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比試以王忠毫不費力取勝,第二場緊接著就來,智慧禪師似乎不想王忠閒著,對於王忠來說,今天他來少林就是來讓這些和尚開開眼界。

第二場上場的武僧,四十多歲,身材消瘦,手拿一把戒刀,不過是木頭做的。

「五嶽劍派以劍法聞名,嵩山派更是其中翹楚,今日平僧戒憶討教。」

一位小僧遞給王忠一把木劍,他隨便耍了一個劍花,發現木劍材質頗沉,質地也比較堅硬,不差金鐵分毫。

光是看這一把木劍,王忠就能知道少林很有錢,這種稀釋木材不是什麼人都能搞到,最起碼嵩山派就沒有。

「早就聽聞少林燃木刀法乃是武林最快的刀。」王忠對戒憶道:「不知戒憶大師可否修習。」

戒憶面露得色,卻說道:「小僧正是修煉的燃木刀法,至今已有三十年,堪堪小成。」

燃木刀法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千年來鮮少有人練成,傳說練成這種刀法的人,出手如風,快如閃電,刀劈木材,快到都能將樹木點燃,故稱「燃木刀法」。

少林內部記載,古往今來練成「燃木刀法」的武僧,不足十人,幾乎每過兩百年才出一個,幾乎可說是武學奇才。

戒憶外表看上去不過五十出頭,可能修成「燃木刀法」,足以說明他的天資,也有自傲的資本。

王忠倒是很想知道是「燃木刀法」厲害,還是林家的「辟邪劍法」更快,兩者都是速度型武道,只可惜兩種絕世武學從未有機會相遇。

很快王忠就領教了「燃木刀法」的厲害。

戒憶親眼看過戒噌的失敗,自然不會犯同樣的錯誤,所以率先出手,木質長刀化作一道幻影向王忠的脖子砍去,還未等王忠反應過來,再次變招又砍向王忠的腰眼。

「燃木刀法」速度極快,讓人眼花繚亂,防不勝防,許多敵人還未看見刀鋒,身上就多了幾道刀口。

金大師的武俠世界遵從「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燃木刀法就是將這理論發揮到極限,戒憶使來有如多長了幾條手臂,木質長刀一化四,四化八,八化十六,刀影與實體真假難辨,讓人無從招架。

王忠剛開始也是被「燃木刀法」的刀速,壓的喘不過氣來,只能憑藉身體本能運使長劍被動防守,有幾次差點被戒憶砍中。

好在王忠三十幾年的基礎劍法不是白練,經過第一波的被動後,漸漸撐了下來,並且慢慢掌握「燃木刀法」的訣竅。

「燃木刀法」與「辟邪劍法」雖然走的路數一樣,追求的都是極限的力量,不過「燃木刀法」的速度是漸漸加快,直到刀速快到極致,長刀斬出幻影,讓人真假難辨。

「辟邪劍法」也是追求速度,不過它更追求的是爆發力,猛的暴增十倍速度,讓敵人沒有一絲一毫機會。

說到底,「燃木刀法」是典型的佛門武功,速度雖然快卻不追求極致的殺傷力,飛速的刀法下總是留有一線生機。

「辟邪劍法」則更像一種刺殺劍法,追求一擊必殺,通過十倍的激增速度,帶來巨大的殺傷力。

兩種武功倒也說不上來誰勝誰負,只看使用者的功力。

戒憶畢竟不是東方不敗,王忠並不是完全沒有取勝的機會。

當王忠撐過「燃木刀法」第一波的高速刀招後,他終於掌握住「燃木刀法」的節奏,一身精湛到極致的「基礎劍法」施展開來,漸漸穩住陣腳,跟上戒憶的速度。

在旁觀的智慧禪師看來,王忠原本被戒憶的快刀壓著打,眼看岌岌可危,就快要堅持不住時,索性放棄抵抗,全憑本能出劍,將基礎劍法中最基本的劍勢施展開來,以最短的距離防禦戒憶的攻擊,反而跟上了戒憶的速度。

智慧禪師看出王忠之所以能抵擋戒憶快刀,是因為他將基礎劍法練到了骨子裡,甚至化作本能,根本不用想著怎麼出招,而是憑藉身體本能,也就是條件反射出劍,心中所念即是劍法,速度自然快了三分不止,跟上戒憶的刀速。

王忠那種練到骨子裡的劍法,是需要花費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枯燥練習,每一劍都融入自身全部心神,非大毅力,大智慧,大造化之輩不能學習。

以智慧禪師近八十年的記憶,武林之中無人有王忠這種毅力,或者說無人肯花這麼大功夫在「基礎劍術」上面。

場中,王忠漸漸適應戒憶的刀速後,反攻也就開始了。

王忠的反擊還是基礎劍法,都是那些最基本的劍術動作,刺,劈,點,削。這些最簡單的劍術動作在王忠手裡,化腐朽為神奇。

原本平平無奇的劍招,在王忠手中隨意組合,化作最適合對付戒憶的「劍招」,每一劍都朝著戒憶招式中的破綻而去。

戒憶還發現王忠的「劍招」竟然無一相同,都是根據他「燃木刀法」中的變化而變化,以最有效的攻擊化解刀法中的殺招,每每奇招頻出,讓人嘆為觀止,更讓戒憶都不知道怎能破解。

王忠下一招連自己都不知道會使什麼劍招,戒憶根本就無從對付,由原本占據上風壓著王忠打,很快就變成在王忠劍下勉強應付,眼看就要落敗。

場外的智慧禪師看著王忠的「劍法」,腦海中就浮現出五個字「無招勝有招」,還有一個人。

那是一個擁有錚錚劍骨之人,四十年前一套「獨孤九劍」壓服江湖同道,差點成為「天下第一劍」,劍法早臻化境,以無招勝有招。

智慧禪師在王忠的身上看到了那人的影子,不過王忠所走的劍道之路與那人截然不同。

那人是因為劍道天賦超人,在練劍對敵中吸納萬千劍法優點,以繁入簡,領悟劍法的本源,擺脫招式的限制,踏入劍道至高層次。

王忠正好相反,他是放棄劍法一切繁複,將最簡單的劍法練到至高境界,然後劍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走的是以簡入繁道路。

兩種道路走到最後殊途同歸,以繁入簡更講究天資,以簡入繁更考驗毅力。不是什麼人都能忍受「基礎劍術」的枯燥,一練就是三十年。

王忠的劍法現在還很稚嫩,距離劍道至境還有很大一段路要走,不過他已經走上正軌,所以戒憶敗了,敗在了王忠第三百七十八劍下,並且敗的心服口服。

同時整個南少林武僧都對王忠劍法心服口服。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