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下旬。

西貢港。

陳旭帶著一隊兵馬來到港口。

漢王當初派兵打下占城後,就要集中占城的工匠,然後驅使大量占城戰俘來營建海港,並親自取名為西貢港。

陳旭當時不明白為什麼,現在算是看出來了。

西貢港與吳哥王朝緊緊相鄰,從西貢港出港的話,水師可以沿海路直通巴薩河,進入吳哥王朝的首都吳哥通。

打下吳哥舊都後,沐平山原本和陳旭說好,修整一下再打吳哥通,但因為發生了孫小老兵變的事,沐平山決定暫緩這件事,穩住軍心。

他一面繼續組織在吳哥大肆搶奪,將財富充做軍費,一邊穩定軍心,休整兵馬,同時向吳哥通發出檄文,說他們在西貢建港時,被當地吳哥軍隊殺了大明百姓,所以才起兵過來,現在要求吳哥王朝,賠償五百萬白銀,五十萬糧食才罷兵,不然就繼續打下去。

陳旭想到這裡,真是服了漢王。

據說這都是漢王想出來的主意,修建西貢港時,吳哥王朝沒同意。

但現在,在明軍打下吳哥城後,吳哥皇朝的國王閣耶跋摩十三世嚇的瑟瑟發抖,趕緊同意。

大明十五萬兵馬,號稱三十萬逼近吳哥通,閣耶跋摩十三世在舊都被攻下後,立刻派人過來求和。

沐平山趁機以皇帝朱棣的名義,要五百萬白銀加五十萬糧食。

閣耶跋摩十三世咬牙還價到兩百萬加二十萬糧食。

明人說可以同意,但要吳哥王朝出一千匠,兩萬民夫,過來修建西貢港。

閣耶跋摩十三世想了想後便同意了,但朝中大臣們紛紛反對。

大臣們說,明人把西貢港建好後,水師出來,只需兩天就能到吳哥通,無論如何不能答應。

閣耶跋摩十三世說,明朝是天朝上邦,豈會言無而信?只要咱們把銀子糧食送到位,足夠支持明人,肯定會罷兵的,聽說明人建港,是為了對付南洋海盜。

西貢港建立後,水師可以從這裡直下馬六甲,大明兵鋒,已經威脅到南洋諸國。

閣耶跋摩十三世這麼說,也是想拉南洋各國下水,一起對抗明人。

於是,陳旭今天來到現場,只見從巴薩河方向,源源不斷的船隻正往西貢港而來,上面全是成堆的糧食和白銀,還有大量的民夫和工匠。

閣耶跋摩十三世向明人低頭妥協,雙方正在起草停戰協議。

但陳旭知道,漢王在得到這些所有的東西後,肯定會撕毀協約,再次動兵,因為漢王比朱棣還不要臉。

而且現在明朝的皇帝是朱棣,前面所有做的事,簽的協議,都可以推到朱棣身上,連吳哥王朝國內,現在罵的都是朱棣。

若漢王一旦登基,立馬就會兵出吳哥通。

「漢王真特麼的陰險毒辣。」陳旭心裡暗暗罵著,但不知為什麼,看到海邊雲集的船隻和人,隱隱還是挺痛快的。

西貢港大概在二三月份開始營建,當時還是個小漁村,朱高煦令徵調占城所有工匠,驅使占城數萬戰俘,五萬民夫,在這裡大興土木,建造港口和造船廠。

如今已經是十二月份,經過近一年的修建,西貢港已經初見雛形。

但這個時代效率有點低,朱高煦還是覺的人手不夠,所以沐平山才會讓隔壁吳哥王朝再出一千工匠,兩萬民夫。

此時西貢港港口已擴建成形,東西兩個方向都有成片的造船廠工廠,近十萬人在這裡日夜忙碌。

沿海一線全是各種船隻進出,看起來比大明的港口還要繁華幾倍。

因為不差錢,所以沐平山按漢王要求,還給參與建造的工匠和民夫們支持薪水,所以當地人也都乾的一頭的勁。

畢竟在吳哥王朝也好,占城王國也好,出使勞役是他們的本份,根本沒有任何收入和封遇。

現在明人還算仁義,給他們吃飽,付他們薪水。

不過他們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些錢財,都是搶自他們自己國內。

陳旭這時盯著不遠處海面上的幾艘船,那是吳哥王朝的第一批白銀到了,據說他們有大量的黃金,所有用黃金來替代,第一批有十萬兩黃金和三十萬白銀。

「走,去看看。」沒有人不喜歡錢,陳旭聽的也是心裡痒痒的,帶著一隊兵馬來到海邊。

海邊守將宋顯也是快馬來迎。

陳旭知道這宋顯,據說是漢王親兵出身,還識字,現在為西貢衛指揮僉事。

西貢衛有明軍五千多人,其中軍將基本全是漢王的人,衛所兵馬則是張輔從國內帶過來的。

漢王用自己人當軍官,帶著張輔的人,立馬就把所有兵馬變成他自己的,真是厲害。

「拜見雲陽伯。」宋顯帶著一隊人迎過來,因為看到陳旭到了。

「宋將軍好。」陳旭笑道:「沐將軍讓俺來看看,說是漢王從交趾運來了炮?」

