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在6月初,考姆翁布樞紐工程中的尼羅河兩條地下排水隧道正式完工。

然後工程隊就截斷了尼羅河的表面河道,讓河水從地下排水隧道通過,被截斷的尼羅河有3公里長度。

一艘開渠船挖開了尼羅河河道與南部運河之間的陸地,然後向西側的沙漠地區推過去。

經過一個多月的挖掘。

終於將南部運河挖掘到了哈里傑綠洲區,然後開渠船掉頭挖一條平行的複線。

隨著這條運河抵達哈里傑綠洲區,之前設置在哈里傑綠洲區的賈傑莊園附近的埃及航天城,也迎來第一波大規模的物資補給。

在這邊吃了大半年沙子的米高揚博士等人,終於鬆了一口氣。

畢竟看著其他航天城迅速發展,他們這邊還在做理論研究,實在是太憋屈了。

臨時碼頭上。

米高揚博士和基地長吳直站在基地的通信塔樓內,看著碼頭停靠的三艘5萬噸級別的貨櫃船,將大批物資卸載下來,另外還有大約5000名新人類過來這邊支援他們。

「物資和人都初步滿足了,我們的項目可以正式開始。」

「博士,你確定要使用那個方案?」

米高揚點了點頭:「這是當前最有潛力的方案,如果成功了,那我們就可以開啟外星殖民計劃。」

但是吳直卻一臉糾結。

米高揚博士信心滿滿地說道:「別擔心,那個方案已經使用超算模擬過很多次了,基本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博士,造船廠的森博士已經到了。」助手在遠處喊道。

米高揚博士拍了拍吳直肩膀:「碼頭的事情就麻煩你了,我先過去和森博士討論一下太空梭的方案。」

「好吧!」吳直也只能聳聳肩,他知道這些科研人員有時候是非常固執的。

米高揚和助手來到了基地的地下區域。

在一個小辦公室內,他見到了專程從新呂宋造船廠過來的森尚哲,以及其他五個相關的工程師和研究員。

一行人寒暄了十幾分鐘,然後就直入主題。

森尚哲先開口:「米高揚博士,方案我已經看過了,對於太空梭的設計我不太了解,但如果是增強結構的設計,那我還是提供一些幫助的。」

「那就麻煩你了,我們的方案非常簡單,那就是放大太空梭的比例,讓其可以承受金屬氫的爆炸衝擊力。」米高揚博士一邊說,一邊將構想模型投影出來。

通過全息投影,眾人可以看到這架太空梭的模型。

「完全不考慮鈍化金屬氫嗎?」

「真是簡單粗暴的方案。」

米高揚並沒有生氣,反而笑著說道:「這也是最有效的方案,金屬氫鈍化技術成熟仍然是一個未知數,我不想浪費時間。」

而森尚哲倒是認真思考起來,因為這東西符合他的審美觀。

他們計算了金屬氫的爆炸威力,又代入目前的金屬材料,經過模擬計算,一點點調整發動機的爆炸室和噴口參數。

為了平衡金屬氫的爆炸威力,以及保存問題,他們將太空梭的體型放大到極致。

討論了三個多小時,才勉強拿出一個初步方案。

但是看著這個方案的各項參數,一個工程師面露遲疑:「這東西真可以飛起來?」

該工程師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為這架太空梭實在是太大了,滿載3.2萬噸的發射質量,已經差不多是最大運載火箭——土星五號的8倍。

這東西質量和一艘呂宋級兩棲攻擊艦差不多。

一想到,這是一架太空梭,簡直是太瘋狂了。

米高揚博士提醒道:「別忘記了金屬氫的推力和比沖。」

儘管智人的金屬氫屬於亞態金屬氫,並不是完全態的金屬氫,但其比沖仍然是普通液氫液氧發動機的3.2倍,到達1297秒。

而且由於智人在爆炸式激波發動機的技術有很好的基礎,可以利用爆炸激波,進一步提高燃料的熱效率。

根據模擬計算的結果,他們設計的爆炸式激波發動機,在使用金屬氫作為燃料的情況下,推力可以進一步提升。

米高揚等人設計的太空梭,會攜帶5000噸金屬氫作為燃料,足以將滿載3.2萬噸的太空梭推上近地軌道。

當然金屬氫只能作為一次性燃料,沒有辦法長期儲備,因此只能用在飛出大氣層階段。

根據米高揚博士的設計方案,太空梭並不需要停留在近地軌道,或者前往同步軌道、月球和火星,而是作為一個搭載平台。

飛出卡門線之後,就可以直接發射攜帶的宇宙飛船,然後太空梭掉頭返回大氣層,返回航天城。

而該設計的太空梭,其有效載荷大概在1.2萬噸左右。

一次性就可以將幾十個國際空間站的質量運輸到近地軌道,除非智人的太空電梯項目、質量投射器項目可以成功,不然現階段沒有哪一個運載火箭的有效載荷可以媲美該項目。

普通運載火箭那幾十噸的有效載荷,米高揚博士已經看不上了,他覺得要玩,就要玩一把大的。

畢竟要在2030年之前,完成桂宮計劃,單憑目前的小火箭,那一點運輸量,簡直是杯水車薪。

只有這種超級太空梭,才可以滿足智人的太空戰略。

而不差錢的太空部,也批准了米高揚博士的超級太空梭項目,讓埃及航天城在明年年底之前,完成第一架實驗機。

這也是他急匆匆找其他系統的工程師和研究員過來幫忙的原因。

既然已經向太空部打包票了,米高揚博士自然要全力以赴,將實驗機儘快搞出來,然後讓太空部趕快打錢。

這個項目因為是在埃及進行的,因此被命名為「拉」太空梭項目,簡稱「拉項目」。

森尚哲等人在這個基地交流了一個多星期。

在此期間,他們繼續完善太空梭的各種設計。

比如為了維持太空梭的超低溫維護系統,以及調控機翼的羽毛翼,需要不小的電能,乾脆就上馬兩台小型的釷基熔鹽核反應堆。

另外就是搭載宇宙飛船的位置,經過一番模擬研究之後,決定將宇宙飛船放在太空梭的上方。

其實就是類似於老毛子的暴風雪太空梭。

之所以這樣設計,主要是拉號的重量太大,沒有辦法豎起來垂直發射,只能走斜坡跑道。

要在跑道上助跑,那宇宙飛船肯定不能掛在底部,只能放在太空梭背部,讓太空梭托著宇宙飛船。

另外一個系統,就是安全系統。

考慮到金屬氫的危險性,米高揚博士和一眾同僚討論之後,決定放棄有人駕駛的方案,採用無人駕駛模式。

甚至連宇宙飛船也不打算搭乘太空人,太空人可以通過另外的運載火箭先上外太空,然後再從近地軌道登上宇宙飛船。

謝謝各位親的支持(ω`),求訂閱、收藏、月票和推薦票。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