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雖然在到處搶掠,但還要支撐國內的兵馬與朝廷血戰,所以陳旭認為他的經濟壓力應該有點大。

不然最近也不會勒索吳哥王朝三百萬兩銀了。

「走,雲陽伯,末將帶你轉轉。」宋顯聽到他這話後,笑了笑。

陳旭一臉疑惑,跟著宋顯往北面去。

北面有新建的西貢衛,西貢衛倚海而建,衛城距離海邊只有五里多,當時動用了兩萬當地民夫,加五千多衛所兵士,建好基本結構,和主要建築,到現在還在完善中。

陳旭跟著宋顯來到這邊,遠遠看到城牆還是木式結構,不由驚訝:「你們衛城用木牆?」

陳旭道:「先建了個簡易的,因為大量的人力要用到港口建設和船廠建造,等外面的都造好了,再重建衛城牆。」

他們用木板為夾層,中間和海邊沙土,先建了簡易的牆。

陳旭本來以為這是臨時衛所,將來會回國,聽宋顯這麼說,將來還要重建衛城牆,那肯定是永久性的。

等靠近衛城時,宋顯帶著他往西邊走,這時他發現,西邊有條新建的街道,宋顯說,街道兩邊,都是幫忙建廠建港的民夫住房,房子當然也比較簡陋,大部份用木頭建成,好在這邊沒大明北方那麼冷,所以冬天不會那麼冷。

