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初六加更)

朱椿上前扶起瞿能,兩人對視,俱搖頭苦笑。

瞿能起身後,朱椿道:「高煦又讓你來勸本王?」

瞿能想了想,緩緩道:「漢王說,昨天大王怒火中燒,不夠理智,要等大王冷靜下來後,再來與大王細說,大王文武雙全,品德高尚,是天下藩王中,少數可以說道理的人。」

「哈哈哈。」朱椿大笑:「大侄子這麼誇我,我該生氣還是高興?」

但他不得不承認,今天確實比昨天冷靜了很多。

尤其知道朱高煦在靖難前就在謀劃這些事時,他心中更加的震憾。

「你說,你接著說。」朱椿想聽聽瞿能能說點什麼,來打動自己。

瞿能馬上道:「漢王拿下四川、廣西、貴州、廣東、福建,加上雲南和安南,大明半壁江山已經到了手上,朝廷的失敗,已經是必然。」

朱椿冷笑:「未必,朝廷還有百萬大軍,他父親也不是省油的燈。」不過他嘴上這麼說,心裡覺的,似乎好像還是朱高煦這邊更強一點。

「大王家財萬貫,已經幾輩子都用不完,而漢王一旦登基為皇帝,必然大力削藩,全面收稅,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的。」

「所謂槍打出頭鳥,天下的藩王中,誰要是第一個起來反對,漢王必然要重重打擊誰。」

朱椿臉色微變,沒有說話。

「大王伱也看到了,漢王連親生父親都敢掀翻,還有什麼事,是他不敢做的?」

朱椿的臉色更加的難看。

「蜀王府還要千秋萬代的傳承下去,大王不為自己,也要為以後打算。」

「只要大王全力支持漢王,蜀王府定然代代繁華,傳承千古。」

說到這裡,朱椿還是一言不發,只是雙眉緊蹙,滿臉鐵青之色。

瞿能頓了頓,語重心長的道:「末將說句難聽的話,蜀王府的財富已經用之不盡,糧食也吃之不完,大王何苦自尋煩惱。」

大殿里依然一片沉默,朱椿好像還在考慮什麼。

瞿能也不知道說什麼了,能說的該說的他都說了,如果還是勸不住朱椿,他也不知道朱高煦能幹出點什麼事。

但他心裡很佩服朱高煦,正常情況下,一般人會取得天下,才著手幹這種事。

但朱高煦一邊打天下一邊干,真是不怕宗室們反他。

不過瞿能猜想,朱高煦怕是故意如此,然後藉機打擊宗室。

可這些都是他的親戚啊,漢王真是心狠。

也不知雙方沉默了多久,蜀王終於長長嘆了口,他緩緩道:「高煦之前怎麼說的?以後要是有世子和郡王分封出去,只有一千畝田?」

瞿能苦笑點頭:「朝廷不再賞田,由大王的田裡分出去。」

「……」朱椿臉色鐵青。

這和漢朝的推恩令差不多了,比如蜀王要是有五個兒子,十個孫子,分封十五個地方,每人最多只能有一千畝田,且朝廷不給,從蜀王原來的田裡給出去。

「本王的田要是給完呢了?」朱椿怒道,這要幾十幾百年後,我朱椿的田豈不是要分完?

瞿能苦笑,搖了搖頭。

給完就沒有了。

所以你別生太多子孫。

「一千畝田,已經遠超大明億萬的百姓,加上朝廷的俸祿,只要不揮霍,足夠過上好日子了。」瞿能這時心裡也在想,漢王說的沒錯,這些人不過運氣好,出身在王室,一千畝田還嫌少?

老百姓有十幾二十畝田,就能過了很不錯了。

當兵的辛苦賣命,這才拿多少田?

關鍵他們俸祿也不低,果然是貪得無厭。

這時朱椿又道:「這高煦給天下官員,武將,兵士,甚至宦官都加餉,各地藩王的俸祿就不加?」

瞿能還是只能苦笑,親王歲祿為米1萬石,鈔2.5萬貫,其他物資無數,這麼多你還想加?你用的完嗎?

但他馬上道:「漢王說了,以後會大量削減王府人員,控制王府支出,藩王們支出少了,俸祿自然夠用了。」

「呵呵。」朱椿氣急反笑:「親王府以後可以有多少人?」

「宦官宮女不能超十人,其他人員加起來,不能超三十人,王府護衛,有當地都司負責。」

也就是一個親王府,以後只能有三十個各種傭人。

相比現在,蜀王府里養著近上千人,真是天差地遠。

當然,這麼多人被削掉,蜀王的開支自然也少了很多。

朱椿此時起身,略有煩燥的在大殿里走了幾個來回。

瞿能也跟著站起來,靜靜看著他。

朱椿走了好久,很顯然內心在受煎熬和折磨。

瞿能決定給他下劑猛藥,上前沉聲道:「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大王何必猶豫,即然不能反抗,為啥不選好的路?退一萬步,萬一將來漢王輸了,大王一切可以回到原來?」

「況且,漢王說了,只要大王表態支持,漢王定會從其他地方補償大王。」

無論你願不願意,漢王都要收稅,你何苦往槍頭上撞?

