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美國加州好萊塢的神聖大禮堂里,鬢影衣香。

曾副書記他們一行六人,坐在富麗堂皇的大廳後排,等著觀看盛大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也羨慕並妒忌地看著舞台正前的貴賓席里,李家明、楊至遠他們與那些超級大富豪握手、攀談。

美國並不興跨界,但每年的奧斯卡就是個巨大的名利場,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可即使是這樣的名利場,也很少看到超級富豪們來捧場,尤其是矽谷的年輕英豪們。

這是個金錢至上的國家,剛走完紅毯的明星們可以矜持地保持風度,但各路製片商、製片人可沒那麼多矜持,爭相與這幾位年輕的超級富豪握手,想看看有沒有合作機會。連ABC的鏡頭也頻繁地轉過來,主持人還不調侃道:『哇哦,Jerry、Ming、Davie……,下一屆奧斯卡應該去史丹福舉行,電影學院肯定可以收到大筆的廣告費。』

正應酬的幾人眼看著《臥虎藏龍》劇組進場了,面對著鏡頭笑容滿面的楊至遠想起昨晚的事,狹促道:「唉,衣不如新,人不如舊啊。」

「少嘰嘰歪歪,過去打個招呼」

1000萬美元/年的代言費啊,要不是李家明有充足的理由,楊至遠昨天晚上說什麼也不會同意。

幾人到劇組席與主創人員握手擁抱,盛裝打扮的趙微突然踮起腳,用手把擁抱著自己的李家明的醜臉擠成一團,笑靨如花道:「你可夠大方的啊。」

一夜夫妻百日恩,越來越念舊的李家明在她耳邊小聲道:「唉,你這腦子就是一團漿糊,做點出風頭的大好事,以後闖了禍也少點人罵你。」

「我有那麼笨嗎?」

歷史有岔道,也有強大的慣性,不想當神棍的李家明調侃道:「你們當演員的,情商是夠高,智商嘛。」

這話就是個玩笑話,起碼趙微是這麼覺得,見鏡頭轉過來了,連忙道:「笑一個,三個月內不准澄清!」

「我又不是明星,還需要炒作?」

話是這麼說,臉被擠成一團的李家明,依然沖腦袋上的鏡頭笑了笑,滑稽異常。等腦袋上的機械臂轉走了,李家明鬆開想借自己博曝光的趙微,重新與李導演握了下手。

「李導,我和至遠永遠支持您,不管您想拍什麼片子,歡迎隨時來找我們。」

這是李家明第二次說這樣的話,雖然是李導演成功之後再次說,依然感激道:「謝謝謝謝。」

好萊塢是個全世界矚目的名利場,李家明對花錢買名聲一點也不心疼。

「您客氣了,幾年前,至遠兄跟我說,『我們是華人,就應該一起做點事』,我覺得說得很對,我們華人在美國不容易,更應該相互守望。李導演已經功成名就,以後會鵬程萬里,若發現有潛力的同胞和亞裔,還望多多提攜。資金不是問題,本人很樂意資助同胞,以及認同儒家文化的亞裔。」

這是文化盛事,李導演連忙答應道:「一定一定」

打完招呼,幾人回到貴賓席,不能理解的楊至遠用國語道:「家明,你這是買名?」

「胡說八道,錢只是工具,得用在正事上!」

「信你才有鬼!」

兩人是夥伴,不單是朋友了,李家明壓低聲音道:「國內的經濟已經起飛了,肯定會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我們需要良好的公眾形象!做這些事,公司不方便,只能由我們個人來做。」

「狡猾!」

「你這是誇獎我!」

「恬不知恥!」

兩人說笑幾句,冗長的頒獎典禮終於開始了。一個個獎項頒出,一個個成功者上台,或高興、或激動、或失控、或語無倫次,一派名利眾生相。

參加完確實很冗長的頒獎典禮,李家明婉拒了電影學院的酒會,與李導演他們握手道別,轉身就去了送客人們上飛機。

去機場的路上,由曾副書記提出支持『華居』公司與『山里人家』公司擴張的計劃,李家明頗為意外。自己家的公司早就有意往外擴張,但一直被其他縣抵制,一來是財稅會流向兩家公司的註冊地同古,讓當地領導在競爭職位上更被動;二來是就業問題,規模化生產必然要大規模裁員,會給當地造成不小的就業壓力。

當然,這是好事,只要是上級政府想推動的事,就沒有辦不成的,哪怕其他縣強力反對都沒用。可李家明不敢輕易答應,Sohu成功上市後,他就把『山里人家』併入了『華居』集團,由他父親去管理。這兩年來,他也幾乎不再管公司的事,他哪知道具體情況?

何況模板、地板的銷售渠道,幾乎是靠他姐夫、以及陳東、曾強他們的關係做出來的,突然擴充產能,他們的那些朋友還會不會幫忙?

「曾叔,這事急不得,我得問清楚來。」

「如果行得通,你會不會用美元投資?」

政客的嘴臉就是這樣,哪怕大家有點私人情誼,牽扯到他們的利益時,就露出了本來面目。李家明也不差,用標準的生意人口吻道:「曾叔,如果行得通,當然是沒問題,但用美元投資可就是合資企業。」

合資與內資的區別,那就意味著大量的優惠政策,曾副書記提醒道:「那是你的故鄉!」

在商言商,哪有用感情來綁架生意的?如果是在同古投資,那還有得商量,投資在袁州,跟自己有根毛的關係。

「我的老家在崇鄉,嚴格說起來,應該是修水。」

油鹽不進?

有風險的事,曾副書記是歷來不沾邊的,故作沉吟起來,其他的兩位領導也作沉思狀。不怕背黑鍋的柳本球見狀,越俎代皰道:「我們把秀江水電站賣給你們,但除了你們企業用電外,多餘的以上網價賣給其他企業!」

咦?膽子這麼大?

覺得古怪的李家明看了眼堂阿公,當初在高橋就是這樣乾的,自己公司修小水電站、傳輸線路,將0.78元/KWH的電價直接降到了0.16元/KWH。國家禁止發電企業直接向企業銷售電能,但沒禁止企業自己建電廠,挖國家電網的牆角,會不會有後遺症?高橋只是小場面,秀江水電站可是裝機容量十幾萬KW的大傢伙!

「這些事你別管,你只要告訴我,你買不買?」

只要你們敢賣,我有什麼不敢買的?只要電費能降下來,父親的產品就有極明顯的成本優勢,就可以讓利給渠道商和用戶,拓展銷售渠道、擴大銷售量。稍一盤算,李家明痛快道:「如果可行的話,就以十年贏利算,我保證不讓政府吃虧。」

「十五年!」

這是雙方都有利的事,而且還是對方有求於己,李家明哪肯輕易讓步?

「不可能!建成了有十幾年的電站,你還想賣十五年?」

「帳不是這麼算的,你們是要低電價。」

兩人討價還價,到機場還沒爭出個結果,最後曾副書記又做了個人情。

「各讓一步,12.5年?」

差不多了,國內是人情社會,有時候面子比實利更重要,李家明痛快道:「成交!什麼時候拿下電站,我就什麼時候劃美元到廠里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