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德十五年(562年)五月二十八日,乘載著元善見夫妻的馬車駛過河橋。

車廂中,高家大姐神色黯然,她雙目浮腫,臉有淚痕,顯然是剛哭過一場。

時年三十九歲的元善見握緊了妻子的手,安慰道:

「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太后雖崩,亦可與高王為伴。」

高家大姐傷感道:

「我隨夫君施藥救人,也見慣了生離死別,只是如今發生在自己身上,又如何能夠釋懷。」

說罷,又糾正道:

「你去了洛陽,不能再稱高王,當尊呼太祖武皇帝。」

元善見搖頭道:

「也許你父親更願意被稱作高王,成全忠義之名。」

高家大姐似乎是生了氣,她瞪了一眼元善見:

「阿兄能容我家,已經是皇恩浩蕩,你我都應該心存感激!」

說著,語氣又軟了下來:

「就當是為了懷仁,這種話以後莫要再提。」

「我也不是心懷怨意,只是有感而發。」

元善見嘆息道,說著又從懷裡掏出了張師齊所著《大齊創業實錄》,津津有味地當小說看了起來。

書中詳細記述高家父子起兵創業的全過程,其中高歡幾乎被塑造成了忠義的化身。

就連起兵反抗爾朱氏,都是高澄故意使計,搶奪爾朱榮遺孀三百匹戰馬,逼得高歡與爾朱氏決裂。

至於小高王,那更是舉世無雙的大孝子,據張師齊所著,高澄為世子時,每至晉陽,侍奉其父無微不至,甚至親自為高歡洗滌夜壺。

元善見正巧讀到高澄孝父的章節,忍不住笑出了聲,高家大姐好奇不已,伸長了脖子看了幾眼,只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阿兄是真敢說,那張師齊也是真敢寫。」

自從得知太后婁昭君的死訊,妻子整日愁容滿面,懊悔五年前就應該在洛陽多陪伴母親一些時日。

如今好不容易見了她臉上的笑容,這讓一直擔心妻子身體的元善見跟著鬆了一口氣。

馬車停靠在建春門,掀開門帘,元善見夫婦就望見了身穿孝服的兒子元懷仁以及兒媳南平公主。

南平公主懷中還抱著一名男嬰,正是二人元善見夫婦的孫兒。

這位南平公主並非高澄之女,而是他族兄高永樂的獨女,因與元懷仁年紀相仿,高澄便在昭德五年,也就是十年前將高氏收為義女,賜以南平公主封號,為外甥賜婚。

見到了心心念念的小孫兒,高家大姐心中的傷感也沖淡了許多,她將行禮的兒子、兒媳扶起,從兒媳手中接過了襁褓,看著酣睡的孫兒,高家大姐感覺整顆心都要化開了。

「讓我也抱抱。」

元善見瞧妻子抱了孫兒就不肯撒手,在一旁著急道。

元懷仁見父母只記掛著孫兒,不得不提醒道:

「父親、母親,還是先入宮吧。」

「對!正事要緊。」

高家大姐這才反應過來,今日是給母親奔喪的。

她讓兒子、兒媳也一併坐上馬車入城。

車廂中,高家大姐問道:

「你二舅如今身子好些了嗎?」

此前高澄禁止高洋濫飲,耍不了酒瘋,高洋倒也像個正常人了。

但平日裡總還是要喝幾杯,在女色上,更是不知節制,去年中風,已然癱在了床上。

元懷仁搖頭道:

「還是不見好轉,就連孫御醫也束手無策,好在有阿恆照顧飲食起居,無微不至,聖人前段時間還過府探視過,稱讚阿恆孝父,與他少年時相當。」

說罷,車上四人盡皆忍俊不禁,就連高家大姐懷中剛剛醒來的孫兒,也在『咿呀,咿呀。』

高家大姐好不容易止住了笑容,這才訓斥道:

「你怎能妄議聖人!」

元懷仁趕緊住了嘴,倒是高澄義女南平公主勸解道:

「母親無需擔憂,宮裡的妃嬪也在拿這件事情說笑,上個月,妃嬪們拿《大齊創業實錄》中孝父的章節取笑聖人,可把聖人給氣惱了」

說到一半,南平公主只顧著自己偷笑,可把好奇的高家大姐給急壞了:

「之後如何?阿兄懲治了她們?」

元懷仁強忍著笑,接話道:

「聖人寬宏大量,又怎麼會為了這點小事懲治妃嬪,只是臉上掛不住,負氣離宮,在瑤光寺住了三天,才被崔相給勸回了宮。」

高家大姐笑道:

「他那哪是負氣離宮,分明是找藉口去瑤光寺玩樂。」

三人都為高澄趣事發笑的時候,只有元善見聽見元懷仁口稱崔相,被感覺到背後一陣寒意。

崔相便是如今的尚書令崔季舒,當初被他毆打,著實給元善見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陰影。

這麼多年過去了,提起崔季舒的名字,元善見還會不自覺的打冷戰。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