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起兵以來,他占了這麼多地方,這是第一個邀請自己去住他家的官員。

這狗官?朱高煦隱隱想到什麼事,不是想送老婆吧?

不過看馬麟這年紀也不可能,難道是小妾?

朱高煦起兵後一直在外領兵,有時帶著騎兵到處跑,又累又髒,天天跟著大兵頭們在一起,也枯燥無比。

突然馬麟這麼說下,男人腦子的那些東西,隱隱被勾動起來。

他腦海里立馬產生兩種聲音。

還沒打進南京城,還沒幹掉朱棣,穩住,千萬穩住,不要浪。

偶爾放鬆一下也是不錯的,誰知道下一刻,會不會戰死在沙場上?

他剎那間猶豫,就被馬麟看在眼裡,馬麟心中暗喜,賭對了,漢王果然好這口。

不料,下一刻。

「不用了。」朱高煦突然變的一本正經的:「本王住都司衙門即可,出外打仗,一切從簡。」

「下官明白。」馬麟小心的應付了下,表情竊喜,朱高煦並沒有訓斥他,這代表,自己沒說錯話。

朱高煦和討逆軍進城之後,表示整個廣西已經正式納入他的地盤。

他原本在柳州城立了布政使司,徐忠暫時為布政使,因為徐忠識字。

現在他可以把三司轉移到桂林。

因為要保護徐忠家人,徐忠在桂林不適合出現,這邊認識他的人太多。

朱高煦使令徐忠去廣東,然後由廣東進交趾,並讓他帶去一封信給沐晟。

廣西都指揮使還是王忠,都指揮衙門設桂林。

此時廣西全境歸朱高煦所占,原廣西八衛二十幾所,共有分派了兵馬六萬多人,由王忠駐守桂林。

桂林增設兩衛,為桂林三衛,一衛變三衛,這樣王忠手上多了一萬多人,廣西都司總兵力為七萬多。

朱高煦打贏廣西會戰後,兵馬已經上升到三十多萬,這下分駐之後,重新回到二十五萬。

駐守的衛所除了訓練就是屯田,要保證軍田秋糧的穩定產出。

另經統計,此時廣西有田102430頃90畝,每年需交夏稅麥1869石,秋糧米492355石。

廣西的田是非常少的,才一千多萬畝,有些省份可能兩三個府就有一千多萬畝。

到明弘治時期,廣西屯田才達到十五萬頃。

廣西不但田少,軍田更少。

此時廣西都司軍田只有四千六百一十頃(46萬畝),而同期雲南都司有軍田一萬二千頃(120萬畝),同期的貴州軍田為九千四百(94萬畝)。

從屯田看,這相鄰三省廣西最少,這可能和三省的衛所兵馬數也有關,因為三省的都司兵馬,也是廣西最少。

但現在朱高煦的主力幾十萬大軍都在廣西,如果秋糧不夠,後繼打仗就沒法打。

所以廣西現在兵馬已經太多,朱高煦不得不分配到貴州盛庸那邊五萬,以緩減糧食壓力,這樣盛庸那邊多了五萬,朱高煦這邊還餘二十萬機動兵馬。

此時朱高煦只有從武岡岷王那邊弄來的十幾萬石糧,加上桂林搶到一些,遠遠不夠他的開支。

不但他的幾十萬大軍和數萬民夫要養,還有大量的廣西新降官員要養。

除了要保證秋收,朱高煦還得考慮創收。

朱高煦也不急,按步就班,先穩定都司,然後是其餘二司。

左布政使還是馬麟,右布政使為吳翔,桂林知府為漢王府官員錢常。

原按察使被罷免,用副使陸廣平為按察使,漢王府官員為副使。

廣西三司先生成立,力爭有序運轉,要為漢王大軍籌備軍糧,運輸物資。

之前有人懷疑下面的官員會出工不出力,朱高煦也終於祭出大招。

宣布大明所有地方官員,從九月起,俸祿翻倍,廣西率先實行。

在給兵士們加餉之後,朱高煦給官員加俸祿,再次震驚整個大明。

而且朱高煦是宣布大明所有官員俸祿加倍,我的地盤先加,至於朱棣你的官員加不加,那是你的事了。

這招真挺噁心人的,估計朱棣知道後,又要掀御案了。

給文官加薪又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再加上都司的軍餉也加了,按廣西去年稅賦四十九萬石來計,到時廣西肯定不夠用,更別說他現在還要打仗,還有幾十萬兵馬要養,所以除了下一步要完善稅收之外,重點還是打擊大地主。

比如岷王和靖江王。

朱高煦進城後,靖江王一直沒來看他,且王府大門緊閉,也無人外出。

朱高煦的兵馬守住大門,暫時也沒進去。

雙方對恃了幾天,王府里有人出來,說要出去買菜。

守衛說不準,沒有漢王命令,任何人不能出去。

王府里的人說,我們缺菜,沒蔬菜。

守衛說你等著。

沒一會,守衛從外面拿過來一袋蔬菜,往門口一扔。

王府里的看的無語,這麼點蔬菜,也就夠靖江王一家幾口吃一餐。

王府里幾百號人呢。

他們又索要,無果,只好回去。

消息很快傳到朱贊儀面前。

朱贊儀和蕭用道面面相覷。

朱高煦沒想逼迫岷王那樣上門,還送蔬菜,但這樣搞的話,用不了多久,他們還要缺糧。

到時朱高煦只送朱贊儀一家幾口的糧,王府幾百號人,大量的宦官,侍女,僕人,兵士們怎麼辦?

