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聽指揮,注意前後的兩個掛鉤。」

直升機旁,姜尚貴正在對幾名第04101營後勤保障連的士兵發號施令,將重達數十千克的「連弩」反坦克飛彈裝到發射架上。

準確的說,其實是掛在發射架上。

因為尺寸太大,而且摺疊彈翼很麻煩,所以「連弩」沒有採用發射筒,是直接掛在發射架的下面。

通常,這類工作由陸航地勤人員負責,不需要機組成員操心。

只是在野戰機場進行補給的時候,只能由機組成員親自上陣指揮。

也沒什麼難度,主要是缺乏必要工具,比如說專門用來運輸與抬舉飛彈的平板叉車。在只能依靠人力的情況下,不是說不能裝載彈藥,只是要麻煩得多,特別是在掛載的時候得確保把數據接口連上。

為了保險起見,由武器軍官親自負責。

所幸,第04101營的後勤官兵都有很強的業務能力。

更加重要的是,包括「直-10A」在內,所有武裝直升機在設計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野戰情況下的再裝填作業,因此掛載點的相對高度控制在兩米以內,而且飛彈發射架的接口都朝下。

這個高度,站在地面就能夠操作。

此外,武器操作員都必須掌握飛彈等彈藥的再裝填方法。

飛行員則負責燃油、液壓油等油水的補給工作,在必要的時候還要對發動機與變速箱等動力設備進行檢修。

所幸,在平原作戰,發動機的故障率不會太高。

「廉明陽少校,誰是廉明陽少校?」

「我在這!」

聽到招呼聲後,廉明陽應了一句,然後才站了起來。

一名士兵跑了過來。「少校,前線的作戰指令,預計敵人在3點左右重新發起攻擊,詢問你們是否能出動。」

「3點前?」廉明陽是明知故問,還在問出來的時候看了眼手錶。

已經是凌晨2點45分。

還有15分鐘!

就算現在出發,飛過去也需要10多分鐘。

「我們爭取吧。」

那名士兵點了點頭,沒多問,轉身跑開了。

廉明陽給出的答覆,其實已經非常客氣了。

在之前的戰鬥當中,由他指揮的低空突擊部隊損失了接近一半的兵力,僅22架武裝直升機撤了下來。

其中5架因為損傷嚴重,沒辦法繼續戰鬥。

按照廉明陽的命令,飛行員已經拆掉這5架「直-10A」上的敏感設備,而且把一些能夠用的零部件拆下來修復其他受損的直升機。

廉明陽手裡總共只有17架「直-10A」,其中的6架有所損傷。

肯定能夠繼續戰鬥,只是還有多少戰鬥力,那就說不清楚了。

其實,能保留一半的戰鬥力,主要是運氣。

凌晨,在廉明陽他們趕到的時候,敵人正發起突擊。

在與防禦部隊,也就是巴甫洛夫指揮的東駱沙軍隊取得聯繫之後,廉明陽他們率先投入戰鬥。

30多架「直-10A」分兩個批次,分別在戰線後方5千米處,用「連弩」攻擊了敵人的坦克戰車。

因為離得太遠,又是在夜間,戰場情況還特別複雜,所以攻擊由地面部隊引導,也就是用雷射指示器照射目標。

其實,這才是「直-10A」通常採用的攻擊方式。

因為雷射直線傳播,所以使用自身的雷射照射器的時候,武裝直升機也會進入敵方視野之內,也就有可能遭到防空武器攻擊。跟友軍協同,由友軍使用雷射照射器來引導攻擊,武裝直升機就能保持隱蔽。

至少能夠呆在危險區域之外。

在友軍引導下,能一次發射多枚飛彈攻擊多個目標,而不是逐一發射飛彈。

在用光全部反坦克飛彈之後,廉明陽他們遇到了真正的對手。

只是,情況跟預判的不一樣。

率先殺到的不是迢曼帝國的「虎」式,是西駱沙的「雌鹿」。

雖然靠紅外成像儀,能準確判斷出敵機的型號,但是在局面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根本容不得任何閃失。

結果就是,在與「雌鹿」交手的時候,廉明陽他們用掉了幾乎所有的TY-1型飛彈。

至於戰果,反到是不值一提。

其實,這也在廉明陽他們的預料之中。

在進行驗收測試的時候,就已經發現,直升機在遭到空空飛彈攻擊的時候,只要降低速度與飛行高度,就有很大的把握避開飛彈。哪怕沒甩掉飛彈,在進行機動規避的時候投放干擾彈也能達到目的。

