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362節百官群諫…小兩口的憤怒!

關於唐國科舉,在泉州時李洛就和崔秀寧商議過。為了選拔培養自己的人才,科舉肯定是要舉辦的,但考試內容,一定要有所變化。

首先,傳統部分的詩詞和經史子集,是一定要考的,絕對不能刪除。不然,華夏何以為華夏?

第二,必須加上君子六藝。六藝中的「御」,改成騎。考慮如今極少有人會君子六藝,暫時降低要求,能過三藝就成,但是六藝中的「數」屬於必考。算術不達標,一切枉然。

第三,必須加上農學,要懂農事,農時,稼穡之道。畢竟現在是農業文明,官員不懂稼穡,沒有資格做官。

第四,就是策論。

第五,就是典律,主要是律法。

這就是李洛和崔秀寧制定的簡化版科舉考試內容。等到將來,還要加上其他科目。

兩人細化了甲乙丙丁分級制度,結合分值制度來評判優劣。考試總分是百分。

其中詩詞十分,考試內容是命題詩詞一首。為何要考詩詞呢?因為在古代詩詞差的人,審美、情懷、格局、修養、知識面不可能高到哪裡去(古代)。

經史子集是三十分,考兩場。一場是命題文章一篇,二十分。還有一場是十道常識題,十分,以對錯計分,不分等級。

經史子集的考試內容,除了四書五經,還再加《史記》、《漢書》、《唐書》、《左傳》、《戰國策》、《墨子》等十幾種。

六藝是二十分,暫時只考三門,必考算術,選考兩門。其中算術十分。雖然分值不大,卻極其重要,因為這門科目是一票否決。算術達不到乙等的,其他科目再好,不予錄用。

策論二十分,命題文章一篇,考的是時事,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農事十分,考農時,作物,稼穡之法,灌溉等,全是常識題,以對錯計分。

典律十分,主要考《唐國簡律》。

兩人搞得考試內容,雖然詩詞,經史子集,策略這幾個傳統考試科目仍然占了六十分,但加考了君子六藝,強化了算術的地位,又加考了農事和典律。

考試成績優異的,可為縣令,縣丞等縣官。成績良好的,可為縣衙各房主官。成績合格的,可為鄉正,書辦,吏員等官。

沒錯,借著科舉考試,參考後世公務員制度,改吏為官。以前不算官員的皂隸,鄉正,書吏等,全部算成官員,都要經過國家考試上崗,讓君權下鄉!徹底掌控基層。

相對宋代的科舉考試內容和官吏制度,這已經是個很大的突破了。

至於理科方面的考試科目,對不起,現在根本沒有實施的條件。

科舉制度本身是好的,從隋唐開科舉,到後世現代,除了中間廢除了不到百年,仍然換了個名義在繼續使用。

關鍵在於調整考試內容。

等到崔秀寧把開科舉的內容在朝堂上拋出來,其中考過宋朝秀才的官員,如林必舉等人,都有點懵了。

算術科目不行,其他成績再好也不錄取?還要考農事和六藝?這……

幾個秀才官員很想反對,但是看到崔秀寧不容置疑的語氣,他們的話還是咽了回去。

考就考吧,反正詩詞策略,經史子集加起來也有六十分了。

崔秀寧道:「今日是四月三日,一個月後的五月二日開考。無論什麼人,只要有唐國戶籍,都可以考試。」

林必舉聽得心裡一跳,趕緊問道:「夫人,那女子……」

崔秀寧笑道:「女子自然也可以考,一成的錄取名額,可以留給女子。」

女子做官有什麼好處?有,而且很大。首先,能夠促使女子接受教育,打破無才便是德的枷鎖,極大的優化人力資源。

女子的知識水平提高,整個社會的文明層次也就高了。社會的能力,也能得到最大釋放。

第二,能夠打破男子統治的官場,讓過於理性冷漠的官府,變得感性一些。

第三,就是性別監督,陰陽互補。有不少職務,女子比男子更加適合一些。

事實證明,少數女子參政的政府,比全是男子的政府,更加廉潔高效,也更穩定。

可是林必舉等人聽了,卻眼皮子直跳。自古哪有女子考試做官的道理?那成何體統?女子無才便是德啊。她們只能相夫教子,焉能拋頭露面,甚至充任官吏?

倘若女子做了官吏,那置丈夫於何地?置父親於何地?置兄弟於何地?

如此以來,夫綱何存?父綱何存?於男女大防,儒家禮教大有干礙也!

