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人所求,無非就是權利,一個權,一個利。」

朱高燨平靜的說道,「以權謀私,以利謀權,你來我往,官官相護,最後把國庫的銀子,把百姓的銀子,全都倒騰到自己囊中,我說的可對?」

「朝廷給每位大人每年發成千上萬兩的養廉銀,養廉養廉,最後養了一群蛀蟲,只吃不幹,我說的可對?」

「表面兩袖清風飽讀聖賢書,看似冠冕堂皇,實則貪慾無度,我說的可對?」

在場的官員,被他問的面紅耳赤。

誰又敢說,自己當真就清清白白呢?

你不拿,我不拿,上面人就不能拿,上面人不拿,你我又怎麼進步?

有人忍不住起身問道:「殿下,你這麼說,是不是有點太傷我們了?」

朱高燨瞥了他一眼,江西布政使司左參政王靈,原來是在兵部郎中,今年剛剛高升。

他低頭看了一眼名單:江西布政使司王靈,曾參與高政倒賣私鹽一桉……

看到這裡就不用看了,又是一個斬監候。

他看著說話的王靈,沉吟道:「傷你媽個頭?」

錢拿了,官升了,現在我說你兩句大實話,你覺得我說的太傷了?

要點臉行嗎?

王靈一時語塞,癱坐在了椅子上,嘴裡還念叨著:「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

……

朱高燨看向了眾人,道:「你們貪不貪,是錦衣衛的事,只要不怕掉腦袋,你們隨便貪。」

「貪財也好,戀權也罷,我對你們只有一條要求,那就是你們在任期間,得把事兒給我辦了。」

「差事辦好,皆大歡喜。要是差事也辦不好,錢你也貪,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們,這種人就是錦衣衛的重點關注對象。」

「我是什麼人,呂朝陽是什麼人,沉青玉是什麼人,張牧之又是什麼人,你們心裡很清楚,一旦成為錦衣衛的重點關注對象,你們直接打一副好棺材安心躺在裡面就行。」

在東宮執掌下的錦衣衛,對於文臣們來說,威懾力不亞於洪武朝時的錦衣衛。

錦衣衛,督稅院,這兩個名字,已經成了所有官員的陰影。

前者要你狗命,後者要你錢財,被他們盯上,那真是閻王爺看了都搖頭。

錦衣衛辦事,那是給你小時候有沒有偷看過隔壁寡婦洗澡都能查出來,但凡進了北鎮撫司衙門的大門,從裡面走出來的可能微乎其微。

而督稅院,被他盯上以後,你也就不用反抗了,仔細思考自己貪過多少錢,然後羅列出一張黑稅白稅的稅單。想盡辦法的把欠國家的稅交上,交上了那就是破財免災。交不上,督稅院先把你家給抄了,再轉送錦衣衛,北鎮撫司雅座一位。

「我知道我說的這些你們可能有些不以為然,不過你們可以耐著心思聽下去。」

朱高燨繼續說道,「即日起,大明將實行十八等功爵制,依照政績來決定官位升降,倘若政績出色,則予以升遷,並且朝廷會根據政績發放額外的養廉銀。倘若政績不合格,則予以降職,並且會從養廉銀中扣除一定量的分成。」

「十八等功爵制,升到第十六等,封文伯爵。升到第十七等,封文候爵。升到第十九等,封文公爵。此爵位雖非罔替,但卻是世襲。」

有人不禁激動的起身詢問:「太子爺所言,果真否?」

朱高燨回應道:「絕無虛言。」

十八等功爵制,是彷照秦王朝的二十等軍功制設立。

商鞅變法後規定:秦國士卒只要斬獲敵軍甲士一個首級,就可以獲得一級爵位、田一頃、宅一處、僕人一個。

斬獲首級越多,獲封爵位越高,戰後把敵人的人頭砍下來,帶回軍營,作為證據。

如果一個普通士卒在戰場上斬獲兩顆敵人甲士的首級,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釋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隸,也可以轉為平民。

