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過留聲,人過留名。

若有可能,世人都想名垂青史,否則不會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墓碑之上。

雖然李家明依然故我,每天過著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遲的日子,但夜靜更深之時,腦子裡總是會糾結著一件事。『盜世盜名』的事得繼續干,竊國者候,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可除了繼續踩著別人腦瓜子往上爬之外,自己能否干一件真正屬於自己的偉業?

難,要想有大功業,除了要有大毅力之外,經常是無意插柳柳成蔭。就如鄰省那老頭,年輕時甘願在水田裡日曬雨淋,可能初衷也只是避開那些無聊的政治運動,可無意中發現了天然雜交水稻,由此而進一步研究,最終造福於億萬黎民百姓。

一邊糾結著功業二字,一邊繼續過著苦行僧一般的生活,轉眼間又是秋去冬來。

經過一年多的準備,利方公司的偽3d戰爭幻想遊戲《凱旋》推向市場後反響熱烈。見上市時機成熟,馬樺騰也開始籌備路演,得益於那高達三點六億的用戶數量,李家明親自取名為騰信的遊戲網站異軍突起,不但能與毛砣他們的夢幻網絡打得旗鼓相當,更把後面的對手打得滿地找牙。騰信遊戲的崛起,證明了巨大的用戶數量是座金礦,利方的估值也一路走高,達到了令人目眩的524億港幣。

又是一個sohu式的神話,比sohu更可怕的是《凱旋》的橫空出世,革新了網絡遊戲的贏利模式,將同時代的網絡遊戲都甩在了身後。若不是毛砣他們那一款粗鄙韓國遊戲太成功了、玩家數量太多了,或許夢幻網絡會一潰千里。

夢幻網絡贏利最高峰時,每天營業額達到了一百萬rmb,而《凱旋》突破300萬/天。要命的是,馬樺騰的性子比較內斂,可被李家明薰陶出來的那幫人個個狼性十足,《凱旋》一成功馬上著手武俠、仙俠等類別遊戲的開發,誓要將遊戲霸主從夢幻網絡手中搶過來。

與成功相伴相隨的則是巨大爭議,與毛砣他們那些收費遊戲不同,《凱旋》是免費遊戲靠道具賺錢。有錢人砸錢,沒錢人花時間,這讓很多囊中羞澀的年輕人也有條件沉迷於虛擬世界,反正他們大把的時間,最不缺的也是時間。大量的時間投入,畢竟會影響到年輕人的學業、工作,也就引來道學家的批判。境外媒體還好一點,國內媒體幾乎是一邊倒得譴責,將矛頭直指利方公司的掌門人馬樺騰,說他將一家本可以成為成為偉大的公司變成了唯利是圖的黑心店!

關老子屁事!

利方那幫年輕人哪理會這些?白花花的是銀子,黑的是眼珠子,賺到了錢才是真的英雄。非但如此,那幫侵略性十足的傢伙,還摩拳擦掌地想公司上市之後,再強勢進軍國外市場。用他們的話來說,賺國人的錢不算本事,賺老外的錢才是英雄!

可李家明不看好那幫狂熱分子的計劃,僅用四個字就可以概括:文化差異,但他不會說出來。即使在香港路演時,有記者提出了這個問題,他也是巧妙地化解,而且為自己公司的非議正名。

「對不起,你是《明報》的記者?哦,查老爺子的部下,我小時候可是他的鐵桿書迷,最遺憾的事就是他封筆不寫了,愧疚的是我看的都是盜版書。」

「你剛才問的是什麼?哦,這個問題啊,我覺得你的看法是錯的。這是網際網路時代,很多觀念是要更新的,比方說羊毛真的出在羊身上嗎?

不對,羊毛還可以長在豬身上。比如門戶網站給網民免費提供新聞,出錢的卻是廣告商。文化差異確實是個問題,但網絡遊戲的受眾是年輕人,什麼是年輕人?說得好聽叫『熱血沸騰』,不好聽則叫就容易衝動。

一言不合,揮拳相向,這才是年輕人。《凱旋》里的PK體系,很符合年輕人的性格,在現實社會裡他們必須遵守法律,不可能隨意與人衝突,但在這個虛擬世界裡則可以。

等等,我的話還沒說完。我認為凡事堵不如疏,年輕人有暴力因子,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是做事有衝勁,壞事是只要一煽動就容易頭腦發熱,破壞性極強。

如果能夠通過網絡遊戲,將年輕人的破壞性釋放在虛擬世界裡,那麼他們在現實世界裡或許更為冷靜、平和。當然,這是我的一家之言,不一定正確。我們需要大量的數據,對網絡遊戲的利弊進行評估,最後創造出一款相對完美的遊戲。……」

滔滔不絕,李家明將記者招待會變成了講座、討論會,一顯他經濟學家的本色,不但從經濟的角度更從社會的角度對遊戲的利弊進行闡述,把各路記者的責難一推二凈。

牛逼,從台下的馬樺騰到他的團隊核心成員曾理青,對李家明這種演講能力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國內正在聲討遊戲對年輕人的影響,沒想到這位老兄卻能為之辯護,並能找出這麼多有利的理由,而且每一天都是有理有據,簡直是天縱其材。

天縱其材?

有點,拋開那些以後有人會總結出來的東西,李家明也結合自己的學識提出一個新的看法――網絡遊戲其實還可以是一種交際手段。兩三個互不相識的年輕人湊在一起,如果他們都愛好體育,很容易找到共同話題;將體育換成遊戲,這不也是一個共同話題?

「時代變了,我們這一代人都知道『四大天王』、『譚張爭霸』,但那些小孩知道嗎?現在正風行的網絡遊戲,玩過的人都會記憶猶新,十年、二十年後,這些遊戲就成了他們的青春印記。

回過頭來,我們當初省下伙食費去買盜版磁帶,嘴裡吭的都是港台音樂,也同樣被老師斥為不思上進、靡靡之音。現在呢?我們不一樣成為了社會的棟樑,正在給社會創造財富?

再比如所謂的『垮掉的一代』,那是一種新舊觀念的衝突,保守的一方掌握了話語權,所以能命名『垮掉的一代』。

結果呢?事實證明那一代人並沒有垮掉,而且他們早已經成長為了社會棟樑,掌握了各行各業的話言權。現在他們又在用以前保守派責難他們的說辭來責難以前的他們,你們不覺得這很荒謬嗎?

先生們,網際網路時代將給每一個人充分的發言權,我建議大家多去網絡上傾聽年輕人的聲音,而不是只看傳統的電視、報紙、雜誌,人云我亦云。要知道那些媒體都是中年人掌權,代表不了年輕人的想法。

……」

真才實學,香港媒體在起鬨的同時,也不得不讚嘆人的名樹的影,內地首富先生確實了得。真知灼見,起碼那些年輕人是如此看的,他們血液里充滿了反叛因子,最不耐煩的就是那些說教,即使有些說教真的是有道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