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二十三大唐暮色(三)

他們離開京城的前一天,剛好是周子秦父親的燒尾宴。他家廚子的手藝不錯,賓客同歡,盡興而歸。

吃完飯也到了午後,周子秦送他們出門的時候,遺憾地說:「可惜啊,少一個完美的古樓子。」

昭王也點頭道:「是啊,以後恐怕無法再吃到那麼好吃的古樓子了。」

鄂王李潤與他們一同下了台階,走向自己的馬車時,忽然又想起什麼,轉而走向李舒白:「四哥。」

李舒白回頭看他。

他猶豫了片刻,才低聲說:「本案雖已結束,但不知我母妃畫的那張圖……四哥與楊公公可有結論麼?」

「此畫與本案雖有關係,但只是被藉以混淆耳目,用以增添『天譴』的色彩而已。」李舒白沉吟道,「近日我也曾就此畫想過許多。我想太妃那幅畫,必定是在先皇去世後,她在偶爾的清醒間隙,想起先皇遺筆,因記憶深刻,所以才會仿照自己的記憶,。偷偷畫了一張。」

「然而現在我們不明白的是,先皇當初畫下那幅畫,又是為了什麼呢?表述的涵義是什麼?」黃梓瑕若有所思道。

李潤滿面悲戚,他長年向佛,本就是五官清致、眼神飄渺的人物,此時更是神思恍惚,心神也不知去了哪裡。許久,他才低聲說:「先皇彌留之際,偶爾清醒,卻不曾安排任何朝政大事,反而繪下這樣的圖畫,豈不奇怪嗎?先皇駕崩之後,母妃因太過悲痛而神志不清,可最後她唯一清醒的時候,卻將父皇的這張遺筆仿繪給我……我想,這幅畫,必定十分重要,裡面所蘊含的,或許是……可以決定大唐和李氏皇族走向的秘密。」

只因他的母親將這幅畫交給他的時候,對他說,大唐天下就要亡了!江山易主了!

而那時,她還對他說,潤兒,你可切記,千萬不要和夔王走得太近啊……

李潤望著面前的夔王李舒白。如今的大唐皇族之中,最為出色的人物,他是朝廷的中流砥柱,是唯一可以支撐李家的力量。然而,為什麼自己的母親,不讓自己接近他呢?

是她已經神志不清,還是她曾經,窺見過可怕的真相,所以對他泄露天機?

母妃在先皇駕崩之後一夜瘋癲,真的是悲痛過甚,還是……另有其他不可揣測的可怕□□?

他不敢再想下去,怔怔想了一會兒,正要告別李舒白,後面送完客人的周子秦已經三步並作兩步跑過來了:「王爺,崇古,剛剛說到古樓子,我想起一件事了!你們知道嗎?張二哥辭去京城防衛司的差事了。」

黃梓瑕詫異問:「為什麼?」

「喏,你們跟我去西市看了就知道了。」

他們被周子秦拉著來到西市。呂記香燭鋪居然還開著,只是裡面坐著的人,成了張行英和他的大哥大嫂。

張行英看見他們,趕緊站起,先向李舒白行禮。

李舒白點點頭,示意他免禮,又掃了香燭鋪內的情形一眼,問:「你要接手這家鋪子了?」

張行英點點頭,又搖搖頭,說:「是昨天地保上門,我才知道這回事的。原來呂……呂老丈這店面本是租的,月初他才傾盡了自己所有積蓄,將這鋪子盤下來了。」

黃梓瑕抬頭看著櫃檯上那一對龍飛鳳舞的花燭,終於忍不住,說:「張二哥,這對花燭,之前呂老丈說,是不賣的。」

「嗯,我想,以後我和阿荻成親的時候……我們可以自己用。」張行英輕聲說。

黃梓瑕點點頭,覺得心中感慨萬千。

李舒白則微微皺眉道:「滿門抄斬的罪,恐怕這店鋪,也要被查抄。」

「不,這鋪子,呂老丈他……他買下來之後,又立即轉手賣給了我。」他說著,十分惶恐地拿出幾張文書給他們看,「你們看,這是地契,房契,鋪面……當時阿荻從大理寺剛放出來,他後腳就到我家了。我本以為那幅畫換來的十緡錢是滴翠的彩禮,就在他出具的收據上按了手印,結果……」

