在發瘋,擱微博上轉了九條好評,配文:碗得服…

這得是多自負才能幹的出來呢?

視全網差評都是水軍抹黑。

這個人已經自我膨脹到有點癲狂的程度了!

活在自己世界裡的,有兩種人,一是啥也不懂的小屁孩,一是自己有著赤裸裸的無知。

不過,朝哥應該是被逼急了!

《惡棍天使》排片很囂張、營銷也囂張,讓同期上映的某片或某些片,錢不夠賺,於是他/他們非常懊惱,集結隊伍對《惡棍天使》展開圍剿,聯繫微博營銷號儘可能打壓。

這幾天京圈圍剿《惡棍天使》,微博上流傳83位電影人力挺《老炮兒》——號召全行業力挺《老炮兒》,抵制爛片。

所謂的抵制爛片,其實就是抵制《惡棍天使》。

被觀眾噴也就認了,起碼挨罵能掙錢,但是被一界同僚這般鄙視,心裡極其不是滋味。

然後做出了匪夷所思的行為。

可以理解,但你不因為別人的圍剿,就覺得自己的電影不差了…

大哥,全網差評,真的看不見嗎?

明明做了一個史詩級爛片還敢在這裡把觀眾和影評人都打成對家還有水軍?

好吧,其實也有說好話的,鄧朝也有腦慘粉絲的,擱超話各種喊冤,類似『朝哥這麼努力拍一部電影,你們為什麼這麼酸?』還有『喜劇搞笑就行了』…

翻看了一會,沈長林關上微博,再看下去,他怕自己會忍不住開寫小作文!

平復了一下情緒,他笑了笑道:「不用擔心了,鄧朝應該沒有閒工夫管你們,吃東西吧~」

聞言,三個人各自流露出不解的表情,施施直接問了:「怎麼了?」

「…你自己看看微博!」

然後,三人各自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

楊小蜜先說話的:「他…怎麼這樣?這麼爛的片子,也好意思洗地?」

施施倒是理解這種情況,她點頭:「因為周圍沒人跟他說實話!」

包括發行部門…

他真的認為《惡棍天使》的好評率占到了85%…

劉岩還是難以理解,隨手點開微博評論區,都是粉絲勸他罷手的消息。

「他自己不看微博評論的嘛?」

「有沒有一種可能…他把微博評論當成了水軍…」

「被迫害妄想症?」

「檔期選的好啊,原本這片子最多三日游…趕上了聖誕檔+首周末,估計能騙觀眾至少五天!

一到工作日肯定暴跌,但還在宣傳期,吹牛說電影好屬於專業素養問題。至於別人信不信,反正粉絲信就行了。其實各行各業都是這樣,為了推銷一個勁說好,大便都能找出一堆好,雖說不客觀、不誠實,但是敬業啊,投資人和廣大同行都看在眼裡!」

《惡棍天使》也創下了一個記錄:首周5.08億,總票房6.4億…

「行了,別聊這個了,吃東西吧!」

沈長林換了個話題:「劉岩最近在做什麼?」

「主持節目,順便出演一些電視劇咯!」

「什麼電視劇?」

「《武動乾坤》…聽說是大IP!」

《斗破蒼穹》、《武動乾坤》包括《擇天記》都屬於男頻大IP改編…

最近,網際網路平台開始熱炒男頻大IP改編…

尤其是藤訊拿下起點之後,有了海量IP,費勁心思炒作IP價值…

現階段,影視行業的人才是被傳統影視公司占據的,像藝人、各大幕後。

怎麼辦呢?

砸錢?

但砸錢,很容易被當成冤大頭!

炒作IP價值,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動輒好幾億的投資,然後重新定義了高武:鬥氣化馬,駕!前方斗帝強者,可敢下馬一戰!

沈長林不知道應該怎麼說…

項目很有前景,但拍的很垃圾!

