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面安靜了下來。

阿棄和一行影侍,率三百鐵騎,與建文帝對峙。在朱允炆的身後,是追隨他多年的建文影侍。

誰都沒有先說話,唯有胡濙在地上嗚嗚個不停。

阿棄思忖片刻,翻身下馬,作揖道:「臣,奉太子殿下之命,特來請建文陛下前往北京,與永樂陛下一敘,永樂陛下心念叔侄之情,思念建文陛下久矣,還望建文陛下能不計前嫌,隨臣回駕北京。」

建文影侍不屑的說道:「他朱棣一個逆臣念個屁的叔侄之情,我看他是心中起了弒君之心。若想帶走陛下,從我的屍體上踏過去!」

阿棄的手已經搭在了刀柄上,她本來就沒打算要和平談判,只是象徵性的客氣一下。

真當她帶來的這三百鐵騎是看花的?

朱允炆卻對建文影侍呵斥道:「不可無禮!」

他微笑著看向了阿棄,對與朱棣見面的事閉口不談,轉而問道,「你是藍家的孩子嗎?」

阿棄頓了一下:「建文陛下還認得我?」

朱允炆微笑道:「假如我父親沒有病逝,你如今應該還是國公府上的千金。」

阿棄搖了搖頭:「都是過往雲煙罷了,建文陛下不必再提。」

朱允炆嘆道:「過往雲煙,建文皇帝也不過是過往雲煙罷了。你回去轉告四叔,如今的我只是一個僧人,他不必眷戀了。」

阿棄站在原地,平靜的注視著建文帝。

她怎麼可能就這麼回去?

說那些客套話,是考慮到朱允炆再怎麼說也曾是大明的皇帝,好給對方一個台階下。如果朱允炆不下,那她就直接動真格的了。

阿棄忽然想起來了什麼,說道:「來之前,太子殿下讓我給建文陛下傳個話。」

朱允炆眉心微凝:「太子……是我那堂弟高熾嗎?」

他這些年一直來跟胡濙玩捉迷藏,游山歷水,對朝廷上的變化是絲毫不知,還以為當今太子是昔日的燕王世子朱高熾。

阿棄搖了搖頭:「太子殿下,是當今陛下的四子。」

「高燨,他當了太子嗎?」

朱允炆有些意外,「也罷,這都已經與我無關了,高燨讓你給我傳個什麼話?」

阿棄面無表情的說道:「太子殿下說,倘若建文皇帝願意去北京,與永樂陛下促膝長談,那麼皆大歡喜。如果建文皇帝不願意去北京,那就讓我送昭獄裡那些老大臣們上路。」

當年建文帝兵敗如山倒,自己從南京跑了出去,朱棣入京以後展開了一場血洗,有太多建文舊臣死在了那一場血洗當中。

活下來的,要麼被罷官免職,要麼被關進了昭獄當中。

至今,仍有上百位建文舊臣,被羈押在南京的昭獄裡,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

建文影侍當即抽刀,指向了阿棄:「你以為你在跟誰說話?」

主辱臣死,阿棄此言無異於是當著他們的面,羞辱建文帝,影侍們安能容忍?

阿棄瞥了一眼建文影侍:「沒大沒小。」

她雖然也是個丫頭,但她現在是以永樂皇帝使者的身份,來與建文皇帝談判。

若是永樂影侍,皇帝不說話,他們是萬萬不得插嘴的。哪裡像建文影侍這般,看上去比建文皇帝本人還威風。

「你!」

建文影侍剛想說些什麼,卻被朱允炆抬手打斷:「好了。」

「不就是去一趟北京嗎。」

「我可以去。」

朱允炆盯著阿棄,道,「但你得答應我,若是我去了北京,你家太子殿下需釋放羈押在昭獄裡的建文舊臣們。」

阿棄搖了搖頭:「我無法做主,這些需要建文陛下與太子殿下或者永樂陛下面談。」

朱允炆皺眉,不作言語。

他能聽懂,阿棄話語間的想表達的意思。

說的是阿棄沒資格做主,其實上,她在明擺著告訴建文帝:你沒得選。

假如建文帝不答應,阿棄帶著一行永樂影侍與三百鐵騎,照樣可以強行擄走他。

從一開始,雙方就不在同一條水平線上談判,或者說,這根本就不是談判。

建文影侍見朱允炆處處被懟,隨即將刀刃放在了胡濙的脖子上:「既然閣下這麼有誠意,那我就先見個血,給朱棣一個見面禮!」

胡濙:「!!!」

朱允炆這次卻並未阻攔,只是當做看不見一般。

他雖然在十餘年的遊歷生涯里把自己包裝作一個憐憫世人的僧人,但骨子裡,終究還是那個冷血殘忍的建文帝。當年殺起親叔叔來,他眼皮子都不帶眨一下的,更何況是胡濙這個不相干之人。

