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沉聲道:「小友,你挺會說話啊。」

于謙拱了拱手,道:「多謝誇獎。」

蘇武終究還是忍不住輕笑了一聲。

這于謙,果真夠猛。

難怪他能得殿下賞識,收為學生,他們都是一類人。

張春忍不住警示道:「小友,你性格如此剛烈,日後要吃大虧啊。為官者,要懂得和光同塵,如此性獨,恐怕百年之後連個燒紙錢的人都沒有。」

于謙平靜的說道:「沒人燒紙錢又何妨,我清貧慣了,當為則為。」

「好好好。」

張春連說三個好字,勉強擠出一點笑意,心中卻怒不可赦「好一個當為則為,話已說盡,既然你一意孤行,老夫也便不再奉勸,咱們走著瞧。」

他轉身拂袖離去,心中已經記下了于謙這個名字。

于謙,一個小小的左春坊司儀郎,真以為有太子保伱,便沒人能拿你怎樣了嗎?

倘若老夫真想動你,有一萬種法子能讓你死無葬身之地!

蘇武看著張春的背影,對於謙道:「于謙,樹大招風啊,在北京城裡,有我保著你,有太子爺保著你,可你這般行徑,遲早是要跌跟頭的。」

于謙指了指自己的眼睛,說道:「我這雙眼,是天生刀眼,相法上來說是『望歲激刀眼』,歲灶特徵是眼常上望乎雀襪,不會順著別人說話、命運結局也顧名思義,會親眼看著刀落在自己的頭上,死於非命。」

蘇武一時語塞,道:「也罷,我勸不動你。」

于謙笑了笑,說道:「其實剛才我沒騙他。」

「沒騙他什麼?」

「我剛才給他看相,說的都是真的,我觀這張春眉心間籠絡黑屋,中間倘若有一抹鮮紅若隱若現,當真是應該要有血光之災。」

蘇武詫異的說道:「你還真懂看相啊?」

于謙有些不解:「何出此言?」

忽然間,文院大門前湧出一波人,不同於身著紅衣官袍的文學學院,這群人身披輕甲,手裡握刀,蠻橫的不像話,在人群中衝出一條路了,引來眾怒。

他們一路衝到了張春面前,將其團團包圍。

一持刀人上下打量,問道:「你可是張春?」

張春有些不明所以:「老夫正是山西右布政使張春,閣下是?」

「錦衣衛張牧之。」

那人抬手喝了一聲,「來啊,將張春拿下!」

一眾持刀人將張春按倒在地,引來眾人喧譁,一陣騷亂。

誰都沒有想到,文院還沒開課,就鬧了這樣的笑話。

張春掙扎著怒道:「你好大的膽子,當著兩京一十七省要員的面,要無故逮捕一位二品的朝廷命官,誰給你的膽子!」

「天子腳下,竟有你這般狂徒,還有王法嗎!還有法律嗎!」

「慢著!」張牧之抬手示意眾人放慢動作,走到了被按倒在地的張春面前,淡淡的說道,「張大人,你可莫要空口白牙的汙衊他人,今天咱倆可得把話說清楚,否則便是我錦衣衛不講理了。」

「說你媽個頭!」

張春本就被于謙懟的鬱悶,此刻莫名其妙的被人給按了,胸中怒火更是徹底無法忍耐,「你他媽知道我誰嗎!」

張牧之歪頭問道:「他誰啊?」

身旁錦衣衛道:「山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張春。」

「對啊,我們抓的不就是他嗎?」

「是的。」

「行,把人押走吧。」

「且慢!」

忽然有一人從人群中走了出來,定睛一看,原來是山西左布政使周璟,山西布政使司一把手。

周璟對張牧之拱了拱手,「朋友,飯可以亂吃,但話可不能亂說。今日朝中大人們都在場,你等平白無故,就要逮捕我朝二品大員,這怕是有些說不過去吧?」

張牧之覺得有些不明所以:「你又是何人?」

周璟微微一笑,道:「本官周璟,任山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我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此蠻橫的就要抓走一位布政使,總得給我們山西官員一個交代吧。」

「哦——交代,行,我給你一個交代。」

張牧之冷笑一聲,從袖口裡取出一封黃紙,遞給身旁錦衣衛,「這是太子爺親手所書的逮捕狀,念!」

一旁的錦衣衛接過逮捕狀,念道:「山西布政司左布政使周璟、右布政使張春、參政李沖、張璘有罪,命錦衣衛指揮僉事張牧之逐一待之,聽候發落!」

張牧之微微頷首:「行,犯人自己送上門了。」

周璟人都傻了。

合著這不是要找張春一個人的茬子,這是要將山西布政使司的高層一網打盡啊!