打一次勝仗,小官升一級,大官升三級。

在二十等軍功制的激勵下,大秦的將士們激動的嗷嗷叫,在戰場上一看到敵軍的甲士就像是看到了親爹一樣,歡天喜地的上前把「親爹」的頭顱砍下來帶回軍營。

只不過到了漢朝,二十等軍功制就已經名不符其實了。

西漢時,另增設王爵。初,王爵有功臣得之者,高祖時誅伐殆盡。

大秦要封你爵,他是真給;大漢要封你爵,他是真殺。

所以在漢朝之後,就有了一句話:做人不要太攀比,攀比我就弄死你。

……

乾清宮。

朱棣輕閉雙目:「將【朱由校】熔煉。」

【是否是否確認熔煉「朱由校」,熔煉後將不可再模擬「朱由校的人生」。】

「確認。」

【熔煉結束,已熔煉出「朱祁欽」的隨機身份模擬碎片*1。】

朱棣摸了摸腦袋,有些算不准了。

朱瞻欽又是哪位?

論輩分,應該是他的重孫子。

難不成是……祁王的孫子?

【選擇模擬,朱祁欽的隨機身份……】

【選擇完畢。】

【模擬對象:朱祁欽。】

【身份:遼王兼天策上將。】

【時間段:泰昌二十五年,六月。】

朱棣本想喝一口茶水,卻忍不住噴了出來。

天,天策上將?

果真嗎兄弟?

天策上將,位在三公之上,僅次於名義上的文官之首三師;天策上將統轄的天策府乃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衛府之上。

天策上將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為天策府中官員,即所謂的許自置官屬。

比起僅僅作為虛銜的三師,天策上將是真有實權的。

讓天策上將火出圈的,無疑是那位唐太宗李世民了。

天策上將這一職位,是尚為秦王的李世民與皇太子李建成角力的重要籌碼,尤其是自置官屬的權力給予了他招募人才等權柄。他曾在房玄齡建議下,將杜淹招募到天策府,以免他投入太子陣營。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皇太子,此時的他已經與皇帝無異,不再需要這個臣子的職位,同年便將幫助自己奪得大權的天策府廢罷。

終唐一朝,天策上將只李世民一人。後世也只是宋朝和五代十國時期有六人得此殊榮。

他朱棣的兒孫里,怎麼就出了一個……天策上將?

【泰昌二十五年,六月。】

【你在遼東的遼陽城上,坐北望南,城下數十萬帶甲之士,兵強馬壯,裝備著最精銳的武器,真可謂是虎狼之師,你是繼長公主之後,統帥遼東之帥。】

【你是當今泰昌皇帝朱瞻墭的第四子,先帝世祖武皇帝朱高燨的嫡孫。】

【因長公主一生未嫁,你被過繼到長公主門下,成為長公主義子。】

【長公主朱迎靜,世祖武皇帝的長女,你父皇的大姐,也就是你的姑姑。不同於尋常女子,長公主繼承了世祖之武,分明長相溫柔甜美,卻天生好戰,擅使馬槊,曾多次向世祖請求領兵出征,疼姑娘的世祖無奈,只能答應。】

【事實證明,長公主是一名不亞於常遇春大將軍的勐將,她曾率兵東征,屢戰屢勝,在朵甘都司、烏斯藏都司駐

軍,鎮壓當地勢力。後來被世祖安置在遼東,統帥舊部,修築港口與遼東船廠,繼承了鄭和留下的艦隊。】

【可以說,在長公主的手上,不僅有十餘萬精銳軍隊,還手握大明最強悍的遼東水師。】

朱棣這次真沒忍住,將茶水噴在了地上。

長公主朱迎靜?

老四家的大姑娘?

他回想起了自己曾經去東宮時,那個喜歡在草坪上打滾的小女孩。只不過當時的他將注意力全都放在了朱高燨的長子朱瞻墭上,並未對那女孩有太多關注。

可就是他沒關注的那個女孩,卻在日後成為了不亞於常遇春大將軍的勐將,統帥十餘萬大軍?

這不科學!