楊小蜜卻很有興趣:果斷追問:「是張黎導演的嘛?」

「嗯…聽說男主角在聯繫楊陽?」

施施也來了興趣:「是嘛?」

沈長林否認三連:「我不知道,別問我…我們沒有投資!」

「你不是挺喜歡看網絡小說嗎?」

「看小說是一回事,拍成作品是另一回事。」

「你覺得成功的機率不高?」

「我覺得怎麼樣其實挺無所謂的…」

沈長林正準備長篇大論講一下玄幻IP難做的原因,楊小蜜忽然道:「聽說他們高價買了陸含三個月的檔期要拍《擇天記》…」

「我也聽說了,開價一個億!」

「一個億…太離譜了!」

楊小蜜:「人家是頂流,三個月不參加活動,把時間給你劇組…」

「男主角給了一個億,那女主角也得是頂流吧,少說也要拿5000萬,那種投資是多少?」

「誰知道呢?」

說到這,施施看了看沈長林:「你知道這個事嗎?」

「…大概知道一點!曉鷗姐是製片人之一!」

沈長林點頭…

《擇天記》是藤訊影業推出的首部電視劇。

出品方包括藤訊影業、企鵝影業、橘子影業、天下娛樂、芒果TV還有閱文集團…

藤訊影業成立於2015年9月,系藤訊旗下全資子公司。

三個工作室,其中大夢電影工作室專注院線類型電影的升級、黑體工作室專注影游漫聯動的影視項目開發,而進化娛樂工作室則專注國產原創動畫電影的創製。

企鵝影視,則專注網絡劇、電影投資、藝人經紀三大業務上發力,參與出品和聯合出品的作品有《捉妖記》、《天將雄獅》、《精絕古城》(電影版、網絡劇版)等。

徐曉鷗的橘子影業,隸屬天下娛樂,A輪融資,藤訊投了1個億,占了30%的股份…

《擇天記》從一開始瞄準的就是台播!

藤訊在影視業的布局主要是依靠IP形成一個閉環,從某種意義來講就是專門將龐大的IP庫影視化,打通上下游,IP有助於保證製作周期和劇作基本水準的穩定,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利用網絡的長尾效應。

藤訊視頻要形成中小劇保證營收,大劇創造品牌的一個高低搭配的模式。

《擇天記》據說是四個億的總投資,屬於典型的頭部作品!

「那真的是一個億的片酬嗎?」

「…這個我不清楚,你自己問曉鷗姐吧!」

話題很快轉移到了飆漲的片酬上面,楊小蜜、施施都做過製片人,對這東西深有體會。

片酬為什麼飆漲?

供求體系產生了不平衡,作為稀缺資源的那一方形成追漲與泡沫,演員片酬瘋狂溢價。

具體來講,我國採用的是影視劇公司製作完成後再分銷給各大播出平台的B端採購機制,每年備案的劇集好幾千部,如此多的作品量,都需要分銷給電視台與各大視頻平台來消化。

而在這整條產業鏈中,各方都要面臨巨大的壓力。

投資方面臨收回成本的壓力;

製作方面臨投資方、廣告商以及播出平台的壓力;

平台方則面臨廣告主的壓力;

廣告主有自身品牌效果轉化的壓力。

這所有的壓力都指向了劇集的收視率、播放量以及在市場上的熱議度等。

在國內大多數劇集的劇本立意、製作水平、宣傳水平等都無太多差距的情況下,此時啟用流量明星無疑是最大的賣點,也是風險最小、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所以花大價錢的投資方、電視台、製作方乃至視頻平台,為了規避風險也只能把所有的籌碼都押注在當前正紅的藝人身上。

這就造成了當紅明星片酬的水漲船高!

不過,楊小蜜跟施施吐槽的卻是小鮮肉片酬的飆升,反倒對自己的片酬表示『很正常』…

這就叫雙標了吧?

沈長林還沒說話呢,劉岩忍不住了:「你倆的片酬都高得離譜!」

施施撓了撓頭:「沒有吧,我現在基本不接外戲…」

沈長林插話:「那你對外喊價多少?」

「單集150萬…」

「蜜姐呢?」

「我比她少一點…140萬…」

沈長林苦笑一下:「怪不得都想做明星!」

「你拍《鬼怪》,給演員開的什麼價?聽說妮妮演的女二號?」

沈長林點頭:「四大主演加一起3000萬,妮妮片酬是800萬,我定的規矩,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經費的30%…」

「我如果拍你的戲,我也願意降價啊!」

------題外話------

再去一下,看看有沒有可能挽回…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