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我常威,讀書人,做軍師!【求月票!】

夏口,劉備軍營地。

趙雲剛剛參加了一場軍議,受劉備委派,要護送諸葛亮前往柴桑面見孫權,遊說聯軍抗曹之事,正回營中收拾行裝時,有親兵進來稟報:「將軍,營外有一自稱將軍故人者求見。」

趙雲一邊打著包裹,一邊問道:「來者可通報姓名?」

親兵道:「來者自稱姓常,說是在長坂坡與將軍見過一面。」

「姓常?長坂坡?」

趙雲眼睛一亮,包裹都顧不得打了,一把拉住那親兵胳膊,大步往帳外走去:「人在哪裡?」

親兵見素來沉穩自若的子龍將軍如此急迫,連忙說道:「就在大營門外候著!」

趙雲二話不說,出了軍帳,大步流星般走向營門。

到了營門附近,趙雲遠遠地就看見,一位身形高大、體魄雄偉的年輕男子,正負手屹立營門之外,意態悠閒地四下打量。

可不正是在長坂坡救阿斗時,見過一面,交手兩招的常威?

「常兄!」

見著常威,趙雲哈哈一笑,隔著老遠便出聲招呼。

「趙將軍。」

聽到招呼,常威亦笑著招呼了一聲。

趙雲疾行至營門前,先與常威對揖一禮,這才笑道:「一別半月,常兄風采更勝當日。只是,今日為何作這打扮?」

嗯,今天常威羽扇綸巾,文士長衫,打扮得跟個軍師似的,與他高大的身材、雄壯的體魄頗為不搭。

常威卻毫無自覺,輕搖羽扇,微微一笑:「趙將軍有所不知,仗劍遊俠,只是常某一點小小愛好。我真正的身份,其實是個讀書人。」

雖蘇妲己教了他許多過濾煞氣,令他在日常生活、飲食中不受煞氣侵蝕的法門,但若長時間劇烈戰鬥,仍然會受到煞氣侵蝕。

即使戰鬥不可避免,也要儘量在一百次呼吸以內,快速解決戰鬥。

而武將上戰場,一場戰鬥怎麼都不可能只打一百次呼吸。

所以常威乾脆恢複本來身份――咱可是大學生,又懂四書五經,兵法韜略,農田水利,五行陰陽,奇門遁甲……乃是貨真價實的讀書人啊!

趙雲肅然起敬:「原來常兄文武雙全!」又頗為期待地說道:「常兄今日,莫不是來投奔劉皇叔的?」

常威笑道:「常某閒雲野鶴,受不得拘束。」

見趙雲眼中隱隱流露出一抹失望,他又話風一轉:「不過曹軍暴虐,濫殺無辜,不恤百姓,常某認為,大漢江山,絕不能落到曹操這樣的人手裡。聽聞劉皇叔深得百姓愛戴,又誓死不降曹,我便特意前來,看看有沒有什麼能幫得上忙的。」

這年頭,君擇臣,臣也擇君,人才選擇是雙向的。一個人才是否願意出仕,上位者也不能逼迫。

因此對於常威不說投奔,只說幫忙的說法,趙雲可以理解。而且在他看來,只要常威願意入劉營幫忙,那麼長時間相處之下,很可能受劉皇叔魅力感召,真正投入劉備陣營――沒看諸葛亮都被皇叔三顧茅廬的誠意打動了麼?

當下趙雲熱情的握住常威胳膊,連聲道:「常兄肯來幫忙就好!走,我這便帶你去見皇叔!」

這年頭,男人們喜歡「把臂同行」,表示親近。因此對於趙雲的熱情,常威並未推辭,任他抓著自己胳膊,帶自己走向劉備中軍主帳。

跟著趙雲到了主帳跟前,就見一位面有風霜之色,兩鬢已然斑白,但脊背筆挺,神情堅毅,耳垂特大、手臂特長的中年男子,正與一位身材挺拔,五官俊朗,羽扇倫巾,著文士長衫的青年,站在帳門外說著什麼。

當常威遠遠打量那二人時,那中年男子與俊朗青年似有所感,停下交談,同時舉目望來。

「主公!」見二人看來,趙雲連忙大聲說道:「主公,軍師,半月之前,在長坂坡救過少主的常先生來了!」

「常先生?」耳垂特大的中年男子眼睛一亮,大步迎了上來,二話不說先向常威深深一揖:「常先生仗義援手,救護犬子,劉備感激不盡,請受劉備一拜!」

常威生生受完了劉備這一禮,這才上前一步,托住劉備手臂,笑道:「劉皇叔不必多禮。真正帶皇叔幼子殺出曹軍重圍的,乃是趙雲將軍。常某不過適逢其會罷了。」

客套一番,劉備又叫過那俊朗青年,介紹道:「常先生,這一位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乃是我軍軍師。」

