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你就算把天捅塌了,為師也能撐住

開天印。

陳希象曾經親眼見過這門拳印,那是在妖清國術時空的時候和王超交手。

王超的到了來自於地球天意傳承之中的《元始金章》,其中一共有元始九印,開天印就是王超從其中領悟出來的元始前三印。

此印,是為戊己印和王超翻天印的融合之印。

雖然當初王超即便依仗此印,還是落敗於陳希象的手中,但那並不是說這開天印不強,而是陳希象的力量更強。

以力量壓制住了開天印之中的一切技巧和變化。

開天印的本身之強大是毋庸置疑的。

尤其是在陳希象此時看到了這本《玉清神霄真經》之後,發現此門經書是脫胎於「開天印」之後,就更加清楚了此印的強大和非凡。

「開天印,似幡非幡、似斧非斧,象徵著盤古開天闢地的那一擊,有以新規則代替舊規則的意境,玉清神霄真經脫胎於此印,倒真是再合理不過了……」

陳希象看著手中的玉清神霄真經,望了一眼林靈素:

「你說這門《玉清神霄真經》是神霄道秘傳,除了你和神霄掌教王文卿之外,再無他人修行?」

「這?」林靈素此時也感覺到了一些什麼不對勁。

陳希象淡淡一笑,道:「從你神霄道能夠矗立於京城這等皇都之地發展,就已經說明了全部。」

神霄道也是這一兩百年才興起的。

並且門脈駐地跟其他道門都不同,是坐落在京城附近。

什麼樣的道門能夠在京城建立宮觀。

縱然是正一、全真兩大教都不能。

而神霄道卻在京城發展起來了,這其中的真相是什麼,用腳趾頭想一想就知道了。

林靈素微微苦笑:「確實,掌教創立的神霄道,是在陛下的扶持下才有的如今地位。」

這也不是什麼秘密。

陳希象眸光平靜:「不管是這位道宗皇帝得到的『開天印』,然後以開天印演化出了『玉清神霄真經』,交給了神霄掌教王文卿發展教門,還是王文卿自己得到的『開天印』,為了依附朝廷,有一點可以確定,開天印這門根源拳印,一定在道宗皇帝手上。」

一切都清楚了。

正是因為手上有著元始九印第三印『開天印』,道宋王朝才能開闢出一個屬於天庭的時代。

雖然現在所謂的天庭才只是名義上的空殼子。

但只要手中有開天印,等到某一個什麼時機成熟,以這門能夠開天闢地的「拳印」之威力,在道宋天地之中,開闢出「九霄天庭」,那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開天印,開闢九霄九重天,演化天庭。

「師父現在的打算是……」

林靈素看陳希象此時的態度,有一些莫名,宛如猜到了一些什麼。

陳希象眸光如刀,剖開了層層空間,射入了道宋皇都方向,隱約看到了那裡的那門拳印:

「這門開天印關係到為師和一人的道爭,既然現在知道了它在誰的手中,為師自然要去詰問他一二,看看他是如何得到的這門拳印。」

當年在國術時空的時候,先是李含沙被他逼得屍解飛升,墜入了空間亂流,疑似落入了千年前的道宋時空中,留下了一個「李通天」的名號,最後卻又神秘消失不見這方天地。

而王超和唐紫塵夫婦,當年也是最後選擇了破釜沉舟,在他帶著國術時空晉升的時候,自願投入了次元交匯之中的時空縫隙。

既然李通天都在這個世界留下了肉身五境。

那麼這枚開天印的來歷,就十分值得玩味了。

「詰問……道宗皇帝?」

林靈素腦海迴蕩著這句話,不由感到心靈微顫。

那畢竟是當今的天下之主,這一方道宋王朝,地上道國的唯一主宰,受到正一、全真,乃至天下文武,億萬修士和臣民所仰望的人間真龍。

不說他本身的修為神秘非凡,從來沒有在任何人面前顯露過。

就說天下間的那些十三境修士,岳王爺、朱熹、張紫陽、程頤,程顥,都是道宗皇帝的麾下臣子。

他的師父居然準備去「詰問」這位人間之主。

林靈素不能平復心情。

陳希象卻沒有理會這個弟子,離開前道:

「我走之後,你繼續去做你的事,有為師在,若真的引出了佛宗的一些隱藏老怪物,也不需懼怕,記住一句話,盡情放手大幹,就算是把天捅塌了,為師也能撐起來。」

「這方天地終究是要以道為尊,卻不是道宗皇帝的道,而是你我師徒的道!」

聲音落罷,陳希象身軀一個伸展,腳下的重重虛空,便似為王者讓路一般乖巧的讓開了一條通道。

轟~~

雷霆滾走的天地之間,就只剩下林靈素看著恩師離開的身影,腦中迴蕩著那霸氣無比的話語。

就算把天捅破了,為師也能撐起來!