這些年的逃亡生生涯里,他之所以一直沒有對胡濙動手,一是因為胡濙對自己沒威脅,二是想要糊弄住朱棣。

哪裡想到,胡濙這個不起眼的小人物,還真抓住了他的尾巴,朱允炆現在腸子都悔青了,早知道就給這姓胡的一刀宰了。

然而面對架在胡濙脖子上的刀,阿棄眼皮子都不帶眨一下的。

「他死不死,與我何干?」

胡濙聞言,四仰八叉的躺在地上,用死魚眼仰望天空。

這該死的阿棄,慷他人之慨,費別姓之財,如此風輕雲淡,合著不是你死啊。

「慢著!」

朱允炆終於開口,攔住了影侍,救下小胡。

他算是看明白了,阿棄是真沒把胡濙的命放在心上,想用胡濙的命來做籌碼,那這籌碼堪稱是一文不值。倘若此時殺了胡濙,只會惹怒朱棣,迎接他的將是更兇猛的報復。

永樂影侍,比他身邊這些建文影侍,更加的冷血兇狠,手段也更加高明。

朱允炆攥緊了拳頭,最終還是微微俯首:「勞煩閣下帶路了。」

「我願同閣下去一趟北京,和我那四叔見一面。」

……

文華殿內,燭台火苗搖曳,像是赤誠的舞姬在鮮紅的台上翩翩起舞,寂靜的夜晚,殿內依舊是安靜的滲人。

朱高燨正在給大白貓投喂小魚乾,他一手托腮,似乎是覺得有些新奇。

雖說這貓養了許久,但他本人卻極少喂食,平日裡都是由阿棄來照料。只不過這次阿棄出了遠門,朱高燨又不願意讓別人來照顧自己的貓,便每日從政務清閒時抽出時間來親自投喂。

「阿棄那邊,應該已經接到建文帝了。」

朱高燨一邊喂貓,一邊想事,「把建文帝接回來,讓他和老爺子見一面,老爺子應該是下不去這個手的,只能我來做……」

「爺爺,您誤會我的意思了,我是想把建文皇帝接回來給他養老,沒想過弄死他。」

「真噠,我這話是發自內心的,您可不能冤枉孫兒啊。」

腦海世界裡的老朱似乎是聆聽到了朱高燨的想法,發出了強烈的抗議。朱高燨差點忘了這茬,又是好一頓辯解。

「喵~」

朱高燨低頭一看,大白貓輕咬住了他的手指,喵嗚的像是要表達什麼。

「怎麼,是嫌小魚乾難吃嗎,還是……嗯?」

朱高燨微微皺眉,看向了大殿的後門方向,他敏銳的察覺到,有一種不詳的徵兆,正在緩緩向他靠近。

大白貓叼著魚乾,慢悠悠的踱步躲到了他的身後。這小東西應該也是嗅到了危險,躲到主人的身後避災。

朱高燨嘆道:「算盡世事,到頭來被別人給算計到我頭上來了。」

大殿的後門緩緩推開,十餘個身披蓑衣的蒙面刀客緩緩走了進來。

……

文華殿外,恰好有一隊上十二衛的禁軍巡邏。

「大人,往常我們不都應該在殿旁巡邏嗎,怎的今日直接繞了過去?」有一禁軍士卒疑惑的問道。

領隊騎在高馬上,瞥了一眼在深夜中明著燈火的文華殿,道:「我等以後就按這條路巡,不可驚擾到太子爺,你也知道,太子爺總是在夜裡辦公,倘若我等打擾到他處理國務,豈不是誤了國家大事。」

