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它背上還有一隻小的呢。」

葉耀東放在地上,看著它嘴巴還一張一張,怎麼看怎麼眼熟?

「臥槽,這是蛤蟆魚啊!」

他仔細看了兩眼,瞬間想到了這是啥,難怪覺得它頭上的那條杆子這麼熟悉,長的跟蛤蟆魚的臉那麼像,這踏馬就是蛤蟆魚。

常見的蛤蟆魚是棕色的,這一隻突然是黑色的,難怪他們一時沒有認出來。

「蛤蟆魚嗎?蛤蟆魚不都是棕色的?」

「也有黑色的,比較少見,品種不一樣。真噁心,那大張的嘴巴都還在那裡動,還沒死透,我給它拍一棍子,先讓它死吧。」

一般拉上來的大魚,他們都會先把它弄死,免得有些魚沒死透會爆起傷人。

這條魚之前沒有認出來,他們才好奇的一時沒有動彈。

等弄死後,葉父想將它背上的那一隻小的拿下來,卻發現粘在上面拿不下來,這小的目測就只有三四厘米大。

葉耀東解釋道:「這隻一丁點大的是公的,底下那條大的是母的。」

雄的蛤蟆魚遇到雌的,就會寄生,終身相附至死,俗稱吃軟飯!

蛤蟆魚是他們當地人的叫,它官方名字叫鮟鱇魚,琵琶魚,是近海底層肉食性魚類,一般冬天和春天最多。

它們的身體呈短圓錐形,頭體卻寬大而扁平,活像一隻蛤蟆,嘴巴又大大的,裡面長滿了參差不齊的利齒,雙眼長在頭背上,全身沒有鱗片。

但它們的額嵴上有低而圓的瘤突,正是這些瘤突讓它們顯得「五官不端正」,長得奇醜。

他上一回放的延繩釣也是沒有放浮子,而是沉到底下去,釣低層魚貨的,所以才能將這條黑的蛤蟆魚釣起來。

這條魚的特點就是頭部上方有個肉狀突出,像小燈籠一樣,這是由鮟鱇魚的第一背鰭逐漸向上延伸形成的。小燈籠之所以會發光,是因為在燈籠內具有腺細胞。

海中有很多魚都有趨光性,所以它經常利用它的小燈籠來捕食。

它身上有很多黏黏湖湖的粘液,摸著讓人覺得很噁心,但是是一種膠質,裡面的肉泡的纖維有非常高的彈性,皮膚膠質豐富,美容養顏,增加皮膚彈性。

但是也因為它看著又丑,摸著又噁心,所以價格非常的便宜。

「丑魚多作怪,浪費時間,繼續收線吧。」

這一隻個頭這麼大,最多也不會超過五分錢一斤,個頭小的可能就只有兩三分錢一斤。

葉耀東念叨了一句後就繼續收線,結果卻是空鉤,上面的魚餌早就沒了,肯定是太長時間沒有過來收,被跑了。

他原本也不抱什麼希望,能將這些線收回來就很好了。

繼續收攏著線,卻發現又上了一條蛤蟆魚,這一條長的倒是正常了,是棕色的。

可能是釣底層貨的緣故,除了空鉤了大半,剩下的鉤子,蛤蟆魚接二連三的上貨,而且鮮度都還挺好的。

雖然便宜,但是也聊勝於無吧。

收著收著,他卻發現鉤子有點沉,頓時又打起了精神,隨著線越收越短,父子倆都看到了一條白色長條形的大魚,抖著水花被拉扯著浮出了身影。

葉父也驚訝了,「大海鰱!」

這魚不僅僅在海里能釣上來,在一些澹水河流也能釣上來,大海鰱有洄遊的習性,它分布於海洋近岸,及澹海交界處水域

葉耀東咧著嘴笑了起來,總算是有一條大魚,「爹,幫忙拿手撈網過來,這一條有大幾十斤了,不好拉。」

可能是因為上鉤的時間太長了,大白鰱的活性沒有那麼好,感覺有點出氣多進氣少的感覺。

前他可是聽說過大白鰱上鉤的時候,很容易就蹦出水面2-3米。

正當他將線拉扯的距離縮短,讓魚靠近船舷邊上方便他爹撈時,他卻看到不遠處海面,有一大群大海鰱在海面上不停的跳躍,此起彼落。

「爹,你看那裡。」

葉父正拿著手撈網準備俯身撈魚,卻聽到他的叫喚,疑惑的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也驚訝了,「都是大海鰱?」

