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開府建衙

一切商議停當,左慈又向劉備提出「將作營」這個名字不夠拉風,提議改成「工業部」。一聽這名字就知道是劉厚搗鼓出來的。

當劉備問什麼是「拉風」時,左慈解釋是他們那裡的鄉下話,就是「威風」的意思。

「將作營里的都是工坊,和做工的工匠,「工業部」這個名稱倒也恰切。只是這個名字好像也不怎麼威風啊。」諸葛亮道。

漢朝實行的是「三公九卿制」,還不是後世的「三省六部制」,因此也不存在和「工部」這個名稱相衝突的問題。當然,這個「工業部」和後世「工部」的職能也大不相同。

劉備也覺得無所謂了,反正是憑空多出來的部門,又不用他掏錢養著,自己兒子愛怎麼折騰怎麼折騰,於是也就同意了下來。

於是,小小的劉厚被任命為「工業部」部長,費禕、董允為左右副部長。本來按照劉厚教給左慈的話,副部長就副部長了,奈何古人的副職都喜歡加個左或右,以區分大小。劉厚是分不清左大還是右大的,管他呢,反正他統一把他們當副手就行了。

至於龐統,人家劉備壓根就沒考慮,他也相信龐統不會願意去給一個小屁孩當保姆,雖然這個小屁孩是他的兒子,還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很特別的神童小屁孩。

然後左慈又提出,要給劉厚封個什麼將軍的名號,好方便他帶兵,還有軍隊也要起個「拉風」的番號。

劉備占領了益州後,封了關雲長為蕩寇將軍、漢壽亭侯,張飛為征虜將軍、新亭侯,趙云為鎮遠將軍,黃忠為征西將軍,魏延為揚武將軍,馬超為平西將軍。個個的名頭都很「拉風」,劉厚看著眼紅,也想搞個「拉風」的名號來玩玩。

「那就叫鎮南將軍吧。」劉備隨口說。

如果劉厚在場,一定會反對,叫鎮南將軍,如果到時候劉備稱帝,自己有了王位,會不會變成鎮南王啊?自己可不想和段正淳那個戴綠帽的倒霉蛋同一個名號。不過還好沒叫平西將軍,否則自己以後做了平西王,和吳三桂那個龜蛋同一個名號就更慘了。還得感謝馬超,提前占了平西將軍這個名號。

可惜劉厚並不在場,無法抗議,鎮南將軍這個名號就這麼不幸地落到了他的頭上。

至於「拉風」點的部隊番號,劉備一時也沒想到,就將皮球踢回給左慈,問他有什麼好建議。

左慈早得劉厚吩咐,於是毫不猶豫地說:「不如叫一零一空降師吧?」起個這樣的名字也暗含了劉厚發展空中部隊的願望。

「這個名字是否太怪異了?為什麼是一零一,空降又是什麼意思?」劉備充滿疑惑地問。

「這……空降師就是從天而降的王師,這一零一嘛,就是有一百零一個人從天而降的意思,對,是一百零一個人,一個將軍,帶著一百名士兵,正好是一百零一人。」

其實左慈也不知道劉厚為什麼起這個名字,他也覺得挺怪異的,他來之前已經思考了半天,也就只想到這個解釋。

他們那裡知道劉厚用米國皇牌空降師的名頭只是因為自己的惡趣味。

「喔,是這樣啊。」劉備和諸葛亮面面相覷,這也太扯了吧,還從天而降,給面你才叫你一聲仙翁,不給面的話,你不過是一個牛鼻子老道,你真當自己是神仙啊?

