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裡清楚,為什麼現在內閣不想給西南軍賠款。】

【因為朝廷給祁王府的賠款,是有明確規定的,這是當年嘉靖皇帝與祁王府定下的條約,每一樣賠款都羅列的很清楚,朝廷每年往西南送多少東西,都是寫的明明白白的。】

【這就給朝廷對官員們出了個難題:他們只能眼巴巴的看著這筆巨款從自己眼皮子底下過去,卻不敢伸手貪污。】

【他們只要敢伸手,等祁王府一核對單子,就會發現數目對不上,一旦惹怒祁王大家都得完犢子。】

【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皇帝的私房錢他們都敢貪,現在居然有他們貪不了的錢,這合理嗎!】

【這很合理,因為他們也害怕祁王。】

【皇帝,他們可以不放在眼裡。但是祁王不行,因為皇帝拿他們沒辦法,但是祁王是真的敢弄死他們。】

朱棣沒覺得意外,因為這一向都是文臣們的做事風格。

你想和文臣講道理,他們會和你耍賴。你想和文臣耍賴,他們就會和你講道理。

當一個文臣玩明白這種不要臉的道理後,他就會升華為——「賢臣」

若想青史留名,就得同流合污。

【經過內閣這些人才們的商議後,他們想出了一個既不用給祁王賠款,又不用去和祁王打仗的兩全法——割地。】

【他們決定,以後不再給祁王府賠款,用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五省之疆土作為交換,讓與祁王府。】

【你還以為自己聽錯,割讓五省疆土,這是直接把大明三分之一的疆送給了出去啊!這些文臣們是真敢開口!】

【現實是,內閣還真是這麼想的,因為這五省的賦稅也忒窮了。五省當中賦稅最多的是廣東,單是廣東一省之賦稅,比其餘四省賦稅總和還多。但是廣東的賦稅,還不及南直隸賦稅的十分之一,也就是矮個子裡挑了個高個子。真要是算起來,五個省加起來賦稅還沒比不上南直隸賦稅的四分之一】

【用五省疆土,抵消每年給祁王府的巨額賠款,這筆買賣划算的不能再划算了。】

【五省里有三省受倭寇荼毒,剩下的廣西,雲南則是經常有土司叛亂,每年入不敷出,朝廷里的人也很難撈銀子。以前的時候好歹還有西南祁王府坐鎮,自從跟祁王府鬧翻了之後,西南軍就再也不替朝廷打仗,可把內閣的大學士們愁壞了。】

【朝廷每年都要往這五省輸送令人窒息的軍費,這筆軍費是從國庫里出的。國庫的銀子,雖然跟皇帝沒什麼關係,可這都是他們這些內閣大學士的錢啊,怎麼能這樣糟踐了呢。】

【現在把五省割讓給祁王,戰亂什麼的都是祁王的西南軍去打,還省下來了一筆巨額的賠償款,大家可以定下心來瓜分利益,豈不美哉?】

【你聽得人都傻了,煌煌大明,竟要割讓五省疆土於人,自己死了以後還怎麼見列祖列宗?】

【內閣耐心的解釋,大意是:「皇上,祁王也姓朱啊,大家都是一家人,這怎麼能叫割讓土地呢,這叫照顧自家人,您嗝屁之後列祖列宗還要誇你呢。」】

【你心想祁王還特麼是一家人呢,人家關上門當皇帝,比我這個正統的皇帝還威風,鳥都不鳥這破朝廷。咱把人家祁王當一家人,人家祁王把咱當窮親戚,一家人個屁啊?】

【眾人討論的津津有味,而你卻不經意間注意到,有一人冷眼相視,沉默的注視。】

【這個人叫張居正,字太岳,位列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內閣次輔。你心裡覺得這哥們兒看著挺順眼的,內閣里的人都在想著怎麼欺負皇帝,唯獨這個張居正很老實,想來也是忠君之臣。】

【不過如今的內閣,張居正也就是個擺設罷了,雖是次輔,卻沒什麼權力,對你沒什麼幫助。】

【張居正身上掛著少保兼太子太保的虛職,屬於是鐵桿太子黨。你寄希望自己駕崩之後,張居正能幫著太子重掌皇權,不要讓自己那年輕的太子重蹈覆轍,成為內閣的傀儡。】

【你知道自己的兒子才能有限,鬥不過內閣,但是張居正是個好幫手,此人看著又老實,定能幫太子壓制內閣,讓權力重新回到皇帝的手上。】

皇權旁落,皇帝成了傀儡。

在割讓土地這事上,皇帝居然沒有任何反抗的權力!

