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庸和平安、王斌、孫霖從船上跳下,站到岸邊。

兩人回頭,看到身後大江江面上,全是鋪天蓋地的船隻,討逆軍正在紛紛下船,然後搬運物資輜重。

「哈哈哈,歡迎兩位將軍。」不遠處一聲朗笑,陳文大步而來。

「還是湖廣舒服,坐船真是快。」平安當即叫了起來。

從去年十二月開始,盛庸和平安集合貴州所有機動兵馬十五萬,加三萬土司青壯民夫,自貴州思州府上船,一路進入湖廣,通過沅州、辰州、寶慶進入洞庭湖,再從洞庭湖進入監利,經荊州、夷陵,來到歸州。

這就是占有湖廣水道的好處,近二十萬人加輜重,可以從貴州一路來到歸州,橫跨大半個湖廣,輾轉近千里,一趟用了十天不到。

當然,因為朱高煦沒這麼多船,還有大量的船要在湖廣戰場中,所以這近二十萬人加輜重,來回運了好幾次。

其中平安的騎兵在貴州之戰結束後,已經擴充到四萬。

騎兵和步營分開,由楊雲帶著從貴州到湖廣歸州。

他們坐船要繞行,所以走的遠,騎兵可以抄近路。

「楊雲到了沒有?」平安這次沒跟著騎兵走,坐船和盛庸一路聊天,喝酒,好不快活。

「楊雲先鋒到了,主力還沒到,他跟在主力中。」陳文到。

當晚,楊雲率主力到歸州,諸將會合,陳文好好宴請了他們一番。

眾將帶著人在歸州附近休整,同時派出大量哨騎和兵馬,查封主要道口,不讓官軍查探他們消息。

好在歸州東邊是荊山,又水道縱橫,只要封鎖主要路口,保密性還是比較強。

除非官軍不顧一切派哨騎滲透進來才可能發現,但現在湖廣馬上要決戰,朝廷的主要精力都在洞庭湖,暫時肯定顧不到這裡。

他們一面等漢王的湖廣布政使運輸糧草,一面等湖廣大戰。

沒幾天,盛庸接到消息,朱棣已經開始攻打巴陵,並且官軍到處派著哨騎在荊州東南一線,和長沙以西,就是防止盛庸這樣討逆軍從外地加入戰場。

但朱棣是多慮了,盛庸並不參與湖廣大戰,因為湖廣雙方兵馬太多,盛庸近二十萬人加輜重進來都沒地方呆,特別是運送他們的船,如果在洞庭湖停一天,就能搞的洞庭湖堵塞,所以停都不能停,而大軍在野外,很可能被朱棣伏擊,況且他的兵馬要參與,被朱棣發現,朱棣肯定要退守武昌。

次日,盛庸、孫霖帶步兵,平安、楊雲帶騎兵,分為數路,往北而去。

按漢王制定府戰略,在官軍集中兵馬在湖廣與朱高煦大戰時,朱高煦以守為主,拖延官軍主力。

盛庸和平安率十五萬兵馬,數萬民夫,自歸州往北,去打襄陽西北的勛陽。

朱棣肯定沒想到,他派兵悄悄去打福州的同時,兒子也來打他屁鼓,兩父子真是一個德行。

官軍在襄陽駐有重兵,但勛陽沒有。

如果能打下勛陽,往東可打河南,威脅武昌腹背,往西可進關中,減輕瞿能進關中的壓力。

五月中旬,巴陵那邊的攻城戰,還如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盛庸已經帶兵進入竹山縣。

