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裡死一般的寂靜。

大部分人抬起頭來看了一眼,又埋下了頭。

他們現在也沒什麼心思看熱鬧。

一個個心裡慌得一匹。

監考老師過去掐了掐人中,醒不過來,趕緊呼叫巡場老師來將女生抬走。

方宇趁亂喵了一眼她的試卷。

還在18題上。

不過,卻是一片空白。

好傢夥,80分鐘才做完選擇題和填空題……

方宇的心裡忽然得到了一點安慰。

原來被蹂躪了的,不只我一個啊。

不過,也沒啥值得高興的地方。

這套卷子,別說滿分了,他連上115分都懸了。

150分得115分,相當於100分的卷子考了70分。

方宇心態崩了。

作為一個學霸,而且是錦城七中用來圍剿秦縵縵的學霸,他的學科綜合能力非常強。

數學,雖然比不上那些競賽生,但在高考這個層面上,他也是次次滿分的存在。

要是哪次數學下了145分,都可以自愧到滴淚縱橫。

但是現在?

自己居然在高考的考場上,和別人比爛?

19題,很是新穎,函數和分類討論題,這是他們這屆舊教材不曾涉及的問題。

往常要是遇到了,方宇會覺得這是個可愛的小東西,很有意思。

但是現在,他連罵娘的力氣都沒有了。

小題大算,大題超算是吧!

……

此時的江旭東腦門子上全是汗。

他以為幾天前,學校出的那張卷子已經夠煩了,沒想到這張卷子更噁心。

客觀的說,現在高考這張試卷,比起前幾天的那張試卷,難度要小。

但是特麼的計算量大啊!

競賽生出題,雖然角度刁鑽,讓你氣的吐血。

但是他們強調的是解題思路,在計算上要求並不大。

甚至,很多題的計算非常簡單,只要思路對了,巧算之下,答案瞬間而出。

此刻的他很是慶幸。

幸好這幾個月聽老么講過不少高數真理彈。

選擇題半算半靠高數真理彈轟,第15題填空題就完全是四色定理直接出答案。

看到第18題時,江旭東很清楚,以這張卷子的調性,他再無可能考出平時145+的水準。

這個時候只能轉變思路,跳過難題,先把簡單的做了。

汲取了上次考試的教訓,他直接看向最後兩道大題。

21題,直線方程轉圓錐曲線,很一般的題目。

甚至,江旭東認為,這道題的難度壓根兒就不應該出現在這張卷子倒數第二題的位置上。

有點不配啊!

完全對不起這張變態卷子的調性。

他心裡有些抓毛。

是不是自己進誤區了?

沒有看見隱藏的條件?

出題的變態會這麼好心?

反覆讀了三遍後,江旭東一咬牙,直接開做。

錯了就錯了,老子就這個水平,完全看不出來陷阱。

老么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

萬物皆可洛必達,洛不動,強行洛。

現在老子就這麼A了,錯了當正確的做!

刷刷刷,幾分鐘不到,他便啃下了這道題。

……

第22題,高考壓軸題。

坐在座位上的唐芊影啃著手指,小臉上掛滿了難以置信的表情。

數列計數問題。

我芊影大人,居然會做這道壓軸題?

這是我這個學渣應該做的題嗎?

看著鐘上面的時間,漫畫眼布靈布靈兩下,她決定高攀了。

楊輝三角。

這是她們舊教材裡面沒有的,但黎叔和臭弟弟講過。

好簡單!

沒花幾分鐘做完壓軸題的唐芊影,回過去看第18、20題的空白,心裡不慌了。

換家戰術嘛,最後兩道題她敢保證全對,前面的沒做起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時,她才優哉游哉的做起第18題。