全部餓死?

「漢王這招真是毒。」蕭用道無奈道:「他知道殿下仁義,知禮,必不願部下受災,用來逼迫殿下。」

朱高煦這招對岷王肯定無用,岷王只管自己,不會管屬下和僕人。

但是對朱贊儀就有用了。

他雖然不了解朱贊儀,但馬麟、吳翔等人都了解。

也正是馬麟向他獻計,靖江王恭慎守法,好學善書。

蕭用道曾經向朱贊儀陳述了八件事,分別是「慎起居、寡嗜欲、勤學問、養德性、簡鞭撲之刑、無侵下人利、常接府僚以通群情、簡擇謹厚人以備差遣。」

所以朱贊儀人品不錯,且對部下極好,可以利用。

朱高煦當時聽後,也陷了沉思。

在後世人品好的人同樣成為一種貶義詞。

那些忠厚善良,誠實守信,守規矩的孩子走到社會上,基本個個都會吃虧。

越是正直,越會一事無成。

因為惡人會利用他們的優點,使他們變成缺點。

現在,他朱高煦也要這麼干。

僅僅把王府大門關了三天,朱贊儀就出來要求見漢王。

守衛說漢王沒空見,城中被戰火敗壞,百姓房屋破漏,衣不蔽體,漢王正組織百姓修建城池,很缺錢啊。

朱贊儀很快派蕭用道出來求見漢王,說,願意損款十萬兩白銀。

但他不是支持漢王的軍費,需要漢王用在百姓身上。

朱贊儀說是這麼說,至於朱高煦真的用在什麼地方,他當然管不到。

朱高煦這才答應見他。

進入靖江王府後,朱高煦發現靖江王府比他雲南的親王府還大,僅大殿就有十幾間,其他房屋上百幢,其間山水交錯,假山亭台,應有盡有,還有兩個不錯的小湖。

朱高煦看到心裡又不平衡了,父皇朱棣給他的,似乎永遠都是宗室里最差的。

他想都不用想,朱贊儀的田肯定比他多。

朱贊儀得到消息後,趕緊帶人到前殿迎接他。

遠遠看到朱高煦,他立馬跪下:「贊儀拜見叔父。」

原來論輩份,朱高煦居然還是他叔。

朱高煦終於當長輩了。

「哈哈哈,賢侄快請起,軍務煩忙,今天才有空來看望賢侄,快請起,快請起。」朱高煦笑眯眯把他扶起,關心的問道,聽說伱身體不好,要多休息,少運動。

朱贊儀馬上道:「之前韓觀帶兵進來,侄兒也誤信了謠言,現在也是後悔莫及。」

兩人當年在北平府見過面,但現在再見,感覺對方都好像換了個人。

等進入大殿後,朱高煦當仁不讓坐在上位,朱贊儀也小心翼翼在下首陪著。

蕭用道讓人上茶,朱高煦可不敢喝,只是放在一邊。

蕭用道和朱贊儀都是人品不錯的官員,但朱高煦還是要防著點。

他自己感覺自己人品也不錯,但為達目的,還不是啥事都敢幹。

朱贊儀有兩個王妃,兩個兒子。

這時他讓人把三位夫人和兩個兒子叫出來,要拜見叔公。

「……」朱高煦不由摸了摸下巴,都做公公了?

不過他感覺到蕭用道在偷看他。

對方是打親情牌還有禮法牌。

你都長輩做到公公了,應該不好意思對小孩子下手吧?

不一會,殿外進來五人,三位夫人和兩位小王子。

王妃張氏,二十歲還沒到,但看起來已經有點顯老。

另耿氏和李氏,都還年輕,估計只有十五六歲。

李氏的孩朱佐敏還小,被李氏抱在手上。

看到朱高煦,李氏輕輕把朱佐敏入下,按著他跪下,向朱高煦磕頭。

邊上的朱佐敬倒是很聽話的先跪下。

朱佐敏還小,完全不知道啥事,也不聽話,扭來扭去。

「啊哎,快向叔公跪頭。」李氏著急道。

這李氏模樣俏麗,肌膚雪白,算是長的不錯。

這會正是八月份,天氣很熱,她穿了件寬鬆略有透明的紗絲長裙,胸襟有些鼓鼓的。

但彎腰按著兒子下跪時。

嘶,朱高煦表情一凝。

此時李氏就距離他不到五步,朱高煦甚至能聞到李氏身上淡淡的香味。

那李氏渾然不覺,還在按兒子,又不敢太用力。

勉強按了幾下,感覺臉紅耳赤,無能為力,她難受的抬起頭,正好看到朱高煦盯著自己的目光。

李氏下意識低頭,唰,整張臉變的更紅。

(朱高煦放大招,俺也要放大招,大年初一開始加更,每天三更,加到初七,求月票。)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