哪怕只有一成的錄取名額,那也大大不妥。

林必舉他深吸一口氣,跪下說道:「微臣,懇請夫人收回成命,女子參加科舉,自古未見成例,夫人萬萬不可啊。」

好幾個文官也跪下來,接著虎古等幾個武官也跪下來,懇求道:「夫人,女子參考,萬萬不妥啊。」

最後,幾乎所有人全部跪下來,懇請崔秀寧收回成命。之所以說幾乎,是只有一個人沒有懇求。

這個人是楊青雀,唐軍左軍師中郎將,也是唯一的女將。

虎古和楊序等武官為何要湊熱鬧呢?因為他們也是男人。他們不希望,女人能和男人平起平坐。

看到一百多位文武全部跪下,只有楊青雀一個女子很刺眼的站在那裡,崔秀寧第一次在朝堂上感到憤怒。

這是……傳說中的逼宮麼?

事實上,女子參考也是李洛贊同的。歷史上凡是強盛的王朝,女子的地位都不低。

崔秀寧當然更巴不得女子參考。可是無論是李洛,還是崔秀寧,都低估了男人對此事的反彈。

楊青雀暗嘆一聲,喝道:「你們這是幹什麼!我也是女將,打的仗也不少了。江鈞,你說,我哪裡比不得男子!為何女子做官就不行!」

跪在地上的右軍師江鈞,也是楊青雀的老朋友了,可是此時,他的話卻不像是一個老朋友說的。

「青雀,你是女將不假,很多男子都不如你,這個我承認。但古往今來,又有幾個女將?倘若不是你長的美貌,你麾下能有幾人聽命與你?你難道不知道,你是以色相帶兵麼?」

楊青雀氣的花容失色,她萬萬想不到,一向視同兄長,平肩作戰多年的江鈞,竟然說自己是靠色相帶兵!

「江鈞!你……」楊青雀氣的渾身發抖。

崔秀寧沉聲道:「好了,右軍師,你這話就差了,左軍師靠的是本事帶兵,怎麼在你這就成了色相帶兵?散朝後,你自己給左軍師道歉吧!」

「諾!」江鈞頓首道,「是臣糊塗了,口不擇言,請夫人責罰。」

崔秀寧冷笑道:「你們莫忘了,我也是女子,難道我眼下攝政,靠的也是色相麼?」

一百多大男人頓時惴惴不安,連說不敢。

崔秀寧忍住怒火,微笑道:「讓女人參考科舉,雖然是君侯定下的,但所謂忠言逆耳,諸卿的諫言,我和君侯當然不會不聽。好吧,那女子暫時不得參考。你們的請求,我准了。」

「謝夫人,夫人明見!」

「夫人英明!」

「夫人真是從諫如流,女中堯舜!」

一百多個男人跪在地上送上一頂頂高帽子,顯得很是激動。

「諸位起來吧,站著說話。接下來,就說說謄寫古書竹簡的事……」崔秀寧一句話就輕輕換了話題。

林必舉道:「啟稟夫人,這批古書孤本,事關華夏之本,重要之極。主公能得到,乃是天眷唐國,天意所歸啊!臣已經命人修好存放簡書的石格,用炒熟的沙子密封,確保萬無一失。」

「再則,謄寫副本之事,微臣會親自遴選十個善書之人,一筆一划的臨摹下來。等到從中原請來古文大家,再謄寫出楷書。」

崔秀寧笑道:「很好,林卿考慮的很是周到。此時就這麼辦了。切記,謄寫副本時,要嚴密看護,有損壞簡書者,從重懲治!」

「諾!」

又勉強議了幾件事,崔秀寧就宣布退朝。

等到眾官離開,崔秀寧才發現出了一身冷汗。她的笑容此時也消失的無影無蹤,回到內宅時,甚至被門檻絆了一下,差點摔倒。

崔秀寧回到臥房,關上門,滿滿灌了一杯涼茶,呆坐半天,兀自心中惱怒。

朝堂上的一幕,到現在還清晰的在眼前浮現。

「媽蛋…混帳!」崔秀寧再也忍不住的罵了一句。

她早料到有反對意見,可是萬萬想不到除了本身是女子的楊青雀,眾人竟然全部下跪懇求。

傳統保守的力量,實在太強大了。強大到崔秀寧不得不答應所謂的「懇求」。

說是逼宮或許過了,但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唐國剛剛開創,李洛和她都擁有很大的權威,可眾官竟然採用「群體跪諫」的方式逼迫她改變主意,那以後呢?

崔秀寧現在才知道,搞政治真的沒那麼簡單啊。

她現在最芥蒂的,已經不是女子不能參考的事了。而是,這種群諫的苗頭。

看來,只要涉及到切身利益的事,文官和武將會聯合起來,不分再分彼此。這才是最可怕的。

為公群諫,她很樂意看到。可是為了群體私利群諫,不行!

這種苗頭,一定要打壓下去!