左慈一看他們不答應,又說:「那要不叫「紅軍」吧?」劉厚還給了他「解放軍」、「紅軍」、「八路軍」、「十九路軍」、「革命軍」等好幾個備選方案。

而唯一他能作出合理解釋的就是「紅軍」:

「大漢為火德,火為紅色,小公子的軍隊為漢朝正統,因此,叫「紅軍」恰如其分。」

左慈這話勉強能解釋過去,說「恰如其分」倒是未必。漢初續秦水德,漢武帝應土德,劉秀開國始應火德。劉備自詡為漢室正統,當然是以火德自居,因此他的軍隊是穿紅色衣服的。

後來的曹丕,一心想取漢朝而代之,於是按照土德改制,連年號定為黃色——「黃初」。孫權剛開始也爭黃色的土德,後來打出要為漢報仇的旗號,按照五德相剋的理論,就採用了木克土的木德,所以東吳的世界是青色的。

「這,話是這麼說,不過這「紅軍」兩字也太平凡了,看不出哪裡「拉風」啊?」劉備道。他心裡想:「人家曹操搞個虎豹騎,多威風啊,你好歹也弄個什麼龍虎豹、鳳鹰鵰啊之類的猛獸、猛禽做名字啊,要不怎麼『拉風』得過人家。」

「這叫『紅軍』也並無不可,紅色對應火德,順應天命。名字雖然簡單,但是打仗關鍵是看軍隊的實力,名字什麼的並不重要。有勞左仙翁多費心,輔佐小公子練一支強兵出來。」說罷,諸葛亮對左慈拱了拱手。

可能他覺得一個小屁孩搗鼓出來的軍隊,估計是以玩樂為目的的,何必浪費時間糾結在這名字上面,哥我分分鐘幾十萬上落,你愛取什麼名字取什麼名字,別浪費哥時間。

超級顧問諸葛亮發話了,劉備莫有不從,於是「紅軍」的番號就定下來了。

但是,後來人們發現這個紅軍很名不副實,因為除了旗幟是紅色的外,全軍上下從都到腳都是綠色的。綠衣、綠褲、綠襪子(劉厚發明的襪子)、綠鞋還外加一條綠頭巾。

當然,這個年代綠帽和綠頭巾還沒有被賦予後世那種特殊的含義。否則打死關二哥也不會經常穿一身鸚哥綠出來。劉厚看到全軍戴著綠頭巾偷偷樂著,就是不說他偷著樂的原因。當然,他自己是不戴的,他身為主將,戴一個呂布款的束髮金冠,誰也不會說什麼。

本來劉厚是想弄個迷彩服的,他太知道這種保護色有多大作用了,可是找染坊的人一問,就泄氣了,以現在的印染技術,很難弄,要弄也行,成本很高。

想想也就算了,畢竟現在還是事業起步階段,到處都用錢,實在沒那麼多錢用在五千人的服裝上面。

「軍師,你看,這個工部衙門和紅軍安置在哪裡好。」劉備問。

本來這根本不是什麼問題,劉備是益州的新主人,田宅想怎麼用就怎麼用。事實上在他剛占領益州時,他就想將成都有名的田宅,分賜給諸官。但是趙雲勸諫他說:「益州人民屢遭兵火,田宅皆空。今當歸還百姓,令安居復業,民心方服。不宜奪之為私賞也。」

以「仁厚」為企業文化的劉皇叔當然會聽從這樣的建議,這也導致了劉備集團的辦公用地變得不是那麼的寬裕。

「皇叔不用擔心,貧道自有分寸。」還沒等諸葛亮頭痛這個問題,左慈就捋著鬍子老神在在地說道。

他來前早就和劉厚談論過選址問題,所以現在顯得胸有成竹。

「我們打算在城南10里外的檢江畔建立工業部和設置兵營。」

檢江是李冰修都江堰時從岷江幹流上分流出來的一條支流,繞成都西、南,向東流去。檢江自寶瓶口外分水,後世叫走馬河,過成都時則稱為南河,又叫錦江。

之所以選這裡是因為劉厚打聽過成都的常年風向情況才決定的。成都市常年最多風向是靜風;次多風向:6、7、8月為北風,其餘各月為東北偏北風。

劉厚多少知道點後世工業區設置的原則,就是要和常年風向聯繫,設在常年風向的下風向而不是上風向。由於成都多吹北風和東北、西北風,工業區自然是設在成都的南邊最好,這樣的話城區會較少受到工業區排放出來的廢氣污染。

