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

麥客誠品上線。

熊曉歌一直在關注這個事情,結果發現姚遠沒有投入資源推廣,貌似很隨便的就上線了。

目前只有四類:短袖T、長袖T、大短褲、牛仔褲。

國慶這天氣北方已經穿不了短袖了,長袖還能賣一賣,在裡面穿,外面加件外套。南方倒可以穿,尤其嶺南一帶。

牛仔褲不用說,四季百搭。

憑藉深厚的用戶基礎和一定的市場需求,上線數日,每天銷量少則300-400件,多則近千件。對一個新品牌而言,非常棒,但這是姚遠啊!

熊曉歌已經習慣對方能帶來奇蹟了,平平澹澹的反而不適應。

然後呢,他就發現這個人在搞事情,關注到了在社區愈演愈烈的審美大討論,從頭捋了一遍。

他是改開之後出國的,見多識廣,社區的爭論現在還遮遮掩掩,沒點明主題,但他已經猜到主題是什麼。

頓時擔憂起來。

就因為他在國外待過,更知道這個東西的難度有多大,姚遠想藉此將一種價值觀附加到麥客誠品上,可謂膽大至極!

審(意)美(識)差(形)異(態)之爭,如勇士挑戰惡龍。

酒吧。

木子美坐在沙發上,慵懶歡愉,身邊陪著三個男子,一個是《新京報》的記者,一個是某雜誌的副主編,一個是畫家一一都跟自己睡過。

還是互相介紹睡的。

她被麥窩收編的兩年來,過的十分快活,工作自由,錢多,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跟誰睡就跟誰睡。特別是媒體圈和文藝圈,她彷佛一尊肉身女菩薩,排著隊求開光。

權利與義務對等,木子美老師是個講究人,現在是她回饋的時候。

「你們來開個帳號吧!」

「做什麼?」

「我們正在邀請文化、藝術名人入駐,你們都是名家,給我沖沖業績。」

「可以啊,有什麼好玩的?」

「沒什麼好玩的,就寫寫文章,說說觀點,最近有個事挺火……」

木子美把呂燕引起的爭論講了講,《新京報》記者道:「嗯,我知道這個,傳播的很廣,我本來就打算寫篇稿子。」

「我也有關注,準備出一期專題。」雜誌副主編道。

「呂燕我還畫過她呢,她那個造型很正常,老外就喜歡那樣的,這點破事也能吵起來?」

畫家聳了聳肩,啐道:「國民愚昧!」

北青報。

常務副總編正召集開一個小會,道:「我們的老戰友,那位於大記者發來了一份邀請,邀請我們以報社官方號的形式入駐麥窩」

還沒等說完,大家義憤填鷹:

「小於現在一身的商人習氣,把自己出身都忘了,報紙是權威,是喉舌,怎麼能入駐一家網站呢?」

「就是,她現在太飄了,搞個娛樂公司了不起麼?」

「幾千萬用戶很厲害麼?」

「開輛大G就以為自己能上天?有本事開進紫禁城試試!」

一屋子的檸檬精。

於佳佳以前是娛樂新聞部主任,中層幹部,說辭職就辭職,這才幾年啊,小木蘭就換成了大G,還成天占他們的停車位,煩不煩!

副總編頭疼,因為他也酸。

「好了好了用不著你們說,北青報不可能入駐的。但她同時又說,如果報社不能開官方號,那就邀請幾個記者入駐,實名認證的那種。」

「麥窩現在有記者麼?」

「有,我們的娛樂記者都在那邊,但用的是網名,成天發明星八卦,低俗的很,還一堆人追著看。」

「給錢?」

「肯定給啊,有保底,有績效,按轉發、評論給……

這人訕訕一笑,不說了,同事們都看他,你研究的挺明白啊?

後世微博引得全網入駐,國際國外、各行各業、各黨政機關、各傳媒機構都開了官方號。一是因為微博流量巨大,基本等同於通電全國。

比如美國大使館和尹朗大使館微博茬架,咱們看樂子,表示:

「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主義國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國家,正在用標準漢語,在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社交媒體平台上,進行一場外交論。」

還有建議他們去「亮馬橋約架」的,亮馬橋剛好在兩個大使館中間。

二是發消息方便快捷。

三是紙媒勢衰,紛紛開闢網絡賽道。

現在才2005年,紙媒黃金年代,壓根看不起網際網路,麥窩之前邀請的都是娛樂記者,現邀請的是社會、時政、經濟、文化類記者,性質可不一樣。

「網際網路畢竟傳播快捷,比如審美爭論這個稿子,我們今天做,最快也得明天發出來,網站隨時都可以。

報社名義太大,你們個人去發聲,起碼有個緩衝餘地。這樣吧,先試驗一下,派兩個記者入駐看看效果。」

麥窩藉此機會,邀請各路人馬入駐,但還有一些人,用不著邀請自己聞著味兒就過來了。

比如清華哲學系的肖教授。

這位是北大畢業的,2000年入職清華任教,雖然是哲學系教授,但他是講美學的,哎喲這個美學功底,後來給毒教材站台去了……

他沒趕上討論開始的時候,等傳播到全網時才關注,前因後果看了一遍,憂心忡忡,茶飯不思。

「路線錯了,知識越多越XX!」

肖教授乃此中翹楚,現在的爭論保持在「美和丑」「小眼睛不等於眯眯眼」「眯眯眼病態」的程度,還沒太深入。

但他一眼就看出來,只要再深入一步,那個核心主題就出來了一種族歧視,審美霸權!

這怎麼能行呢?

怎麼能讓你們清醒過來呢!

肖教授洋洋酒酒,揮毫寫就,頃刻完成了一篇雄文,特意在麥窩註冊了帳號,還申請了加V人證,然後發了出去。

「莊子說:毛嬌、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美和丑是相對的。

簡單化地用一種標準,或固守傳統做審美判斷,既不符合人類審美事實,也不利於文化創新和培養開放、活躍的審美意識。

中國的傳統藝術,不僅不排斥『丑』,反而給『丑』以極高的地位。

清代人說『丑到極處,就是美到極處』

21世紀是一個開放創新的時代,我們不能有審丑過敏症……」

不愧是大家,引經據典,言之有物,理論與實例相結合,避重就輕的把話題引向「審丑過敏症」上。

肖教授發文,某些人更像找到了組織,蜂擁而至。

狗見了屎,蚊子見了血,魚見了魚食兒……

(有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