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守差距很大,如果要攻,朱高煦要考慮如何把三十萬大軍加輜重火炮糧草等全部往前運,且在水路不能走的情況下,他的幾百門火炮和重型投石機是很難快速有效到達指定位置。

如果守的話,就省事很多,但很難一戰對官軍遭成重創。

此時隨行的荊州知府兼湖廣右布政使劉永(遼王世子妃父親)又道:「嘉魚縣東側赤壁山過去後,有一段比較窄,朱能如果再沉船,又要清理很久。」

錢巽也道,僅現在這裡,估計要清理一個月左右。

這樣看來水路是走不通的,也沒必要走。

但如果三十萬大軍往武昌逼近,加上輜重糧草,還有他的火炮,火藥都是問題,需要動員大量的民夫。

雖然朱高煦自雲南起兵後,軍中一直帶著起兵後隨從的數萬土司輔兵。

但相比三十萬大軍,還有朱高煦的輜重,這些輔兵顯然不夠。

所以朱高煦需要評估要帶多少民夫,需要多少馬騾和車子,才能到武昌。

朱高煦想了想:「等宋猛回來再說。」

官軍臨走前堵水道,未必是不想討逆軍過去,也可能是個誘引計,故意這麼干,引朱高煦趕緊往武昌。

我憑啥打武昌啊?

朱高煦知道從岳州到武昌一線,水道交織,如果沒有水師和船,行動相當不方便,更無法帶大量火炮和輜重還有糧草。

朱棣在武昌集合全國兵馬,以他在靖難的經驗來看,朱棣是喜歡主動進攻的人。

不一定要我去打武昌。

朱高煦想了想後,突然揮手:「暫時不要清理河道。」

「……」諸文武目瞪口呆。

漢王怎麼永遠不按常理出牌?

朱高煦急著取湖廣嗎?當然急了。

但朱棣急著想打勝仗嗎?當然更急了。

官軍到現在為止,漢王起兵快一年了,官軍一場勝仗都沒有,朱棣會不急?

等他集合一百萬兵馬後,是朱棣要考慮如何進攻長沙,岳州和荊州,奪回湖廣的問題了。

帶多少民夫,要多少船,需要多少水師和步騎,這是朱棣頭痛的事。

我為啥急?

朱棣要是真集合一百萬兵馬,每天坐哪不動都是巨大的消耗。

所以朱高煦現在不急了。

他沒糧可以沒收藩王的,朱棣會這麼幹嗎?不會。

他明年可以徵收藩王的田稅,官田的田稅,朱棣會嗎?不會。

所以如果真的對恃下去,朱高煦的糧會越來越多,朱棣會越來越不夠。

他集合百萬大軍來打仗,那些軍田誰去屯?軍餘和家屬們是來不及的。

永樂時,軍屯的稅賦占據全國稅賦百分之五十以上。

所以朱棣集合全國兵馬來打朱高煦,肯定比朱高煦更急著分勝負。

當下朱高煦下令原地固守,先看看官軍動向,再作決定。

他仔細想了想靖難中朱棣的打法,很快確定了兵力布置,由盛堅、瞿陶負責長沙防守。

荊州由賀如虎率三萬兵馬留守,朱高煦相信,以討逆軍的火器和經驗,官軍二十萬來攻都沒有用。

岳州巴陵是趙貴從歸州帶過來的兩萬兵馬,朱高煦又給他一萬,同樣是三萬據守。

趙貴練兵很厲害,靖難中是唯一困住朱高煦的,要不是趙貴放水,朱高煦差點失陷在靖難中。

常德由周虎帶三萬兵馬駐守,這樣與荊州,巴陵互為犄角,三地共十萬大軍。

接著又讓周泰帶一萬兵馬駐守夷陵,楊雷帶一萬兵馬駐守歸州,保證四川到這邊的水驛道安全,將來四川隨時也可以過來支援。又令王興國(顧成兒子顧興國)率軍兩萬駐守衡州,更令各地招募青壯,以為助力。

至此朱高煦手上分出十四萬兵馬,長沙還有十六萬多。

朱高煦從雲南帶出來還能用的火炮有一百多門,最近加班加點,又在長沙和常德興建炮廠,集中數省的工匠和材料,打造火炮,月產達二三十門。

現在他手上一共有三百多門自製火炮,還有明廷打造的洪武大炮二十幾門。

可以說只要拖下去,每過一個月,朱高煦最少多二十多門炮。

從地圖上看,從歸州——夷陵——荊州——岳州——長沙——衡州,一條線把整個湖廣分成兩半,朱高煦這半邊還比較大,他的三十萬兵馬都在這個範圍內,距離也不遠,一旦決定打野戰,最快四五天內可以全部集合起來。

