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逆子,李世民都不敢弒父(加更求月票)

朱高煦以前忽略了餘糧為俸糧這個問題,還好現在來的及,因為現在糧價低。

朱高煦起兵前,大明糧價大概在2.5錢(兩百五十文)一石,即一兩銀子可以買四石。

所以前面說,明初養個兵只要五錢銀子,的確糧價較低。

這也是明初的基本糧價,明朝時,只要沒有天災兵亂,大部份時間糧價都在五百文一石以下。

中間兩個轉折點。

第一個轉折點為萬曆42年(1614)年,糧價普遍漲到五百文一石。

第二個轉折點到天啟年間(1625年)後,糧價開始普遍漲到一兩一石以上。

糧價低的好處是,朱高煦給大夥漲了兩倍餉銀,那麼俸糧的事,就可以商量。

侯海這時和沐昕、鄭祥等留守武將對視一眼。

他們在朱高煦沒回來之前,商量一番後,試著在雲南五衛之間提到俸糧的事。

結果雲南五衛留守的軍將們紛紛表示,早該如此,(因為以前朝廷俸糧就算在他們自己頭上),漢王太仁義了,給咱們加餉,這個糧還得按朝廷原來的來。

雲南數萬留守軍將加起來的俸糧是很嚇人的,一年要四十多萬,對朱高煦現在來說,是很大筆開支。

但是分攤到每個人身上,就沒多少了。

假設軍士原本月餉5錢,其中步兵分糧錢鹽三部份,騎兵還要加上草料豆類,所以分攤之後,除掉錢鹽草料和豆類,每個人俸糧也就在一石左右,騎兵略高。

假設一個軍士有十畝田,年產量往少的算,十五石,上交稅一成,一石五,俸糧再去一石,還有十三石五斗可自用,那這個軍士每月少一石,真的影響不大。

雖然大部份人是貪得無厭的,但他們從以前畝拿二斗四升,到畝拿一石多,如果知好歹,肯定不會介意。

「大王,兄弟們都支持大王,願意按原來的俸糧支出。」鄭祥大聲道:「不過這也有個問題,要保證兄弟們的田數。」

鄭祥常年在衛所,應該看到了原本歷史上發生的事情,即土地兼并,軍官占有大量糧田的問題。

朱高煦這稅改要進行下去,一定要嚴防這個問題,要保證所有軍士們的田,都牢牢在自己手上。

歷史上朝廷的俸糧由衛所高級軍官來分配,他們到英宗前後,就開始侵吞私占,連俸糧都沒有,還要田幹什麼?衛軍種田得到的糧食,連自己家裡都養不活,乾脆大量逃亡,不當軍戶了。

朱高煦聽完後,無奈道:「這件事是本王沒有想周到,還好你們替本王解決了。」

「但本王向來言而有信——」

「大王以前並沒有說過俸糧的問題。」侯海直接道。

沒有說,和不給是兩回事。

朱高煦仔細想想,自己好像以前是沒提到過這事。

現在解決這個事剛好,因為朱高煦的兵馬是分開的,所占各省都留守了數萬兵馬屯田訓練,絕大部份都是以前朝廷的兵。

跟著他到外打仗的兵馬大部份還沒開始屯田,將來都會重新被分配到田。

所以侯海不敢說百分之百,但百分之九十九的普通軍戶,都不會有意見。

這件事如果能糾正,這意味著他不但不用出俸糧,每年雲南三十萬石的稅收,也是實打實拿到手的。

一個雲南就這樣,其他省份呢?

