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戰後,朱高煦立馬給降兵和四川投降的官員先發了兩倍餉銀,第一時間穩住官員和兵士的心,同時重組兵馬,訓練精銳。

他三次戰役大獲全勝,得到數十萬兵馬,肯定要先吸收消化,穩住軍心。

靖難時雙方的兵馬都經歷過大敗,敗兵將士都投降來投降去,因為都是內戰,所以投降很容易的。

但現在朱高煦又分田又加餉,那以後他們被官軍打敗,還降不降?

家裡幾十畝在朱高煦這邊呢。

朱棣你勝了後,還會重新分給大夥嗎?你會按朱高煦的標準發餉嗎?

朱棣要這麼發,馬上就要破產。

所以朱高煦這招很毒,也很有效,只要給他時間,他統治的地盤會越來越穩固,以後官軍來攻,可以說絕大部份城縣,不會像靖難中那樣投來投去。

四川勝後,朱高煦並沒有急著再往湖廣攻,因為最近降兵太多,需要妥善處理,且更重要的是,馬上秋糧在即,朱高煦要穩住秋糧,保證軍糧。

他兵馬暴增,還給官員俸祿加倍,都是要大量的糧食。

所以朱高煦此時到處徵調、運轉糧食。

西南各省產量遠遠不如朱棣控制的地盤,好在他還有交趾和占城兩個產糧盛地來支持。

源源不斷的船隻,正從交趾海防港等往廣東,福建沿海過來。

八月中旬,一紙命令傳遍西南數省加福建廣東,無數工匠和鐵料往廣西、湖廣方向集合。

朱高煦從雲南帶調來了工匠,準備在湖廣大量鑄造火炮。

八月底,在湖廣的朱能、火真、陳志等得到消息,官軍在四川又慘敗,宋晟退回陝西,重組防線。

三位靖難功勳聽到,都是不敢相信。

宋晟打仗以穩為名,幾十年統兵一方,從未大敗過,且有何福、張武、瞿能等大將相助,沒想到還是敗了。

據說敗的和廣西一樣慘,只帶了幾萬騎兵逃回來。

沒幾天,整個戰役經過又慢慢傳回湖廣,眾將這才知道是瞿能反水了。

一直到九月初,朱高煦的兵馬才從永州出發,正式進入湖廣腹地。

這會四川大敗的消息已經傳的到處都是,朱高煦給天下官員加俸祿的事也是人盡皆知,湖廣各州凡是沒有大量官軍駐守的地方紛紛投降。

像寶慶原本有寶慶衛,但朱能退回長沙時,把寶慶衛也帶走了,城中只有幾百軍士,也果斷跟著投降。

此時官軍剛剛經歷廣西大敗,湖廣兵馬不多,朱能為自保,都把附近各縣府的兵馬集合到了長沙。

這讓朱高煦兵不刃血連下寶慶,衡州,武岡、黔陽,這樣整個湖廣南部,納入朱高煦地盤。

與此同時,正從四川回到貴州方向的盛庸軍,派趙貴領兵兩萬,自四川巫山進湖廣歸州,歸州長寧所官軍已經早已放棄,撤向荊州。

原在沅州的火真先退到長沙,然後和朱能一合計,兩人加起來手上不到十萬兵馬,叛軍火炮厲害,只能守一個大城,兵力如果分散守幾個小城,肯定是找死,只會被各個擊破。

長沙是重鎮,原本應該固守,但水道窄了點,又遠離江南和河南。

此時朝廷徵調的兵馬,正從河南,江南等地往武昌集合,距離長沙太遠。

長沙顯然不安全,叛軍下步肯定要打常德,那邊也沒兵馬駐守,大機率會降,一旦叛軍拿下常德,長沙可能被包圍,而且萬一討逆軍繞過長沙,直取岳州(巴陵),斷他後路怎麼辦?

所以他們乾脆放棄了長沙。

於是不得已,兩人退向武昌。

朱能當時要守桂林,除了想釘個釘子在廣西,也是因為桂林有宗室在。

現在長沙的吉王還沒有出現,要到大明戰神明英宗時才封。

所以長沙沒有宗室,朱能和火真想來想去,還是退往武昌。

此至,湖廣岳州以西,包括長沙先後落下朱高煦手中。

朱高煦把主力移到常德,官軍則在荊州、岳州布置防線,雙方在洞庭湖,隔河對恃,暫時都沒有大的動作。

官軍在拚命從四面八方調派兵馬,準備下一次的決戰,而朱高煦則慢慢穩住各省的統治,訓練精銳,徵調糧食和民夫,同樣準備著。

——

明明還算酷夏,京師的九月卻到處都是涼意。

去年這個時候,朱棣還在朝廷中商議京師北遷的事情,但現在,除了遷都,還有漢王造反的事情,兩件大事,弄的京師官員焦頭爛額,或者說,弄的朱棣焦頭爛額更好。

靖難後的永樂元年,(1403年),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稱,燕京北平是皇帝「龍興之地」,應當效仿明太祖對安徽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

