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鄭和正帶著當世最強最龐大的海上艦隊停靠在淡馬錫。

淡馬錫現在屬於滿剌加國,但暫時被暹羅統治。

滿剌加國是五年前(1402年)由拜里米蘇拉所建立的王國,其王城即是如今的馬六甲市,全盛時期的國土範圍覆蓋泰國南部至蘇門答臘西南部。

拜里米蘇拉原為室利佛逝舊港東南區域的王子,因當時室利佛逝被滿者伯夷國攻占,王子由舊港逃至淡馬錫,因某緣故而刺殺當地酋長,後被追捕而逃往北方,在途中一棵滿剌加樹下休息時,看見一條獵狗將一隻小鼠鹿逼到絕境,小鼠鹿為了自衛,將狗踢進河裡。如此覺得這是一塊吉祥之地,於是將此地命名為滿剌加並定居在此。

初期的滿剌加必須交納每年的40兩黃金給暹羅國,而南面又有滿者伯夷國的威脅。在永樂元年,拜里米蘇拉還隨京官尹慶到大明拜見了明成祖,正式向大明進貢,當年明成祖正式封拜里迷蘇剌為滿剌加國王,並贈予詔書和誥印。

所以鄭和到這裡後還是比較安全,現在滿剌加國和明朝建立了外交關係,並且是以屬國的名義。

鄭和當年在京師時,還和拜里米蘇拉見過一面,這次經過馬六甲城,拜里米蘇拉親切的接待了他,並賜了大量的財寶。

鄭和當然也返回了大量的絲綢和茶葉、陶瓷等貨物,表示了大明天朝上邦的仁義和禮節。

他在去年一月中旬返回途中又到馬六甲城,按禮節再次拜會了拜里米蘇拉,不料拜里米蘇拉向他透露了一個秘密,你們大明國,好像正在內戰,並且沿海已經沒有了海禁,因為有明朝商人和商船,來到這裡了。

鄭和一聽大驚失色,不敢相信。

他來的時候還好好的,現在回去了,大明朝內戰了?

馬六甲城還是有明朝商人的,鄭和停留了兩天,遇到批剛來的商人,一問之下,自然清清楚楚。

漢王朱高煦去年五月起兵,連戰連勝,目前已經占據廣西、四川、貴州、廣東,福建等諸省,形勢一片大好。

那商人還眉飛色舞的道,希望漢王大勝,因為漢王已經開啟海上商貿,他們能到這邊來做生意了,你知道嗎,我運一船絲綢過來,能賺多少?

朱棣開啟了海禁,朱高煦反其道而行,已經牢牢得到了沿海百姓和商人的支持。

鄭和當時聽了非常迷茫,因為他不知何去何從。

二月初,他來到淡馬錫,船隊進港補給。

拜里米蘇拉離開淡馬錫後,接著統治這邊的暹羅,覺的路途太遠,所以也沒怎麼經營,這幾年淡馬錫從一個繁榮的港口,變的和小漁村似的。

鄭和停駐這裡,也是感覺這邊有安全感,大明龐大的艦隊,可以震懾四周宵小,附近各王國都距離這裡比較遠。

但現在有個問題擺在他面前,他下一步,該怎麼走?

此時他們這支艦隊里,已經有好幾個人知道漢王反了的消息。

鄭和思來想去,打算把幾個重要人物叫來,大夥一起商量下。

鄭和第一次出海帶了兩百多艘船,官兵加船員和其他人員,約兩萬多人,最大的鄭和寶船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約相當於一百三四十米長,寬接近六十米,排水超五千噸,而83年後出現在大西洋的哥倫布船隊,最大的聖瑪利亞號排水才一百噸。

當然,這樣的大寶船並不是很多,鄭和第一次出使西洋,被稱為寶船的有六十六艘,五千料的只有五艘,其餘都是兩千料,一千五百料,除了這六十多艘寶船外,餘下兩百多艘俱是五百料以下,主要是四百料,和一百料。