朱棣的內心已經麻木,對此不發表任何意見。

跟他模擬過的歷代皇帝做出的傻逼事比起來,隆慶皇帝已經很不錯了。

因為隆慶沒有任何辦法,他只是一個吉祥物。他不敢去反抗,因為他害怕自己和武宗皇帝一樣,莫名其妙的死去。

隆慶皇帝的行事風格是:我寧願什麼都不做,也不願意犯錯。

「明堡宗」叫門天子朱祁鎮想做事,差點把大明給玩沒了;

明武宗威武大將軍朱厚照想做事,然後把自己給玩死了;

「明仙宗」道士皇帝朱厚熜想做事(征討西南),三十萬大軍沒了;

隆慶皇帝只是不做事,但他沒有做錯事。

如果他做事了,恐怕大明會更慘。

【經過內閣的商議,高拱決定派出張居正,去和祁王談判,去進行「賠款換五省」。】

【你發誓,你內心絕對在抗議。但是現實的你,只能答應。】

【不過這「賠款換五省」,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不是因為內閣大臣們良心發現,而是因為皇帝要駕崩了。】

【你病了,你熬了近三十年才把親爹熬死,熬到最後自己也不行了。】

【在臨終之前,你依次召見了皇后、太子、太子生母李貴妃,說了些遺言。本來你應該再召見內閣首輔高拱,但是你在召見高拱之前,先召見了張居正。】

【等張居正到後,你驅散了所有人,虛弱的說道:「張先生,朕能相信你嗎?」張居正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

【你仔細的注視著張居正,最終還是相信這個人,說道:「如此,新帝登基後,皆仰仗於張先生。朕會告訴太子,讓他全心全意的相信你,幫助你鬥倒權臣,等鬥倒那些權臣後……」】

【張居正斬釘截鐵的說:「臣非戀權之人,一心忠君,陛下予以臣厚望,臣又怎能辜負陛下。待臣鬥倒權臣後,便立刻告老還鄉,讓新帝重掌皇權!」】

【你欣慰的點了點頭,張居正,應該不會讓你失望……吧?】

【你再一次召見太子朱翊鈞,將所有的後事交代完畢之後,你又象徵性的召見高拱,之後便不省人事。】

【次日卯時,駕崩於乾清宮。】

【朱載坖的皇帝人生模擬完畢。】

「賠款換五省」到最後也沒能實現,不過朱棣知道,這是因為皇帝突然死了的原因,等新帝登基,內閣還是會去繼續做的。

而朱棣,也記住了「張居正」這個名字。

新帝能否重掌皇權,就靠張居正了。

不得不說,隆慶帝還是沒白活。他知道自己沒那個能力,但又不甘心皇帝只能當文臣們的傀儡,便在臨死前耍了個陰招。

皇帝將所有的希望寄予一人,若是張居正能鬥倒權臣,那麼新帝便可以再度收攏皇權。當然,前提是張居正遵守諾言,在鬥倒權臣後告老還鄉。

可張居正一人,真的能做到這麼多事嗎?

內閣文臣連割讓五省疆土這種事都能做出來了,權柄何其龐大,以張居正一人之力,又該如何去對抗一眾強敵?

朱棣有些懷疑,但還是選擇相信隆慶帝的眼光。

畢竟他也沒什麼辦法,要是朱棣能活個二百多歲,能有那麼多吊事?後世皇帝又不是朱棣當的,大明會如何發展,還得看後人爭不爭氣。

朱棣記得清楚,如今是永樂十二年,自己是永樂二十二年駕崩的,自己只剩十年的陽壽了,他要抓緊時間,為後人鋪路。朱棣心中有些遺憾,若是上天能再給自己十年的時間,朱棣自信能帶著大明橫掃北方異族,再平定南部的叛亂,平定戰亂之後,得以機會穩定國內局勢,讓大明遠邁漢唐!

自從當上皇帝之後,朱棣該有的都有了,現在他只覺得貧瘠,他太缺少一樣東西了——時間。

英雄白髮,將軍遲暮,歲月的刻刀緊追著朱棣的步伐。

朱棣突然開始痛恨這個國運模擬系統了。

如果不是這個國運模擬系統,朱棣也看不到未來的大明,也不會這般焦灼,夙夜難以入眠,為大明殫精竭慮。他努力的想要去改變未來,可改變未來何其困難,以人力對抗天命,顯得有多麼渺小。

如果他不思考未來,便可以捂住耳朵、蒙上眼睛,當做一切都沒有發生,幻想著自己駕崩之後大明偉業可以綿延萬世,後世子孫各個爭氣能文能武,百姓們安居樂業。

冥冥中,朱棣仿佛聽見悠揚的聲音在嘲諷他:

「你思考了,才會如此痛苦。」

這個說話的人,是朱棣自己。

他在與自己對話,喃喃自語,不知是後悔,還是不甘。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