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上影節裝逼記錄(下)(1/4)

粉絲電影已經成為話題…

截止到今天,16年賣座的電影,除了春節檔,大部分都是有當紅小花、小生加持。

《提著心吊著膽》5.1億,《過春天》接近4億,包括《嫌疑犯x的獻身》,胡哥、王愷也是人氣偶像…

好吧,其實不算。

畢竟當紅流量就那幾個:四大流量嘛…

肉巴算流量小花那類,但是,公司通稿從來不寫當紅流量啥的。

而且《過春天》,一部嚴肅電影,能拿到接近4億的票房,已經讓業內震驚了!

於東繼續聊粉絲電影:「我覺得中國電影現在走上歧途了,最近一年,中國電影在網際網路的強大衝擊下,正朝著一個非常危險的方向發展——不捨得搞大製作,就愛玩粉絲電影。你拿這些小鮮肉、粉絲電影去對抗美國大片,可能嘛?」

「粉絲電影製作成本低,周期短,回報快,在網際網路上播放傳播廣。因此很容易成為一些注重短期逐利的電影製作公司的首選。」

「長此以往,我們的電影工業水平可能因此下降,或者乾脆停滯,沒有人再去拍大片,沒有人組織強大的電影內容和陣容去迎戰好萊塢。」

王常田有不同意見:「好萊塢在人才、工業流程以及對電影的管理規範方面有特長,但套路化的電影標準卻是好萊塢影片的一大槽點,他們的中小影片的標準,實際上比我們的標準還要低。他們的大片花那麼多錢,一個影片動不動1.5億美金、兩億美金。我想以中國電影的效率和拼勁兒,同樣的錢,我們會做得更好!」

「大製作才是中國電影的未來!」

「大製作等於大明星嗎?《澳門風雲》那種?我覺得這種電影對中國電影來說是一種傷害!」

兩人幾乎是正面撕逼…

沈長林插話了:「我不覺得中國電影走上歧路了,於總所說的歧路大概是您認識的一些投資人的歧路,我們公司一直堅持大製作,工業化路線!」

「最遲明年賀歲檔,《流浪地球》就差不多上映了…我們還有軍事動作片《戰狼2》、《紅海行動》…對了,《龍嶺迷窟》今年賀歲檔上映。」

「我想問一個問題:漫威電影算不算粉絲向作品,dc電影算不算粉絲向電影?」

於東看了看王常田,兩人遲疑了一會,還是老王說話了:「應該不算吧…」

沈長林笑了笑:「怎麼能不算呢?漫威電影、dc電影都是基於北美本土的漫畫迷眾多才開發的項目啊!」

「我在網上看過一個言論,叫喜歡漫威的不見得有多高級,但喜歡《小時代》的一定審美有問題!」

「這個結論是不對的,喜歡《小時代》沒什麼錯,而且問我告訴大家,以後再想在影視劇裡面看到所謂上流社會的奢靡,估計不太可能了,總局下了死命令,影視劇不許有炫富場景!」

在時尚和裝逼上,《小時代》確實是專業的,人家請了《vogue》國際中文版編輯顧問黃薇做電影的藝術總監,前兩部用了3000多套名牌,三四部直接加碼,上升到7000多套!

「我們先不掛安漫威電影算不算粉絲電影,但它風靡全球是不爭的事實…我聽他們說,漫威獨立電影全球十億美元票房只是基準線…這也帶來新的問題,其它電影怎麼辦?」

「我同意王總剛剛說的,好萊塢電影的模式化、套路化,北美主流市場全是漫威、dc這一類的漫改作品,為什麼呢?影視製作在美國是成熟的行業,在異常成熟的市場環境下,好萊塢影視公司背後是一批經營家、銀行家和上市公司,主席採用輪換制。當所有決策方向都落到職業經理人手中時,大部分人是不願意冒險的,拍續集就是保證不犯錯的最佳手段,所以,好萊塢六大都想搭建電影宇宙…」