至於第20題颱風題,她表示,就當是壓軸題了,自己這個學渣做不起是應該的。

……

4:23分,當另外一個考場裡方宇做完了18題第2小問抬頭看時間時,於一航也抬起了頭。

不過和快哭出來的方宇不同,於一航的臉上滿是笑容。

這卷子,出題人真有意思。

作為全國中學數學界的巔峰,他甚至在做每道題的時候,就可以知道自己哪些好友能做對,哪些好友絕對會錯。

放下筆的看,眼角餘光瞥了瞥左手邊位置上的那道身影。

他和卿雲被分到了一個考場,一左一右。

此時的卿雲正抱著手,閉目養神。

於一航微微嘆了口氣便收回了目光。

巔峰,有個屁用。

巔峰之上,才是卿雲。

數學就是這麼樸實無華的純純比天賦。

到了後面,天賦的差距,是無法通過努力來彌補的。

甚至,於一航還知道,卿雲之上,還有秦縵縵。

很簡單,世紀初的信奧賽雖然冷門,但是在他們這個階層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沒有紮實的數學功底,信奧賽能獲獎嗎?

計算機和函數是密切相關的。

何況,信奧賽以前還有一個別稱:電腦奧數。

往往信奧賽的最後一道大題,就是函數奧數題在計算機領域的應用。

秦縵縵在初二的時候,便能拿到信奧賽的國賽金獎,這是何等的……

變態!

妖孽都不足以形容。

別人之所以不參加高中數學聯賽,只是沒必要而已。

他很清楚,作為一個集團的繼承人,秦縵縵要學的東西有很多。

競賽拿獎對普通人來說是榮耀,是財富,但對秦縵縵而言,完全沒意義,只是浪費時間。

閉上眼睛的卿雲,此時也在盤算著每個人的得分情況。

唐芊影只要不犯傻,應該能拿到90分,這基本打平了平時那些所謂的學霸。

關於這一點,卿雲完全沒有意外。

前世便證明了,2003年的數學卷,打的就是做題家的臉。

數學是思維的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才是數學教育的目標。

『題海戰術』、『大運動量』、『見多識廣』、『熟能生巧』,這不是數學的方法。

這是體育。

或者說,這不是高考這樣國家掄才大典應有的考察方向。

儘管後世對2003年的高考數學難度一片詬病,但只有身在學術界才明白,那一年,選出來的全是國家需要的人才。

很多年輕的總師,都是那一屆的考生。

砰地一聲響,打斷了他的思考。

卿雲睜眼看了看,眼裡露出憐憫的神色。

又是一個。

這已經是他所在教室的第三個考暈倒的人了。

巡考老師很忙,但也有了經驗,第一時間便衝進來掐人中。

畢竟,這個考場裡考暈的不是一兩個。

卿雲嘆了口氣。

作為親歷者,他很清楚,是什麼原因。

高考歷史唯一一次試題泄露,被這屆考生遇上了。

國家在考前緊急啟動了備用卷。

出題人是誰,眾說紛紜。

很多人將矛頭指向了葛軍大帝。

畢竟,『葛軍出征,寸草不生』,大帝的皇冠,是用無數考生的眼淚鑄就的。

但是,卿雲很清楚,不是葛軍。

葛軍出題雖難,但畢竟作為高考命題老師,他的命題是遵循了高考的命題規則的。

容易題、中檔題、難題,3:5:2是規則。

雖然在葛軍的手裡會變成難題、更難題、最難題,但依然是按照由淺到深的順序進行編排。

梯度明顯、難易界限分明。

但2003年的試卷,卻亂了套,每題都有難點,而且順序亂排。

讓太多的人在前面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後面大題根本沒時間做。

全國卷的考生,都是舊教材體系下的考生。

學生頭腦里根本沒有新教材的理念和思維,此時就連很多老師對新教材的理念都需要進一步的認識。

但出題人則是在新教材體系下出的,只不過改成了老教材的敘述方式。

一份新教材的理念和思維下出的試卷,讓老教材的考生去考,怎麼可能能考好?