這麼直白的話,像朱椿這種聰明人肯定能聽懂的。

「哎」朱椿這時終於長嘆:「本王不是捨不得這些稅糧,只是-——都是先皇所賜,俺不孝啊。」

說罷,淚如雨下,激動無比。

次日,蜀王朱椿單獨密見朱高煦,兩人不知說了些什麼。

當天下午,朱高煦再次召集成都一些重要的官員和武將,蜀王當場宣布,全力支持朱高煦,拿出糧田一百萬畝。

——

四川和陝西交界處,分別有大巴山、小巴山、米倉山等群山和秦嶺相阻,整條邊界東西幾百里的山峽中,只有幾條路可以走,其中兩條比較平緩,三條都是險峻的山路。

最西邊是祁山道,當年諸葛亮就從這裡兩次北伐,同時也是進入關中(特別是打西安)最遠的路,然後就是陳倉道,也算比較好走的路。

另三條難走的道,則都在秦嶺當中。

十月中旬,瞿能來到興勢山上,兒子瞿郁站在身邊左側,另一個兒子瞿陶則跟隨漢王。

俞通淵在瞿能身後,身邊同樣跟著兩個兒子俞翊和俞靖。

歷史上俞通淵長子俞翊和父親俞通淵,瞿能父子一起戰死在白溝河之戰,現在因為朱高煦的原因,都活了下來,也算是一大幸事。

四川一戰打完,瞿能手中兵馬達到十五萬之眾。

根據漢王的意思,他重組四川行都司,讓各衛所兵士回歸衛所,屯田,訓練和駐守。

於是手中餘下八萬多為機動兵馬。

漢王接著給官員軍士加餉,重組三司,又開徵重稅,籌結軍需糧草。

按漢王的這種方式,四川已經算固入金湯了,就算他帶著這八萬人出征,官軍從陝西攻入四川的難度極大,四川留守的兵馬,也足以應付。

漢王已經和他說清楚,準備明年在湖廣和官軍決戰的同時,留四川都指揮司陳文據守四川,瞿能要帶兵打進陝西。

雖然漢王讓他明年再入關中,但瞿能卻第一時間來到興勢山現場查看,考慮明年的戰事。

看來朱高煦暗示的國公,很有效果。

現在討逆軍占據漢中,官軍想從關中攻進來,難度極大,但討逆軍想攻出去,同樣難度極大。

目前雙方的形勢,已經和三國魏蜀沒什麼區別。

瞿能想進兵關中,首先排除了諸葛亮走的祁山方向。

走祁山太遠,多繞幾百里,距離西安更遠。

而且祁山北部,明軍設以重鎮秦州衛來守護。

從祁山出去後,就算能攻下秦州衛,還要打關中四大門戶的西門戶蕭關,才能進入關中。

這又要繞遠處,又要攻堅城,陝西的宋晟肯定有大把的時間防備他、阻擊他。

祁山道右側的陳倉道也不好走,同樣有大散關擋在前面,大散關身後還有寶雞縣,都駐有官軍重兵。

而秦嶺這邊,因為地勢更險要,所以沒有明軍設的衛所。

瞿能打算在這邊找條路進關中。

從興勢這裡出兵,距離西安極近,不,應該說是目前漢王地盤內,最近的方向。

此時他剛剛來到興勢山,正觀察遠方,三國時,這裡發生了著名的興勢之戰,不過當時進攻的是曹魏,而他現在,要學像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

好在現在是大明內戰,只要能占據優勢,官軍們見勢不妙投降的快,算是他的優勢之一。

「進來難,出去也難,當年曹爽怎麼想到攻進來的?」俞通淵站在山頂,邊看邊笑,估計是嘲笑曹爽的無能。

瞿能則看著遠處不出聲,似乎在考慮什麼。

片刻之後,兒子瞿郁問:「父親想到些什麼嗎?」

瞿能道:「我在想,宋晟會怎麼干。」

身為這個時代少有的名將之一,瞿能首先站在宋晟的立場,考慮宋晟會怎麼安排防守。

從興勢往西安方向,共有三條路可以走,全是秦嶺中的峽谷。

最東邊是有名的子午谷,距離最長,有六百多里,也是最危險的一條路,但最距離西安最近。

明末時,闖王高迎祥不信邪,帶人走過一波,想直接去打西安,結果被孫傳庭提前料到,逮住一頓胖揍,不過他們挺強的,六百多里才走了二十天不到,據說高迎祥被官軍逮住時,還罵了句「殺千刀的魏延」,是真是假也不知道,可能是有人調侃高迎祥。

俞通淵這時道:「子午谷到處可以伏擊,宋晟打仗雖然以穩為主,但也挺陰的,搞不好這糟老頭,安排了兵馬在裡面等我們,而且——」而且這條道,以前從來沒有人走通過。(歷史上曹魏走過,但走一小半又回去了。)

西邊褒斜路(斜谷)四百五六十里長,距離西安最遠,但是三條路里路況最好的。

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也是走的這邊。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