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天色剛發白,京師各路文武官員來到承天門外,等待上朝。

承天門外有三個門,中間原則上專供皇帝出入,左側為文武大臣上朝專用,右側為皇室成員通道。

此時大臣們都站在左側,三五成群的議論事情。

朝廷廣西兵敗的消息已經在昨天傳的滿城風雨,但具體敗成什麼樣,損失多少,大臣們還沒數。

通政司拿到的是加蠟封印的急件,只有皇帝能看,然後還有簡易塘報,只說兵敗。

所以百官們心裡沒數,到底廣西敗成什麼樣了。

這會大夥都在議論,人群中的姚廣孝、袁珙兩人顯的格格不入。

姚廣孝平時幾乎很少上朝,皇帝也不管他,但昨天他知道了廣西大敗的消息,估計今天皇帝會召見自己,所以也來了。

袁珙平時也很少上朝,今天也來了。

這兩人與其他大臣似乎有點隔膜,反正一般情況下,大部份時間都是兩人在一起。

譚淵和張武、劉榮等在時,會與他們一起,但現在這些人都不在。

姚廣孝微閉著眼睛,好像在閉目養神,其實是豎著耳朵在聽四周百官說話。

文武官員都在議論廣西敗仗的事,人群里還各有說法,有人說好像只是小敗,也有人說好像慘敗,三十多萬大軍一戰而沒。

現場各種說法都有,說的最多的就是文官,武將們議論的比較少,很多武將都不敢出聲。

比如新昌伯唐雲的兒子,唐榮。

唐雲在永樂二年去世,唐榮襲父親爵位,為皇帝親軍,羽林右衛指揮使。

他剛剛也看過武王伐紂書了,心裡真是罵娘,當然是罵朱高煦。

朱高煦擺明挑撥離間,但不管皇帝怎麼想,唐榮現在是很害怕。

所以對廣西戰事,他是不敢吭聲的。

他一動不動站人群里,看起來也挺奇怪。

突然有人從後面撞了他一下。

唐榮回頭看,原來是丘福的兒子丘松。

丘松父親丘福在淮安募兵練兵,兒子丘松是羽林左衛指揮使,和唐榮關係不錯。

這傢伙有點像其父,是個大嘴巴,性格也外向。

這會用肩膀撞撞唐榮,小聲道:「那事是真的嗎?」

唰,唐榮頓時漲的滿臉通紅,他緊閉著嘴巴不說話。

丘松又用肩膀撞了撞他:「我說兄弟,哪事是真的嗎?」

「我怎麼知道。」唐榮怒道,狠狠瞪了他眼:「別胡說八道,都是假的。」

唐榮知道丘松問的什麼。

最近京師最火的就是武王伐紂書,丘松肯定很想知道,朱高煦有沒有在朱棣面前,提過要封唐云為侯。

可惜這事,只有漢王朱高煦和皇帝朱棣兩人知道。

但論口碑,好像還是漢王口碑明顯更好。

因為現場大多數武將都知道,朱棣當年確實和寧王說了平分天下,然後翻臉不認。

丘松正要說什麼,唐榮趕緊道:「咱們為臣子,做好本份即可,你別再以訛傳訛。」說罷向他使了個眼色,示意四周人多口雜。

丘松不以為然,他只是有點八卦而已,父親又不在家,並沒有多想什麼。

姚廣孝就在不遠處,他豎起耳朵聽了半天,也沒聽到詳情。

因為唐榮說話聲音很小。

丘松有點像丘福,嗓門比較大,但也壓住了在說。

他大概聽到幾個字,猜到丘松在問書的事。

姚廣孝這時看向袁珙,發現袁珙也在看他。

「漢王真是奸詐。」姚廣孝小聲道:「貧僧見過的人里,漢王最是無恥奸詐。」

姚廣孝知道漢王是胡說八道的,朱棣封爵時,只與姚廣孝,丘福、朱能、袁珙等幾個心腹商量,連張武等都沒有參與。

朱高煦根本不場,全是胡編亂造。

但又如何,百姓和百官們看到說的一本正經,是真是假已經不重要,關鍵是誰會信,誰不會信。

「當初就不該放他離京,當圈養在京師。」袁珙怒道。

姚廣孝想了想:「這貨膽子挺大,若在京師,保不准又來一次玄武門。」

袁珙居然無言以對。

就在這時,吱,承天門左側的門突然打開了。

有官員奇怪的看看天色,似乎時辰未到。

也有官員以為時辰到了,就要往前。

裡面飛快鑽出一個身影,正是宦官侯顯。

「陛下今天取消早朝。」

「啊」四周一片驚呼。

「陛下請了幾位大臣進宮議事。」侯顯報了幾個名字。

內閣楊士奇居然第一個被叫到,眾人莫奇妙。

這會的內閣就是打醬油的,即沒實權,又不是尚書。

接著是禮部尚書杜至剛。

接著又叫到戶部尚書夏原吉。

兵部尚書劉俊。

劉俊在永樂初為兵部尚書,後來朱棣又讓金忠干。