「弟子明白了,恭送師父……」

林靈素心情滾盪,原地施禮。

…………

…………

道宋皇城,城郭如同巨龍,吞吐天下氣機。

城中宰相王安石的府上。

包拯此番進京述職,在宰相府上逗留,席間開口問道:

「聽說儒門三大聖人,全都進京了。」

王安石緩緩拿起茶杯,慢慢道:「儒門向來以君臣之禮為重中之重,如今這三位理學聖人,更是將天地君臣尊卑之學說發展到了極致,眼下陛下發出了這『改佛為道』的聖旨,難說不會有佛門的大能鋌而走險,直接來京城面聖。」

儒門三大聖人,指的便是如今道宋天下里的三位理學大家。

修行到了第十三境,便可稱之為聖。

這三人,為首的自然是如今世上的儒門領袖,被冠以「夫子」之名的朱熹,和兩位兩位理學大德程顥、程頤。

包拯緩緩點頭:「確應如此,雖說陛下為我有宋一朝最為神秘的一位天子,坊間修行界都猜測陛下也是十三境的修士,但聖天子豈可親手禦敵,有儒門這三位過來鎮壓京城,確實會妥當一些。」

……

皇帝承淵宮之中。

一個白髮清瘦的老人,站在宮殿一側,緩緩開口:

「此次陛下以林靈素為餌,垂釣天下佛門修士,還需小心一些。」

這白髮老人身軀雖然清瘦,言語之間,卻好似帶著一股法理的氣息,一字一句能嵌刻在虛空中,帶有股「天理如斯」的感覺。

仿佛他說的話,就是天理,就是世間最大的道理。

這是一種極其玄妙的氣質,如同已經和人世間的道理融為了一體,出口成章,金口玉言。

「夫子的境界又深厚了,看來,即將成為既張道陵,呂洞賓之後的又一位人間飛升之人。」

道宗皇帝端坐於龍椅之上,面含淡笑看著下面的儒門領袖,也就是如今天下間讀書人中地位最高的夫子朱熹。

而在朱熹兩側,還有兩位與朱熹地位相當,甚至輩分更老的人物。

程頤、程顥、

兩位最先提出儒門「理學」思想的儒門大佬。

雖說而今這集理學大成者是為朱熹,但這兩位理學鼻祖的修為境界,也同樣處於十三境之列。

也就是說,如今這座宮殿之內站立著,足足是三位十三境的法天象地至強者。

「陛下謬讚了,老夫一生所學皆在人間,飛升於我,不取也。」

朱熹捋著鬍鬚,淡笑著搖頭,眉宇之間蘊含著一種將天道最高成就都不看在眼裡的平靜。

「陛下,臣等三人此次進京除了坐鎮京城以外,還要提醒陛下,不要小看佛門,畢竟佛門積累深厚,除了濟顛和尚和法海之外,還有一位當年流出『圓寂』消息,實則涅槃的佛門以舉足輕重的人物,已經暗中復活了。」

「你們說的是三藏法師,那位佛門八宗之祖?」

道宗皇帝眸光微微變化,似乎什麼都知道,淡笑了一聲:

「既然你們三位先生都來了京城,即便是那當年的鳩摩羅什涅槃重生了,難道你們三個聯手還壓制不住嗎?」

朱熹、程頤、程顥三人都不再說話。

殿中的隨侍也仰慕的看著這三人。

雖說此時天下是道門之世界,但比起道門內部正一、全真的分裂,以及道門一些隱藏人物的避世,真論起力量最為凝聚的,最強大的,當還屬儒門。

朱老夫子與二程,同為理學一門,又都是十三境存在。

因這一層關係,可謂是三人一心,同氣連枝。

除了那幾十年前的黑山老妖之外,天下還有哪個人能夠在十三境以一敵二,更何況以一敵三?

承淵宮中。

正在這對君臣幾人慢慢敘談佛門形勢的時候。

道宗皇帝似乎想起了什麼,問道:

「夫子的那個兒子,現在還沒找到嗎?」

一提起這件事,朱熹的眼眸之中就閃過了一分情緒變化:

「那孽子如今已經回來了,並且還擁有了一身逼近老夫的修為,老夫本想問清楚他當年是如何消失離開於養晦居,他卻避而不答,甚至逃離了我府上,如今也不知所蹤,真是一樁家醜……」

提起朱易。

這位儒袍老人的情緒就冷漠了不少,最為注重君臣父子之理的他,竟然家中出了朱易這麼一個犯大不韙的孽子,不尊父親。

片刻之後,朱熹微微吐氣:「老夫的家醜,還是不便在陛下面前細說。」

但卻就在這個時候,一道淡漠的聲音,直接傳入了這皇宮之中:

「你倒真是不知抬舉,他是念著你和他之間的父子之情,才選擇避開你,否則,以他現在的力量,直接可以將你這老子暴打一頓……」

這一道聲音出現的沒有絲毫徵兆,而話語中的內容,卻是令儒袍老人面色變化。

這是誰人?

竟能無聲無息的來到皇宮,而不被他們三位十三境修士察覺……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