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廉旭升後,白止戰只在帝都呆了5天。

2月26日一大早,他就乘飛機去了浦州。

沒錯,第一批「行省」級大型航母將在3月1日正式交付給帝國海軍,白止戰就是海軍首席代表。

用劉長勛的話來說,白止戰更有資格代表海軍去接受新一代大型航母。

提前幾天過去,是為了去找趙禹了解一些情況。

現在,浦州是帝國海軍最主要的造船中心,承擔近半數主力艦的建造工作。

此外,第二批大型航母,以及配套的大型巡洋艦都已經開始建造,連下一代主力戰艦的建造也已提上議事日程。

不過,這些都不是白止戰關心的。

大型航母確實重要,戰鬥力極為強悍,已經取代戰列艦成為新的海洋霸主,在艦隊決戰當中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可問題是,哪怕在戰爭時期,按戰時標準進行建造,大型航母的工期也超過了兩年。

按造船廠送交海軍司令部的生產報告,第二批「行省」級要在兩年後,即新曆102年的第四季度才能交付。

白止戰接下來要面對的,並不是艦隊決戰,是登陸作戰。

之前攻打火山群島、塞島與獅泉城的戰鬥均已證明,在支援登陸作戰的行動中,艦隊航母的作戰效率不是很高。

主要就是,在登陸作戰行動當中,特混艦隊受到了很多限制。

比如,特混艦隊一般在距離登陸場200千米的外海活動,由艦載航空兵提供的空中支援存在明顯的時效性,沒辦法隨叫隨到。又比如,為了給航母提供掩護,特混艦隊里的大型戰艦很少被派去執行火力支援任務。

相反,靠近登陸場部署的支援艦隊發揮的作用,反到更加的突出。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攻打塞島初期,兩支火力支援艦隊起到了定海神針般的效果。

在攻打獅泉城的戰鬥中,支援艦隊也是絕對的主力。

只是,實戰同樣證明了一個問題,僅僅只有普通戰艦的支援艦隊,在支持登陸作戰的時候存在力度不足的問題。

換句話說,艦炮不是萬能的。

對付一些特殊目標,炸彈明顯更有用。航空兵提供的近距離空中支援,還有鼓舞士氣的效果。

某些時候,一隊從戰場上空飛過的戰鬥機,就能夠嚇跑敵人。

跟遠在幾十千米外,根本就看不到的戰艦相比,從頭頂上飛過的,機翼下掛滿炸彈的戰鬥機更加直接。

如果能為支援艦隊提供幾艘航母,安排艦載航空兵參戰,那就完美了。

這也是帝國海軍打造小型航母的主要目的。

雖然在最初的時候,趙禹把小型航母當成艦隊航母與大型航母的有力補充,即在大型航母大批量交付之前,用小型航母執行艦隊決戰任務,但是接連的幾場勝利,反到削弱了小型航母在這些方面的價值。

至於原因,其實很簡單。

打到現在,敵人只剩下4艘艦隊航母,即紐蘭海軍的「奮進」號與「列克」號,再就是布蘭皇家海軍的「皇家方舟」號與「暴怒」號,暫時僅「皇家方舟」號能作戰,另外3艘不過是擺設。

相比,帝國海軍有3艘艦隊航母,還即將獲得4艘大型航母。

比主力航母的數量,帝國海軍占據了絕對優勢。

如果進行艦隊決戰,帝國海軍的勝算極大。

在相對次要的,小型航母與護航航母,帝國海軍不但沒優勢,還有巨大的差距。

關鍵就是,為了對付迢曼海軍的潛艇,紐蘭聯邦與布蘭王國把數十艘快速貨輪改造成了護航航母。

紐蘭聯邦還有2艘小型航母,在大戰爆發之前建成的「黃蜂」號與「突擊隊員」號。

同樣因為建造艦隊航母與大型航母的周期太長,為了增強航空戰鬥力,紐蘭海軍在參戰前就開始建造新的小型航母。

要說,雙方在發展小型航母的思路上,絕對是殊途同歸。

簡單的說,都是拿已有的萬噸級巡洋艦的艦體,在去掉上層建築之後,通過增加機庫改造成航母。

此舉,最大的好處是節省了設計時間,能迅速動工建造。

其實,甚至可以先建造艦體,並同步設計上層建築,然後把上層建築按照航母的方式進行建造就是了。

讓小型航母「大受歡迎」的,就是相對來說很短的建造周期。

如果艦體有現成的,或者像鍋爐這樣的核心設備能直接採購,可以把建造周期壓縮到十個月之內。

紐蘭海軍就是這麼做的。

在紐蘭聯邦的幾家造船廠里,現在就有數艘小型航母正全速建造,而且預計都能在今年交付。

這些航母,全都用巡洋艦的艦體建造。

按六局提供的情報,在第一批小型航母建成後,有了熟練的工人,後面批次的建造周期還能夠大幅度縮短。

要說的話,也是受到紐蘭海軍的刺激,帝國海軍的小型航母才能上馬。

趙禹一直在為此做準備,提前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說服造船廠放慢幾艘巡洋艦的建造速度,在完成艦體之後,並沒有急著搭建上層建築,因此能夠在拿到撥款之後方便的改造成小型航母。

現在,這幾艘戰艦都在按照航母的標準在建造。

按照白止戰拿到的報告,第一批4艘能夠在6月底交付,第二批4艘要到9月,第三批就遙遙無期了。

白止戰想要得到的,其實也就只是第一批4艘。

在來浦州之前,白止戰就給趙禹發了電報,詳細的詢問了航母的事情。

趙禹給出的回答是,預計能提前交付。

只是,要提前入列,難度比較大。

要說的話,人員的問題比裝備的問題更加嚴重。

別看帝國早就開始動員,可是一直到現在,帝國海軍都處於缺編狀態,幾乎所有的戰艦都存在人手不足的問題。

不是說民眾參軍不積極,是培訓新兵的速度跟不上。

海軍是典型的技術軍種,哪怕是最普通的水兵,也有自己的專長,並非接受幾個月的新兵訓練就能上前線。

這也導致,海軍很難在戰時迅速擴充。

就算按照戰時標準,普通水兵的訓練周期都為半年,技術士官至少為一年。

所幸,這還不算大問題。

按照白止戰的安排,4艘小型航母在初期的主要任務是支援登陸作戰,為登陸艦隊提供掩護。

至於艦隊決戰,那是特混艦隊的事情。

關鍵就是,有了這4艘小型航母,特混艦隊就不會受到登陸作戰限制。

正是如此,在來到浦州之後,白止戰連賓館都沒去,下飛機之後給趙禹打了個電話,然後直接去了造船廠。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