【世祖武皇帝還在世時,便將你過繼到了長公主門下。】

【此舉自然是有深意的,你的父親當時雖是太子,也曾統帥過數十萬軍隊,為恆景盛世的建立立過赫赫戰功。但長公主手上這十餘萬的精銳,終究不在太子的控制當中,更何況長公主除了遼東軍,還攥著遼東水師。】

【長公主一生未嫁,這確保了遼東軍和遼東水師在她死後,不會傳承到她的兒子手上。但這又留下了隱患,那就是長公主死後,該如何去接管她的軍隊?】

【長公主在東征時,曾單臂扛纛,如此凶勐的行徑,實在難以和她那漂亮的臉蛋聯想在一起。但這也說明一點,那就是長公主的身體很好。】

【世祖在時,長公主若死,尚且可以將其舊部歸納。可若是世祖死了,長公主還活著,她的舊部又該由何人收攏?】

【因此,世祖才將你過繼到長公主門下,用你來繼承長公主的兵權。】

【年少的你被過繼到長公主門下,看著那身披甲胃,英姿颯爽的女將軍,你滿臉通紅的喊了一句:「娘。」】

【長公主對你很好,以她的聰明,自然能想明白,世祖派你來時要從她手上分權的。但她並未因此產生芥蒂,反而是澹然的帶你在軍中接管權力,將遼東重任一點一點的寄托在你的手上。】

【她把你當做了親兒子,即便她知道你靠近她的目的並不單純。】

【時光荏冉,你在遼東渡過了一年又一年,從當初那個喜歡害羞的男孩,在她的陪伴下成長為沉穩的遼東主將,遼東各部的將士皆對你心悅誠服。】

【長公主看似凶勐,但你明白,這是一個很單純很溫柔的姑娘。她在軍中的時候,是統帥數十萬大軍的女元帥。在世祖面前,她是頑皮可愛的女兒。在你父親面前時,她是值得信任的大姐。】

【在你面前時,她是溫柔的義母。】

【恆景四十年,你的爺爺朱高燨駕崩了。你的父皇繼位為泰昌皇帝,同年,你受封遼王。】

【長公主因世祖的離去而哀傷不已,次年病逝於遼東的遼陽城。】

【長公主死後,諡「寧」,配享太廟,以軍禮下葬。前後部羽保鼓吹、大輅、麾幢、班劍四十人、虎賁甲卒。】

【除了大唐的平陽昭公主,她是唯一一位由軍隊舉殯的女子。】

【以長公主生前立下的戰功,這並不過分,也無人提出異議。】

【父皇將記載長公主在史冊上如何如何的權力交給了你,你沉默片刻,只在紙上寫下了一句話:】

【「長公主鎮遼二十餘年,忠志無疵,申法誓眾,其臨陣踔厲歷風發,東征討伐,幄麾百戰。勒兵十餘萬,威震遼東。」】

【長公主臨終前曾對你說:「娘死後,將娘葬於先帝陵寢旁側,如此,娘在死後也可隨先帝在九幽征戰。」】

【在她死後,你懇求父皇,將長公主安葬於世祖之獻陵周圍,父皇答應了。】

【你親自帶領三萬遼東將士,護送長公主的棺木至北京,下葬於獻陵之側,完成了她最後的遺願。】

朱棣感嘆道:「老四生了個好姑娘啊。」

如此巾幗女將,真可謂是女中豪傑,統帥千軍萬馬,為父兄開疆拓土,立不世之功,死後亦要為父皇在九幽之下征戰。

要是朱棣有這麼個女兒,他能高興的睡不著覺。

史書上會記載:永樂十五年,帝崩於乾清宮,死因,樂死。

【泰昌帝繼位之初,天下太平,在位期間英明果斷,勵精圖治,掃除了恆景盛世之後因過於強盛而留下的隱患。】

【繼恆景之盛世,開泰昌之治世。】

【然而在泰昌帝晚年時,他卻遲遲沒有立儲,即便群臣紛紛上奏,他也沒有選擇立哪個皇子為太子。】

【泰昌帝生有六子三女,次子恆王大才,長子禹王雖不及老二那般文武全能,但也算不上是庸主。無論哪一個都可以繼承大業,但泰昌帝似乎都不太滿意。】

【如今的泰昌帝已是末年,國家卻沒有儲君,因而也產生了動盪不安。】

【你不明白,父皇此舉是何意。】

【你知道自己的父皇不是昏聵之人,沒道理做出這種荒唐的行徑,難不成他當真是老湖塗了?】

【而你只想護住長公主留下來的遼東,其餘的,你都不關心,漠視天下的動盪局勢。】

【就在你以為,立儲一事與你無關的時候,泰昌帝卻忽然做出了一個出人預料的舉動——】

【立你為天策上將!】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