這呂至元,早已安排好一切了,這也算是他承認了張行英的表示吧。

黃梓瑕不由得嘆息一聲,問:「那你要在這裡經營鋪子嗎?」

張行英搖頭道:「不,這是阿荻父親留給她的,我和家人已經商量過了,店名不改,還放在我和阿荻的名義下。收益三三分,一份給兄嫂,他們答應幫我守著鋪子;一份給阿荻,先存起來,還有一份,我拿著出去找阿荻,作為路上花銷……這樣,就算我找不到她,若有一天,阿荻回來了,她也會尋到自己家,和我兄嫂一起等我回來……」

黃梓瑕不由得眼眶一紅,問:「你父親呢?他同意嗎?」

「他之前生病時,我每天在外忙碌,都是阿荻沒日沒夜照顧他,才漸漸好起來的。這回也是他對我說,要是找不回阿荻,就別回來了。」

周子秦聲音哽咽:「張二哥,我相信阿荻一定會回來的!」

「最好近幾年別回來,等到時機適當再說。」李舒白看看收拾店鋪的張家兄嫂,又看著那盞巧奪天工的花燭,又說道,「不過,關於這個店鋪,官府那邊的事情無需擔心,我來處理。」

張行英感激下拜。黃梓瑕料不到李舒白居然會主動開口幫張行英,頓時愕然望著他,說不出話來。

李舒白將目光轉向她,那張始終平靜無波的面容上,此時唇角上揚,微微露出一絲笑意。

如同破曉的黎明,令人怦然心動的一抹溫柔顏色。

他們三人回來時,路過薦福寺,便一起進內燒香祈福。

「願此去蜀地,一路平安,順遂如意。願兇手儘早伏法,願我父母家人在地下安息。」

黃梓瑕雙手合十,在佛前輕聲祈禱。

香煙裊裊,飄蕩在她的面容之上,如同輕霧籠住芍藥,飄渺離散。

周子秦側頭看見她,不由得呆了一呆,悄悄地退了幾步,蹭到李舒白的身邊,輕聲問:「王爺,你有沒發現……」

李舒白遠遠望著黃梓瑕,問:「什麼?」

「楊崇古身為宦官,卻比女子還好看啊……你說他要是沒有被去勢,現在又會是什麼樣子?」

李舒白怔了片刻,若無其事地轉開了自己的眼睛,說:「或許會高一點,黑一點,肩膀寬一點,五官硬朗一點。」

周子秦在心裡迅速地把楊崇古的骨架和皮相重新按照他說的整合了一下,然後遺憾地說:「還是算了,現在這樣好看多了。」

出來時大雄寶殿前有一群和尚正在用繩索拉扯那兩根巨燭,將立好的蠟燭又放倒。

周子秦跑上去問:「是不是怕被日曬雨淋變形了,所以要收到庫房裡去?」

和尚們正累得滿頭大汗,一邊注意著收放繩索一邊沒好氣道:「誰有空收到庫房去?聽說做這蠟燭的工匠殺人如麻,連同昌公主都死在他手下了,我佛門凈地,怎麼能要這種東西?」

說著,他們將放倒的兩支巨燭合力抬起,抬到放乾了水之後空蕩蕩的放生池內。

那裡早已架起了大堆柴火。那一對巨大的蠟燭,被丟在柴堆上,大火燃起,燭身迅速融化。吸飽了蠟油的柴火燒得吱吱作響,火苗騰起足有一丈來高。

聚攏在放生池邊的和尚們低頭默念經文,凈化妖邪。

夏日午後,氣息炎熱,迎面的火焰熱潮滾滾而來,幾乎要將站在旁邊的人烤乾。

周子秦趕緊退了兩步,對兀自站在那裡的黃梓瑕喊:「崇古,退後一點,小心燙到!」

黃梓瑕卻仿佛沒聽到一般。她一動不動地佇立在火堆旁邊,看著蠟塊融化後顯現出來的燭芯。裹緊蘆葦的麻布之上,以金漆寫著一行小字――

願吾女呂滴翠,一世順遂,平安喜樂。

信男呂至元敬奉。

她站在熊熊大火之前,看著呂至元偷偷寫在蠟燭內的這行字。這本應是供奉在佛前,直到蠟燭燒完也永遠不可能被人知道的秘密。

而在此刻,那金色的字跡在高溫中捲曲剝離,所有秘密被大火吞噬殆盡,只剩下灰黑的薄片,輕飄飄地被火焰氣流捲起,四散在半空中,再也沒留下任何痕跡。

四周佛偈輕響,梵語聲聲。

長安城的暮色,溫柔地籠罩住百萬人。

大唐的黃昏,到來了。

―九鸞缺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