「剛到了幾門炮。」宋顯道:「要安排在港口炮台,不過這點炮不夠,大王應該後續還有安排。」

「咱們能借用嗎?」陳旭道。

他想打吳哥通的時候,帶著炮去。

「雲陽伯放心,以後你們會有炮的。」宋顯又道,這炮是用來岸防的,又重又沉,不適合步騎野戰。

陳旭也沒多說,隨意和他聊幾句,他過來看炮是假,看看西貢港是真。

現在看到現場,只感覺漢王實力無窮無盡,那怕國內打輸了,退守這邊,稱霸南洋都沒啥問題。

宋顯這時回頭和身邊親兵說了句什麼,繼續和陳旭聊著。

陳旭有意無意打聽,宋顯好像也知無不言。

這時他才知道,漢王在這邊造了個很大的船廠,據說要比福建的船廠還大。

朝廷為了下西洋,在龍江擴建,在福建造了一個大船廠,已經是當世比較大的。

沒想到漢王野心更大,在這裡造了更大的。

而且這邊工匠不少,安南船多,工匠多,加上占城和吳哥的工匠,大量的工匠被漢王弄到這裡。

「東岸第一個船廠已經可以造小漁船了,明年這個時候,應該能造千料大船。」宋顯這時道。

陳旭臉色不變,心中還是很震驚。

安南多船,他們打下安南得到數千艘船,漢王還在興建大船廠,召募工匠,野心真是不小啊。

「那邊在建什麼?」陳旭這時指了指靠近吳哥王朝的西面。

「哦,工匠局,以後造炮造銃。」宋顯笑道。

「還要在這造炮?」陳旭心中更震驚了。

宋顯笑笑,當然要造了,總不能什麼炮都從雲南運過來,那得花費多少?

兩人說了沒一會,有兩個兵士抬著一個箱子來到現場,後面還跟著兩個小娘。

砰,箱子落地是十分沉重,陳旭莫名奇妙。

宋顯上前打開箱子,刷,裡面全是金爛爛的光芒,看陳旭也是倒吸口冷氣。

金子,這是一箱金子。

「吳哥王朝多金,大王說的真是沒錯,戰爭雖然不好,但是能創造財富,嘿嘿。」宋顯笑道:「這裡有些金子是給雲陽伯準備的。」

陳旭臉色微變,假意道:「這不好吧,要是讓漢王知道?」

宋顯笑道:「末將哪敢私做主張,漢王下令,如果從吳哥王朝要到銀子,一定要分些給諸位將士。」

「雲陽伯和大王在靖難中並肩做戰,大王視如知已,早就吩咐了末將,這裡全是為雲陽伯準備的。」

說罷又指了指兩個小娘:「這是閣耶跋摩十三世進獻給朱棣的吳哥美女,大王說,分兩個給雲陽伯。」

「……」陳旭漲頓時紅了臉。

現在明軍都是以皇帝朱棣的名義和閣耶跋摩十三世打交道,對方進貢的東西,也是給皇帝朱棣。

他陳旭要是收了這兩個小娘?

但是不收的話?宋顯正直勾勾看著他:「雲陽伯不喜歡小娘(不給漢王面子)?」

「哈哈哈哈。」陳旭放聲大笑,有點不好意思:「漢王,真是,太客氣,太客氣了。」

他不得不承認,漢王很會收買人心。

大夥在靖難中跟著燕王苦戰,辛苦打了幾年,雖然封了伯,但得到的所有賞賜錢財加起來,不如跟著漢王這一年。

可這小娘一收啊,就真的上了漢王的賊船,陳旭無奈,卻又沒的選擇。

陳旭想了想道:「漢王仁義,給兄弟們發三倍餉銀,但這樣耗費巨大,撐的住嗎?」

他也是終於有心替漢王著想了。

進入吳哥王朝有十五萬兵馬,戰損率還挺低的,因為吳哥確實不經打。

明初軍餉包括月糧和行糧。

月糧是給出征的家屬,騎兵月二石,步兵月一石,鹽兩斤。(沒有家屬的一斤。)軍馬每日給豆三斤,草料十五斤。

行糧沒有定額,兩則合計,在明初時,大概每月五錢銀子。

到明英宗時,軍戶開始逃亡,開始募兵制,到明武宗時,募兵標準變化,這一時期,明軍多了一個每日支取的口糧標準,最初標準為銀三分三厘,比如大名鼎鼎的戚家軍,每日軍餉標準就是口糧三分三厘,行糧一分二厘,全年餉銀約十八兩,摺合每月一兩五錢。

要知道當時戚家軍訓練非常辛苦,更是精銳中的精銳,一月不過一兩五錢。

到天啟時,遼東的軍餉已經達到折銀二兩一個月,其他地方的兵馬入遼東做戰時,更是摺合到三兩一個月,當然了,能發到將士手上有多少,這是另外的事。

所以明初明軍餉銀還是比較低,朱高煦在雲南時,給大夥每人每月加五錢,等於翻倍了,大夥當然支持漢王了。

現在他們在外面打戰,朱高喣肯定沒這麼多糧給他們,所以還是折錢。

此次要翻三倍,即每人每月要發一兩五錢。

十五萬兵馬加上各級軍將,每月要二十多萬,從閣耶跋摩十三世哪要來的銀子,也就夠發一年多。

這可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