儘管這樣,這支兩百多艘的艦隊,已經是當時世界最強的水師,沒有之一。

原歷史連海盜陳祖義也不是他對手,被打了個全軍覆沒。

這會艦隊中的重要人物有內承運庫副使洪寶,洪寶是鄭和老鄉,明軍攻入明朝時,和鄭和一起被抓了當了太監,之後一直跟著鄭和,他也是此次出使的副使。

然後是三個指揮使,蘇州附近的鎮海衛指揮使陶得貴,杭州附近海寧衛指揮使高庸,福建鎮東衛指揮使崔勇,這五個人各領一艘五千料大船。

鄭和船隊的一萬多人的軍士,基本都來自這三衛。

他的船隊從蘇州出發,第一站就是到福州,其中大部份是蘇杭兩衛的人,在鎮東衛又帶走福建水師兩千人。

二月初一上午,鄭和召集洪寶,陶得貴,高庸,崔勇,五人一起找了無人的海邊,大夥看著大海,相互沉默了片刻。

鄭和召集大夥商討什麼事,其實大夥都心裡有數,但好像誰都不願先開口。

鄭和一會看看海面,一會看看諸人。

洪寶是他心腹,又是他同鄉,基本只會跟著他,他決定幹什麼,洪寶肯定會跟隨。

陶得貴是蘇州指揮使,有部份家人都在蘇州,聽說其侄子以前在蘇州跑商,隱得貴為人也很精明,說話真假難分,很難猜到他的心思。

高庸,這個就不好說了,因為朱棣乾了件蠢事,把天下所有姓高的加重稅。

高庸原是應天衛千戶,當年跟著李景隆打開應天府大門,靖難後升金吾後衛指揮僉事,也算立下功勞。

但朱棣後來把天下姓高的加了重稅,據說高庸老家的親戚也受到影響。

永樂二年,朱棣再升其為海寧衛指揮使,其實有彌補安撫他的意思。

鄭和盤算著,高庸心裡,恐怕對皇帝陛下,也是有點小意見的。

至於崔勇更麻煩,福建鎮江衛指揮使,現在福建可是漢王的地盤,他的家屬也全在鎮江衛。

鄭和看過眾人一圈,感覺有點不妙。

五個人在海邊吹著海風,俱不說話,不一會,那崔勇就受不了。

崔勇身高馬大,嗓門也大,於是第一個開口:「鄭使怎麼說?下一站去哪?」

眾人紛紛看向鄭和,鄭和卻不動聲色,反問:「崔將軍有什麼想法?」

崔勇馬上道:「依末將看,當然去爪哇。」

「上次滿者伯夷的西王,說了要賠償五萬兩黃金,這事朝廷應該有了回信,陳喜怕還在哪邊等咱們吧。」

陶得貴這時小心翼翼的道:「聽說爪哇以北的舊港,已經被——明軍占據。」

他不敢說叛軍,思來想去,反正叛軍也是明軍,出了海外,大夥都是同鄉。

洪寶嘴巴張了下,還是沒說話。

他原本想說,舊港的明軍會不會攻打我們,不過現在大夥都沒捅破這窗戶紙,也都沒提漢王造反的事,所以他趕緊收住嘴。

鄭和也是一頭亂,不知道下一站該去哪,他索性也想拖延下:「那就這麼定了,去爪哇,看看陳喜有沒有得到朝廷的回令。」

其餘諸將都表態沒問題。

鄭和想召他們議事,但幾人就說了這麼幾句,鄭和感覺問題挺大的。

艦隊里,恐怕現在已經離心離德。

眾人這時看看鄭和,似乎鄭和也沒啥話說,便轟然散開。

鄭和看著高庸先走,然後崔勇快步跟了上去,陶得貴走的慢,一邊走一邊回頭看鄭和。

洪寶則站在鄭和身邊,兩人也是面面相覷。

此刻無人說話,但好像涇渭分明,已經看的清楚。

高庸正往自己船的方向去,身後很快傳來腳步聲,他扭頭看去,原來是崔勇。

兩人都有一艘五千料寶船,但位置不同,中間就是鄭和的船。

高庸當下知道,崔勇有話和自己說。

他放慢腳步,果不其然,崔勇很快追上來。

來到高庸身邊時,崔勇回頭看了下,遠處陶德貴和鄭和都在看著他們。

「走,老高,去喝一杯?」崔勇道:「到你船上去。」

高庸想了想,重重點了點頭。

鄭和艦隊里,大夥都各有分配的船,鄭和的旗艦叫寶船,上面有上千人。

高庸和崔勇、陶得貴、洪寶各自有艘五千料的大船,分別叫大江號,大成號,大興號,大福號。

高庸的大江號上,全是他自己衛所的兵馬,但有個宮中小宦官,有點監軍的意思。

高庸帶著崔勇上船,吩咐手下弄幾個簡單的菜,上點酒,他們在海上漂泊,吃的自然沒多好,不過剛剛從滿剌加國王城過來,拜里米蘇拉送了很多當地美食,高庸自然也有分到。

兩個找了個房間,擺上酒菜,先喝了起來。

高庸估計崔勇有話和自己說,所以他也沒提別的,凈說些海上的事,還有玩過的各國小娘。

說著說著,不怎麼說到滿者伯夷要賠償五萬黃金的事,高庸家族裡是有人做生意的,所以他道,滿者伯夷國這麼有錢,當初就應該加價,要他十萬二十萬,說完看了眼崔勇,後面的話就沒說出來,咱們兄弟也可以分一點。

這在他看來是沒啥問題的,人家一個國王主動要賠償五萬兩黃金,伱肯定要討價還價,提提價啊,做生意不都是這樣。

崔勇聞言笑道:「滿者伯夷盛產黃金,要我說,直接打進去,搶他個光光光才好。」

高庸哈哈大笑,朝廷的文官要是聽到咱倆的話,非得用口水噴死咱們。

大明朝天朝上邦,怎麼可幹這種事。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