最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大學教授,在高觀點下來看低觀題目,試卷出題人的思維他一眼而知。

這份卷子,壓根就不是給高考生做的。

而是國賽複賽的水平。

高考數學考察的是:「正確迅速的數式運算、變形能力」。

而競賽數學考察的是:「在熟練掌握運算技能的基礎上,考察學生的探究意識及思維水平。」

這樣的試卷放在高考場上,就是為難人了。

既多考了『想』,更多考了『算』。

不是每個人都有競賽生那樣強大的計算能力和巧算技巧的。

這套卷子,更像是一群老師一人出一題,比著賽著的玩花活。

反正是備用卷,權當娛樂了。

但對可以參加國賽複賽的學生來說,這卷子很普通。

因為他們已經普遍開始接受高數高觀的思維,且掌握了運算的技巧。

所謂高考高觀點題,是指與高等數學相聯繫的數學問題。

這樣的問題以高等數學知識為背景,體現高等數學中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推理方法。

放在高考裡面,其實備受出題人青睞。

起點高,落點低,試題的設計雖來源於高數,但解決的方法是中學所學的初等數學知識。

每年的高考試卷里,至少有10%左右的高觀點題目,用來作為選材的區分。

但是2003年,這類題目,占了一半。

對於卿雲這個考場裡最大BUG來說,高觀點題越多,越簡單。

這份試卷他不到50分鐘就做完了,比平時都還快。

考場裡眾人的心態,他也很了解。

90%的尖子生會崩在第18題那道立體幾何上。

如果是學渣,反而無所謂。

反正都不會。

學渣就是前面選擇題不會的蒙一個,填空題試試,大題儘量解決第一問,後面多寫點字騙點步驟分,這是學渣的打算。

能蒙幾分算幾分,純靠運氣。

但是尖子生不一樣。

平常的備考中,他至少做了幾百套試卷,都是那個節奏。

40分鐘解決選擇填空,後面6道大題,前面4個都不算難,半小時解決,再用半小時好好努力攻最後的大題,還有20分鐘檢查一下。

這是絕大多數尖子生平常做高考數學模擬卷的節奏。

但是03年這次不一樣。

做到第2道大題的時候,尖子生髮現時間只剩下40分鐘或者極端點可能只有半小時了,後面的大題肯定做不完了。

這就讓大多數尖子生心態全崩。

心裡一慌,自然後面更難了。

20題,著名的颱風題。

變態中的變態。

計算量又特別大,如果還有10%的尖子生沒有在立體幾何那裡崩潰,也幾乎一定會在這道颱風題崩潰。

真的是徹底崩潰。

因為99%的尖子生,到颱風題這裡一定要接受沒時間做完試卷全部題目的心理準備了。

後面的題目,是能做多少做多少。

最後的結果就是,第20、21、22這3道大題,能做到什麼程度,完全是聽天由命,大多數人都只有一個模糊的思路,寫到哪裡算哪裡。

甚至,很多人考完了,後面兩道大題長啥樣都不知道。

所以對於這份試捲來說,大多數靠刷題的尖子生,都只能拿到選擇題10個(50分)填空題2個(8分),大題看緣分能拿到第1、3個的分數,這是80分左右,其它大題的第1問或許能撈到一點分數。

最終能拿到90分以上,那就是高分了。

而正常年份,這種尖子生至少可以拿到135左右。

這種落差你想想看?

平常你數學模擬考都是135,運氣好可以沖140+。

然後忽然之間伱最多只能保證拿到90分,差了45分以上。

這是什麼概念啊?