一進一出,可以省下數百萬石。

朱高煦剛回雲南,侯海他們就為朱高煦解決了一個潛在的問題,並進一步,為以後全國稅改,奠定基礎。

對朱高煦而言,末來幾年,用田和糧拉攏普通軍士,用錢和官位拉攏中高級軍將,這兩件事是重中之重。

「兵士們不能受苦,軍將們也不能吃虧,你們再合計合計,想想辦法,最後的稅改,要讓軍中所有的兄弟們,都滿意才好。」朱高煦最後故意道。

十二月,朱高煦來到廣南府,觀看了這邊新造的白糖工廠,他招來白糖的發明者,一位姓毛的工匠。

毛工匠的妻子在黑糖廠幫忙,平時製造黑糖,但一直知道漢王在想辦法弄白糖。

毛工匠說,有天他在家裡弄黃泥水築牆用,大兒子惡做劇,把黃泥水裝水袋裡,想給小兒子喝。

小兒子正好沒回來,他婆娘以為是喝的水,拿著帶到糖廠。

糖廠里的工程,有一道程序把黑糖放在瓦翁里結塊。

婆娘當時正休息,拿出水來喝了口,撲,當時就噴了出來,完全沒想到水袋裡裝的是黃泥水。

黃泥水被她噴到瓦翁引起了黑糖的變化,赫然出現了白色的糖。

原本明朝中葉才出現的黃泥水淋糖法,提前約一百年產生了。

朱高煦聽了哈哈大笑,或者,原歷史上發明黃泥水淋法的,也是這麼不小心,把黃泥水淋到結塊的黑糖上吧。

「賞,重賞。」朱高煦當即大叫:「黃金白銀各一千兩,糧田一百畝,俸銀每月以三品官計。」

「多謝大王,多謝大王。」毛姓工匠也是喜出望外。

小小的工匠,拿到三品官的俸銀。

現場四周所有文武官員都覺的這是他應得的。

因為他發明的白糖,將給大王,甚至將來的大明,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

——

「你這不肖子,伱敢弒父?秦逆都不敢。」朱棣驚恐的看著朱高煦。

此刻他正瑟瑟發抖的站在奉天殿中,四周全是朱高煦的兵馬。

「唐高祖可沒對秦逆說,世子多疾,高煦勉之。」朱高煦勃然大怒:「李淵忽悠過李世民了嗎?」

「你一次次的把我當傻子,我不殺你,天理難容。」

撲哧,朱高煦毫不猶豫一刀捅進朱棣的心口。

「啊」朱棣猛的坐床上坐起,大冬天的,身上和額頭,居然全是汗水。

「陛下。」外面傳來聲音,接著是匆忙的腳步聲。

朱棣臉色又青又白,深深吸了口氣,盡力平覆自己憤怒且不安的心:「侯顯,現在幾更天了?」

「三更吶。」侯顯小聲的道。

三更天也該起床了,皇帝這會可沒懶覺睡,特別現在這種情況下。

「替朕更衣。」朱棣剛開口,侯顯轉身向遠處揮手,大殿外的宮女和小宦官紛紛拿著各種東西往裡跑。

侯顯也有氣無力的站在邊上,因為最近朱棣好像老是做惡夢,半夜會醒,侯顯也不敢睡,隨時要進來。

看著朱棣的臉,侯顯也是暗暗搖頭,自從四川大敗之後,陛下的覺,就沒有睡的安穩過。

雖然陛下再也沒有掀御案,但連覺都睡不好,侯顯知道陛下心裡很擔憂。

他正在想著心事,突然餘光看到外面有人在看他。

他微微轉過頭,卻是宦官海壽。

小宦官海壽是朝鮮人,以前在燕王府時和黃儼關係不錯,黃儼跟著朱高燧後,海壽轉頭就投靠了侯顯。

侯顯不喜歡他,但身邊總要用些人,海壽辦事不錯,也得到他的認可。

侯顯心想半夜三更的,有啥事現在叫?

他微猶豫下,緩緩後退,來到殿外。

「侯公公,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求見。」

「這麼晚?」侯顯瞪著眼睛,他怎麼進來的?

「紀綱有陛下密旨,說是在辦重要的事,陛下說過,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進來面見陛下。」

「知道了。」侯顯想了想,又進了殿。

一眾宮女正在幫朱棣穿龍袍。

「陛下,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求見,說是有要事密奏。」

「紀綱來了?」朱棣先是一愣,接著大喜。

他讓紀綱去辦件事,更稱,無論多晚,無論什麼時候,第一時間要過來彙報。

那就是聯繫交趾陳旭和李彬的事。

看來是有消息了?

「快傳。」朱棣興奮不已,說出快傳的兩個字時,聲音都有點抖。

最近朝廷連連慘敗引起的不安,盡在這兩個字里體現出來。

不一會,紀綱連滾帶爬的跑進來,裝的很匆忙很積極的樣子。

朱棣看在眼裡,居然很高興。

這狗東西,知道這事事關重大,連滾帶爬的過來,嘿嘿。

「陛下,陛下——」紀綱還沒說完,朱棣趕緊一揮手:「你們都出去。」

包括侯顯在內,其他所有人紛紛離開大殿。

「是不是聯繫到陳旭和李彬了?」朱棣激動的問。

「陛下聖明。」紀綱也激動的道。

原來今天晚上有人要進京師城,說是外地錦衣衛,從海邊過來的,一路到京師,有重要事情。

當時城門守衛自然不放,後來把紀綱叫過去,紀綱說有皇帝密旨,這才放行。

要知道京師城門晚上是不能開的,開門需要一大堆手續。

明朝京師每個城門有個匣鎖,每天晚上關城門後,五軍都督府會派人去十三個城門,收取城門匣鎖鑰匙,第二天才交還各城門。

紀綱為了這件事,連夜跑到五軍都督,當值城門守將左軍都督同知許成家裡,拿出皇帝密旨後,才得到允許,用籃子,把人吊上來。

杭州的錦衣衛帶過來一個浙江商人。

商人在交趾遇到駱海山,駱海山許銀一千兩,讓他帶駱海山和另一個錦衣衛去吳哥。

到了之後,駱海山說沒錢,讓另一個錦衣衛把腰牌抵給商人,當時駱海山和他說,兩人去找個朋友去拿錢,如果三天沒回來,讓其回杭州後,找一個姓紀的掌柜拿錢。

駱海山兩人去了之後,自然三天沒回。

這商人就跑去杭州找人,然後就被帶到京城。

駱海山還讓他帶了話回來。

「什麼話?」朱棣表情越來越嚴肅,剛剛還挺高興的,合著錦衣衛的人沒回來?

「駱海山告訴商人,我們去找陳掌柜,若沒回,找紀掌柜拿錢。」

當時商人並不知道紀綱是錦衣衛指揮使,後來知道了,也不敢要錢了。

「這——」朱棣剛剛滿心歡喜,沒想到等到這一句話。

錦衣衛駱海山三天沒回?但是他是去找陳旭了。

也就是說?

「陳旭,豈敢負-——朕-——」朱棣的臉色無比難看。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