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能道,朝廷正在集結大軍,現在還不能和討逆軍決戰,荊州城歷古都是戰略要地,城防工事比較嚴密,叛軍沒這麼容易攻下,你再派五千過去協助守城,應該守的住。

朱能的意思,正是朱棣的意思。

靖難中燕軍也很少攻堅城,朱高煦突然要攻堅城,讓他又驚又喜。

朱高煦起兵以來,到處聞風而降,像成都,重慶,等大城都沒有強攻就得到了。

朱棣巴不得朱高煦去攻打荊州,到時必然損失慘重。

而且他們哨騎觀察到朱高煦的兵馬不夠多,才幾萬人,這點兵馬攻城根本不夠。

靖難中,朱棣先打過真定城,三天三夜沒下,損失慘重。

後來二十多萬兵馬圍攻濟南,濟南和荊州城差不多大,守軍略多,但是荊州是古城,比濟南難打多了。

所以朱棣覺的,朱高煦要去打荊州,自討苦吃,正好消耗他的兵馬。

朱能按旨意,派了五千兵馬從水路支援荊州,便不再管他。

三月二十日,朱高煦的兵馬從枝江縣過河,這邊是附近上百里大江,唯一有橋的地方。

幾乎在他過橋的同時,從歸州方向,陳文留守歸州,趙貴帶著三萬兵馬和大量的船隻(都是四川來的),先破夷陵,然後來到枝江。

兩軍合兵六萬,於三月二十二日來到荊州城下。

朱高煦命令射箭和公告到城裡,號召開城投降。

但朱植在邊塞駐守過,很有經驗,都是親信嚴守城門,城內也不准百姓集結議事,每天剛天黑就宵禁,街上不許有人,防守非常嚴密。

同時朱植回信射出城外,痛罵朱高煦不忠不孝,反勸他投降,說會在四哥面前幫你求情。

朱植態度惡劣,也惹惱了朱高煦。

二十三日一大早,朱高煦來到荊州城南門。

荊州城南門在大江邊上,平時就個碼頭,南來北往的船隻都可以停靠。

雖然沒有望遠鏡,朱高煦都能看到碼頭兩邊各有兩門洪武大炮,荊州城居然還是有炮的。

周虎這時向他彙報,已經派哨騎探過,還畫了圖。

接著遞上一張簡易的圖。

哨騎選了會水的,直接游到南門外,近距離觀察了。

南城門外的碼頭大概有二十步寬,原本可以停靠戰船,但朱植是個狠人,砸沉了幾艘四百料船,另外還打入木樁,距離城門百步內,已經無法行船。

朱高煦本來想用船靠近南門,然後用火炮轟開城門。

現在看來,船無法接近百步內,就是轟開城門,還得游水過去,船過不去。

當然,這樣荊州裡面的人,同樣也無法用船出來,朱植這是要和朱高煦死磕了?

「特娘的,我這十五叔,也是個狠人。」朱高煦看著笑罵。

朱植當年可是九塞王之一,和朱棣一樣駐守邊塞,果然有點本事的。

南門不行,只能打其他門的主意。

荊州城分為里外三層,易守難攻,這是朱高煦目前遇到最複雜的城。

外面是水城,有六個門,分別是東南門,東門,南門,西門,大北門,小北門,每個城門上均建有城樓,外牆全長二十多里,高三丈多(九米多)。

水城外有護城河,護城河西通太湖,東連長湖,且與運河相連,全長二十多里,就是把水城外城牆團團包圍,最寬的地方達到十丈(30米),最窄的地方也有八米,水深平均約四米。