此外,這也未必是壞事。

在廉明陽他們與「雌鹿」纏鬥的時候,迢曼陸軍的「虎」式殺到。

因為擔心誤傷友機,所以「虎」式沒有在遠處使用空空飛彈發起攻擊,而是在飛近之後加入格鬥空戰。

迢曼陸軍投入的「虎」式並不多,總共就10多架。

要說的話,這也是廉明陽他們能夠倖存下來的關鍵所在。

在那些「虎」式殺到的時候,「直-10A」已經擊潰「雌鹿」,有足夠的兵力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即差不多二打一,仍然損失了14架「直-10A」,其中有8架被「虎」式攜帶的「西北風」飛彈擊落。「直-10A」在擁有2倍兵力優勢的情況下,也只取得了10多個戰果。

可見,「直-10A」的空戰性能確實一般,至少在「虎」式面前沒有多少優勢。

要是再次遇到「虎」式,恐怕是凶多吉少。

不要忘了,迢曼陸軍出動1個低空突擊旅,而之前遭遇的最多1個營,還有2個營沒有參戰。

關鍵還有,西駱沙的低空突擊部隊就算沒有被擊潰,也支撐不起,只能倚重迢曼陸軍的低空突擊部隊。

再次遭遇「虎」的機率極大!

只是現在根本顧不了那麼多。

鄭直爽兌現了承諾,派運輸直升機送來反坦克飛彈,只是沒有送來TY-1,大概是沒想到還會發生空戰。

當然,現在也說不準有沒有空戰。

在完成了檢查之後,廉明陽就下達了作戰命令。

這次,執行的是反裝甲任務,加上沒有TY-1可用,所以每架直升機在攜帶8枚反坦克飛彈之外,帶上2具火箭發射巢。

在對付1000米內的固定目標時,火箭彈其實更加管用。

快到2點50分的時候,廉明陽率先駕機升空。

此時,北面防線上。

雖然派出去的3輛步兵戰車,僅1輛逃了回來,另外2輛在試圖逼近的時候被敵人的反坦克小組發現,然後就被反坦克火力摧毀,但是這個代價有著巨大的價值,即發現了敵人的作戰部署。

大概是嘗到了苦頭,敵人同時在防線的西邊與東邊集結部隊。

據此,巴甫洛夫與司徒麟都斷定,敵人會同時在防線的兩端發起攻擊,而且很有可能把重點放在東邊。

原因也很簡單,東駱沙軍隊的防禦重點在西邊,守住南下的公路。

如此一來,敵人在進攻的時候就會選擇從東邊突擊,在繞到防線南面之後,再轉為向西突擊。

只要能夠包抄到防線的後方,就肯定能夠取得突破。

此外,或許還能殲滅該方向的東駱沙軍隊。

正是如此,兩人才決定,讓撤下去的低空突擊部隊再次返回。

不過,關鍵依然在地面。

雖然巴甫洛夫沒有強調,但是司徒麟非常清楚,在已經動用三分之二兵力的情況下,東駱沙軍隊無論如何都無法向東邊增兵,無法加強防線東段的防禦,也就只能依靠司徒麟指揮的裝甲部隊了。

為此,司徒麟做了兩手準備。

首先,讓一個坦克連留在防線的西邊,只不過靠後部署。

按照司徒麟的部署,在敵人的炮火準備過去後,該坦克連再衝上陣地,充當移動的反坦克火力點。

當然,主要任務就是對付敵人的坦克。

如果之前的判斷是對的,由頂替上來的西駱沙軍隊發起進攻,那麼ZT-99B能依靠先進的紅外夜視儀,獲得非常巨大的戰術優勢,能在2000米以上的距離上,以點穴般的精準摧毀敵人的坦克。

