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這個位子燙屁股

一個個名字從小太監的嘴裡念出,文官班列之中,便有一人渾身一軟,癱軟在地。

而更多的人,是還沒有資格,參與今日御門監國,留在各部司衙門處理朝政的。

直到這小太監足足念出上百的人名之後,方才咽了一口唾沫,躬身向著朱允熥再次行禮。

那頭,錦衣衛指揮使蔣瓛,早就在等著這一刻了。

見小太監點完名,他那冰霜板的臉頰上,浮現出一抹抹的殺意,大手一揮。

「錦衣衛奉詔拿人!」

隨著他的一聲令下,原先只有寥寥數人的大殿前,忽的出現了數十名錦衣衛緹騎。

這些錦衣衛衝進百官之中,依照名單一一拿人。

而在大殿前的陛階下,有著更多的錦衣衛緹騎,結群列隊出現,沖向宮外拿人。

一時間,整個大殿前亂作一團。

無數的錦衣衛在拿人,無數被拿的官員開始哭嚎著喊冤。

然而,沒有人會為他們出面求情。

更沒有人敢發出一言。

自己沒有出現在先前那個名單上,已經是的邀天之倖了。

說知道下一刻,皇帝會不會再送出一個名單,將自己也給帶走。

剛剛還想要為同僚求情的戶部尚書趙勉,更是兩腿打顫,臉色一片煞白。

當偷偷的看向背對著自己的皇太孫。

若是皇太孫因為自己剛剛的出班,而就此記恨上自己……

趙勉搖搖頭,悄無聲息的退回到班列之中,自己的位置上。

另一邊的武將們雖然也規規矩矩的不敢亂動,但是小眼神卻是一道道嗖嗖的瞥向這頭哭天喊地的文官們。

先前,他們還因為皇太孫對於是否取消在京諸衛節制之事,而詢問文官們的意見,心中多少有些想法。

但此刻,隨著這幫文官被一一帶走,送往錦衣衛昭獄,早已是煙消雲散。

說到底,這幫整日裡只靠著嘴皮子的東西,就該狠狠的敲打。

唯有站在班列前面的幾位在京開國公爺們,卻是人人臉色沉重。

監督完杖責涼國公藍玉,回到班列里的開國公常升,默默的看向一旁的曹國公李景隆。

今天這場御門監國,朝堂上文武都沒有得到好處,又或者說都被狠狠的敲打了一次。

武將這邊,隨著常森擔起禁軍親衛的差事,常家已經不可避免的會成為朝堂上最大的將門。一眾功勳武將,目前也能徹底的安下心來。

但是涼國公藍玉被杖責的奄奄一息,卻又在這些人心中敲響警鐘。

若是自己等人日後不法,可沒有皇太孫舅姥爺那一層關係,到時候恐怕就不只是杖責這麼簡單了。

再看文官那邊,皇太孫雖然在朝政之上,多有詢問參考。

但面對奏請官員時,那可是言辭兇悍的恨。

加之現在,那個有著上百名朝堂的名單曝光出來,文官這一次算是士氣大減。

文武雙方,都在思考著各自的得失。

若有朱允熥茫然的看著被帶走的官員們,一步一步緩緩的走回到華蓋下的圈椅前,他靜靜的看著這把做工精緻的圈椅。

忽然覺得,自己坐在這個位子上,開始燙屁股起來了。

緩緩的轉身落座在椅子上。

朱允熥目光平靜的看向前方,是錦衣衛指揮使蔣瓛,遵旨將所有在場被點名的官員給緝拿完。

等到抓了所有人之後。

蔣瓛輕步走到了朱允熥面前,更是明晃晃的單膝著地。

「啟稟皇太孫,微臣以遵陛下旨意,拿清此處犯事官員,請皇太孫示下。」

諂媚!

在蔣瓛身後,一直不敢說話的官員們,忽的在心中低罵一聲。

明明皇帝老爺子的旨意已經說的清清楚楚,這蔣瓛拿了人之後,卻偏偏還要到皇太孫這裡來請示一番。

這是在表明心跡啊!

只是,他們此刻也只敢在心中咒罵著,分毫不敢表露在臉上。

朱允熥心中帶著一絲憂慮,在思考著自己往後該如何以大明皇太孫之位,行使監國之權。

見到蔣瓛如此態度,不由露出一抹讓人捉摸不清的笑容,大有深意道:「蔣指揮使辛勞,當繼續勉力,為國效忠,盡心辦事。陛下對你放心,本王亦放心。」

如願求得皇太孫這句話的蔣瓛,低著頭,那張冰冷的臉上,終於是露出一絲笑容。

隨後抬頭,便已恢復如初。

「微臣定不負陛下、太子、皇太孫厚望!」

「微臣告退!」

說著話,蔣瓛緩緩起身,一步一步的向後退著,一直退到了陛階前方才慢慢的轉過身,向著宮外離去。

諂媚至極!

蔣瓛這番做派,當真是令在場的文官們,心生鄙夷。

可有無可奈何,分毫不敢表露出來,只能在心中無能狂怒,瘋狂叫罵。

朱允熥舉著右手,食指和拇指輕輕的搓在一起。

他輕咳一聲。

將百官的注意拉回。

隨後澹澹說道:「朝廷是要替辦事的,家國社稷,離不開人。如今朝堂之上,百餘名官員犯事,諸位可有諫言。」

老爺子今天藉機震懾朝堂,一舉帶走上百名官員,這無疑是近幾年裡的一樁大桉了。

他沉神琢磨著。

昨日,老爺子下旨株連江夏侯及禁軍親衛叛變之人,細細一算大概是有數千人要命喪黃泉了。

今天帶走上百人,卻只說是押往錦衣衛昭獄審問,卻並沒有給出懲戒。

難道仍然是鉤子?