方才常威與劉備客套時,俊朗青年一直饒有興致地打量著常威,似乎感覺常威那一身與他高度相似,只是顏色不同的羽扇倫巾、文士長衫造型頗為有趣兒。

此時劉備介紹到他,他便微微一笑,朝常威拱手作揖:「諸葛亮,見過常先生。」

常威則作驚詫狀:「諸葛孔明?莫不是『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臥龍先生?」

劉備哈哈一笑,面有得色:「正是臥龍孔明!」

他雖頗有些得意,但笑聲爽朗,那得意之情也是純然真摯,非但不令人反感,反讓人覺得親切。

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很接地氣。像是我們身邊某個人緣很好的普通朋友一樣,有什麼得意之事,拿來炫耀一下,卻能因其本身的氣質與魅力,令這炫耀不至於令人反感厭惡,反有了分享快樂的感覺。

便連常威,都不禁被劉備這笑聲、這得意感染,心情一下愉悅起來,好像劉備得意之事,也與他常威有什麼關係一樣。

察覺到自己的情緒,常威心中暗自感慨:

「不愧是屢戰屢敗,卻又能屢敗屢戰,無論怎樣落魄,都能得到匡世之才追隨,最終奠定三分基業的昭烈帝!有這等人格魅力,又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勇氣,他不成功,才真是沒有天理!」

正感慨時,便聽諸葛亮微笑說道:「不敢當主公、常先生謬讚,臥龍之說,只是長輩厚愛。亮年輕識淺,許多道理,還要多多向前輩、長者們學習請教。」

諸葛亮今年才二十七歲,年紀比常威還小,乃是在場四人中,最年輕的一個。因此自謙一句「年輕識淺」,也是應有之義。

又互相謙讓客套幾句,劉備目光炯炯地看著常威,說道:「常先生,如今曹賊勢大,我軍困窘,幾乎無力抗衡,不知先生有何教我?」

常威輕搖羽扇,笑道:「劉皇叔不是已經有了定計,要聯孫抗曹麼?」

劉備嘆道:「聯軍之事說來容易,可是江東世族未必願意出力抗曹。」

常威收斂笑意,肅容道:「既如此,威願與孔明先生一同出使江東,說服孫權,聯軍抗曹。」

「……」

劉備嘴巴半張,一時有些愕然。

他方才那一說,只是想請常威幫忙出一出主意,順便試一試常威的眼界、智謀。

但即使常威的主意不靠譜,可單憑趙雲描述的,他那足以與趙雲分庭抗禮的強橫武力,也值得劉備大力籠絡了――話說,以劉老闆如今的落魄,那真的是個人才就想招攬,更別說常威這樣的猛將兄了。

然而劉備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常威居然不按常理接招,直接就自告奮勇,要跟諸葛亮一起出使江東……

這讓劉備頗有些措手不及。

可諸葛亮卻是呵呵一笑,朗聲道:「如此甚好。有常先生同行江東,此次聯軍之議,必然馬到功成!」

劉備一臉詫異地看著諸葛亮,不知道他為什麼會有此一說。

從趙雲講述的,他與常威在長坂坡的兩招交手看來,常威是一位武功超強的猛將,不能因為他一身長衫,羽扇綸巾,打扮得像個諸葛亮,就認為他具備使者的口才與智謀吧?

不過自中隆中對策之後,劉備對諸葛亮的眼界、智慧十分信任,並未因他年輕而稍有輕視,否則也不至於將出使江東、說服孫權聯軍抗曹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諸葛亮來承擔了。

因此見諸葛亮應下了常威之請,劉備便也作置疑,只是又向著常威深深一揖,感激道:「先生高義,備感激不盡!備這便吩咐下去,準備酒宴,為先生接風!」

常威卻道:「接風酒宴卻是不必了。方才來時,子龍將軍曾與我說,正準備收拾包裹出使江東。既孔明先生與子龍將軍都已做好出使準備,這齣使之事,又豈能因我而耽擱?軍情如火,懈怠不得。還是照先前決議,即刻啟程,趕赴江東吧。」

既然常威自己都要求即刻啟程了,劉備又還有什麼好說的?

又感激了兩句,劉備便在常威強烈要求下,臨時給他安了一個「軍師」的職務――劉老闆如今落魄得很,手下精銳戰兵,只剩兩千人,這麼一點兵馬,哪來那麼多官職任命?

因此連諸葛亮如今都沒有正式官職,只以軍師相稱。

趙雲亦只是在長坂坡救出阿斗、甘夫人之後,得到了一個劉備自創的「牙門將軍」職務。

所以能給常威安排一個非正式的「軍師」,讓他隨諸葛亮出使江東時,多少有個叫得出口的頭銜,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一個時辰後。

常威與諸葛亮、趙雲在夏口碼頭上登船,乘戰船順江而下,前往江東柴桑。

【求勒個票~!】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