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葉通過同步機器人,出現在科學事業部、太空事業部的聯合會議室裡面。

「董事長。」眾人趕緊站起來打招呼。

李青葉擺擺手:「都坐吧,談談那艘外星飛船的事情。」

太空事業部負責人米高揚博士站起來:「從目前發現的情況來看,這艘宇宙飛船極有可能是某個外星文明的逃亡飛船,而且逃亡的時間可能過去了非常久。」

米高揚博士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具體的時間,需要我們登陸這艘宇宙飛船之後,才可以確定下來。」

太空安全辦公室的負責人吳虎,補充道:「我們已經啟動了備戰機制,目前是二級備戰狀態,另外蟬級004號飛船上面還有473顆微型氫彈,34顆中型剎車氫彈,總當量達到4.6億噸左右,如果出現……」

他的意思,在場的眾人非常清楚。

如果那艘外星飛船上,有威脅到人類文明的東西,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啟動這些氫彈,將這艘外星飛船炸成星際垃圾。

至於心慈手軟之類,智人公司可不是開善堂的。

李青葉點了點頭:「你們準備好開戰的準備,這一點母庸置疑,畢竟防人之心不可無。」

科學事業部負責人蔣明軒詢問道:「米高揚博士,你們打算什麼時候登陸那艘飛船?」

「半年左右,具體登陸時間,需要根據偵察的情況調整。」米高揚博士的方案雖然非常保守,但卻是最安全的。

智人公司在對外探索過程中,大膽心細才是王道。

既要大膽向外探索,但是在探索過程中又要小心謹慎,這才是對於整個人類文明負責的正確做法。

這一次會議開始了五個多小時。

李青葉下線之後,又來到了盤古界。

隨著時間推移,盤古界裡面的生物進化得和地球自然環境中的生物越來越不一樣。

他現在正在思考,是否要開啟第二盤古界的建設。

整個盤古界裡面的生物,讓智人公司的生物科技受益匪淺,但是這裡的面積還是太小了,根本不夠裡面的生物發展。

畢竟只有生存空間足夠龐大,生態系統裡面的生物多樣性才會越來越豐富,形成的基因資源才會越來越龐大。

基因有什麼用?

李青葉一開始也沒有思考太多,直到近期,他才發現了一個新的視角。

基因究竟是什麼?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很多人的傳統觀念之中,基因不就是生物進化的結果,是生命體的基礎。

但是這個結論並沒有理解基因的本質。

在李青葉看來,基因是生物對於宇宙規則的一種描述和應用。

而生物進化的過程,其實就是對於母星物理基礎的一種理解和適應,以及應用。

基因就是生物的符文。

而人類的基因符文,是基於地球的物理基礎衍生出來的,因此人類沒有辦法脫離地球環境而生存。

李青葉將這種基因符文稱為「星球基因符文」,而在星球基因符文之上,就是宇宙基因符文。

人類必須擁有宇宙基因符文組成的基因序列,才可以變成真正的宇宙人,徹底擺脫對母星的生存依賴。

而之前誤打誤撞的外太空生物材料合成技術,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人類在尋找宇宙基因符文。

李青葉近期已經組建了一個基因符文研究所,初期的工作就是先將目前已知的生物基因,全部解析一遍,然後從中找出相應的基因基礎符文。

然後再嘗試通過基礎的基因符文,推導出星球基因符文和一部分宇宙基因符文。

只有徹底了解基因的本質,人類才有可能擺脫地球的限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的宇宙人。

現在智人公司的一眾生物學家,已經了解到李青葉推提出的基因符文理論。

這個理論就是要研究基因為什麼可以產生特定的效果,這其中究竟是以怎樣的原理在運行。

而以前的生物基因學,都是在尋找基因序列之中,哪些基因片段有什麼用,對於生物體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至於為什麼這個基因片段會產生這種效果,根本沒有人解釋得清楚,也沒有一整套相應的理論支撐。

這就好比讀書識字,你知道這些字的含義,也會使用這些字造句,甚至可以寫文章。

可你知道這些字是怎麼來的嗎?這些字為什麼要這樣寫?這些字的演變過程你知道嗎?

很多人此時肯定一臉蒙圈。

你這不是為難我胖虎嗎?

我讀書識字之後,會寫文章和說話,不就可以了嗎?為什麼要追根究底?

這看似有點吃飽撐著了,沒事找事。

然而這個問題非常關鍵,你只有理解一套文字誕生的脈絡,以及造字的底層邏輯,你才可以創造新的文字,甚至可以直接另起爐灶,創造出一整套全新的文字。

基因也是一樣的道理。

不理解基因的底層邏輯,就沒有辦法高效創造新基因序列和新基因符文,只能通過自然突變的方式,在浩如煙海的自然基因突變之中,一點點尋找新的基因。

兩者是截然不同的級別。

就好比在自然環境中,尋找農作物的新突變,和在基因重組實驗室中改造農作物,這是兩個概念。

自然突變性價比太低,良性突變更是萬里挑一,而且時間極其漫長。

基因重組技術可以秒殺自然突變,而且是領先好幾個量級。

現在李青葉推提出的基因符文理論,就是基因重組技術更進一步的未來方向,這也是人類進化的希望。

他現在覺得盤古界不夠用,就是因為這裡的基因突變,還是處於半自然半人工干預模式,沒有辦法高效獲得大量新基因。

但是地球上,已經沒有更大的區域,可以用於建設這種高度密封的生物實驗室了。

也就是說,第二盤古界必須建設在外太空,最好是遠離地球的區域。

他思來想去,認為木星的那些大型天然衛星,比較適合作為第二盤古界的建設地址。

最好可以採用巨構,將整個星球包裹起來,這樣不僅僅裡面的氣候可以輕鬆調控,也可以有效阻隔宇宙射線和太陽能對星球內部的環境的干擾。

同時採用一整個星球作為實驗場地,面積也足夠廣闊,資源也比較充足,可以供應規模龐大的生物群體生存。

李青葉終於下定決心,讓科學事業部對於第二盤古界項目開始立項討論,討論如何建設這個實驗場地。

另一邊。

太空事業部面對突如其來的外星飛船,也在做各種準備工作,以及展開各種遠距離的探測計劃,為登陸外星飛船做最充分的準備。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