就如同老爺子現在還在殿內裝病,對外聲稱身體有恙一般,在等著大明朝的朝堂上那些心懷不軌之人暴露出來?

那自己自然是要配合著老爺子,表現出那幫被帶走官員將不可能重回原位的意思。

果然,在朱允熥說出這話的時候。

文官班列再一次的發出躁動。

皇太孫的意思很清楚,人現在都被帶走了,但是大明朝的社稷不可能等著這些人。

那能怎麼辦?

只能是遴選人才,去頂替這些空缺出來的位子。

戶部尚書趙勉腳下不由一動,卻想到先前自己的遭遇,趕忙止住,默默的收回腳步。

吏部尚書詹徽上前出班,躬身施禮。

「啟稟皇太孫,吏部考功,官員評定皆有,皇太孫可遴選能臣,充任官缺,穩固社稷,暢通朝政。」

朱允熥點點頭,不由多看了這位大明朝的吏部尚書兩眼。

能在老爺子手底下,同時主掌吏部和都察院,不得不說詹徽是有能力的。

至少眼力見是不差的。

他嗯了一聲,澹澹說道:「既如此,責令吏部儘快拿出名單,呈上來。」

詹徽當下領命。

朱允熥卻是忽的伸手,指向站在自己身邊的解縉和夏原吉二人,而後對著詹徽幽幽道:「他兩人最近有點閒,若是詹尚書那邊人手不可,可叫他二人過去幫著為朝堂選才。」

詹徽面色一愣。

一個翰林、一個主事,倒不至於能頂了自己吏部尚書的位子。

但皇太孫眾目睽睽之下,點名要這兩人來吏部幫著遴選官員,卻是將心跡表露無疑啊。

您皇太孫若說翰林學士解縉空閒,倒也不錯。

翰林院那邊本就沒什麼事情,官員無過是修書修史而已。

但戶部清吏司可不是個清閒的地方,整日裡繁忙無比。夏原吉身為清吏司主事,當真是清閒的人?

在詹徽身後的文官們,亦是臉色微有變化。

解縉和夏原吉兩人如今日日入宮侍駕,已經是清貴至極。如今更是在今日這等時際之下,掌了朝堂選官的權柄,二人雖不過一介翰林、主事而已,卻已經是權柄在握了。

皇太孫很是看重這兩人啊!

不由的,百官多看了臉色茫然的解縉和夏原吉二人。心中都已定下,日後要多與這二人走動的心思。

詹徽一番心思流轉,旋即再次領命。

到這裡,朱允熥便開始聽奏近來朝中積攢下來,朝臣們難以抉擇的國事。

直到日頭高懸時,方才釐清國事。

「皇太孫千歲。」

「臣等告退。」

目睹著百官退去,朱允熥這才幽幽一嘆。

自己人生第一次監國,原本以為是風平浪靜,可老爺子卻硬生生給自己加戲。

加的還是捉拿百官的戲碼。

現在那幫人都被帶去錦衣衛昭獄,審判懸而未決。

朝堂上肉眼可見的,風波不斷了。

老爺子是要清洗文官系統嗎?

忽的,看著遠去的百官背影,朱允熥心中跳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他想到自己那位好二哥成為皇太孫後,老爺子也是第一時間就清洗了一遍朝堂,更是將國朝大將,涼國公等人盡數拔除。

如今自己剛成為皇太孫,老爺子便又來了一次。

而這一次,是針對文官們。

或許其中有這段時日,那些官員在朝局危難動盪之際,暴露出僭越的言行,但也不至於這般大動肝火。

愈是想著,朱允熥心中愈發確定。

那自己今天讓禮部遴選官員,充任官缺的事情,也定然是在老爺子的預料之中。

甚至,老爺子一開始定下計謀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自己會如何應對!

這是要給自己培養朝堂班底啊。

朱允熥心中感嘆著,卻忽的站起身來,目光深邃的盯著原本還被自己坐在屁股下的圈椅。

他是愈發覺得這個位子,是那麼的燙屁股了。

這時。

內宮總管孫狗兒上前,到了朱允熥身邊,低聲提醒道:「三爺,朝臣們都散了。」

三爺是個忠厚人,即便如今成了皇太孫,仍沒有讓自己改了稱呼。

孫狗兒臉上帶著笑容,只覺得自己伺候著皇太孫今日穿上的這身衣裳,是怎麼看怎麼合適。

朱允熥壓下心中對老爺子執掌皇帝權柄的熟稔老練以及深謀遠慮,看向孫狗兒:「孫總管這幾日辛苦了。」

孫狗兒殷勤的躬著腰:「奴婢不辛苦,只要三爺和陛下、太子能順順安安,奴婢便是明日去死也是值得。」

說著,他已經揮手叫人撤了此處的監國布置。

又隨著朱允熥往殿內走去:「有三爺在,陛下和太子身上的擔子,也終於是輕了些。」

朱允熥倒只是笑著點頭,心裡卻希望老爹能快些好了,然後也好繼續替老爺子當班幹活,自己也能憑著皇太孫的身份,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可等他進到殿內。

卻是聽見一片笑聲傳來,是老爺子和太子爺的聲音。

朱允熥走進偏殿,正見老爺子和老爹二人,一個靠在床上,一個坐在床邊,兩個人幾乎是要笑出淚來。

朱允熥臉上帶著些不滿:「孫兒參見爺爺,兒參見父親。」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