明成祖於是大力擢升燕平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為北平府,改北平府為順天府,稱為「行在」。同時開始遷發百姓以充實北平;被強令遷入北平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戶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十餘萬。

這件事,當時就搞民間怨聲載道,老百姓苦不堪言。

但自明朝立國以來,老朱家就喜歡干這事。

朱元璋當年遷江南蘇州富戶到鳳陽,到其他地方,也是動則遷數萬,十餘萬的。

大明百姓在他們眼裡,特別是富商在他們眼裡,和豬羅沒區別,想往那遷就往那遷。

偏偏這時候的商人和富戶還很聽話,因為他們的地位還排在農民之下。

你要到了明朝中後期的時候,地主階級比較囂張,那時再想這麼遷,可沒這麼容易。

到永樂四年,即今年一月,朱高煦還沒有起兵前,朱棣又下詔以南京皇宮為藍本,興建北平皇宮和城垣。

朝廷在北平前後投入了近千萬兩白銀和大量的人力物力,幾乎把戶部的財政給掏空了。

這才剛動土開工幾個月,朱高煦突然反了。

原歷史上,到永樂七年,朱棣以北平為基地進行北征,同時開始在北平附近的昌平修建長陵。將自己的陵墓修在北平而不是南京,證明明成祖已經下定決心要遷都。

可現在朱高煦突然反了,原本朝廷諸臣也沒多少在意的,畢竟朱棣實力擺在哪,那有兒子打過老子的。

不料進入八月後,朝廷在貴州慘敗,廣西慘敗,四川慘敗。

三個省三場大戰,全部慘敗收場,前後損失官軍五六十萬。

此消彼漲之下,漢王朱高煦的兵馬,聽說已經超過一百萬,且牢牢控制著西南諸省,和大明朝廷形成了分庭抗禮之勢。

進入九月後,朝廷三場大戰的慘敗,已經傳遍天下,形勢對於大明朝廷極為不利。

更要命的是,這個時侯朱高煦又提出給天下官員加俸祿翻倍。

朱棣即位後,先征安南,又建北京皇城,兩件大事投入上千萬白銀,國庫幾乎掏空,朱高煦選在這個時侯加薪,真是殺人誅心。

九月初二,又是上朝的一天。

夏天天亮的早,太陽還沒升起來,一眾大臣已經來到皇城門外。

人們三五成群,都在竊竊私語。

太子朱高熾默默的站在姚廣孝和袁珙身邊,這兩人在漢王起兵後,上朝也勤快起來,基本每次都來。

因為姚廣孝和袁珙不受眾大臣歡迎,所以之前太子更喜歡和楊士奇、楊榮等內閣成員站一起。

但這幾天,太子有點心事,一直想找機會問問兩人,所以今天專門和兩人站的近。

朱高熾一邊暗自思索著,一邊打量群臣。

四川再次戰敗,群臣們在議論時,很多人都掩飾不住的幸災樂禍,太子當然知道,朝中有很大臣還是不服父皇朱棣的。

朱棣皇帝才坐了三四年左右,朱高煦就起兵,地位不是很穩固。

現在又連吃敗仗,那些有異心,以前敢怒不言的朝臣們,肯定要幸災樂禍。

殺,這些吃裡扒外,兩邊騎牆的人,都要殺,朱高熾看起來仁厚的臉上,閃過一絲狠辣之色。

昨晚他還做了個惡夢,二弟朱高煦趾高氣昂的騎著大馬進入京師,而眼前的這批官員們,紛紛諂媚著跪在朱高煦的面前,然後把朱棣父子一頓貶罵。

那場景,就的朱棣進京時沒什麼兩樣。

不對,朱高熾很快想到,建文帝好歹還有很多大臣不肯投降,寧願一死,如果高煦進了京,今天這裡的大臣們,有幾個願意為我父皇而死?

怕是一個都沒有。

真是悲哀啊,太子朱高熾越想越氣,越想越沮喪。

他不由扭頭看向姚廣孝和袁珙,發現兩人氣色也不好,與靖難時意氣風發的神態完全不同。

他頓時明白,這兩人恐怕也意識到現在形勢很不好。

我該問誰呢?太子朱高熾有件事想問他們。

其實朝廷在廣西慘敗時,太子就想問兩人,但那時他還是非常懼怕父皇,不敢問,而且如果朝廷在四川勝了,也沒有必要問。

現在四川再敗,太子感覺,如果再不問,以後搞不好沒機會了。

「道衍大師、袁大人。」朱高熾左右看看,身邊的其他大臣這時距離有點遠,更小聲叫了下。

「太子殿下。」姚廣孝,袁珙兩人紛紛彎腰。

「俺有件想問兩位。」

「太子請說。」姚廣孝笑道。

「刷」太子臉突然變的通紅,表情略有點猙獰。

姚廣孝和袁珙莫名奇妙。

只見朱高熾猶豫了片刻,終於咬牙道:「武王伐紂的那件事,是真的嗎?」

姚廣孝和袁珙臉色大變。

兩人當然知道太子問的是什麼。

世子身體不好會嗝屁,高煦伱要努力啊。

太子想知道,俺父皇,到底有沒有說過這話?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