崔秀寧想了半天,露出一絲冷笑。她給李洛寫完信,就叫來特察局的李織和李綢等人。

李織等人是特察局總部的處長,也都是女子。事實上,特察局的很多骨幹特務,包括眼線,都是女子。

「老師!」李織等人行禮道。

崔秀寧道:「可知道為何叫你們來?」

李織道:「是為了百官反對女子參考的事麼?」朝會剛結束,她們就知道了。

「不錯。說說你們的看法。」崔秀寧考驗的說道。

李織首先道:「他們是為了維護男子私利,這才一起反對。弟子認為,不可姑息,此風斷不可長。」

李綢道:「今日他們能為此群諫,明日就能為其他事群諫。長此以往,那就只有對他們有利的才能通過,不利的就無法通過了。」

崔秀寧笑道:『』不錯,你們這兩年進步很大,不枉費我辛苦教你們一場。主意麼,我也有了。但我要聽聽你們怎麼說。『』

李綿笑道:「老師的意思,是不是讓海東的女子都知道這件事?弟子以為,可以利用特察局的手段,在女子中大肆宣揚,首先在女子最多的織造處宣揚,讓女工們都知道。」

李織道:「對,就是如此。織造處上千個女工一宣揚,很快整個海東的女子都會知道,本來女子也是有機會考試的,但被她們的男人反對,就壞了她們的好事。她們哪裡會高興?」

崔秀寧點頭,「正是如此,你們策劃一個周密的方案,就去辦吧。」這也是她的想法。

哼,我就不信邪,你們以為來個群體跪諫,就能得逞麼?不把你們壓住,你們以後不要上天?

…………

李洛接到崔秀寧的信後,也很是惱怒。

他也想不到,反彈竟然這麼大。

反了你們了!

李洛氣的在平章官邸摔了一個茶杯。一成的錄取名額,你們都反對。可見,其私不可問矣!

李洛決定女子參加科考,出發點和崔秀寧並不完全相同。他無心改變男尊女卑的現狀,他也沒有這麼偉大。

他純粹是站在國家利益和民族文明高度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一個連女子都要通過制度設計刻意壓制的民族,會有最優秀的文明?扯淡。

刻意壓制女子,蒙蔽她們,讓她們「無才」,那壓制的其實是國家的力量。讓一半的人力資源,無法發揮聰明才智。

唯一的「好處」,無非是滿足了男子的虛榮心。

這不是傻嗎?一群沒有受過教育,見識淺薄的女子,會有多少民族精神?會懂得國家大義?她們教出來的子女,能有多高的素質?

就算相夫教子,那也沒有足夠的能力。

允許女子考試,讓她們看到希望,並不是為了讓她們做官吏。而是促使她們讀書明理,提高她們的文化素質,從而提高整個國民素質。

光開學堂讓女子上學並沒有多大用。科考都不允許,我一個女子上學何用?就算上了學,也沒必要好好學習。

就像後世一樣,倘若不讓女孩子參加高考,就算強迫她們參加義務教育,她們也絕對會混日子,而不是刻苦學習。因為沒有希望。她們讀書明理沒有動力,就只能繼續無才便是德了。

哪怕從陰陽相濟的角度看,禁止女子科考,也是不符合道家思想的。

所以,李洛才決定讓女子參加科考,但錄取名額控制在一成以內。誰成想,竟然滿朝文武反對!

出台一個反傳統的政令,向來是在政權初創期阻力最小。倘若在這個時期都無法推行,那隨著政權的穩定,阻力只會越來越大。

可以肯定,現在都搞不定這個,等李洛一旦真的坐了天下,就更難搞定了。因為到時他會遭到千千萬萬人的反對。

關注公眾號

李洛絕對不會慣著他們,絕對不允許自己像明朝中後期的皇帝那樣,被文官集團綁架。

這個苗頭,一定要掐滅。

李洛並不是剛愎自用的人,但要看諫言是否出於公心,是否志慮忠純,臣子出自私心的諫言,哪怕是死諫,他也不會採納,甚至要懲處。

雖然崔秀寧已經採取了措施,但李洛還是寫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令旨」,讓親衛秘密送回海東。

…………

這幾天,海東的女子,很多都聽說了一個消息。夫人本來允許女子參加考試,一旦考中,就有可能吃「皇糧」,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可是,卻被朝堂上的大老爺們勸諫了。

在女特務們的煽動下,首先是織造處的織工們不滿了。

她們在織造處做事,眼界比一般在家務農的女子要高,見識也多一些。其中還有少數是認識字的。她們知道了這件事,哪裡會無動於衷?