之前,在伏爾加斯基的反擊戰中,東駱沙陸軍就用ZT-99AG狠狠的教訓了西駱沙陸軍的裝甲部隊。

西駱沙陸軍的那些T系列坦克要在1000米內,甚至是800米內,才能夠依靠主動紅外夜視儀發現ZT-99B。

這個交戰距離上的差距,足夠決定戰場的勝負。

司徒麟還讓1個坦克輪留在後方,充當戰術預備隊,確保在防線上出現漏洞的時候能及時頂上去。

剩下的1個坦克連,2個機步連與警衛排,都跟隨司徒麟去防線東端。

只是現在,警衛排只有4輛坦克,有1輛補充給了一連,頂替那輛在反擊中被反坦克飛彈摧毀的坦克。

為此,巴甫洛夫也把防線東段的指揮權交給司徒麟,還專門派了一名團部參謀前去協調指揮。

在防線的東邊,司徒麟的防禦部署同樣是直截了當。

兩個機步連的步兵,全都編入戰術預備隊,留在防線的後方,跟同樣是預備隊的東駱沙官兵並肩作戰。

關鍵,2個連的步兵都以反坦克任務為主。

這麼安排,就是為了彌補東駱沙軍隊缺乏反坦克武器的問題。

機步連的步兵戰車,也留在後方,不過承擔的火力支援任務,也就是用機關炮對付敵人的輕裝甲目標。

嚴格的說,是打擊對方遠射火力,比如重機槍,為前沿步兵提供掩護。

跟過來的坦克連與西邊一樣,充當移動的反坦克火力點。

警衛排留在防線的後方,司徒麟直接指揮,為機動部隊。

按照司徒麟的判斷,西駱沙軍隊會在這邊投入足夠多的裝甲力量,至少一個營,甚至有可能是2個營。

道理也很簡單,必須得一鼓作氣突破這條防線,絕不能繼續耽擱下去。

拖到天亮,恐怕會陡生變數。

不要忘了,帝國空軍的「攻-9A」,主要就是在白天活動,而且一個小隊出動一次就能幹掉一個裝甲營。

晚上都拿不下這處陣地,白天就更加不可能了!

此外,還要在突破之後,擴大突破口,讓後方部隊跟上。

通過擴大正面寬度,能夠更有效的避開對方的重點守衛區域,從而讓戰術迂迴發回出應有的價值。

正是如此,司徒麟才把警衛排的4輛ZT-99B抽調出來充當救火隊員。

因為已經暴露,而且在開始的戰鬥中重創迢曼軍隊,所以第04101營的坦克全都是分散部署。

只是,敵人在進攻前的炮火打擊明顯更加猛烈。

3點剛過,炮火準備就來了。

雖然撤退到了防線後方大約5千米處,但是依然在敵人的炮火覆蓋範圍內,而且炮擊強度與密度都提高了不少。

在第一批炮彈砸下來前,司徒麟就鑽進了坦克。

他這輛ZT-99B藏在一處臨時設置的坦克掩體內,其實是一個剛好能夠容納ZT-99B,深度超過2米的大坑。在大坑的頂部鋪設了枕木,雖然無法擋住大口徑炮彈,但是能讓大口徑炮彈提前引爆。

只要不被炮彈直接砸中,坦克裡面的成員就不會有生命危險。

這次,敵人採用了逐漸推進的彈幕式炮擊。

在炮彈成批落下時,即便是重達60噸的主戰坦克都在劇烈顛簸,那感覺就像是發生了地震。

「哈哈……」

「大湯圓,你笑啥?」

湯學兵突然大笑了起來,坐在他後面的毋奇鐵問了一句,順帶踢了他一下。

因為高出半個身位,所以毋奇鐵的右腳往前伸一點就能踢到湯學兵的肩膀。

其實,這麼設計有特殊用途。

簡單的說,就是在車載電台之類的設備出了故障後,能夠通過簡單的肢體動作傳遞戰鬥信息。

幾十年前,在上次大戰期間,坦克乘員之間就經常用這樣的方式進行交流。

「你們不覺得,西毛在用這種方式替我們慶祝即將取得的勝利嗎?」

「戰鬥才開始,能不能活到最後都說不準,你腦袋進水了嗎?」

「確實像在放鞭炮。」

在司徒麟說出這句話後,毋奇鐵才明白了過來。

坐在坦克裡面聽到的爆炸聲,其實跟春節的鞭炮差不多,只是更低沉,像大號炸炮。

炮擊很快就過去了。

「頭?」

「先別急,再等等!」

司徒麟叮囑了一番,然後給其他幾名車長下了命令,隨後才打開頂蓋,從坦克裡面鑽了出去。

夜空晴朗,不過看不到繁星,全都是硝煙。

炮擊也就進行了不到十分鐘,而且彈幕的推進速度很快,幾乎就沒有停頓。

這通常意味著等會還有一輪炮擊!

很快,空中就傳來了呼嘯聲,那是炮彈飛行的聲響。

不過,聲響是從南方傳來的。

東駱沙炮兵的反擊?

只是,聲響明顯不對勁。

司徒麟也只是一下沒有反應過來,而且隨即就想到,從頭頂上飛過的不是炮彈,是威力更大的火箭彈。

東駱沙陸軍的遠程火箭炮總算髮言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