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後的官道體系,已經極大的阻礙了大明的煤炭行業,和煉鐵行業的發展。從而變相阻礙了大明的經濟發展,國庫的收入。」沈萬三道,「所以陛下今日此舉措恰逢其會,剛好解決了道路運輸不暢的問題,英明無比。」

繼而又說:「商賈們自己出錢修路,肯定不如朝廷下旨修路來的正規。個人修路良莠不齊,需要朝廷統一籌劃。」

「老臣認為,如果非要大修官道的話,只修山西行省的路,方便煤炭運輸即可,為什麼要全國都大修官道呢?」金行行長呂昶道,「其他行省又沒有拿得出手的商貿行為,給他們修了恐怕也會閒置,對大明的收入幫助不大。」

「只修一個行省的路,也太厚此薄彼了吧。」沈萬三道,「呂大人,我們不能把目光只放在眼前,要放長遠一點。」

「萬一其他行省以後發展起來了呢?到時候再修路,就有點來不及了。」

「而且絲綢行業的運送,也依賴於官道。現在西南在改稻為桑,為江南地區提供蠶絲,難道連西南到江南的路也不修?」

「那就加上修絲綢官道這一條路。」呂昶道。

「呂大人,你還真是摳啊!」沈萬三感嘆。

「我看你是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全國都大修官道,那得耗費多少錢糧,多少人力物力?而且官道還需要養護,修多了養護又會耗費一大筆銀子。」呂昶向朱元璋道,「稟皇上,全國修路預算太大了,還請皇上三思。」

「呂大人,現在的大明國庫,應該不缺銀子吧。」沈萬三道,「而且大明國庫的收入,大多數都來源於商業。修路有利於發展商貿,這叫做磨刀不誤砍柴工。」

國庫收入大部分來源是商業,因此沈萬三這個商部尚書說話也開始硬氣起來。完全忘了不久之前,商賈在人們眼裡,還是下等人。

「我的意思是只修山西和江南的路,又不是完全不修路。」呂昶道。

「呂昶,你好像忘了自己的職責範圍。你只有管錢的職責沒有用錢的權力,也就是說朝廷如何用錢,你說了不算。」朱元璋提醒道。

以前他是戶部尚書,職責範圍,集管錢和用錢與一身。

而現在當了金行行長,就只有管錢的權力了。他現在只需要把國庫的錢管好,把帳務理清就行。朝廷要用錢的時候,他必須拿出來。

至於該不該用,什麼時候用,用多少,就不是他該考慮的事情。

「老臣,知道了。」朱皇帝此話一出,呂昶立刻退了回去。要是他再反對,那就是越權。不過如果預算實在是太大,國庫拿不出那麼多銀子,

他還是可以告訴皇帝的。

「沈萬三,你對商賈之事最為熟悉,全國修路需要耗費多少銀子,預算的事情就由你去辦好了。」朱元璋道,「辦好之後,拿出一個數字,交給咱。」

「然後咱會和呂昶商量,到底國庫能不能拿出這麼多銀子來修路。」

「遵旨!」沈萬三道。

呂昶聞言一陣哀嘆:沈萬三到時候拿出的數字,還不得讓老夫腦溢血啊!

……

「行了,修路的事情就這麼決定了,無需再議。」朱元璋道,轉頭向沈萬三道,「沈萬三啊,以前我們的煤炭運輸,用的都是什麼工具?」

「用的是馬車拉。」沈萬三道,「一馬車一次最多拉一千斤煤炭。」

「因為用馬車拉煤的很多,所以現在西北的養馬行業也興盛起來了。蒙古的不少馬商看到這個契機,也紛紛把他們養的馬,運到邊關來賣。」

「讓邊塞地區的市場都因此而繁榮起來,百姓也因此增加了收益。」

「一個行業的興盛,帶動了周邊各個行業,讓整個行省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

「所以說商業就相當於一股活水,能盤活整個社會的經濟。」沈萬三不停的感慨,話里話外,想表達的意思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大明發展商貿的正確性,和前瞻性。以前的王朝重農抑商,簡直就是愚蠢,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

「臣聽坊間有不少人在說,古時候的皇帝重農抑商是他們的高超智慧,我看完全是在放他娘的狗屎癩蛤蟆屁!」

「因為陛下如今重視商貿給王朝帶來的繁榮,給百姓帶來的好處,只要不是瞎子都看得到。」

「咱問的是,馬車拉煤方便嗎?」朱元璋阻止了他繼續說下去。同時也能理解沈萬三的吐槽,畢竟他以前是受夠了重農抑商的苦。心中意難平,一旦逮到機會就想抱怨幾句。

「沒什麼不方便的啊。」沈萬三道。他沒見過好的東西,自然覺得馬車拉最好是最先進的,「馬拉比牛拉好多了,馬的力氣雖然不如牛,但速度快。」

果然是見識決定一個人的能力啊!朱元璋心中感嘆,便循循善誘起來:「咱問的是,馬車拉煤有什麼不好的地方。」

「不好的地方確有不少。」沈萬三道,「比如說馬車拉煤用時太長,而且沿途還要吃草,還需要耗費不少草料和麥餅。拉煤車的馬也用不了幾年,畢竟體力耗費太大,太傷馬了。此外,拉煤的官道沿途,到處都是馬糞馬尿。」

「因為馬車運輸太頻繁,讓官道兩邊都和糞坑差不多了。」

「不過沿途有村莊的,都會有村民清早起來去拾糞,把馬糞撿回去做肥料。沒有村莊的路段,官府會派人去拾取。」

「如果有一種馬車,能夠不用吃草自己就能運輸煤炭,而且每次還能運上萬斤的煤炭,速度還比馬車快好幾十倍……」朱元璋問道,「列位臣工,覺得這樣的馬車怎麼樣?」

「世上哪有這樣的馬車!?」朱元璋話音剛落,群臣就紛紛說道。

朱元璋聞言,暫時懶得搭理他。

「聽陛下的描述,好像是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李善長上前道,「不過木牛流馬的製作技術已經失傳了數百年,沒人能造得出來。」

……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