但這會朱高煦只知道寬度,水深還不知道,但毛估估,和成都重慶長沙等重城的護城河相比,也能猜到最少四五米左右。

水城後面是磚城,磚城厚約1米,牆內垣用土夯築,下部寬約9米,牆體外用條石和城磚砌築,磚城通高9米,周長也是二十多里。

如果攻破兩城後,官軍還能退守最裡面的土城,周長又小了點,大概二十里不到,土城原本最矮,但後來在老朱手上加城最高。

原土城是三國時建的,後來被拆過,又修復,老朱幫其加高,磚城是則是洪武年間老朱稱吳王時重建的。

其中土城和磚城之間還能通行。

另外在最外城的水城牆上面,荊州共有八門炮,其他火器也有不少。

所以從荊州城城防來看,的確比濟南城還要難攻打。

這大概也是朱植有兩千兵馬就敢叫著要守城的原因之一了。

現在朱能先後給他兩衛一萬多精銳,算上他招募的青壯,守城人馬已經接近兩萬,比當年世子守北平還多。

朱高煦這會正在南門不遠處,和周虎、宋猛、趙貴、賀如虎等大將看圖商議。

在他起兵之前,朱高煦的商隊已經在大明一些重要的城鎮都進行了打探,像湖廣境內的長沙,武昌,荊州,襄陽等是必然要了解的。

別的不說,起碼城池的大小,形狀,高度等基礎數據要有。

看著圖後,除了朱高煦本人,其他將領都覺的這荊州城不好打。

宋猛道,討逆軍在廣西與朱能大戰前,他就派了一隊人以商隊的名義進入荊州,但是荊州城很快就進行提前的宵禁,即太陽落山後,街上不許有行人,見到就斬。

而白天每個城門口最少一百個官軍以上。

所以想在裡面打開城門幾乎不可能,人手太少。

唯一可乾的事,就是可以在他們攻城的關健時候,在裡面放火。

讓裡面放火的信號,就是外面長長的號角聲,然後加三連炮。

朱高煦邊聽邊看,他帶著六萬兵馬浩浩蕩蕩過來,要是不打就回去,朱植還不笑死。

而且荊州一定要打,不打荊州他從四川過來的糧草輜重和兵馬,就無法走水路。

水路安全又省時,不是陸路能比的。

古代能走水路的,都不會走陸路。

「打,在我朱高煦面前,沒有不好打的城。」朱高煦這時用一種不容置疑的語氣道:「就打西門。」

眾將自無異議,雖然他們認為荊州不好打,但朱高煦長久以來,在他們面前百戰百勝,運籌帷幄的形象已經堅不可摧,所有人都自發的相信大王。

「走。去西門。」朱高煦很快帶著諸將又來到西門,距離大概一里外,以防炮擊。

西門這邊護城河稍微比較窄,城門前的大概八米左右,是整個荊州城最窄的。

西門這邊有兩門炮,一門就在城頭上,一門距離城門二十多步。

明軍這時城防炮少,也是因為湖廣比較穩定,沒啥戰事,所以洪武大炮到後期都不造了,現在荊州城頭上的,估計也是老舊的洪武大炮。

但是洪武大炮少,其他的碗口銃、盞口銃等銃類可不少,但朱高煦這會也沒有望遠鏡,只能遠遠看到火炮,其他銃類很難看清。

朱高煦看了會,感覺看不到城頭還有什麼東西,更想往前。

「大王不可。」眾將紛紛勸阻,當心官軍火炮。

「也就兩門炮,準確度其差,放心,可以看著炮彈再躲,而且朱植,未必會打我。」朱高煦真沒把洪武大炮放在眼裡。

僅一兩門洪武大炮,想正好轟中一個人,可全得靠運氣。

他不顧眾將勸阻往前,並且只帶了賀如虎和周虎兩人。

人少目標越少,而且賀哪虎和周虎都和他一樣身材高大,三人站在一起,在遠處都看不清誰是誰。

趙貴等將看的動容,漢王真是膽大,這都敢過去。

但朱高煦的膽子讓人意外。

之在決定往前之前,朱高煦騎的一匹戰馬,決定往前後,馬上讓楊雷把他的千里馬躡影牽過來。

他上了千里馬,這才和賀如虎周虎兩人過去。

三人很快接近兩百步。

城頭果然沒有放炮。

正如朱高煦所說,這時代的火炮,在戰時主要的作用是打擊對方士氣,提升已方士氣,除了城防和船上,野戰中也只有朱能,盛庸等幾個人用過,效果也並不好。

朱高煦三人往前時,城頭的朱植已經看到。

朱植這會也是全身披甲,站在城頭。

他原本在北門,因為以前很多人打荊州都從北門來攻。

後來聽說叛軍主力好像到了西門,他馬上趕了過來,這時朱高煦正好到了兩百步外。

雖然有點遠,他看下後,感覺裡面三人,可能有朱高煦。

然後心想,朱高煦太壞了,這三人身材差不多,實在難以分辨。

「大王,叛軍主力好像集中在西門,主將不知是誰?」從岳州過來的閻能是京師虎賁衛指揮使,原北軍大將。

此時已經有大量京師各衛到了武昌,他是第一批來支援到岳州的,然後又被派到這裡。

「你不認識我的好侄子朱高煦嗎?」朱植笑道。

閻能擾擾頭:「遠了點,看不出,三人都差不多。」

「嘿嘿。」朱植笑笑,轉身,問身邊一個部下:「洪武大炮,能不能打到那邊?」

「可以。」部下猶豫了下:「但未必打的中。」

「打他,打不中,也嚇死他。」朱植道。

「喏。」部下應聲下令,準備開炮。

遠處的朱高煦還不知道朱植這貨真是狠,直接開炮要干他。

距離兩百步後,城牆上的炮很明顯了,他也看到朱植在城頭。

沒辦法,朱植那身衣甲和普通軍士不同,異常明顯,身後還有王旗,聲勢不小。

這種人在戰場上活不過三集,朱高煦暗想,然後也回頭對周虎道:「以後戰場上,看到這種王旗的,直接用炮轟。」

讓伱們裝逼,朱高煦暗暗罵道。

周虎咧嘴就笑。

當然,朱高煦炮的準確度,現在也是極差的,不過如果炮足夠多,還是有機會命中。

叔侄倆這會心有靈犀,相互都想著用炮轟死對方。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