尼瑪的張春,坑壁隊友,你怕不是太子派到我們山西布政使司的臥底吧!

眼看著錦衣衛走過來將要山西布政使司的人一一逮捕,周璟連忙說道:「大人,且慢!我還有話要說!」

張牧之微微皺眉:「你這人怎麼個事啊,有遺言不能一次說完嗎,非得拖拖拉拉的。」

周璟問道:「大人,不知我何罪之有,你憑什麼說我有罪?」

張牧之聳了聳肩:「你自己干過什麼事,你心裡不清楚嗎。山西道監察御史舉報你們的信件在都察院一疊又一疊,錦衣衛隨便去查一下,就查出來了一籮筐的罪證。咱們不急,跟我去了昭獄,我與你將你們的罪證細細說來。」

都察院?

被按在地上的張春猛然意識到了什麼,驚恐的看向了都察院的一把手,左都御史蘇武。

蘇武注意到張春的視線,對其微微一笑,笑容如沐春風,人畜無害。

他嘴唇微動,似是在說:

張大人,血光之災啊。

……

待周璟、張春一行人被逮捕後,全場肅靜了下來。

開門紅啊!

只不過這開門的一抹紅,是一抹鮮紅,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文院開學第一天,就少了四個學員,被當場押送到了昭獄裡。這哪裡是什麼文院進修啊,這是文院絕命大逃殺啊!

于謙低聲道:「你早就知道,張春他們要被抓?」

蘇武淺笑道:「如你所想。」

于謙問道:「你知道我在想什麼?」

蘇武走上前拍了拍于謙的肩膀:「小伙子,當為則為還不夠,你還有的學,文院挺適合你這種人的,你可以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

殺雞儆猴,就是朱高燨為文院第一期學員準備的「開學大典」。

文院不同於武院,在武院,開學的時候朱高燨和朱棣往那兒一站,自身的戰績就是最好的震懾手段。

而對於文院的學員來說,這些哥們兒膽大包天,尋常的震懾手段是不頂用的,比起武院的驕兵悍將來說,反倒是文臣的膽子更大,也更難纏。你跟他們講拳頭,他們跟你講道理。你跟他們講道理,他們蠻不講理。

所以對於這些人,就得用一些蠻不講理的手段。

朱高燨早就搜集全了山西布政使司一行人的罪證,只是隱而不發,暫且等這些人來到文院以後,再一擁而上,命錦衣衛提前蹲伏,將這些人一一逮捕。

在文院所有學員面前將人給抓了,剩下的學員,焉能不肝膽俱碎?

就問你怕不怕!

……

一眾文院的學員戰戰兢兢的等到了文院開門,這期間生怕自己被逮進去。

都說身正不怕影子斜,但在官場上,身正也怕影子斜。

能走到今天這個高度,又有哪個人可以自信的拍拍胸脯,說自己乾淨的不行,腳下沒有影子?

就算是沒有影子的人,別人也能給你捏造出來一個影子,將你置於死地。

除非是像于謙這樣的愣頭青。

眾人踏進文院以後,朱高燨早已在門後背手等待,微笑道:「歡迎各位來到文院。」

「我是你們的院長,接下來的三個月里,將由我來負責諸位的進修課程。」

于謙率先躬身行禮:「先生好!」

在場的文院學員,都是聰明絕頂之人,反應迅速,連忙效仿著于謙躬身:「先生好!」

于謙暗地裡撇了撇嘴。

我叫先生,是因為太子爺真是我先生。

你們跟著叫個錘子呢?

