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之上人聲鼎沸,武當山下熱鬧非凡。

那些逃難的百姓聚集於此祈求,不過多時,郭靖與援軍便解了均州之圍,很多人卻不願再回去,索性在此紮下根來,雖然這裡什麼都缺,可勝在安全。

等沈元景趕回來時,原以為會是一片雜亂情景,可實際卻是一片井然有序的模樣,不禁大為驚奇。

是夜,他找到清微觀觀主的房間,一把將對方從被窩裡面拎了起來,甩到一旁的椅子上,又自顧的點起蠟燭。

那觀主睡得正香,被人吵醒,迷迷糊糊中要開口罵人,撐開眼皮,睡意朦朧中看見屋內多出一道白色人影,頓時一個激靈,清醒過來。

他瞪大雙眼仔細往前一看,整個人從椅子上彈了起來,屈膝跪地,口呼:「末學守拙見過清微真君。」

沈元景把手一揮,拂起對方,問道:「小道士,我來問你,這山下的百姓,是怎麼回事?」

「小道士?」守拙心裡恍惚,下意識摸了摸頜下的長須,又反應過來,躬身答道:「百姓畏懼兵災,知此地為真君修煉之所在,是以聚集於此,不肯離去。又有一人領頭將所有難民混雜一起,依著男女老幼劃分,組織勞作,男耕女織,老煮飯幼添柴,繞著武當山建起了幾個好大的村子。」

他本身便是道士,如何不清楚這世上仙人的由來,自然不會如凡夫愚子一般,以為沈元景只需掐指一算,就什麼都懂,便將當下狀況,細細道來,最後贊道:「那領頭的少年,不過十五六歲,能做出偌大的事業來,不愧是真君門下,端的不凡!」

沈元景一怔,奇道:「我門下?我這一世都未收過徒弟甚至是僕從,怎會是我門下?難不成又如那峨眉山李莫愁一般,接我名頭?」

他聽得是一位少年,便有些好奇,又對此人作為十分之欣賞,不願意平白占了這個美名,索性坦誠道出,又可斷了與李莫愁的謠言。

「啊?」守拙先是張大嘴巴,又臉上一抽,顯出心疼的模樣,道:「他不是真君門下?我豈不是白給了他那些糧食和十萬緡錢?」

他轉念一想,這錢糧甚至整個宮觀,都是眼前這人的,連忙躬身,滿含歉意的說道:「真君贖罪,我受小人蒙蔽,將真君的家財予了外人,十分該死!」

原來當年沈元景去見了宋國皇帝之後,脅迫其讓出了武當山來。儘管趙昀心中不忿,還耍了許多小手段,可畢竟還是承認了他是位陸地真仙。

蓋因國初太祖趙匡胤封陳摶老祖於華山之事,天下皆知,此番舉動本就讓人浮想聯翩。後面又有金國大肆宣揚沈元景之功,舉國推崇,祭如天帝,令宋地上下為之動容。

達官貴人,趨之若鶩;黎民百姓,蜂擁而至。

連那史彌遠的餘黨,都感念沈元景的不殺之恩,慷慨解囊,依著原有道觀,重新建起清微真君殿宇。更有甚者,暗自菲薄趙昀太過小氣,只把荊襄之地置於清微真君庇佑,何不擴大到天下?

在此等情形之下,清微觀聚集財物,自然是輕而易舉。那守拙老道士是個貔貅性子,只進不出;又一貫清修,偌大的觀內,也只留三五十個道士,每日粗茶淡飯,從不浪費,是以錢財積攢的頗為豐厚。

他此刻便從柜子裡面,摸索出帳本來,要算與沈元景聽,又不停悔恨,輕信於人。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物得其用,何錯之有?」沈元景搖搖頭,說道:「你且細細說過,這少年有什麼了不起的,你可不像是容易輕信別人的人?」

守拙答了個「是」,站直了說道:「那日一個少年自山下來,言道要借取一些糧食,救濟山上難民,我說觀內資產皆是真君所有,不願給他。孰料他聽後大喜,說自己是真君傳人,此舉就是替真君揚名。

我自不會這樣信了,可那少年拿出一副畫來,裡面一位男子背身立在大石之上,仰望天際,分明就是真君模樣,只不過腰間多了把玉笛。」

他下意識看了沈元景的腰間一眼,果然是有把笛子,臉上驚疑不定,接著說道:「我還是不信,恰逢此時劉整將軍赴均州上任,來此還願,身邊跟著丐幫長老魯有腳,一見這畫,立馬認出是真君來。

問起是如何判斷,他指著玉笛說道:『我有幸見過真君一面,旁的不說,單單這玉笛,簡直一模一樣。聽聞真君久不履凡塵,普通人如何能夠知曉這些細節?』說罷他一整破衫,朝著少年躬身行禮,說真君活人無數,門下也值得敬佩。

我見魯有腳赫赫有名的人物,都確認了,再看那少年風姿俊朗,儀表不凡,一身白衣也如真君一般飄逸,便將糧食給他了,還將皇帝賜的十萬緡錢拿了出來。」

沈元景點點頭,道:「我確實見過魯有腳。」守拙心裡鬆了口氣,又聽他問道:「那少年叫什麼名字?」

「回仙人話,那少年喚做楊過。」守拙趕緊道:「後面劉整將軍,也是看在真君面上,擠出部分錢糧送他了。」

「楊過?果然是他。」沈元景早就猜出了幾分,守拙聽他卻是認得,心中忐忑頓去,面帶驚喜的問道:「真君知道這少年?」

沈元景道:「當年救下的一個小娃娃,我確實隨意傳了他母親幾手功夫,不過……」他原想說楊過算不得他門下,可念及此人做下的好事,後面還要清微觀支持,便不去刻意解釋。

事情明了,算是解了心頭之惑,他起身說道:「好了,夜色深沉,我就不多打擾你了,且去睡吧。」說罷,便往外走。

守拙連忙搶出幾步,撲通一聲跪下,忙不迭的道:「真君慈悲,憐憫小道我求仙之心懇切,請指一條明路吧。」說完就要磕頭。

沈元景揮揮手將他托起,就要拒絕,又見他發須微白,眼巴巴的望著自己,心頭一動,說道:「便傳你一門練氣功夫吧。」

他將紫霞神功的口訣改過,傳了下去,這道士竟然兩三遍就記住了,十分聰慧。他見此欣喜,又囑咐道:「藥王有『十二少』與『十二多』之論,你若能執而行之,自會事半功倍。」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