朱高煦起兵後,朝廷在長沙成立平漢承宣布政使司,金忠去干布政使了,所以又讓劉俊干。

接著才叫到姚廣孝,袁珙。

被叫到名字的一個個進去。

他們排成一列,先來到午門,然後才進入皇城,侯顯帶他們來到六科廊,大夥在這等著,楊士奇和杜至剛先去了武英殿。

袁珙和姚廣孝有點奇怪,以往這麼重要的事,應該先叫他們才是。

兩人下意識往邊上走點,遠離其他人。

「陛下這是想幹嘛?」袁珙問姚廣孝。

姚廣孝看看楊士奇,再看看杜至剛,這兩人八桿子打不到一起,皇帝陛下,卻一起召見。

兩人有啥事是一起干過的嗎?

他腦子裡緩緩閃過兩件事情。

永樂元年(1403年),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稱,燕京北平是皇帝「龍興之地」,應當效仿明太祖對安徽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

永樂三年,楊士奇私下和解縉說,皇帝可能會遷都?當時被解縉怒罵,說他沒事找事。

姚廣孝不由心中一動,低聲道:「陛下可能想遷都?」

「啥?」袁珙一臉不敢相信之色。

朝廷才不過敗了兩次,還有一百多萬大軍。

靖難時,北軍吃敗仗也比現在多啊。

這不像是皇帝的風格,不可能才吃了兩次敗仗就要遷都的。

這要被打的遷都,那就太丟人了。

袁珙抬頭看向天空,但此時正是白天,也看不到星星,他呆呆看著天空,也不知在想什麼。

姚廣孝道:「能看出什麼?」

「沒有,我在想心事。」袁珙道。

「……」姚廣孝。

皇帝和楊士奇、李至剛說了什麼,其他人當然不知道。

反正接著是戶部尚書夏原吉和兵部尚書劉俊進去的,兩人進去沒一會就出來了。

夏原吉一臉不高興,劉俊則不停在勸他。

姚廣孝嘴角微抽,估計朱棣又讓他們募兵弄錢,準備聚集更多的兵馬。

果不其然,等朱棣看到他們時,朱棣直接道:「俺準備在湖廣集合全國兵馬,與逆子一決死戰。」

此次朱棣的目標,是要集合八十萬以上的大軍,一舉打敗朱高煦,並御駕親征。

姚廣孝則勸道,陛下不要著急,四川還沒分出勝負,若是四川能大勝,官軍立馬可以翻盤。

此時他們已經確定朱高煦在湖廣,只要打敗四川叛軍,官軍可以從四川進入雲南,和當年朝廷直搗北平一樣,到時湖廣叛軍肯定要回頭。

「俺知道,所以俺先要徵集足夠多的兵馬,預備足夠多的糧草。」

袁珙馬上道:「江南夏糧徵收不力,臣懷疑有人私通叛軍,從海路賣糧,謀取高價。」

「殺,殺,殺。」朱棣暴怒,當天就叫來紀綱,讓其派錦衣衛到江南密探,敢從海路運糧往福建去的,全部誅九族,並要求紀綱,一定要抓個雞,殺雞儆猴,震懾江南一帶的商人。

紀綱當時聽的眉頭又急皺起來,從海路抓人,不是錦衣衛的強項啊。

紀綱好不容易搞定朱棣上次讓他三天抓出扔書人的案子,現在又來個更難的,朱棣一次次給他出難題,之前朱棣威望無雙,紀綱當然屁都不敢放。

現在形勢越來越差,紀綱的心思也活絡起來。

老子拚死賣命,就怕到時竹籃打水一場空,總得幫自己留個後路?

紀綱腦子瘋狂轉起來,京師里,誰的關係和漢王比較好一點?

當初漢王沒離京前,丘福、徐忠、李彬等大將都聯名請封漢王為太子,皇帝毫無動靜,丘福也知趣,果斷閉嘴。

徐忠現在據說帶兵降了,但皇帝還沒治罪他的家人,因為具體發生了什麼事,現在只有皇帝和少數幾個人可能知道,或者,只有皇帝知道。

李彬去交趾後就失蹤了,朝廷也得不到交趾的消息,過去這一年,朝廷錦衣衛也好,海上的船也好,派了不少去交趾,都是無功,海船都被擊沉過兩次。

漢王很厲害,他用了半年時間,給交趾所有百姓和官員,做了身份牌,錦衣衛沒能進入交趾,還殺了個當地人,搶了個回來。

那身份牌用交趾和廣東等地區特有的鐵木製成,刻有百姓身高,臉形,甚至特點。

如果臉上某處有痣,也會寫上。

現在錦衣衛都不敢去交趾,到處都在查身份牌,有時一天被查好幾次。

因為得不到交趾的消息,所以李彬家人一直無事。

但皇帝派了錦衣衛嚴密看守,遠遠監控。

紀綱想了想,決定去李彬家裡看看。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