「這麼做一大壞處就是其它類型電影喪失了生存空間。」

「舉個例子,馬丁斯科塞斯一直想做《愛爾蘭人》,找不到投資人…我感覺我們的市場還是挺好的,至少我們尊重創意,每年都有很多新的類型出圈!」

說到這,沈長林忽然笑了:「各位應該知道,我在北美有個分公司,專門做r級電影,恐怖片、血腥片、劇情片,這類電影一大特徵就是成本多集中在300萬~500萬美元之間,我的本意是即便沒法大賣,至少不會虧本,運氣好的話,碰到一部爆款,直接利潤十幾倍,我就是覺得連我都看膩了漫威大片,北美觀眾應該也看膩了!」

「我的判斷是準確的,幾乎每年都有兩三部爆款…《逃出絕命鎮》北美票房破了1.5億美元,《分裂》的票房也接近1.5億美元了…」

此話一出,一群人,包括台下的觀眾略顯驚訝的看了看沈長林…

這兩部作品攪動了北美市場,都以為華納發行,應該也是華納製作,沒想到居然出自沈長林的公司…

……

接下來就是正題——市場第一!

主持人拿住話筒念稿:「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年增長率68.7%,全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望塵莫及——排名第二的墨西哥14.7%,德國14.3%,一些歐洲國家甚至是負增長的。至於中國連續10多年保持30%左右的年遞增率,就更像是天方夜譚了。

即便接下來幾年的年遞增率只能維持在最近10年的最低水準——27%,今年的全年票房也將達到620億人民幣,明年為860億,後年將突破1000億。

而如果年遞增率保持在最近10年的平均水準——36.4%,今年就將衝破680億大關,明年超過8、900億,後年則將超過1200億。」

「無論怎樣,中國超過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都將在明年底、後年初,成為板上釘釘的事情!」

「但我們只是電影大國,如何成為電影強國,如何讓中國電影走出去,這還是我們接下來要思考的東西。」

「大家暢所欲言!」

大家…當然潑冷水咯,李胺先說話:請大家堅守自己,把握好這個時代。現在電影市場已經有了這樣的問題,搶明星、泡沫化等導致創作者的文化厚度削弱、觀眾品位下降,香港、台灣都經歷過,希望我們不要走那些彎路。

包括一直對李胺有意見的沈長林——沒辦法,李胺說的話很對,這個是所有從業者的老生常談…

沈長林接話:「成為老大之前,我們先討論一下,中國電影行業發展的如此之快,原因是什麼?是技術?是導演?是演員?還是劇本?」

「李胺先生只是導演,他看問題的方式跟我不一樣,我不僅是導演,更是傳媒公司老闆!」

「我總結一下,電影市場突飛猛進的幾大原因:第一,電影發行鏈變化,非國有資本進入製片,發行,放映等環節;第二,商業地產的大量開發,影院數量暴漲;第三,網絡售票平台的產生,對了,還有第四,網絡視頻平台的迅速發展等等…」

「為什麼要說網絡視頻平台?因為視頻平台正規化之後,版權問題得到重視,盜版也被遏制了!」

「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們的電影更好了嗎?」

「我們的電影市場擁有全球最多人口,市場總量顯然會超越任何一個國家,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討論這個,沒有意義…」

「我突然想起之前看過的一篇報道,是內地導演對《鐵達尼號》的看法…我記得馮曉寧導演說的『好萊塢玩的是金錢,我們缺的是資金!我不認為《鐵達尼號》是一部好作品,我承認它是一部大投資、大製作的電影。』然後還有一位導演說的是『《鐵達尼號》可能會贏得全世界觀眾的歡迎,但就「電影」而言,該片不過是玩了一次拋撒金錢的遊戲而已。』」

「大家粗暴的認為只要有錢就能做出賣座的作品,其實真不是,《魔獸》,這麼大的ip,這麼高的投資,大賣了嘛?」

「不要太樂觀,但也不要悲觀,但就今年來講,目前,票房前五名的作品,都很不錯,《瘋狂動物城》賣了16億,《美國隊長3》賣了12億,這是好事,雖然它們都是好萊塢作品,但至少能證明國內觀眾是不排斥好片的,不要用爛片大賣來貶低觀眾的品位!」

7017k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