同時,工業的發展也需要大量用水,尤其是造紙業、印染業等,是水污染的大戶,必須有大江大河使污染物能及時被稀釋;另外劉厚打算建立一些以水為動力的機械,這也離不開河流。所以劉厚打算將生產基地建立在江畔。

而將工業區建在城外,是因為劉厚實在是「志向」太遠大了。除了他的「工業部」衙門和兵營設立在這裡外,他打算建立一個集產、學、研為一體的基地。基地里不但囊括現在他所能開辦的各種工廠,還要開辦一些技校、職校之類的培訓機構,還有做研發的各類實驗室、研究所。

這樣的話,他需要招聘數萬青壯進入各種工坊工作,再加上他們的家人,到時候將會有十萬人以上的規模,這已經相當於當時一個中型城市的人口了。

如此龐大的人口,在成都城內如何安置?工廠、生活區、兵營、練兵場,那得多大的地皮?加上劉厚練兵經常喜歡到野外拉練、進行實戰演習,以其在成都城內束手束腳,還不如到郊野去想圈多大就圈多大的地盤。

「將工業部和兵營設在城外也好,畢竟現在城內的住宅、用地都很緊張,只是,在城外荒郊野嶺之中,要搞那麼多基礎建設,恐怕沒個幾年完成不了吧?」劉備問道。

「這點皇叔不需擔心,撒豆成兵、點石成金的本事貧道或許沒有,不過,快速建幾棟房子的本領還是有的。」左慈捋著鬍子擺出一副臭屁的造型說道。

左慈敢那麼大口氣是因為前段時間,水泥的研究已經取得了突破。左慈用石灰石和粘土混合後煅燒,得到的東西磨成粉,最後得到一種灰色的粉末。經過劉厚的驗證,其性質與現代的水泥非常接近。劉厚很開心地宣布水泥研發成功。

劉厚也沒想到就是用粘土,他印象中在中學時學過的水泥生成化學反應式左邊應該不止兩種成分。他卻不知道粘土裡成分複雜,除了石灰石外,製造水泥的其他原料基本都包含在內。

不過劉備和諸葛亮聽了左慈的話後,明顯不相信他所說的。他們對視了一眼,選擇無視。反正阿斗還年幼,你愛折騰幾年都無所謂,離阿斗出來接班還早著呢。

「只是還須皇叔准許招募流民進行工坊、兵營的建設。」左慈道。

「這個沒問題,軍師,還請你多配合左仙翁招聘流民的工作。」諸葛亮其實擅長的是內政而不是打仗,所以這些內政問題劉備都要問他。

由於益州大戰剛過,大量流民湧入成都,諸葛亮正為如何安置流民頭痛呢,難得有人來幫忙消化一點,諸葛亮哪有不歡迎之理。

「流民沒問題,要多少有多少,只是還請左仙翁招聘流民時,除了青壯外,連其家人也一併安置了。」諸葛亮道。當然,如果他知道劉厚要招募的流民數量有多大,他就不會有那麼大口氣了。

他的意思是,青壯年你要要,老弱婦孺也不能落下。沒辦法,劉皇叔「仁厚」之名傳遍天下,這為他帶來無數好處,但是很多時候也是一種束縛。有權利就有義務,恆古不變的定律。

這無疑大大增加了諸葛亮安置流民的難度。也超出了劉厚和左慈先前商議的範圍。由於事前沒有和劉厚商議過這個話題,左慈一時答不上話來。

「這個,等我回去(找師傅)商量一下再說。」左慈一時不知怎麼辦,脫口而出這句話,幸好,「找師傅」三個字說得很輕,劉備兩人都沒聽清。

「喔?找誰商量?」劉備疑惑地問。

「沒,沒什麼,這個問題下次再談吧,我現在回去還有很多事情,告辭了!」左慈拱拱手,找了個藉口落荒而逃。

劉備和諸葛亮面面相覷,剛才還老神在在的神仙般人物,怎麼眨眼間就灰溜溜地走了。不過左慈並不算是劉備的部下,由他稱呼劉備為劉皇叔而不是主公就知道,所以劉備也不好計較什麼。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