那士卒皺眉道:「可是,上面也沒下過這條令啊……」

「可是什麼可是!」

那領隊的有些不耐,「這是昨夜我們幾個領隊剛剛擬定的,你要是有意見,等明早去問其他領隊,要不然你直接去找樊忠將軍告我的狀也行。」

「卑職不敢。」

「不敢就少廢話,繼續巡邏,不關己事少言語,你問這麼多莫非是自找麻煩。」

「大人教訓的是。」

一行禁軍繼續沿路巡邏,卻並未注意到,文華殿的燈火猛地熄滅了下來。

……

朱棣從睡夢中驚醒了過來,他大口大口的喘氣,額頭上密布細汗。

他剛才做了一個噩夢,夢中……

他不敢細想下去,大喊道:「湯承!湯承!」

「小橙子,你死哪兒去了!」

湯承連滾帶爬的就跑了過去,跪地叩首:「奴婢在呢,請萬歲爺吩咐。」

「快,快,扶朕去文華殿……快!」

皇帝陛下神色慌張,「朕夢見,夢見……該死的東西,你還不快扶朕去見太子!」

「喏!」

湯承連忙扶著皇帝陛下起身,不敢多言。

自從暈厥過一次後,皇帝的身體便越來越不堪,一連半個月沒睡過一次好覺。今天晚上好不容易能勉強入睡,卻又忽然驚醒,實在是讓人擔憂老爺子的身體能否抗住這般折騰。

但這不是他該考慮的事,皇帝陛下說什麼,他就做什麼。

「對了,讓樊忠也跟過來,讓他帶上禁軍,跟朕一起去文華殿!」

朱棣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大喊道,「朕有預感,出大事了!」

……

朱棣在湯承的攙扶下,顫顫巍巍的一路行至文華殿前。

在他身後,樊忠領著數百禁軍帶甲之士,嚴陣以待。

「開門!」

朱棣大喝一聲,樊忠疾步上前,推開了正殿的大門,但他卻瞪大了眼睛,猛地後退數步,像是面前有什麼恐怖的猛獸似的。

「陛下,這,這這這……」

樊忠一時間不知該說什麼好,他大汗淋漓的想要向皇帝解釋,但卻又說不出來一段完整的話語。

朱棣不顧眾人勸阻,一把推開了湯承,衝進了大殿之中。

當看到殿內場景之時,他也呆呆的愣在了原地。

卻見,朱高燨沉穩的坐在了案台之後,雪白的狐皮大氅被鮮血染紅,他一手輕撫大白貓的絨毛,似是在安撫受驚的寵物。另一手則提著狼毫,蘸了些灑在桌上的鮮血,就當做是蘸了硃砂般,繼續用血來批改摺子。

在他身後,懸掛著通紅染血的障刀,刀尖向下,血順著刀鋒滴落在了地板上。

文華殿內,躺著十餘具蒙面的蓑衣刀客的屍體,死狀怪異,身上遍布刀傷。濃郁的血腥味撲面而來,猶如森羅地獄。

幕後之人可能忘記了一件事:

縱然他能收買上十二衛開路,縱然他抓住了阿棄離開文華殿的間隙,朱高燨本人,也是一位有萬夫不當之勇的猛將。

他曾在校場力壓千軍,也曾在忽蘭忽失溫的隘口領八百驍騎獨擋瓦剌雄風。

他雖然覺得個人武力在數十萬人的戰場上起不到什麼作用,但並不代表他真就是一個只會玩弄筆墨的政客。

握住刀,他是鎮壓一方的大將軍。

放下刀,他是擅長算計的陰謀家。

朱高燨抬起頭,與朱棣對視:「陛下,這是何故?」

……

朱棣疲憊的揮手驅散了樊忠、湯承等人,坐在了朱高燨的身旁,問道:「這到底是怎麼個事?」

「文華殿里的硃砂用完了,我看這人上門送溫暖,索性就以血代硃砂,繼續批改摺子了。」

「你知道我問的應該不是這個。」

「您若是問的建文帝,現在人應該也沒多久就到了……」

「我問的也不是這個。」

朱棣皺眉道,「是誰幹的?是誰有這個本事,能買通上十二衛,繞過重重阻礙,將刺客送進防衛森嚴的文華殿?他又是如何能抓住你身邊沒有影侍的這段時機,對你發動偷襲的?」

朱高燨沉默了一會兒,道:「爹,您就別多想了,這是一個巧合。」

「你不用糊弄朕,這世界上哪有兒那麼多巧合。」

朱棣沉聲道,「所有的巧合,都是早已有人安排好了一切,這不是天命難違,這是人力作祟。朕還沒老糊塗,你就算想一個人扛起所有的擔子,多少也應該跟朕說一聲,好讓朕心安。」

「你不是神,你是人,你也會生老病死。只要是人,就有做不了的事。」

「你跟朕說一聲,朕來幫你。」

「別讓我這個當爹的,稀里糊塗的就走了,把什麼苦什麼累都丟給你這個當兒子的,我在地下如何能安息?」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