西蜀省2002年高考的理科一本線是544分。

那時的一本線,其實就是211線,一本二本涇渭分明。

而2003年高考最後理科一本線劃在了488分。

而且,這個488分,還是人為調整的,往高了劃的。

也不知道當時西蜀省劃線人的腦子是怎麼想的。

那年,在西蜀488分踩線調檔的有,武大、廈大、大連理工、吉大、上財、東南大、中財經大學、對外經貿、中政法、中海洋……

這些學校當年在西蜀的調檔分數線和鄭大、福州大一個水平。

清北為了維持聲譽,保證自己的錄取分數在600分以上,直接砍掉了25%的志願。

最慘的武大,在錄取到第三志願還沒錄滿的情況下,只能砍掉30%的志願。

當然,造成如此慘狀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此刻發生在卿雲、於一航考場的一幕。

「艹你媽的!考個錘子!」

一聲怒吼在寂靜的考場裡響起。

坐在靠窗的一個女生,撕掉了自己的試卷和准考證,頭也不回的往教室外衝去。

能坐在錦城四中這個考點的學生,都是錦城『四七九』三大超級高中的學生。

在錦城,中考考上四七九,就意味著一隻腳已經邁進了重點大學的門檻。

在大學擴招還沒嚴重的年代裡,這三所學校每年喜報公布的上線率達到了95%以上。

且,這個上線是指211線。

甚至一直到2008年以後,四七九的985率,才跌破了80%。

不是教育質量的下降,而是大學的擴招,也導致了中學的擴招。

所以,能坐在這裡的學生,都是驕傲的。

也許他們在自己的學校並不拔尖,甚至靠後,但也是重點大學的種子。

放在普通學校里,就是學霸的存在。

這份試卷,讓他們難以接受。

高考是個總分遊戲,更是個位次遊戲。

作為尖子生,他們很清楚,這份試卷會讓哪些人受益。

數學上的頂級學霸、數量龐大的中等生、學渣。

頂級學霸不受影響。

數量龐大的中等生都是一樣的水平,無非是總分普遍下降40分。

學渣更是笑到不行,他們無非是原來的60-80分變成了40-50分,只降20-30分,反而特麼的還受益了。

這裡面偏偏沒有他們這種『唯手熟爾』的尖子生。

因為無論文理科,在世紀初,都是數學在拉開差距。

現在差距拉不開,還考個錘子!

趁早復讀!

於是,又有幾個人默默撕掉了卷子和准考證,起身而去。

卿雲見狀搖了搖頭,也幸好是2003年,要是換成2012年,撕掉自己的試卷,算作弊。

不過此時……

也無大礙。

只是,他還是長了個心眼,將自己的試卷、答題卡、答題紙牢牢的壓在身下。

網絡發達的年代裡,曾有報道說有人高考崩潰了,撕了別人的答題卡。

這個網絡蠻荒的年代,會發生什麼,不好說。

但小心一點沒大錯。

監考老師也慌了。

這種情況,他們從來沒有遇見過。

一個個呆若木雞的站在那裡,也不知道是該追還是不追。

巡場老師也是手忙腳亂,一會兒得處理暈倒的,一會兒得處理這種中途棄考的。

就算棄考也不可能讓他們離開考場,得帶到專門的休息室。

而且這群考生此時的狀態,也讓他們完全沒法放心,只能留下人手來安撫。

甚至,漸漸的,休息室都不夠用了。

這任誰都想不到,高考會出現大面積中途棄考的現象。

整個考場忙成了一鍋粥。

……

隨著時間臨近結束,考場裡死寂也被打破了。

沒有什麼交頭接耳,而是一聲聲的哭泣聲。

此時的窗外,應景的下起了小雨。

據說,在這一天,考全國卷的大多數地方,天空中都飄著雨。

也許,老天爺也在為這一屆考生的悲慘遭遇而哭泣。

監考老師也是無語了。

高考不是沒見過當場考哭的。

年年都有的事情。

往常遇見這樣的情況,在巡場人員的監督下,他們會進行心理疏導和干預。

但是這麼大面積的哭泣,他們也沒辦法。

只能視而不見。

也沒規定說不準考生哭的。

卿雲想了想,沒有繼續坐下去了,而是選擇了提前交卷。

看見大家的意見了補充一下說明。

嗯,我的理解是,畢竟這是一個年代,文2003年發生了很多的事兒,高考這個事兒是繞不過去的,因為他改變了太多太多人的命運。一個魔幻的高考導致了一個魔幻的分數,從而誕生了一個魔幻的錄取結果。很多事情在我們現在後來回去看是一個非常不可理喻的事,但在當時的人要做出這樣的選擇,卻是非常正常的。為啥要交代這麼多,是因為畢竟還是有相當大的一部分的讀者,他就是這個年代的人。這本書的系統讀者人群畫像裡面40歲左右10歲的書友占了30%。

而我之所以做這麼大的一段鋪墊,也是在為了解釋後續有些人有些事的合理性。隨後是一個人前顯勝的橋段,這個橋段也是需要這部分內容來做鋪墊的,也為主角可以在將來號令全校同學增加合理性。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