只見他們居然跳出花樣了,居然在飛躍的時候還不停的轉變著方向。

大海鰱的身體細長側扁,好像一把笨重的軍刀,銀光閃閃,周身透著一股寒氣。

這種細長的魚很擅長跳躍,並能藉助其背鰭後緣的延長鰭條,在跳躍中不時改變方向。

「先把這條撈起來,我重新放浮標,正好這條魚收上來,剛好到一筐支線的接口,將線解開收回來,把上浮標重新綁上扔下去做記號,咱們把船開到那邊去看看。」

這個大白鰱也很便宜,雖然看起來很好吃的樣子,但實際上它肉質軟爛而多刺,肉味較差,通常腌漬成鹹魚。

但是吧,雖然便宜,但個頭擺在那裡,一條也能值個幾塊錢,萬一能多抓幾條的話,也能掙些油錢回來,本來今天的收穫情況本來就不太好了。

但是卻有些事與願違,父子倆合力將這條大白鰱拖上岸,再把魚線的事弄好過去時,卻發現那群大海鰱已經不跳了,都往水裡潛去了。

葉耀東沒有放棄,提高馬力將船往剛剛他們跳躍的海面開去。

看著海面下越變越小的身影,葉父動作快速的直接將手拋網甩開張到最大化,剛剛開船過來的時候,他就已經整理好漁網,一過來發現它們往水底潛去,就速度拋撒。

停留了一小會兒後,兩人就合力的往上拉,手臂上的肱二頭肌高高鼓起。

「臥槽,這麼重。」

每一條都有大幾十斤,隨便抓個幾條都不好拉。

他覺得他需要一個起網機,三天兩頭的拖這麼重的貨,臂力受不了。原本還想著要入冬了,出海的機會減少,等來年春天再整不遲,現在看來還是提前準備了放那裡的好。

萬一時不時來一個大貨或者大魚,手臂受不了。

父子兩人咬著後槽牙,一點一點的將這一網挪了上來,這一網只有四條魚,但是每一條都超過一米了,大概都有一米3到1米5之間,合起來都有兩三百斤了。

「我再扔一網試試看還有沒有。」

「應該沒了,它們可能都往海底深處游去了。」

葉父覺得還是試一下的好,沒想到真的沒了,這一網子只抓了4個軟絲跟9隻對蝦。

「不錯,也還好,沒有落空,這幾個晚上可以帶回去吃了。」葉耀東喜滋滋的將甲板上的這幾個都撿到桶里,單獨放。

這軟絲跟大對蝦對他來說都是好貨,他們一家四口都喜歡。

葉父嫌棄的看了他一眼,就惦記著吃!

葉耀東也看到了他爹的眼神,不以為意,他哪裡懂得這簡簡單單吃吃喝喝的快樂。

試了一網,沒東西抓後,他們又繼續返回去收排鉤。

結果收了兩條海鯛都臭了,放太長時間了,鉤子又吞的比較深,早早就死了。

接下去收的線也都以空鉤居多,很多魚都被掙脫了。

收到後面,也上來了幾條比目魚,是鮃魚,也是多寶魚。

因為左鮃右鰈。

鰈形比目魚類因兩眼均位於頭一側,另側無眼,形狀奇特,很容易引人注意。

將魚平放,讓魚腹朝向自己。頭朝左的是鮃魚(多寶魚),頭朝右的是鰈魚,也叫***魚。

葉耀東陸續收了兩條後就直接丟到筐里。

1000個鉤子只收了他一個多小時,也是因為空鉤多,所以今天省力了一點,不需要與大魚拉鋸搏鬥,速度也快了些。

全部都將繩子拆解回來後,他查看了一下貨物,除了手拋網抓的4條大海鰱,延繩釣也釣了3條,還有兩筐蛤蟆魚,幾條小魔鬼,幾條比目魚,都是底層魚類,軟絲也有幾條,也勉強可以了。

「爹,先吃飯吧,吃完再拖兩網也差不多了。」

「幾點了?」

以往沒有手錶的時候,他們也不看時間,反正餓了就吃,等太陽西斜了就返程,沒有太陽的話都是看情況返程,若是起風了也是早早回去。

現在有手錶可以看時間,還是方便很多的。

「11點了。」

「嗯。」

兩人去船艙擋擋風,各自拿出已經冰涼的飯盒,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沒有條件,他們也不講究,能填飽肚子就好。

好在雖然冷了,但是食物也是真的鮮美,份量也是足足的,出海本來就辛苦,吃飽是最基本的要求。

葉耀東邊吃又開始琢磨著,等回去了或許可以買個煤爐,然後把飯盒放在上面加熱一下,不然大冬天的,冷冰冰飯菜吃到肚子裡也不舒服。

還可以帶個小鍋,帶一點澹水上船,吃飯時弄一點剛撈的蝦蟹扔到裡頭煮了加餐,要是再帶一小壺米酒,加熱一下,喝兩杯暖暖身體,想想感覺也挺美的。

頓時手裡冰冷的飯菜也不香,但是該吃還是得吃,他加快進食的速度。

葉父見狀也加快速度。

兩人吃完飯又在船艙里休息了一會兒,才又出去繼續繼續放網。

天涼了後,指不定什麼時候海面上說起風就起風了,趁這會兒趕緊放網,爭取再拖兩網。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