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報刊雜誌很多,也養出了很多寫文章的。

有個叫陶傑的,不知道大家聽沒聽過…

號稱香港新才子。

對比一下老去的四大才子,陶傑這個新才子顯然很拉胯!

有一期許知遠和陶傑在新加坡的對話,話題很大,也很直接。

陶這種港台文人,骨子裡的小家子氣,不適合談這種格局太過宏大的事情,整場對活,幾乎是碾壓式。

許對當下有清醒的認知,觀點也很接地氣,與之對應的陶反而全是空話,以及如同小市民一般陰陽怪氣的叨叨。

看完那場對話,很喜歡許知遠…

陶傑之流無疑是病態人格的一種案例,在積貧積弱的時代,跪舔洋人的腳趾,養成了習慣,以至於他們現在看有獨立人格的大陸人,猶如電影《被解救的姜戈》里黑人管家對姜戈的嫉恨的眼神。

他不是那種被人看出來的,而是自稱為洋奴的人,以當洋奴為榮的斷脊之犬!

算了,不說他了,矮子裡選將軍,跳出了一個非中非西、不倫不類的陶某。

文筆膚淺、鄙俚不堪,既無倪匡之流暢,又無董橋之典雅,復無李碧華之奇譎搖曵。說白了,一介三流文人而已。

論思想,只能算是侏儒。

但這樣的人在香港很多報刊都有專欄,所以,沈長林選擇了《巴士的報》,《巴士的報》算是立場中立的一家。

雖然叫報紙,但它從一開始就就是網絡媒體——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著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的一個網絡原生的媒體。

原時空,黎瑞剛入主TVB之後,接受了香港媒體採訪,就是《巴士的報》。

沈長林也一樣。

雙方先聊了大娛樂環境,沈長林對內地娛樂產業信心十足:「中國很有可能成為繼好萊塢之後又一大影視製作中心!」

「打造中國自己的好萊塢需要那些條件?

「需要足夠的耐心,也需要足夠的投入。因為這是一個體系,包括人才培養、製片公司、經紀公司、行業工會、投融資對接,以及編劇導演等在內的完整產業鏈條。

不過回過頭去看,好萊塢也經歷過泡沫和無序的發展過程。所以中國現在經歷的,可能也會慢慢沉澱下來,成為下一階段發展的基礎。」

「對於文化娛樂產業來說,中國不缺好IP?」

「IP的產生中國一直都有。之前的問題是產業的分工和融合,並沒有完全展開。比如改編成電影電視,你看《西遊記》就不知道被改編了多少次。而現在之所以「IP」這麼熱,只是因為產業鏈條變得更加成熟了。」

「網際網路在這種成熟中起到加速作用?」

「對,網際網路加快了整個產業的發展。現在的娛樂產業,都在利用大數據的分析研究、人工智慧的分析研究。」

「你覺得這個可以取代人嘛?」

「不可能,電影屬於藝術,你能讓人工智慧具備藝術欣賞價值嗎?」

然後話題轉到了旺達買買買策略。

沈長林對這個沒什麼可說的:「反正我的想法是先做好本土市場,我們對進軍國際暫時沒有什麼大的規劃…」

「那你怎麼評價26億美元收購傳奇影業的行為?」

「傳奇影業是不值那麼多錢的…具體情況,我不太方便透露,畢竟這是人家的商業收購!」

沈長林很想交底,但確實不合適…

同為富豪階層——《好萊塢報道》一期「中國娛樂專刊」的報道中,沈長林與王健林、馬芸、麻花藤站在了一起,成為中國未來娛樂最具號召力的主角。

而且沈長林的收縮戰略跟旺達的激進部署明顯相悖,他說什麼都給人感覺不夠客觀!

「香港電影你覺得還有前途嗎?」

「當然有!」

沈長林從歷史、地理、經濟各個角度談論了一下港片的發展前景。

「不過回到當年的巔峰期不太可能,華語影視圈的中心地位在BJ,但是香港依然是電影重鎮!」

……

採訪基本就是一問一答,對方問什麼,沈長林就回答什麼。

不涉及時局看法啥的。

過程比較愉快,沈長林還說起了TVB準備引進《鬼怪》的事情。

總之,賓主皆宜的一種狀態!

接受完採訪,沈長林直接飛去了曼谷。

《唐探2》劇組已經等了一個多星期了。

寳強、白凈亭包括魏翔都在呢。

《唐探2》就是圍繞第一部的解謎,順便引出Q…

劫匪共有5個人,不難看出他們都是處於社會底層的人,像他們這種身份的人怎麼會知道有一批黃金?

很顯然是有一位有身份的人告訴他們的,並組織他們截取黃金,這個組織者就是阿香!

故事主線就是揭穿阿香,以及Q的試探還有秦風性格的補充…

……

《唐人街探案》里的寳強,沈長林覺得很有必要!

唐仁這個角色算是《唐探》的靈魂人物之一。

一個國內失意,人生失敗後逃避到泰國的人,在泰國又跟上大哥後過上比國內有人格的生活,沒人知道他的過去且每天要和不同的底層人士打交道,個性張揚甚至狂妄。

最關鍵的是,寳強的狂妄、喋喋不休及外形與秦風呆萌,結巴及外形形成的強烈對比,本身就是個喜劇,

但是原時空的《唐探3》,寳強的作用喪失了——成了一種干擾性的存在,呱噪並且花痴,而且,看不出來對推動劇情有什麼作用。

這就是失敗了!

老實講,沈長林挺擔心寳強的,畢竟被老婆綠了,而且全網皆知…

這樣的狀態還是蠻讓人擔心對的!

但見了面…也還行,完全看不出來,跟他聊天時候,發現他完全沉浸在工作里了,甚至請教起了《大鬧天竺》的事情。

沈長林疑惑:「你那片子不是拍完了嗎?」

寳強憨憨一笑:「但我覺得有點過於鬧騰,而且故事主線太…假了!」

你還知道啊!

好吧,寳強確實知道《大鬧天竺》拍的不行,否則,也不會現身金掃帚獎,向觀眾道歉…

很難得的,要知道王佳衛都說了『在你眼中這只是一部電影,對我來講是一個世界。所謂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進步。」卻在末尾斬釘截鐵地說:「我喜歡。」

在「明星抱團」的大流下,一味地刷著「我喜歡」的人,屏蔽觀眾最真實的看法和意見,就像在催眠自己,強扭的瓜也能甜。

還有更經典的——關於金掃帚獎,不作回應,我在等待來自坎城的消息…

寳強很有上世紀文藝工作者的風範——拍了爛片,他會道歉,而且承諾永不再犯。

既然寶強這麼坦誠,沈長林也不再藏著掖著:「你把劇本拿給我,我看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