在她們的渲染下,不到十天,整個海東的女子都聽說了這件事。於是,官員和將領們的日子,就有點難過了。

女子社會地位低不假,可是家庭地位,卻未必真的低。甚至氣管炎的男子也不在少數。

林必舉這天回家,一眼看見最喜愛的小女兒穎兒嘟著小嘴坐在窗前,看見他這個父親,並沒有像以往那樣笑臉相迎。

而他的髮妻蔡氏,臉色也不太好看。

「死妮子,你爹回來了,你啞了麼?」蔡氏對穎兒呵斥道。穎兒年紀只有十三四歲,平時也看書習字,算是極少見的小才女。

平時,穎兒也是很乖巧的,可是今天有點反常。她站起來瓮聲瓮氣的說了聲「爹爹回來啦」,就甩著臉子進了自己的閨房。

林必舉搖頭,穎兒怎麼了?身子不快?

「穎兒這是何故?」林必舉皺眉問道。

蔡氏沒好氣的說道:「哼,何故?還不是因為你這個上卿,相國?你之前在朝堂上帶領百官跪請夫人,讓夫人收回允許女子科考的君令,是也不是?」

林必舉一愣,「確有此事。女子考試大為不妥,好在夫人從諫如流……」

蔡氏苦笑道:「你呀,你得罪了唐國多少女子?就是咱家穎兒,如今都記恨你了。還有你外甥女,今日也來說你這個舅舅的不是。」

林必舉勃然怒道:「豈有此理!老夫為了國事,她們竟敢如此放肆……」

「好了好了!」蔡氏也怒了,「夫君,這不是在你的官衙,你何必如此不近人情!穎兒從小跟著你學書識字,心氣頗高,常常遺憾自己不是男子,不能出人頭地。你那外甥女也是如此。」

「如今,君侯夫人開恩,允許女子科舉,這是哪朝哪代都沒有過的恩典吶。以穎兒的聰明,再過幾年,就算甲等考不上,乙等考不上,丙等總是妥妥的,一個從九品就到手了!」

「她有了官身,不比悶在家裡繡花強?就算嫁人也能嫁個好人家,將來也不會受欺負。林家多了一個官吏,難道不是好事麼?」

「你這麼一鬧,不但壞了她的念想,壞了你外甥女的念想,還壞了多少女子的念想?她們心中豈能不怨?你那外甥女,連我這舅母都怨上了。」

「還有,夫人也是女子,你如此諫言,夫人如何不惱?也就是夫人仁慈,倘若是武后那樣的,你如此不懂事,就算不殺你,這相位也沒了。」

蔡氏也是知書達禮的女子,一番話說得林必舉又是羞惱又是無奈。

「哎呀夫人!這自古以來,女子便不能做官。我唐國倘若女子也能科考,將來國家豈有寧日?」

蔡氏聽了更是惱怒,「女子怎麼了!倘若我年輕十歲,我也去考了!也未必不中!則天皇帝在位,天下也沒亂了去。怎麼,幾個女子做官,你們就嚇成這樣?」

林必舉頓時頭大如斗。

同樣的一幕,上演在不少官員將領家中。

都烈的家裡,很久沒再罵他的高麗妻子,今日又開始罵罵咧咧了。

「嫁你這個殺千刀的西國流民,真是倒了血霉。這才過多久好日子,你們這些男人就開始折騰。你仗著自己識字,從小就教授顏隼和顏嬋,生怕別人不知道你讀過書。」

「如今倒好,顏隼跟著君侯,倘若嬋兒考了科舉,夫人抬抬手,就是一個極好的官身。兒子為武將,女兒做文官,豈不讓人眼紅?」

「你這殺千刀的,卻偏偏跟著一群迂腐之人起鬨,跪了求夫人收回成命。女人就不許吃官糧了?老娘給你生了兒女,比不上你?你當將軍,隼兒當隊長,嬋兒就不能做個文官?」

都烈被說的啞口無言,他想反駁,可看著女兒的樣子,又反駁不出。

已經十五歲的完顏嬋眼睛紅紅的看著都烈,可憐巴巴的說道:「爹呀,這事就沒有轉機了麼?俺,俺真的想試試。」

都烈嘆氣道:「哎,當時林必舉一跪下勸諫,你爹也覺得很有道理,哪有女子科舉的道理,也就沒多想的跪了一起勸諫。嬋兒啊,你彆氣了,郎主之前答應過,讓你跟著夫人,這就是出身,不比考試強百倍?」

完顏嬋搖搖螓首,「可俺就是想考一次……」

都烈突然有點後悔了,自己一個武將,瞎跟著起什麼哄?女人做官就做官,又能咋的?

凡是家裡有女兒有姐妹的官員將領,大多都遭到了女性家屬的白眼。

PS:這一章,可能會引起很大的爭議,可能會有朋友不滿讓女子科考。但是我覺得,允許極少數女子吃皇糧,於國於民肯定是好事。當然,畢竟是古代,要把握一個度,也只是象徵性的。這也是破除理學的開始。所以,這不是什麼女拳,蟹蟹支持!!!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