……

朱高燨這才發現了一件令他蛋疼的事。

之前答應楊榮兼任文院院長,有些草率了。

武院的開學,比文院也就早了不到一個月,兩座學院先後設立。武院的課程,基本上都是由他一個人來授課的,沒辦法,老爺子不管事啊。

他現在得來回跑,早上到武院給一眾大將們教授《大明戰爭論》,下午又得跑到文院來上課。乃至於忙碌到連回東宮的時間都沒有了,長夜漫漫,唯有雙手作伴。

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

但當初乾脆利落的答應了下來,現在硬著頭皮也要把事情做完。

啪!

一聲驚堂木響,驚醒了課堂上眾人的心神。

朱高燨立於講台之上,道:「上課!」

……

「今天我們先講第一堂課。」

朱高燨提起筆在黑板上書寫,「首先,我問諸位一個字。」

他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官」字,轉身看向眾人:「何為,官?」

眾人沉默了片刻,最後還是有一人站起身來。

此人起身後並未立刻作答,而是恭敬的鞠了一躬,方才緩緩說道:「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然世之仁者,臨財當事,不能自克,常自以為不必敗;持不必敗之意,則無所不為矣。」

朱高燨微微頷首,問道:「學生姓名,任何官職?」

那人道:「學生伏伯安,任工部左侍郎。」

朱高燨看了一眼面前的紙張,向那工部侍郎揮手:「請坐。」

有人探了探頭,想探明太子剛才看的紙上寫的什麼,不過隔得太遠,字太小,看不清楚。

倘若從朱高燨的角度去看,便能看到他面前那張小紙上,寫著一串名字,名字後面又跟著一串事跡。

「工部左侍郎伏伯安,經督稅院核查,偷稅漏稅七萬四千兩,經手工程,多為金絮其表,敗絮其中。」

不出所料,伏伯安在朱高燨的心裡,已經判了個斬監候。

斬監候,也就是「死緩」。

「剛才伯安所言,乃是寫在書上的為官之道,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但我不敢苟同。」

朱高燨緩緩道,「我粗略的講一下,何為我理解的為官之道。」

「人常說,書讀得越多,積攢的學識越多,便能當一個好官。好官,當然是要提攜升遷的。」

「但實際上呢,升遷,跟學識有個毛的關係?」

「提攜升遷的關鍵因素在於關係背景,在於你有沒有可以和上官交易的籌碼,上官拔你對他有沒有實質的益處,其他什麼業務能力、為人處世都是其次的或者說是幌子、花架子。」

此言一出,在場眾人啞口無言。

這話,能說嗎?

能在這個課堂里,聽朱高燨講課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當然,于謙不在其中,他屬於裙帶關係才有資格來這裡聽課的,不過顯而易見的是于謙似乎並不明白這當中的道理。

然而,道理明白歸明白,這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

這是官場上的潛規則,你把這些話在明面上說出來,就等於是甩了眾人一記響亮的耳光。

你把這些話說出來……是誰指使你的?你有什麼目的!

太壞了!

你這麼說,不是要教大家當貪官嗎,這哪兒是什麼文院啊,這分明是「帝國貪官專業素養培育學院」!

哪有貪官啊!

你可千萬不要空口白牙的汙衊大人,在座的各位可都是老父母大清官,人均包青天,哪兒有貪官!

「呵呵呵……」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卻有人忍不住輕笑出聲,引得眾人矚目。

發笑之人,正是于謙。

他站起身來拍手叫好:「先生說得好,學生受教了。」

朱高燨微微一笑:「坐下,下次說話時,記得先打報告,否則要吃板子的。」

于謙老老實實的坐了下去:「學生知錯了。」

「正所謂,萬言萬當,不如一默。說白了,往死里幹活但是閉上嘴,這是當奴才的學問。想說話可以,多磕頭多喊大人英明。」

朱高燨悠悠的說道,「這樣的為官之道,可保各位大人仕途如步青雲……以及死無葬身之地!」

「各位都是讀聖賢書出頭的,孔聖人授業於我等,難不成,就是為了當一個大貪官?」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