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七大軍團正式攻魏後,林立帶著秦王令,直接入了關中軍團,以聖境高手坐鎮中軍。

關中軍團的主將叫做李瑤,本是文官,一郡太守,因為秦國爵位必須靠軍功才能獲取,李瑤棄文從武,歷經二十年軍旅生涯,終成一代大將。

李家在秦國算是貴族出生,因為商鞅變法而沉浸一陣子,後李瑤從軍,以軍功封侯,才重現輝煌。

如今關中軍團都快成為李家的私人軍團,可見李瑤本人能力極強。

林立進入關中軍團後,就察覺到不少雙不懷好意的眼睛,當他見到主將李瑤時,對方也沒表現的太過熱情,公事公辦的接過秦王令,並且吩咐林立,不要過多的參與關中軍的軍事。

聖境高手雖然地位尊貴,但是原則上沒有軍權,林立坐鎮關中軍團,也沒權干預主將李瑤的指揮。

林立更多的作用是來防禦魏國聖境的襲擊。

李瑤派了一位小將照顧林立軍中生活,實際上是監視他的行動。

小將名叫李信,是李瑤的兒子,今年只有十五歲,卻有三年的從軍經歷。

李信長相普通,不過氣質倒是幹練,一直陪在林立身邊,為其介紹軍營,只要林立不指手畫腳,他在關中軍里幾乎是暢通無阻的。

趁此機會,林立也順便了解了關中軍。

李瑤統領的關中軍,作為秦國七大主力軍團之一,精兵良將眾多,總兵力達到十五萬,並且還有三十萬配套的民夫,提供後勤補給。

此次伐魏,李瑤帶出來七萬兵力,十三萬民夫,幾乎掏了一半家底。

按照嬴政和朝臣定下的計策,七大軍團分兵七路,從七個方向攻魏,以包圍的方式向魏國國都大梁挺進,最後在大梁匯合。

兵分七路看似將手中實力分散,實際上好處很多。

首先嬴政是想削弱七大將軍對軍團的影響力,所以這次他下令七位主將必須隨軍出征,剩下一半兵力原地駐守。

在伐魏期間,嬴政會想辦法收服留守的大將,將七大軍團一半軍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就算七大軍團主將打勝仗回去,也會發現自己手頭實力銳減一半,到時候也無力違抗嬴政。

其次,七大軍團彼此之間配合不多,有些主將與主將之間更有齷齪,一旦合兵一處,到底聽誰的呢?

分兵反而更能發揮各自軍團的作戰特點,更具戰鬥力。

最後,魏國雖然為南瞻部洲七大強國之一,可這些年早就被秦國打怕了,丟失大量的土地。

魏國最強部隊「魏武卒」早就成為過去式,如今魏軍的戰鬥力實在堪憂,根本擋不住如狼似虎的秦軍。

況且七大軍團看似軍力不多,實際上秦國全民皆兵,哪怕作為後勤補給的民夫,稍微訓練一下就是一個合格的士兵。

以關中軍團為例,林立一路遊覽時就發現,七萬正規軍和十三萬民夫,除了裝備不同外,幾乎沒有區別,平常接受的訓練都一樣。

換句話說,此次伐魏,秦國總兵力看似只有三十萬,實際加上後勤補給的民夫部隊,總兵力已達百萬之巨。

魏國全國兵力也不超百萬,大多分布在各個城市,魏王能調出來抵擋秦軍的總兵力,不超二十萬。

這其實已經算是一個強國的極限,不是魏國太弱,而是秦國太強。

商鞅變法後,秦國採取耕戰制度,主抓軍事和農業。

秦軍上馬能作戰,下馬能耕田,既保證士兵的戰鬥力,又保證糧食耕種。

所以秦國一旦開啟戰爭狀態,隨便就能拉出一支百萬部隊,還不用擔心糧食的補給。

其他國家倒是想要效仿,可惜沒一個能做到,因為土地的原因。

山東六國的肥沃土地,大多集中在貴族手中,軍部根本沒有多少可耕種的土地。

如若效仿秦國,山東六國就必須讓貴族交出大量良田出來,分發給各個士兵頭上。

這與割貴族的肉沒有區別。

秦國也是經歷了殘酷的商鞅變法,將國內土地收為國有,剝奪貴族大量的權利,以戰功將土地平均分給將士和他們的家人,從而獲得底層人民的支持。

秦國的貴族甚至只能去戰場,才能獲得相應的爵位和土地。

這套制度讓秦國變的空前強大,但也是五代秦王共同努力,頂住國內大批貴族反彈的結果。

魏國就是想要效仿秦國,魏王也沒那麼大的魄力,與國內貴族為敵!

所以秦國七大軍團,分兵七路,直接打入魏國內部,根本沒遇到什麼像樣的反抗。

林立坐鎮關中軍,發現李瑤領兵的特點就是穩。

關中軍攻城略地的速度並不快,每日最多挺進一百里。

李瑤每一次攻打魏國城池前,首先都會派出大量細作,潛入城中,散播謠言,宣傳秦軍的強大與血性。

其次,李瑤攻城前會先派一萬先行部隊,騷擾城市周圍的農莊,將農民都趕入城市,造成城裡民眾的恐慌,還有糧食危機。

最後,關中軍每次攻城,都會留一個缺口不打,然後其餘地方派駐重兵,日夜不停的圍攻,逼城裡百姓出城逃亡。

這三套板斧下來,幾乎沒有哪座城市能擋三天的,不是主動投降,就是被李瑤包了餃子。

關中軍連克十城後,終於遇到魏軍支援主力,由信陵君帶領的十萬救援部隊。

此時的信陵君,也是氣的嗓子直冒煙,心裡一直大罵秦國卑鄙,竟然搞分兵七路的把戲,這讓他怎麼救援!

秦國能分兵,可魏國分不了呀!

魏軍才有多少人,信陵君若是再分散七處,那就是找死。

經過痛苦的選擇後,信陵君選擇集中兵力,先擋住關中軍團,正巧與林立對上了。

信陵君選關中軍團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離的最近。

至於其他六路秦軍,信陵君只能痛苦的放棄,只希望魏國各座城池能抵抗的稍微久一點。

最起碼能等到趙國和燕國的援兵到來。

信陵君出兵前,魏王就派使臣去往趙國和燕國搬救兵,也不要他們出兵救魏,只需要兩國陳兵邊境,做出一副攻打秦國的樣子,逼七大軍團撤軍回援即可。

對付關中軍,信陵君也想以拖延為主,只是他萬萬沒想到,自己選中的關中軍里有林立。

就在兩軍相遇的夜裡,林立直接出現在魏軍大帳里,給了信陵君一個大大的見面禮。

也正式向天下諸國宣告,這次秦國亡魏的決心!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