其餘像永州,武岡等地,都有軍士在原衛所駐地屯田駐守,保證湖廣朱高煦這邊有序運轉。

湖廣一線,朱高煦算守的固若金湯,萬事俱備,先看朱棣動向再做決定攻守策略。

——

朱棣這會還沒出京師。

朝廷正陸續在湖廣集中兵馬,到荊州失陷為止,朝廷在湖廣附近的兵馬,達到五十萬,另有部份在河南和江西,做為武昌屏障。

很多北方和遼東的兵馬都來了,山西和山東也是大戶。

這幾省的都司兵馬,幾乎被抽了九成。

四月初,朱棣接到荊州失陷的戰報。

以前官軍每次敗仗,朱棣都暴跳如雷。

但他現在好像習慣了,沒有往常那麼出奇的憤怒。

因為姚廣孝時常都提醒他,怒不發兵。

「怒不發兵。」朱棣站在奉天殿上,暗暗說了一句。

此時有大臣解縉在說戰報,荊州城破,指揮使閻能殺朱植,後被誅,漢王傷痛欲絕,當場暈倒。

「混帳,混帳——解縉你混帳,來人,把解縉拿下。」剛剛還說怒不發兵的朱棣勃然大怒,立馬下令。

外面有兵士一涌而上,直接把解縉拖了下去。

解縉莫名奇妙,他只是按外面傳言的來說。

四周文武看白痴似的看解縉。

他也不說話,任由兵士拖出大殿,然後就被下入大牢。

朱棣馬上道:「逆子攻破荊州,誅殺族叔,證據確鑿,血骨累累,逆子大逆不道,犯下濤天大罪,舉國百姓都不能忍。」

「朕已已決,御駕親征,誓破叛軍。」

「陛下萬歲,陛下英明。」不知是誰立馬歡呼,然後跪下。

接著奉天殿里跪滿了一地,所有人都高呼萬歲。

朱棣終於要離京了,並讓太子監國。

四周跪在地上的文武們,都在相互悄悄作餘光看來看去,很多人表情好像有點奇怪,似乎比較興奮。

永樂五年(1407年)四月初,朱棣決定離京,因為在湖廣一線集積的兵馬已經差不多要到位了。

此次在湖廣集合的兵馬,比靖難時建文的任何一次都要多。

留在京師的只有十衛,五萬多京營。

留守京師的人他思來想去,文官以呂震、夏原吉、宋禮等幾部尚書,加楊士奇、楊榮等內閣成員輔助,袁珙和姚廣孝繼續留下輔助太子。

武將中有靖難的泰寧侯陳珪為主將,忻城伯趙彝、新寧伯譚忠為副將。

陳珪在靖難中也立下很多功勞,參與了很多戰役,在靖難成功後,被列為靖難功臣第四位。

他在歷史上不太出名,大概是被丘福、張玉、朱能這三個朱棣心腹的給掩蓋了。

靖難成功後,陳珪留守北平,並於永樂四年負責北平城的修建和皇宮的建造。

此時朱棣把他調回來,專門負責京師守衛,足見對他的看重。

忻城伯趙彝、新寧伯譚忠也不多說了,都是燕山護衛的老兄弟,靖難功臣和功臣之後。

此外又有何壽、朱榮,毛整等原大寧行都行的將官,也是靖難北軍將令輔助。

為防靖難中金川門被打開的事情再發,朱棣臨走前是做了充足的準備。

京師城有六十一里長,共十三個城門。

外城除了安德門和江東門外,在他離京後,其他所有城門不得通行,並以大塊的石塊青磚以填堵,因為聽說叛軍火炮很厲害。

內城除清涼門和正陽門外,包括金川門,全部封堵。

決不再給逆子從金川門進來的機會。

與此同時,在京師四周招募青壯,發動京衛軍餘。

朱棣離京的那天,龍江碼頭船隻遮天,旗幟如雲,文武百官和太子都到碼頭前送別。

朱棣重披戰甲,意氣風發,時隔多年後,再次感受到靖難時的氣息。

俺,靖難的朱棣,天命所歸,又回來了?

等朱棣的船離開碼頭後,太子一行回到城裡太子府。

朱高熾先把三位主要將領,陳珪、趙彝、譚忠,還有袁珙和姚廣孝叫了過來,又鋪上地圖。

「京師附近是如何防護的?」朱高熾上陣打仗肯定遠遠不如朱高煦,但他也是參與北平防守戰的人,也算略懂兵事。

陳珪統籌直隸附近防衛,也是相當認真負責。

他指著地圖,向太子一一解釋。

朝廷打算在湖廣和叛軍決戰,按靖難的套路,雙方應該很地默契的在湖廣會戰。

理論上講,不可能朝廷兵馬進入湖廣,朱高煦帶著人繞到江西去。

靖難中南軍和北軍都沒這麼干過。

大家都要消滅對方的主力,所以湖廣會戰,再所難免。

但是,朱高煦這人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是極為奸詐的,而且他手上的兵力,遠比靖難時燕王手上的還要多,占據的地盤,又要大。

所以在浙江一線,劉榮還有近十萬兵馬在防守,目前還是和李遠對恃在處州、溫州一線,浙江的兵馬,主要是防止李遠和徐安的福建兵馬,從陸路入浙江。

另外為了防止叛軍從海路進來,除了在通州(海門邊上的通州,非北平附近通州),朝廷有少量水師每日巡察外,鎮江那邊,已經從漢兵起兵到現在為止,一年多的時間,連續新建了大量的炮台,叛軍水師要是想從鎮江進來,必然要受到沉重的打擊,根本無法通過。

陳珪道,過去一年多,朝廷新打造了四百多門洪武大炮,僅在鎮江兩岸,布置了兩百門。

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用鐵鏈封鎖江面。

但現在江南的漕運還要經過鎮江,所以暫時不能封。

叛軍想靠水師從海路進京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