縣令看到討逆軍到,立馬開城投降。

盛庸就地徵募一部份糧草,打了個欠條給知縣,說將來打下湖廣,漢王會給錢補糧款。

縣令也不敢說什麼,盛庸又道,你現在歸漢王管了,下個月開始,拿雙餉。

縣府大小官員們,歡天喜地,紛紛稱頌漢王。

五月下旬的某一天,大股討逆軍出現在均州城下。

均州就在勛陽和襄陽中間,襄陽想要支援勛陽,走水路也好,陸路也好,必須要經均州。

盛庸也狡滑的,故意讓孫霖帶三萬兵馬出現,然後攻打均州,埋伏兵馬在襄陽附近,等和允中來救。

襄陽的和允中看叛軍只有三萬人,頓時蠢蠢欲動,想傾城而去攻擊叛軍,同時也聯繫勛陽守將段得旺,讓勛陽也出兵,可以兩面夾擊。

但段得旺回信道,叛軍不只這麼多人,肯定有大量兵馬埋伏四周,請將軍三思。

和允中想到朱棣的命令,主要是守住襄陽,猶豫過後,果然沒敢出城。

均州守軍才一兩千人,孫霖圍著均州,先用炮打,再蟻附,三天就攻破均州。

接著把數門火炮往均州城上一架,徹底斷了勛陽和襄陽的水上通道。

但盛庸沒想到的是,這段得旺也是個人才,看到均州支援不住時,不等盛庸過來圍他,提前一天就跑路了。

他估計均州守不住,所以段得旺一把火將勛陽城的糧草燒掉,帶著三千多兵馬,退進河南,進駐南陽府。

盛庸也沒去往東打南陽和襄陽,因為他要去打南陽和襄陽,朱棣搞不好要退兵武昌或轉頭來打盛庸。

這不符合漢王戰略。

盛庸掉轉槍頭,往北而去。

——

轟,巴陵城上空的炮聲此起彼伏,朱高煦躲在用沙袋堆積成的雕堡中,正在觀看。

這邊是南城門附近,城外潮水般的官軍像螞蟻似的,鋪滿整個大地。

人多力量大真是有道理,官軍在南門方向最少有十五萬兵馬,僅用一天時間就把巴陵的護城河給填起了一段。

通常填護城河最難就是開始的時候。

巴陵城的護城河與洞庭湖相連,堵河的時候,容易隨水流而動。

但官軍人實在多,螞蟻似的往前,在付出大量的傷亡後,終於填滿了護城河。

然後便開始蟻附攻城。

官軍不但人多,炮也不少,朱棣這次帶過來很多炮,雙方進行了大明立國以來最大的炮戰。

但朱高煦打炮都是輪流打,巴陵城上有一百多門新式火炮,加各種從官軍那奪來的洪武大炮,銃類,數百件火器輪流發射,每次都只有二三十門同響,如果朱棣不注意,會以為討逆軍只有這麼點炮。

但是如果從炮彈飛出的不同位置看,還是能看出城頭有一兩百門炮的。

此時已經五月下旬,官軍圍城已經十數日,付出大量的傷亡,仍然沒有進展。

朱高煦知道朱棣是很有耐心的,當年打濟南城就打了幾個月。

所以他也不急,慢慢陪著,他關心的是其他幾路進展如何。

為防止被炮打中,朱高煦用沙袋疊了個雕堡,並陸續在巴陵城上方各處堆疊十幾個小形雕堡,用來避炮。

官軍的炮不能連續打,也沒學會輪流打,每次都是一兩百門炮齊發。

打炮時,朱高煦和諸指揮大將紛紛躲起來,等炮打完,再出來。

這會官軍正在打炮,朱高煦縮在雕堡里,看著下面。

他剛剛得到消息,盛庸已經攻下勛陽,下一步如何打,就看朱棣如何反應。

朱棣如果擔心後路和河南,肯定會派兵去支援,如果一心想攻破巴陵,也可能不理。

朱棣的心思,是很難猜的。

朱高煦腦子裡徐徐閃過一些靖難的經歷。

朱棣在靖難中一般都帶著大股兵馬去找官軍主力決戰,很少攻城,除非那城很重要,比如濟南。

當年打下濟南可以長驅直入往京師,朱棣逼不得已,只能打濟南,結果沒打下,然後撤軍了。

因為不打下濟南,他長驅直入,會被濟南的兵馬斷後路,更不會有後勤運糧的道。

在東昌慘敗之後,朱棣更不敢從濟南走,選擇繞路徐沛。

所以通常情況下,朱棣不會猛攻一個城。

現在因為知道自己在這裡,朱棣才拚命猛攻。

但攻城不是朱棣的強項,靖難中他猛攻真定三天沒下,果斷帶兵走了。

現在明知我可以從洞庭湖退走,還圍著我狂攻十幾天不退,這是想幹啥?

這肯定不是朱棣打仗的作風?

「這城下肯定沒有百萬大軍?」朱高煦想到這裡,猛的一大拍大腿,特嗎的,差點又被朱棣騙了?

打巴陵城是假,恐怕去關中或福建才是真?

朱高煦恍然大悟。

現在討逆軍和官軍在三個地方對恃,一個是關中,一個是福建,還有現在的湖廣。

如果朱棣打這裡是假,為了拖住朱高煦湖廣的精銳,那麼下福建和進關中就必然會二選一。

瞿能占據漢中,從關中打四川比湖廣還難,那麼,朱棣最可能的,就是偷偷摸摸派兵去福建。

「轟」此時又是一聲炮響把朱高煦從思緒中拉回現實。

感覺到好久沒響炮了,而且對面的炮似乎越來越少,畢竟沒這麼耐用,朱高煦轉身,走出雕堡。

「大王,外面危險。」親兵們從四面八方圍過來。

朱高煦揮揮手:「別擠在一起,他們又不知道我在這。」

朱高煦外面套的普通軍士衣服,又不豎旗,只要沒有人員聚集,誰知道他是朱高煦。

眾人勸不住朱高煦也沒辦法,只好分開圍在他身邊,很多人手上都拿著盾,主要是防箭。

「別慌,貼著垛口下面就沒事,炮和箭都打不著。」朱高煦載著厚重的頭盔,往垛口下面一蹲。

模樣有點難看,但這樣最安全。

此時官軍的炮聲很少,連續打了幾天,朱棣那邊的炮應該損耗不少。

朱高煦躲在垛口後面,主要是防箭。

「把——」把我的弓拿來,朱高煦有點手癢,但想了想後,還是忍住了。

射箭要起身,萬一運氣不好,被流矢射中就好笑了。

他看向城下,城腳下全是人,和數不盡的武鋼車,大量官軍聚集著,很多官軍手中都舉著盾牌。

還有官軍用木板拼接,臨時用來擋箭。

一架架雲梯架在城頭,官軍像螞蟻似的往上爬。

(本章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覈。
X