陳旭靠近後,發現街上居然十分繁華,人來人往,還有大量的商鋪。

據宋顯介紹,這些商鋪,有部份是大明廣東,福建的商人經過時,看到這裡的商機開設,有部份是衛所自己弄的。

「我們給民夫工錢,衛所軍士們手上也捏著一堆錢,總要找地方消費,大王讓咱們在這裡做生意,出售當地特產和各種生活用品,再鼓勵大明商人過來,帶動這裡的消費。」

「這樣咱們發出去的一部分餉銀和工錢,又能回到咱們手上。」

宋顯說,大王已經發明了白糖,現在在當地很受歡迎,賣的最好,連衛所的軍士們,手中有了余錢,也會來購買。

說罷,帶他去了一個商鋪。

據宋顯說,這個商鋪的掌柜是漢王府派來的,但裡面有衛所五個正軍在幫忙。

且每月輪流來五個不同的軍士,掌柜支付工錢,每月銷售數據,由軍士帶回去,宋顯統計。

陳旭馬上聽懂了,漢王的人和衛所的人,有相互監督作用。

這漢王真特娘會賺錢,還有心機,陳旭看的暗暗稱奇。

他第一次看到如雪花般的白糖,伸手沾了點,果然甘甜美味。

在升龍時,他就知道漢王當時組織雲南來的土人和當地百姓一起在升龍種甘庶,並且安南的升龍附近,原本就是當地種甘庶的地區。

「這白糖,現在只有漢王能弄吧?」陳旭這時沉聲道。

「當然,現在能出白糖的地方,都有軍隊圍護,保證不泄密。」

當然,這玩意的技術出來後,肯定藏不住,但能瞞多久就瞞多久,至少朱高煦要賺個頭彩。

宋顯這時道:「現在大王起兵,軍資吃緊,要靠白糖來換取錢和糧,所以兄弟們,暫時還是用黑糖。」

「當然,雲陽伯和一般將士不一樣,以後每月,會有適量白糖送過去。」

「哈哈哈,客氣,客氣,漢王真是-——太客氣啦。」陳旭哈哈大笑,心中越來越佩服漢王。

漢王能賺錢,也能花錢,大把大把的發工錢發餉銀,但是又能想辦法再賺回來,這真是牛逼的不行,陳旭現在五體投地。

他此刻已經很清楚,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皇帝肯定搞不過漢王。

漢王有錢,有兵,還會收買人心,而朱棣在靖難成功之後,大殺四方,得罪了大明很多文官和百姓,看起來,應該不是漢王對手。

他馬上想到個問題:「我們在吳哥的十五萬兄弟,手上都有大把的餉銀,看來也要學這邊呀。」

宋顯笑道:「沐將軍已經著手在辦這個事。」

「好,好,我全力支持。」陳旭當場表態。

——

靖難時,南軍冬天很少開戰,因為他們沒有北軍耐寒,李景隆第一次帶五十萬大軍攻北平時,就因為冬天的棉服不夠到位,兵士們凍傷凍死一大片,士氣和戰鬥力俱是大降。

此時已經進入冬季,朱高煦也果斷暫時罷兵,因為他的兵馬大部份適應了南方的溫熱氣侯,且沒有足夠多的棉服,這會攻到江南一帶,天氣會很冷。

都說北方冷,其實江南的冷和北方相比更讓人受不了,後世很多北方人到江南來後,都不習慣,也不耐凍。

朱高煦的兵馬在雲南、廣東等地時,都不用考慮冬服,當時的軍需物資,也是在火炮,弓箭,甲具、攻城器械等方面下力。

現在占據諸省之後,朱高煦也不輕舉妄動,一面組織各省開始準備冬季物資,一面整訓兵馬,等待下一波的決戰。

如他所想,朝廷在連續四省大敗之後,加上也是冬天快到了,暫停了攻勢。

或者說,朝廷正在徵集兵馬,也沒有力量發動新的攻勢,又或者朝廷以為,只要拖延下去,以舉國之力,早晚能拖夸朱高煦。

當然,之前靖難中也是如此,朝廷和燕軍中間打打停停,不然也不會打幾年時間。

所以自四川中江大戰結束後,整個永樂四年一片安靜,兩方形成暫時的默契,罷兵休整。

十一月下旬,朱高煦從前線回到雲南,主要的作用是穩定雲南軍民和百官的心,畢竟他統兵在外,如果長時間不同,怕引起更多無聊的猜測。

朱高煦回來後,先召集文武官員,了解下雲南現在基本情況,還能徵發多少兵馬?年可供多少糧?民間的宣傳工作做的怎麼樣?

布政使侯海向朱高煦稟報,大王的稅收政策,出現了問題。

朱高煦趕緊問:「哪裡出問題了?」

問題越早出來,越好,這也是他為什麼現在要弄稅改的原因,可以在統一全國之前,還能改。

侯海道:「下官就以雲南的軍田來打個比方?」

雲南都司原有軍田一百二十萬畝,朱高煦帶進漢王三護衛,在雲南招募佃戶,屯田練兵,經過幾年時間,現在軍田加漢王的田,已經有一百四十六萬畝。

明初的軍田稅糧比較重,每畝一斗。

到朱棣登基後,改為一斗二升。(注意,不管你的產量高低,按數實征。)

按這個標準,假設雲南一百四十六萬畝田,按原來朱棣的標準雲南軍田可收稅糧為十七萬五千石。

朱高煦後來取消了明廷的稅收方式,因為明廷軍田原來的方式很虧種田軍士,朱高煦要拉攏基層軍士必須要改。

此前明廷規定,軍田前三年,每正軍一名,受田一十二畝,納租六石。

十二畝田的租金(稅)就達六石,假設畝產二石,共二十四石,就要交四分之一為租(稅)。

這是前三年的,三年後,改為每畝一升二斗,聽起來好像降租(稅)了,但「每分田(五十畝),正糧十二石為本軍自支。餘糧為本衛所官軍俸糧。」

假設伱有五十畝,年產一百石,種田的軍士只能拿十二石自支,平均每畝只能拿兩斗四升。

再除掉稅糧(租金),其餘交給單位(衛所),說是俸糧,在明中後期,就基本等於全是給高級軍官的。

所以按原來的算,明軍每畝田只能拿到兩斗四升,朝廷收稅十七萬五千,大頭歸高級軍官(各衛指揮和千戶級)

現在朱高煦改了,收稅一成,不按實數收,按成數收。

你畝產多少,我只收一成。

假設畝產兩石,雲南一百四十六萬畝軍田,朱高煦可以收稅二十九萬兩千石。

另九成歸軍士,軍士們每畝可以得到一石八斗。

看看,朱高煦這麼收稅法,不但提高了朝廷稅收,更是大大提高了軍士們的收入。

簡直就是爆增。

當然,這種情況下,高級的軍將,特別是指揮級,和千戶級利益會受到重創。

原本朝廷從每分田(50)畝中,稅收和軍丁自支十二石外,都算俸糧,由他們分配。

朱高煦聽到這裡,還沾沾自喜,看,我的稅收多好,朝廷多稅,軍士增收。

不過等侯海一解釋,才知道大事不妙。

朱高煦的收稅政策,出現三個問題。

一,普通軍士收入暴增,二,高級軍官利益受到侵害(但這時還不明顯,因為扣克糧餉,吞占普通軍士利益的事,到明英宗之時,土木堡前後才大批量發生,現在大部份高級軍官還不敢幹這事,這也是現在軍隊戰鬥力比較強的原因之一吧。)三,朱高煦還要額外的發軍餉,多一項支出,這意味著,朱高煦多收的稅,又發出去了。

侯海這時道:「按朝廷原來收稅方式——』餘糧為本衛所官軍俸糧』多下來的糧,是用以抵官兵們的俸糧,朝廷只需支付少量的銅錢和鹽。」

「大王沒有餘糧這項,所以現在另外要支出大量的銀錢和鹽,原來的高稅收,直接就填補了進去,甚至還要補貼。」

「今年全年,雲南軍田收稅近三十萬石,軍將俸糧支出四十多萬石,王府除了稅糧用完,還倒貼了十多萬石,一進一出,就是四十多萬。」

「……」朱高煦鬱悶的看著侯海,

這真是個大問題,若不是正好趁休戰時回來一趟,改天發不起俸糧,真是要出大事的。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