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上了一輛計程車,說了目的地,沈長林生氣道:「怎麼不給我打電話,想上熱搜嗎?」

「我哪知道這裡會有我的粉絲?」楊小蜜把手機拿給沈長林:「你看,我在玩王者榮耀呢!」

沈長林又生氣:「…為什麼玩王者榮耀,你不是絕地求生遊戲的代言人嗎?」

「…吃雞一盤至少半小時,太耗神了…」

「絕地求生是我們公司做的…」

「我說怎麼找我代言…謝謝啦!」

「就這麼乾巴巴的道謝?沒有一點表示?」

楊小蜜果斷湊上臉,親了他一下,沈長林看了看她的手機:「你就直接掛機?」

「沒事,對面很菜的!」

低頭繼續打遊戲,隨口問:「誒,我給你打電話的時候,你在幹嘛?」

沈長林回答:「跟寧昊他們聚餐啊…」

「你不是來美國宣傳《伸冤人2》嘛?」

「…《伸冤人2》,觀眾都是來看成龍的,誰認識我?我就是單純不想待在國內…」

「為什麼?覺得煩?」

「也沒有…」沈長林嘆了口氣:「感覺什麼事都想管,但什麼事都不好下手…」

楊小蜜乾脆放下手機:「不好下手?」

「吾亦煩約跑的事…」

「當年搖滾圈有一堆果兒,骨肉皮…這玩意有什麼可說的?人家約的是自己的粉絲!」

果兒正式的名稱是骨肉皮,外來詞彙:groupie,應該來自1965年滾石樂隊到澳大利亞巡演。

當時,滾石的小伙子們就總是喜歡帶上兩個隨隊行動的姑娘,這些姑娘有時候會睡遍全隊,甚至連巡演工作人員也能分的一鍋羹。

這就是骨肉皮的由來…

流傳最廣尺度最大應該是瑪麗蓮·曼森在錄製單曲《lunchbox》b-side的過程中,整個樂隊曾經跟一個叫做adinaslotsky的骨肉皮發生過一些聳人聽聞的故事,具體的情節包括體盛、多皮以及各種少兒不宜,最後貝斯手twiggy還在曼森的指使下尿了她一身…

可能她們覺得這叫獻身於藝術!

「所以,主流看不上搖滾…而且這種行為明顯屬於糟粕文化,我們應該摒棄!」沈長林扭頭看了看楊小蜜:「你認識吾亦煩?」

「誰不認識他啊…他那這麼紅。」

「打過交道?」

楊小蜜搖頭:「那倒沒有…我暫時應該不會跟他合作,我拍的電影、電視劇基本都是純粹的商業片!」

「那他拍的電影就不純粹了?」

「他那是粉絲電影!」

……

國內,批判小鮮肉演技儼然成為主流話題,微博上隨處可見。

當然啦,粉絲則忠心護主,各種找補『他很努力』、『你行你上,不行別比比』…

還沒到圈內大佬下場的時候。

不過也快了…

順便,很多流量小花也被納入征討範圍,其中就有鈉扎,一堆人稱她:靜態很美,一動起來就彆扭!

然後《魔獸》上映第二周票房大幅度縮水,鈉扎主演的《病毒》6月11號全球開畫…

《病毒》就是釜山行投資擴大版本,地點放在了英國,故事本身依然是喪屍片。

華納負責發行。

華納內部對《病毒》不是特看重,5500萬成本的喪屍片而已。

甚至沒有買超級碗的預告——都留給《蝙蝠俠大戰超人》了…

《病毒》上映後,北美首周末報收5700萬美元,內地票房4.2億人民幣,全球票房1.7億美元…

而且口碑很強勁,被一堆影評人稱為『年度驚喜之作!』

這是典型的爆款啊!

趕緊加碼宣傳投入,要不是《伸冤人2》已經定下了6月24號上映,真想推遲一周…

鈉扎這把真的打入好萊塢了——《病毒》女一號。

在可是實打實的成績,做不得假的,與此同時,《古墓麗影》劇組對外宣布,鈉紮成為新的蘿拉扮演者!

……

露天的小酒館,寧昊一邊打著哈欠,一邊跟楊帆閒扯淡。

沈長林約了他倆碰面。

估計是快要回國了。

「《誤殺》結束,你準備做什麼項目?」

「先歇一段時間…」

寧昊撓頭:「其實本來想做《印度藥神》的,這個項目沈長林喜歡,我就退出了…」

「要不你留下來幫我?」

「算了吧,我都好久沒回家了…而且《外星人》,我也有點想法了…」

他倆正聊著呢,沈長林走過來:「兩位好啊…」

「…你怎麼…楊小蜜!」

寧昊抬頭,然後看到了沈長林身後跟著的楊小蜜…

這麼明目張胆了嘛?

直接帶出來?

你跟施施分手了?

一肚子疑惑,然後沈長林解釋:「蜜姐來北美宣傳《獨立日2》,聽說我也在洛杉磯,就過來看看…」

楊帆疑惑問:「《獨立日2》…你也有出演?」

楊小蜜笑著道:「嗯,就是打個醬油…」

沈長林拉著她坐下,然後道:「聽說《獨立日2》是一部政治獻媚作品…」

「政治獻媚?」

「二十年前的獨立日,是一部影射柯林頓的電影;二十年後的《獨立日2》,是一部欽點希拉蕊的電影,總統是女總統哦!」

「好萊塢也玩這套?」

「哈哈,當然!」

聞言,楊小蜜反問:「所以,你不看好《獨立日2》?」

沈長林點頭:「當然不看好,否則,我為什麼同意《伸冤人2》跟它同一天上映呢?」

《獨立日2》是一部爛片,有一種說法,美國經濟越好,人民信心越強,好萊塢跟美軍開戰的外星人也就越強。

經濟低迷了,來地球找茬的外星人就普遍換成了《洛杉磯之戰》裡面那種戰五渣。

當年遮天蓋日、一炮滅城、從頭到尾摁著美國人抽臉,打得美國遍地廢墟的初代《獨立日》,就是「強信心」外星人中最強的代表。

《獨立日2》,美國一家獨秀吊打全地球的日子是一去不復返了。

整個人類被逼入絕境的緊張感找不回來,初見大場面的震撼找不到了,為人類而戰的激情也沒了,算下來這部續作唯一超越前作的竟然只有一堆廣告植入了!

外星人的智商也因為美國經濟不景氣強行下線了…

其實,努力抵抗兩個小時然後全部死光光,也挺好的。

《不要抬頭》還挺有意思的!

「那…會是爛片嗎?」

沈長林篤定道:「肯定是爛片,還用得著懷疑?你不是主演嗎?」

導演羅蘭·艾默里奇是很優秀的類型片導演,從早期的《星際之門》就能看出對大場面的把控能力,後面《獨立日》和《2012》則進一步鞏固了個人地位。

但後期隨著特效類大片越來越多,單純的大場面就很難再勾起觀眾的慾望。

在好萊塢,類型片導演經常容易因為搞砸某一部高預算大片而失去地位,比如羅蘭·艾默里奇的老鄉沃爾夫岡·彼得森搞砸了《海神號》,史蒂芬·索莫斯搞砸了《特種部隊》之後都悄無聲息。

艾默里奇在《獨立日2》之後也隱隱有撲街的跡象,後面的《中途島》已經沒有了好萊塢六大的身影,更多的是中資背景的加入。

到了《月球隕落》則純粹是華宜出資打造…

虧得華宜兄弟宣布進軍元宇宙…

楊小蜜撓頭:「我沒看劇本直接接的…畢竟是好萊塢大製作啊!」

7017k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