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梁沒想到,一次閒逛居然能遇到民間高人。

老人雕刻葫蘆根本不用打草稿。

無論是雕刻風景還是人物,都是拿起來就雕。

張梁站在一旁靜靜的看著。

老人正在雕刻的是一對小情侶的自畫像。

一對小情侶要求把他們的頭像雕刻到葫蘆上。

老人上下打量了小情侶幾眼,就開始雕刻。

普通人只感覺老人很厲害,雕刻的人物風景都很傳神。

張梁卻知道,老人的技藝已經達到了胸中有丘壑,腹內自乾坤的水平。

換句話說,就是已經摸到了宗師的門檻,只是因為精力不足無法突破。

國內有很多老工藝大師,都存在這種問題,技藝水平已經達到了大師巔峰,卻因為各種年齡太大,精力達不到,無法突破宗師之境。

縱觀歷史上的宗師,他們突破宗師的年齡都在四十來歲這個年齡段,技藝水平穩定在五十歲左右。

有種說法,一旦超過六十歲,則宗師無望。

因為一旦過了六十歲,人的體能,精力都會不可避免的出現下滑。

宗師之作,要的是精氣神合一,留存於作品之中。

精力不足,自然無法做到精氣神的完美合一,更別把精氣神留存於作品之中這種非常耗費心神的工作。

眼睛看著老人雕刻葫蘆,腦子裡想的很多。

更多的是通過觀摩老人的技藝,來夯實自己的藝術底蘊。

老人的生意真的很好,張梁站在這裡一會功夫,賣出去十來個葫蘆。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要求現場雕刻,大部分人都是選擇老人提前雕刻好的葫蘆。

老人的葫蘆賣的價格不貴,大葫蘆二百,中葫蘆一百,小葫蘆五十。

張梁看了直搖頭,這是白菜價。

老人的技藝水平,大葫蘆賣一萬也有人願意收藏。

張梁一直等到老人不忙了,才湊過去,「老大爺,我剛才看您的葫蘆雕刻,無論是人物的傳神還是寫意山水,都精妙絕倫!

可是我看您最貴的只賣二百塊錢,說實話,我感覺有些對不起您的手藝!」

「呵呵,小伙子,我剛才就注意到你了,別人是看熱鬧,只有你是盯著我的手,看我如何下刀,如何用力,也是行里人?」老人沒有回答張梁的問題,反而是詢問起他的跟腳。

「老人家見笑了,我是一個傳統木匠,祖傳七代的木匠手藝,今天看到您老的雕刻手法,忍不住跟著學習一下!」張梁趕忙抱行禮。

張梁的行為在行里來說算是偷師學藝。

被人當面揭穿,自然要有所表示。

「呵呵,無妨,過去這些傳統手藝,有幾個不是靠偷師學來的?」老人大度的擺擺手。

「你剛才說我賣的便宜,對不起我的手藝,其實這手藝哪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

只是現在一些人為了自抬身價,炒作出來的!

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說白了就是吃飯的本事。

只要能靠手藝混上飯吃,就不算辱沒了手藝。」老人樂呵呵的對張梁說道。

「受教了!」

張梁再次拱手行禮。

這是對一個純粹的老手藝人致敬。

歷朝歷代從來不缺少這樣的手藝人,是錢財如無物,把所有心思都放到鑽研技藝上。

「呵呵,小友太客氣了!我哪敢指教你什麼?

我就是一個農村老漢,自己種點葫蘆,拿出來賣。

你看,這一下午賣了五千多,比種地可強多了。

我就靠著種葫蘆,賣葫蘆,給兩個兒子在城裡買了房子,把孫子送進了大學。

我又有什麼不滿足的?」老人很豁達。

「老大爺,你的生活態度值得尊敬,也許這就是老話說的,知足常哈樂!」

「哈哈……哈!知足常樂,這話說的倒是沒錯!

人就要知足!」老人開懷大笑。

即為自己的生活滿意,又因為遇到了張梁這麼一位懂行的人,得到行內人的肯定感到高興。

「老大爺家是?」

「我老家就是新鄉的,在新鄉待了一輩子!」

「老大爺,我呢,在魯省開了個傳統家具廠,就缺像大爺你這樣的雕刻大師,不知道大爺願不願意屈就?」張梁試探的問道。

張梁的家具廠,最缺的就是大師級的木雕師。

老人雖然是葫蘆雕刻,可是木雕和葫蘆雕刻,技藝相通,所謂一法通百法通。

老人轉行做木雕一點難度都沒有。

「呵呵!多謝小友抬愛,只是我年齡大了,人老了,就圖個安慰,不想在受那奔波之苦!」老人搖頭拒絕了張梁的邀請。

其實邀請之前,張梁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中國人都有這方面的習慣,落葉歸根。

人老了都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家鄉。

「沒事,能夠認識大爺也是緣分!

大爺能留給聯繫方式嗎?以後再來新鄉,也好去拜訪您老!」

「這個……」

老人猶豫的看著張梁。

雖然張梁看上去不像壞人,可是這年頭壞人臉上也不刻字,知人知面不知心,誰知道呢?

張梁和他套近乎,說自己是木匠傳人,誰知道是不是真的,又打什麼注意?

老人雖然開朗,可是人不糊塗,不會因為張梁幾句好話就輕易相信他。

張梁自然明白老人的顧慮。

「大爺,我買您一個素葫蘆可以嗎?」

「多謝小友捧場!」

張梁挑選了一個中型葫蘆,拿在手裡端詳了一下,伸手拿過老人的刻刀,在手裡顛了顛,老人的刻刀很小。

這叫針刀,刀口兩毫米。

「大爺,獻醜了,晚輩新學乍練,你老多指點!」

老人沒有說話,笑眯眯的看著張梁表演。

張梁同樣沒有打草稿,直接下刀雕刻。

剛開始,因為沒有雕刻過葫蘆,張梁下刀很慢,很輕,有時候同一條線要重複一兩刀,但是動作很穩。

隨著對葫蘆特性的了解,張梁下刀的速度開始變快,變的更加果斷。

隨著葫蘆上的線條展開,張梁雕刻的圖案已經展現出大概輪廓。

張梁雕刻的是人物和風景相結合的風景人物圖。

一天整潔寬闊的街道,街道上人來人往。

一位老人坐在街角,神情專注的雕刻葫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